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软工网络15个人作业4——alpha阶段个人总结

时间:2018-05-19 20:37:18      阅读:15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自动   修改   断言   面试   印象   语言   实践   需求   通过   

一、个人总结

第一部分:硬的问题。要在找工作的时候说服别人你是适合这个工作的, 那就要搞清楚对方期待什么东西,自信地展现出你的价值和能力

类型 具体技能和面试问题 现在的回答
语言 拿手的语言 Java 代码量较少
软件实现 有没有在别人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改进,你是怎么读懂别人的代码,你采取什么方法不影响原来的功能,遇到的bug是什么,怎么解决,bug出现的原因 有。通过代码上的注释,再不懂就百度。修改时,通常修改函数,或增加新的功能代码。bug各种各样吧,不能简单的解释,有bug的时候就调试啊,通常还是逻辑上的问题。
软件测试 你是怎么测试自己的代码,怎么测试别人的代码 编程软件自带的测试工具,或用特殊值。
效能分析 你写过最复杂的代码是什么?你是如何测量和改进它们的效能的,用了什么工具,如何分析的 感觉任何代码在我手上都挺复杂的,没有特殊的印象。
需求分析 你做过多少个有实际用户的项目,用户人数多少,你的项目有什么创新之处 做过的完整的项目就这次的小程序,用户目前100多
行业洞察力 你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这个领域过去十年有什么创新,你分析过这个领域前十的产品吗,请分析一下他们的优劣,你要进入这个领域,如何创新 数通方向吧,比较好的有华为,锐捷,思科,这些都是领头企业。
项目管理 你参加过项目管理吗,如何决定各个任务的优先顺序,如果项目不能及时完成,你要怎么办 先需求分析,然后划分模块和分配任务,编码,测试。如果项目不能及时完成,就团队一起商讨,加班加点
软件设计 你做过架构设计,模块化设计,接口设计吗?请说明一下你为何是这样设计,你比较过什么不同的设计方式,你的设计取得了什么结果 做过架构设计,接口设计等,没有比较过不同的设计方式
质量意识 你是怎么做代码复审的,如何提高代码质量 添加注释,做到代码规范,让整体代码清晰明了
工具/社区 你在各种开发平台都使用过什么样的工具,自己写过什么工具来改进工作效率?给社区贡献过代码吗?github有分享过代码吗?你写技术博客坚持多久了,读者最多的是哪篇 DEV, C++,Eclipse,sqlserver,netbean等,自己没写过。在码云上分享代码
团队协作 描述你在项目中如何说服同伴采取你更好的方案,或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方案,如何说服懒惰的同伴加紧工作 具体分析比较,。参与过的团队没有出现懒惰的同伴。
理论素养 你上过什么数学,计算机或是理论课,举出具体的例子,如何帮你解决问题 高数,线性代数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我觉得数学和计算机就是相同的。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软的问题,在成长路上学到了什么?

编号 问题 解决方案
1 保持高标准,不要受制于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i]。当你看到不靠谱的设计、糟糕的代码、过时的文档和测试用例的时候,不要想 “既然别人的代码已经这样了,我的代码也可以随便一点啦。” 一直主动这样做
2 主动解决问题。当看到不靠谱的设计,糟糕的代码的时候,不要想“可能别人会来管这个事情” ,或者“我下个月发一个邮件让大家讨论一下”。要主动地把问题给解决了[ii]。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 经常给自己充电,身体训练是运动员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软件工程师职业的伴侣。每半年就要了解和学习一些新的相关技术。通过定期分享(面对面的分享,写技术博客等)来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新技术。 看了就忘
4 DRY (Don‘t Repeat Yourself)——别重复。在一个系统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有一个无异议的、正规的表现形式。 从来没听说过
5 消除不相关模块之间的影响,在设计模块的时候,要让它们目标明确并单一,能独立存在,没有不明确的外部依赖。 从来没听说过
6 通过快速原型来学习,快速原型的目的是学习,它的价值不在于代码,而在于你通过快速原型学到了什么。 把原型直接用于产品,不然就浪费了
7 设计要接近问题领域,在设计的时候,要接近你目标用户的语言和环境。 一直主动这样做
8 估计任务所花费的时间,避免意外。在开始工作的时候,要做出时间和潜在影响的估计,并通告相关人士,避免最后关头意外发生。工作中要告知可能的时间变化,事后要总结。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9 图形界面的工具有它的长处,但是不要忘了命令行工具也可以发挥很高的效率,特别是可以用脚本构建各种组合命令的时候。 正在学习命令行工具
10 有很多代码编辑器,请把其中一个用得非常熟练。让编辑器可以实现自己的定制,可以用脚本驱动,用起来得心应手 还会学习和使用各种编辑器的扩展
11 理解常用的设计模式,并知道择机而用。设计模式不错,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 从来没听说过
12 代码版本管理工具是你代码的保障,重要的代码一定要有代码版本管理。 经常用
13 在debug的时候,不要惊慌,想想导致问题的原因可能在哪里。一步一步地找到原因。要在实践中运用工具,善于分析日志(log),从中找到bug。同时,在自己的代码里面加 log. 只会printf
14 重要的接口要用形式化的“合同”来规定。用文档和断言、自动化测试等工具来保证代码的确按照合同来做事,不多也不少。使用断言 (assertion) 或者其他技术来验证代码中的假设,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发生。 从来没听说过
15 只在异常的情况下才使用异常 (Exception), 不加判断地过多使用异常,会降低代码的效率和可维护性。记住不要用异常来传递正常的信息。 一直主动这样做
16 善始善终。如果某个函数申请了空间或其他资源,这个函数负责释放这些资源。 一直主动这样做
17 当你的软件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要采用松耦合的配置模式,而不是要把所有代码都混到一起。 从来没听说过
18 把常用模块的功能打造成独立的服务,通过良好的界面 (API) 来调用不同的服务。 一直主动这样做
19 在设计中考虑对并行的支持,这样你的API 设计会比较容易扩展。 考虑在适当的层次支持并行
20 在设计中把展现模块 (View) 和实体模块 (Model) 分开,这样你的设计会更有灵活性。 一直主动这样做
21 重视算法的效率,在开始写之前就要估计好算法的效率是哪一个数量级上的(big-O)。 主动测试程序效率,以验证估算
22 在实际的运行场景中测试你的算法,不要停留在数学分析层面。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实际因素 (是否支持大小写敏感的排序,数据是否支持多语言)会导致算法效率的巨大变化。 想用,但不知道工具
23 经常重构代码,同时注意要解决问题的根源。 一直主动这样做
24 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测试 ,如果代码出了问题,有log 来辅助debug 么? 尽早测试,经常测试,争取实现自动化测试,争取每一个构建的版本都能有某些自动测试。 项目没有安排时间,我也没有提这事
25 代码生成工具可以生成一堆一堆的代码,在正式使用它们之前,要确保你能理解它们,并且必要的时候能debug 这些代码。 从来不看那些代码
26 和一个实际的用户一起使用软件,获得第一手反馈。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27 在自动测试的时候,要有意引地入bug,来保证自动测试的确能捕获这些错误。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28 如果测试没有做完,那么开发也没有做完。 一直主动这样做
29 适当地追求代码覆盖率:每一行的代码都覆盖了,但是程序未必正确。要确保程序覆盖了不同的程序状态和各种组合条件。 要覆盖至少60%
30 如果团队成员碰到了一个有普遍意义的bug, 应该建立一个测试用例抓住以后将会出现的类似的bug。 一直主动这样做
31 测试:多走一步,多考虑一层。如果程序运行了一星期不退出,如果用户的屏幕分辨率再提高一个档次,这个程序会出什么可能的错误?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2 (带领团队)了解用户的期望值,稍稍超出用户的期望值,让用户有惊喜。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33 (带领团队) 不要停留在被动地收集需求,要挖掘需求。真正的需求可能被过时的假设、对用户的误解或其他因素所遮挡。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34 (带领团队)把所有的术语和项目相关的名词、缩写等都放在一个地方。 大家看代码就好
35 (带领团队)不要依赖于某个人的手动操作,而是要把这些操作都做成有相关权限的人士都能运行的脚本。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某人休假而项目被卡住的情况。 一直主动这样做
36 (带领团队)要让重用变得更容易。一个软件团队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大家有轻松的心态来尝试各种想法 (例如,模块的重用,效能的提升,等)。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37 (带领团队)在每一次迭代之后,都要总结经验,让下一次迭代的进度安排更可靠,质量更高。 不但主动做, 还会影响同事一起做好
38 (带领团队)团队中往往会有矛盾产生,作为领头人,怎么办? 不但有明确和一致的处理原则,而且对于影响团队士气的任何事情追究到底

软工网络15个人作业4——alpha阶段个人总结

标签:自动   修改   断言   面试   印象   语言   实践   需求   通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qirong/p/906134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