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程序的编译与解释之间的区别

时间:2018-05-17 13:46:34      阅读:21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二进制文件   模拟   计算   编译型   翻译   二进制   特定   调试   c 语言   

个人觉得:取决于你怎么解读这个问题。

传统意义对比:

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编译与解释,区别在于代码是在什么时候被翻译成目标CPU的指令。——虽然这种解释从科学上说不通,但这却是一直以来大家更认可的更约定俗成的定义。

对 C 语言或者其他编译型语言来说,编译生成了目标文件,而这个目标文件是针对特定的 CPU 体系的,为 ARM 生成的目标文件,不能被用于 MIPS 的 CPU。这段代码在编译过程中就已经被翻译成了目标 CPU 指令,所以,如果这个程序需要在另外一种 CPU 上面运行,这个代码就必须重新编译

对于各种非编译型语言(例如python/java)来说,同样也可能存在某种编译过程,但他们编译生成的通常是一种『平台无关』的中间代码,这种代码一般不是针对特定的 CPU 平台,他们是在运行过程中才被翻译成目标 CPU 指令的,因而,在 ARM CPU 上能执行,换到 MIPS 也能执行,换到 X86 也能执行,不需要重新对源代码进行编译。所以解释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可移植性能!

至于为什么会有虚拟机的存在?这个答案也很简单了,因为那些非编译型语言生成的并不是目标平台的代码,而是某种中间代码。而能够运行这种中间代码的机器并不广泛存在,所以我们在每个不同的平台中用软件模拟出这个假想平台的虚拟机,这个虚拟机执行这种中间代码,而虚拟机负责把代码转换成最终的目标平台上的指令。

--
个人理解上对比:

编译是将源程序翻译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翻译与执行是分开的;而解释是对源程序的翻译与执行一次性完成,不生成可存储的目标代码。这只是表象,二者背后的最大区别是:对解释执行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而不在用户程序;对编译执行而言,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解释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可移植性,比如在解释执行时可以动态改变变量的类型、对程序进行修改以及在程序中插入良好的调试诊断信息等,而将解释器移植到不同的系统上,则程序不用改动就可以在移植了解释器的系统上运行。同时解释器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执行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因为不仅要给用户程序分配空间,解释器本身也占用了宝贵的系统资源。

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简单总结:
1,编译型语言在编译过程中生成目标平台的指令,(执行速度快,但是跨平台不行)解释型语言在运行过程中才生成目标平台的指令。(执行速度不行,但是调试方便,跨平台好)
2,虚拟机的任务是在运行过程中将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平台的指令。
 
其实 这就好比: 编译型:是做了一桌子菜!一起吃。 解释型: 就是做一个火锅  吃啥就烫啥!(比喻不太恰当哈...)
 
 

 

程序的编译与解释之间的区别

标签:二进制文件   模拟   计算   编译型   翻译   二进制   特定   调试   c 语言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anley/p/905022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