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Union-Find

时间:2018-05-27 10:52:22      阅读:16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连通   std   http   flex   cli   ati   改进   cte   性能   

并查集

前言

来自知乎,Coursera 上普林斯顿大学的算法公开课,稍微来博客上写写记记。

课程资源:1. Algorithms, Part I 2. Algorithms, Part II 3. Algorithms, 4th Edition


dynamic connectivity

动态连通性问题,这里的连通是一个等价关系,满足:

  1. symmetric: 自反性, p 和 p 自身是连通的。

  2. transitive: 传递性,如果 p 和 q 连通,又有 q 和 r 连通,那么 p 和 r 连通。

  3. reflexive: 对称性, p 和 q 连通,则 q 和 p 连通。

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的数据结构,支持大规模的对象集合,支持频繁的合并和查找操作。

技术分享图片

API

技术分享图片

Dynamic-connectivity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 = StdIn.readInt();
    UF uf = new UF(N);
    while (!StdIn.isEmpty()) {
        int p = StdIn.readInt();
        int q = StdIn.readInt();
        if (!uf.connected(p, q)) {
            uf.union(p, q);
            StdOut.println(p + " " + q);
        }
    }
}

注:想在自己电脑上(Windows)跑跑的话,下载 algs4.jar 并添加路径到 CLASSPATH 再 import 相应类即可。

quick find

当且仅当 id[p] 和 id[q] 相等时,p 和 q 才属于同一个连通分量。

技术分享图片

查找操作就只要判断 id 是否相等即可,合并则需要把和 id[p] 相等的所有 id 都改成 id[q] 。

技术分享图片

官方示例:QuickFindUF.java

合并操作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pid = id[p];
    int qid = id[q];
    for (int i = 0; i < id.length; i++) {
        if (id[i] == pid) {
            id[i] = qid;
        }
    }
}

其中的 for 循环写成下面这样是错的。

for (int i = 0; i < id.length; i++) {
    if (id[i] == id[p]) {
        id[i] = id[q];
    }
}

id[p] 在循环中变成了 id[q] ,原来相等的关系变成不等,导致数组中排在其后面的本应改变的对象无法更新 id 。举例来说,上面那张图要是这样合并 5 和 9 的话, 6 与 7 的 id 就还会是 1 , 而不会更新成 8 。

这种实现,查找操作很快,但对 n 个对象进行 n 次合并需要访问数组 n^2 次,平方级别对大规模的数据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quick union

将连通分量抽象成树, id[p] 表示 p 的父节点。

技术分享图片

查找操作要检查 p q 是否有相同的根节点,合并操作则只要把 p 根节点的父节点改成 q 的根节点即可,只改变了 id[] 中的一个值。

技术分享图片

官方示例:QuickUnionUF.java

找根节点

private int root(int i) {
    while (i != id[i]) {
        i = id[i];
    }

    return i;
}

这样查找和合并的实现都可以写得和简洁,就上面的 while() 需要考虑下。

因为树有可能很高,找根节点就需要访问很多次数组,查找和合并操作都不快。

improvements

在 quick union 基础上加以改进。

Weighted quick-union

合并时加以一定约束:保证是将小树合并到大树上,来避免出现过高的树。

技术分享图片

这样一来任意的节点 x 的深度最多为 lgN (以 2 为底),N 为 100 w 时深度最多是 20, 10 亿时是 30 ,相对来说可以支持较大规模的数据了。

至于为什么是 lgN ,可以粗略的这么想:节点 x 的深度只有在其所在的树 T1 被合并到另一个更大的树 T2 时才会加一,而 size(T2) >= size(T1),那么节点 x 所在的树的大小至少会变成两倍。而总共 N 个节点,最多可以两倍 lgN 次,深度加一 lgN 次,即深度最多为 lgN 。

技术分享图片

官方示例:WeightedQuickUnionUF.java

合并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i = root(p);
    int j = root(q);
    if (i == j) {
        return;
    }
    if (sz[i] < sz[j]) {
        id[i] = j;
        sz[j] += sz[i];
    }
    else {
        id[j] = i;
        sz[i] += sz[j];
    }
}

path compression

此外还可以加上路径压缩,来进一步改善性能。所谓路径压缩,就是在找到根节点之后,把经过的点都直接连到根节点上,降低树高。

举例来说,下面合并 5 和 9 。

技术分享图片

录自 visualgo

官方示例:WeightedQuickUnionPathCompressionUF.java

路径压缩

 public int root(int p) {
    int root = p;
    while (root != id[root])
        root = id[root];
    while (p != root) {
        int newp = id[p];
        id[p] = root;
        p = newp;
    }
    return root;
}

详细的性能分析比较复杂,反正就是很快啦。

applications

并查集有很多应用,上面的动态连接问题就算,视频里还有个物理系统方面的渗透(percolation)问题的例子。

技术分享图片

黑色表示方块是闭合的,如果上下存在连通的白色路径,则认为这个系统是可以渗透的。这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实际上比如说可以是一块材料,白色表示可导电,那么系统渗透的话,整块材料就可以导电之类的。

其中方块是白色的概率为 p ,当 N 很大的时候,存在一个阈值 p* ,若 p >= p* 则几乎可以确定系统是可以渗透的。但这样的阈值函数图像很陡峭,问题就是如何求出这个阈值。

技术分享图片

Monte Carlo simulation

这个问题,蒙特卡罗模拟可以解决。该方法随机地把黑色方块变成白色,直到系统可以渗透,然后用白色方块所占的比例来近似 p* 。举例来说, 下面近似的 p* = 204/400 = 5.1 。

技术分享图片

再重复做多次这样的模拟,就能得到比较精确的阈值 p* 。其实第一个编程作业就是渗透问题,里面是多次模拟后再求均值求方差,最后用概率论的知识算了 p* 置信度为 95% 的取值区间。。。

并查集是用在判断系统是否渗透上的。我们用 0 到 N^2 - 1 给每个方块编号,把相邻(上下左右)的白色方块合并起来,要是一个连通分量里同时含有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方块,那么系统就是可以渗透的。一个个检查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方块有点麻烦,我们可以假装上下各有一个方块,上面的和第一行全部方块都相连,下面类似。那么我们只要判断这两个虚拟方块是否连通即可,连通则系统可以渗透。

技术分享图片

这样在随机打开方块之后,要把它和相邻的白色方块(如果有的话)连接起来,再判断那两个虚拟方块是否连通,如果不连通则继续随机打开直到它们连通,连通则系统可以渗透,就可以用白方块个数除 N^2 得到近似的阈值啦。

最后,因为这其实就是第一次编程作业的题目,我具体的实现等到下次再说。

Union-Find

标签:连通   std   http   flex   cli   ati   改进   cte   性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ngyueanyao/p/858394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