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有关大学,有关爱好,有关学习,有关奋斗,有关理想:大学应该干些什么?我大学三年以来的感悟

时间:2014-09-29 04:49:06      阅读:61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style   blog   http   color   io   使用   ar   java   strong   

本文由PurpleSword(jzj1993)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 http://blog.csdn.net/jzj1993

注意:本文相当长,也写了很久,改了好多遍。没时间或者看不下去的,以及即将高考的,请自觉绕行……


〇、前言

一个人思想的进步,往往要求他能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客观看待同一个问题(比如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发生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对所争论问题的背景知识,没有形成交集)。而这受限于他的经历,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看过的书,了解、学习、讨论和思考过的东西等。我自认为大学接触的人还比较多(尽管有人刻板印象的以为我是个不说话的技术宅),奇葩经历也不少(感觉是坏事干尽了的样子),不过毕竟经历还是很有限,想法自然也比较局限(较强的理工科思维),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本文挺长,言多必失……)。

自小语文学的不好(我以高考语文少一分及格、9道选择题做对两道、看了答案还是不懂错在哪里为证),低级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等,在所难免,望理解。

理想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很难琢磨,所以文中可能会有点“假大空”的成分,但是我会尽可能写的贴合实际。由于是大学三年来积累的想法,观点比较多,不好组织,很多地方有重复,凑合着看吧(顺便掺杂了一些我对国内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


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

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成绩好,初中分班的时候老师会争着要;初中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考上重点高中;再到了高中,家里人说,高中过去了就上大学了,高中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上好大学,还有什么“低头三年,昂首一生”的话;老师说,高中阶段好好学习,不要早恋,以后到了大学,就很轻松了,想谈恋爱就谈,也不会每天上课。

于是,从小我们心中就有了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要听大人的话,做个遵纪守规的好孩子;学习成绩好是最光荣的;学习成绩不好、爱调皮的就是坏孩子,理应受到嘲笑甚至歧视;大学是个不用学习随便谈恋爱的天堂。

每次大一新生到来,我常常和舍友说,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是大一新生。大一新生眼睛会放光,全身干劲十足。舍友表示非常同意。

实际上经历了大学的人才会知道大学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快毕业的人。曾想告诉那些对大学充满憧憬的高中同学,大学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述。想想那样又太残忍,会让人失去高考的勇气,所以还是算了吧。

为什么家长老师都这么希望我们好好学习考好大学?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大学很轻松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感觉有社会的因素,很多公司企业,都会拿学历做为工作的门槛。为什么是学历?因为在目前的社会来说,学历算是相对公平且可行的评价手段,尽管有高考不公平的因素,尽管这种评价方式很片面,但是也找不到多少更好的评比手段(即使有一些效果好的方式,往往难以实现,或者成本太高)。

一个成绩学历一般的人,可能会说,我没上过大学,但是我很擅长计算机。如果针对这一个人,我们可以给他出一些题来评价他的实力。假设这个人真的是计算机天才,那公司肯定就录用他了;而如果他的特长不是非常明显,应该怎么去评估呢?如果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特长,怎么去评价每个方面的能力;不同方向的能力特长,又应该怎么去权衡哪个更有用?这是全人类当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以上应该是主要原因。

另外也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比我们年长的一代人,往往有很多都是很想读书但是却没有机会的,他们会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因为下一代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正如未被实现的愿望的诅咒 (http://www.xinli001.com/info/13814/)。

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我认为大学并非很轻松(当然如果不想学太多东西,也有过得轻松的自由)。对这个问题的原因,我有几种推测。一种可能是,家长和老师清楚大学并不轻松,因为毕竟他们都是在社会中打拼的人了,而大学就是向社会过渡的过程;但是他们为了让我们能有动力学习下去,而告诉我们的善意的谎言。另一种可能是,在他们看来大学就是很轻松,有可能是不同年代的原因,他们那个年代往往觉得能上大学是很幸福的事;也还有人猜测,很多老师都是师范类学校的,大学可能确实比较轻松 o(╯□╰)o


二、大学里的神奇现象

我发现我所在大学里有个神奇的现象。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满意,一边痛恨做题考试(当然也有的人心态平和,不是很讨厌学习,或者是没办法习惯了),一边却又是十分刻苦十分勤奋的“学霸”。整天在这种矛盾中挣扎,一转眼,大学就过去了,发现忙碌了四年,却感觉什么也没有得到,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担忧(这里的“学霸”是中性词,没有褒义或者贬义,只是形容学习非常刻苦的人;“学习”有两种含义,一是狭义的指学习课本中的东西以及考试要求的东西,二是广义的学习各种知识,请结合语境自行判断)

以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或许是早已习惯了中学拼命学习和考试的生活,忘记思考了吧。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但不排除存在那样的人)。

对这些人,如果有人告诉他们,其实除了学习和考试以外,还有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可做,我相信,他们肯定愿意花一些时间,去做这些更有价值的事。

因为我大学竞赛做的多,技术学的还行,也受邀做过一些竞赛、技术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认识了不少人。不少人问我感觉大学很迷茫怎么办,我了解过他们的想法。我也见识了一些尝试学习新东西的人,因为不擅长、没兴趣或者条件不足等,然后只好放弃,最后终于还是变成了传说中的“学霸”。通常这些人都是很上进的,害怕落后,却又很迷茫,无可选择,只能学习,反正总比闲着好啊。

往往他们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也并非他们自己不爱学习知识。有的是因为报考这个学校和专业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后来才发现自己对专业完全没兴趣(这是高考填志愿的普遍问题);有的是不了解自己兴趣在哪里,或者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不容易发展(后面还会提到这个问题);还有的是因为太迷茫,很多人甚至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也有一部分的人,还没有意识到如何学习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听到了太多关于大学不要只会死读书的说法,确实会让人感到迷茫甚至恐惧。

我所见到的学霸表现为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前文说的那种;另一种则是会学习、懂得思考、清楚自己理想的。而前者远比后者多。真正会学习的学霸,我非常敬佩,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前一种人,我觉得也是了不起的,很上进很有毅力,只是没那么幸运吧。而写本文,就是想从我的角度来理解,对于大学的迷茫,应该做些什么


三、不同的人生态度

在提理想之前,我觉得应该先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人都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呢?

从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还会找很多同学回答,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有想当科学家的,因为科学家是社会的栋梁;有想当老师的,因为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有想当医生的,因为医生救死扶伤;还有想当警察的,因为警察维护社会安宁。

小时候我们知道的职业也不多。但是我很好奇,有没有人小时候想当清洁工的,或者大街上卖羊肉串的?老师会怎么教导这个学生呢?记得以前有个漫画,一个父亲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大街上卖羊肉串!(好啊好啊,以后就有吃不完的羊肉串了(*^__^*) ……)(听说在日本,老师的待遇非常好,一般很难当上老师;而越是基础教育、小学老师,越是对老师要求高;小学生懂的东西少,越是需要悉心教导,而不是随意体罚训斥等;小学接受的教育对一辈子都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对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不够重视。)

似乎传统观念就认为,科学家之类的职业就是高大上的、光荣的,清洁工什么的就是让人瞧不起的;学历高才是硬道理。最近国家政策改变,600所高校转型职业教育,有人觉得难以理解。似乎学习高大上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职业技能,就高人一等?这里我引用一位老师的几句评论来解释:?“普通高等学校转型职业教育,这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研究类的人才,只能体现社会发展的部分需求,相对而言,属于小众群体。”——学以致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实用 ,一个是探索创新~

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科学家少不了,工程师少不了,清洁工也少不了(除非科技高到机器人能完全代替人完成各种体力劳动)。传统观念的形成,也不无道理。在国内,脑力劳动的工资平均水平要比体力劳动高,这是一个因素(据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理发什么的价格非常高昂,意味着体力劳动者的地位不会低);另一个因素,很多公司企业等,会把学历作为门槛。不过,也不乏一些公司更倾向于招聘职业技能扎实、吃苦耐劳、踏实能干、学历低一些的人,而不是一些什么都不会、自以为是、还要求很高工资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记得中学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对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做法,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陶渊明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而也有人觉得陶渊明是为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有人志存高远、甚至想征服世界;而有的人只想过一个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生活。我认为这两种想法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人生态度不一样罢了。而对我个人来说,则想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不过感觉不容易。


四、我的感悟

很多人认为,要想实现理想,最重要的是坚持。而只要能坚持,没有做不好的事。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远远比坚持重要。因为大学之后,我们还有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坚持实现这个目标呢。大学如何过的让自己满意,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1、有关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而兴趣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我们对一个未知事物有一点认识;出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心,往往对新奇的东西都会感兴趣;感兴趣了我们就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其美妙之处,会有满足感;如果一切顺利,取得一些成绩,会更有满足感,然后兴趣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良性循环。其关系如下图所示(如果有兴趣,不妨看看百度百科对”兴趣“的心理学解释,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bubuko.com,布布扣

这里就有一些问题出现了。这个关系图描述的是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良性循环的过程,但是这个循环并非任何情况下都能建立。

(1) 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就没接触新东西,精力有限、条件不足、不愿接受新事物等,就不会有一定认识了。我们应该多接触新事物,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培养广泛的兴趣。拿我自己来说,高中以前迫于高考,大部分精力都拿来学习考试了;到了大学有了自由,有机会接触更多东西。我做竞赛比较多,对软硬件等技术都有一些了解;除了理工科的知识,我在大学也接触过很多东西,比如摄影、平面设计、UI设计、心理学、各种新奇有趣的创意设计、互联网的发展动向、最前沿的新科技、语言学习(除了英语,还接触过日语和泰语……不过只是凭兴趣爱好接触过,基本说不出几句来。。。)等。我不敢说对这些东西有多了解,但是接触了总会有好处。比如对摄影的了解,让我能学着从艺术的角度更好的发现生活之美。

(1.1) 再比如对语言的学习,我也有一些感悟。了解日语中的五十音图,我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英语总难说的标准,因为一些音标的缺失(比如America会被发音成Amelica,因为日语音标中没有“r”音只有“l”音);而且日语中音译来的外来词很多。语言往往直接影响思维方式,英语比汉语直白,所以美国人也比中国人开放;在一些封闭国家,统治者甚至会通过删除国家权威字典中的反动词汇,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一个人从没接触到“叛变”,“起义”这样的词,他会相对更难想到去做这些事。这样的统治手段很可怕);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提到,学英语最重要的是掌握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掌握了这种思维,才能学好英语。看美剧的时候,有的人只是喜欢其中幽默搞笑成分和剧情;有的人是想多学习英语,练习听力和口语;但是也有的人则是以此机会学习外国人的思维,借以冲破母语对自己思维带来的束缚。我看英文影视作品时,基本要求就是英文原版配音,再加中英双语字幕。虽然达不到直接完全听懂的境界,但是至少能潜移默化的训练这种思维,也没必要刻意去学,那样太累;边玩边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机会多了解几门语言,对开阔思维是有一定好处的

(2) 很多人对不少东西感兴趣,看别人玩什么都特别溜,很羡慕;到自己学起来,感觉实在太难,就此止步。后面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了。比如我们看别人吉他弹得非常帅气,吸引了很多异性的注意,羡慕不已;自己学了几天发现尼玛好难,手指都要起水泡了。出现这个原因常有这几种原因:兴趣不强烈;毅力太差坚持不下来;方法不对;另外不同的人擅长的东西不同,天赋以及已有的经历也是有影响的。

(3) 关于天赋和特长。有人觉得每个人生来差不了太多,这个我不反对。但我们早已不是刚出生了。现在的你能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有一定的先天因素(比如男生往往更擅长逻辑思维,女生则在语言艺术方面平均能力较高;不要给我举反例,我指的是一般情况o(╯□╰)o),而它也受限于你已经经历过的种种,对你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父母都是音乐家的家庭,从小受到熏陶,子女更容易成为音乐家一样。这种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甚至已经无法再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过程几乎不可逆)。而未来你能走多远,则取决于你能否及时发现自己的爱好特长,有没有机会去发展,会不会合理取舍,有没有勇气和决心,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似乎有点跑题了……

(4) 高考填志愿时,发现网上有人说,千万别选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专业和工作。以前不理解,现在有一点体会了。对一些东西很感兴趣,如果哪一天它变成了谋生的工具,常常需要完成任务,你对它或多或少有一些反感。自己学习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爱好学,很自由。而一旦他们成为工作,不管你想学的不想学的,你觉得容易的或者很难的,以及你要做什么,都是受限的,这是没办法的事实。这样一来,你业余有空的时候还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这件事吗?或者你已经对它恨之入骨了(有点夸张了……)。不过我觉得没兴趣更难做好培养广泛的兴趣是一个不错的对策,如果对唯一的兴趣产生了厌倦,生活会很无趣,兴趣多了,就不一样了。

(5) 有些人方法不得当,也会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

(5.1) 一个不是天才的同学小明,他看见别人编程很有意思,然后也很想学。结果,基础还没学到,一上来就要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大型比赛,那……岂不是必然输得很惨?所以请注意,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狠,也不要一时心潮澎湃做出太大决定,那样往往坚持不了多久,除非你的毅力非同一般。不要过于急躁,不要总把自己和那些比你付出多的多的人比较,那样容易丧失信心。

(5.2) 要多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理论和实践差的很大,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大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考试成绩好往往不能代表学得好,考试和实际脱节很大。举例来说,C语言考试拿90多甚至满分、却写不出一个像样的程序的人多了去了;模电学完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三极管;线性代数学会了只知道低效率的手工计算矩阵却不会用Matlab;多做历届题往往考试就能拿高分、题型稍稍改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等等。社会公司企业需要能实干的人,而不是会做题的人,做题考试只是一种评价手段,但现在却成了很多人学习的全部目标)。

(5.3) 学习一个东西,我们要适时让自己得到一些激励。比如同样是编程,有的人经常写一些小软件,装手机上电脑上玩玩,给同学炫耀炫耀,很有意思,边玩边学;有的人天天在那看书背书,半年过去了就记住了一堆不会用的东西,什么成就感都没有。如果能坚持倒也罢了,但更多的是根本坚持不下来就放弃了。(我们的教育也有这种问题,我们不得不学很多很难了解其价值的东西,也不提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让人迷茫,没有兴趣,难以坚持。有老师说是学生有点急功近利,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办法,适时地让人得到激励,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煎熬呢?)

(5.4)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有条件,适度参加一些竞赛,能增加一些压力和动力;如果做出成果,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获得满足感,满足人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虚荣心;拿奖了还对以后工作什么的有利;有的还能拿到一些实体的奖励(奖品奖金之类)。这些对于坚持下去是有很大好处的。做竞赛也是学习与人交流合作的好机会,还有好多人借竞赛机会找到对象的,我怎么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5.5) 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动力,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奖励和惩罚。考试成绩好发奖学金就是奖励,不好好学习、要挂科、没学分、不能毕业就是惩罚。我倾向于多用奖励作为动力,因为奖励往往更能让人主动进步,而且更多的是开心;惩罚则是比较被动的,还非常郁闷,往往是为了应付,效果自然不好。前面讲的兴趣什么的都属于奖励;而做竞赛,有时会有不小的压力,做的不好没准还会遭队友鄙视,这个可以理解为惩罚。


2、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

我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解社会对人的要求;了解自己的爱好特长,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东西;少拿自己短处和别人比,那样会太累,比较难走下去(当然如果你有毅力一定要这么做,也未尝不可)。爱好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发现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也可以试着去接触了解,或许就会慢慢感兴趣了。兴趣的培养前文说过了。

为什么要了解社会需求呢?理由如下。有不少人了解自己的爱好,但是仍然缺乏目标。原因很简单,要么对这些爱好的兴趣并不是很强;要么社会需求不大,想以此为生很困难。

比如很多人爱好打篮球,但是社会上并不需要太多篮球运动员,想当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很困难。所以除非兴趣很强烈,或者有很好的机会,要不然大部分人只能把篮球作为业余爱好(或许有点功利,但也是现实……)。

再举个例子。有一些同学非常爱玩游戏,多年经验,技术一流。为了游戏痴迷疯狂,玩起来甚至可以忘记吃饭和睡觉,更没有心思学习。这是大家心目中堕落的典范。而有另外一些理工科学生,爱好技术知识学习,常年驻扎实验室,痴迷于技术,经常熬夜,为之疯狂。然后成为大神,工作轻松找。我们会认为这是执着勤奋上进的模范。

我曾和不少人有一样的想法,觉得疯狂玩游戏未免有些堕落。后来我的想法却有了改变。有个同学问我,自己想在大学学些实在的东西,不想一事无成荒废大好时光。我了解到,他比较喜欢玩游戏,玩的也比较多,为游戏着迷。我说他这样的状态挺危险,如果不及时改变,或许大学四年就这么玩过去了。他说我好歹游戏水平不错,我问他那你能做个职业玩家么?如果可以,那好好玩游戏就行了。我意识到,原来玩游戏和学其他东西并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需要长期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在取得一些成功时会获得满足感,从而得以更好的坚持。而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社会需求远比前者大

怎么去了解社会需求呢?这个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我自己了解也并不多,不过我仅仅对于我们理工科IT类的专业说一些我的看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比如我们毕业以后的目的是去公司上班,我们只需要打开几个IT公司的网站,一般就可以看到招聘信息之类的,都会有各种岗位和需求,按照其上的要求着重去学习就好了。招聘其实和高考填志愿有点像,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公司和职位(高考则是根据成绩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区别在于招聘时有更多的选择,而且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参考,一个公司没应聘上,还能换一个公司试试。比如下面这个就是华为公司对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要求:
招聘职位 软件开发工程师
工作职责
1、负责通信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编码、调试、测试等工作;
2、参与相关质量活动,确保设计、实现、测试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职位要求
1、计算机、通信、软件工程、自动化、数学、物理、力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悉C/C++语言/JAVA/底层驱动软件编程,熟悉TCP/IP协议、Internet网络、ARM的基本知识;
3、对通信知识有一定基础;
4、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英文资料;
5、具有华为公司系列认证证书(HCIE/HCNP/HCNA)者优先。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有的人会幸运一些。从小对一些社会需要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然后报考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大学和专业,做着感兴趣的事,然后又不愁工作,少走了一些弯路。而更多的人没有这么幸运。

事实上,这里只是在考上大学的人当中来分析。更大的悲剧远不止此。拿我们理工科来说,理工科只是大学生中的一类学科,显然并非人人适合。类比来看,学习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成为脑力劳动者,这也只是社会对人需求的一部分。社会也需要体力劳动者。然而在国内尤其是贫穷落后地区的普遍观念中,往往认为上大学从事脑力劳动才是光荣的。于是很多不愿学习的人,从小就受到各种歧视,成绩不好的人、学历较低的人,似乎就低人一等(这个开篇就提到过)。不得不承认,通过脑力劳动,使用工具完成工作,确实大大提高了效率,但社会需要不同的人,不同职业本应该是平等的。

对于那些没有像前文所说那么幸运、而又身怀理想的人来说,未来又在哪里呢?难道没有希望了吗?显然并非如此。或许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有老师给我们说,上大学学了通信工程,并不意味着以后只能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但是这种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对于一个人是有好处的(不过国内教育现状不是很理想,原本大学的初衷,应该主要是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然后才是专业知识;而我们的现状,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了解到,有不少人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和专业无关的工作。有个从理工科毕业、却去了新东方的学长说,他去新东方、看似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地方,作为工科生会写些程序的优势却得到了发挥,恰巧可以做一些微信公共平台之类的东西。

交大学生卖肉夹馍,也是一个例子。据了解,卖肉夹馍的那几个大学生,目前市场效益良好,但是这种状况很可能没法一直持续下去。而这个时候,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思维和聪明才智,在看似不起眼的事业中创造奇迹。


3、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从前文可以看出,大学里的首要任务,不是考试门门满分,不是竞赛各种拿奖,技术牛的一塌糊涂,更不是指望做点项目赚点小的收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在这些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个人认为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拥有了这两件利器,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社会上,就能无往不利。

至于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怎么提高,我就列举一些“假大空”的建议了:多接触新事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与人交流,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最关键的是: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尽可能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方式锻炼。学习能力提高了以后学什么都快。

我大学前两年半,是学技术做竞赛过来的,很多学技术的人,都来问我问题(QQ上加了几百个好友和几十个技术交流群……)。一开始我的水平也一般,想的东西也不多,自己亲自试验,解释了不少技术问题,尤其是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51单片机的IO口结构、学习汇编有没有必要等问题)。

后来我发现,靠解释这些技术问题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有些人会问你51单片机有多少个管脚,哪个管脚是电源这种基本问题,却不会自己上百度搜索一下。难以想象的是,这通常不是因为懒,而是人家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这样的学习能力,如果不能得到提高,永远也别指望能学多少东西。

有很多人问问题的时候,问题根本描述不清。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我电脑不能开机了怎么办”,不了解技术的人可能不懂这个问题有多复杂,我类比一下,这个就像给医生看病,说“我不舒服怎么办”是一样的。不舒服的可能太多了,而且有的疑难杂症根本找不到解决方案。医生好歹经过专业学习,收费还挺高,耐心问你怎么不舒服,吃了什么,也有误诊的时候。技术交流只是互相学习,甚至只是友情相助,没有人有那么多精力给你解决问题,何况人家自己问题还多了去了。

还有的人上来就丢出来一堆可能花了很久写的程序(也可能是电路等等)(并且相当一部分写的乱七八糟),并指望你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神速看懂程序并找出Bug(他们觉得大神就是真的神,解决这点小问题不是事)。一个写出来要一天的程序,调试顺利的话很快就好了;调试不顺利,花了几星期找不出问题来,再正常不过了。即使实力再强的人,也不是计算机,没几个人有耐心看别人写的很乱很长的程序。一个经典的回应是,我给你写一个能实现同样功能的程序,也比给你挑错容易得多。

于是后来每次有人问我问题,或者一些组织邀请我交流学习经验、讲座什么的,我都会以怎么学、怎么找错之类的内容为主来讲,而忽略技术细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点鲁迅弃医从文的感觉……)。不过很显然这件事很难做……好在也取得了一点成果。我以前经常推荐的两个资料是《提问的智慧》和《谷歌搜索从入门到精通》。

思维方式则更加重要,可以通过多接触人,多接触新事物来培养。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把人的大脑比喻成数字电路中的时序电路。学过数电的人应该知道,数字电路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没有记忆效应(信号系统中的无记忆系统),每个时刻的输出完全取决于输入;而时序电路,则在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上引入反馈,增加了存储记忆的功能,每个时刻的输出,取决于该时刻及其之前的输入(信号系统中的有记忆系统、因果系统)。

大脑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成复杂的时序电路(不要在这里和我讨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什么的哲学思想……)。一开始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也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或许携带了一些前世的记忆也说不准o(╯□╰)o);而思维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之类的本能),另外一部分则来自后天。外界环境的输入,经过思维处理,一部分变成记忆,一部分对外产生反应;而记忆又会反馈到思维的输入,影响以后的决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方式以及外界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思想的关键了,而思想则是一个人的核心。所以,多接触人和新事物、注重培养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也可以认为是思维的一部分),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使命。


bubuko.com,布布扣


4、确定目标、懂得取舍、并朝着目标努力

要懂得取舍,理智分析,一定要理智,也可以让别人帮忙给建议。分析出自己觉得最好的方向后,要敢于舍弃一些对自己重要性较次的东西,或减少对其投入的时间精力;想取得较大成就,就要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敢于做出更多牺牲;不要指望没有风险又有高收益。

有个上研的学长极力劝我上研,但是我暂时却没有这种想法。后来他说,他上研并不指望在课程中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在这些时间里自己学自己的东西;同时能有个学历,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条退路吧(毕竟目前来说,多一个学历作为起点,对于找工作是有好处的)。

这里不同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冒险,认定自己想做的事,抛下一切不顾,或许会输的很惨,但是也或许就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而有的人则小心谨慎一些,一边去做一些冒险,一边也给自己准备好退路,万一失败了,还有路可走。谁对谁错,没有绝对标准。

把目标说的具体一点,对于理工科IT类专业,以后的去路比较多。按我的理解,也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社会分工的一些认识(仅限我相对熟悉的理工IT类方向)(严格来说我自己也还没进入社会,没有多少切身体验,所以仅供参考)。

如果你不幸发现,自己真正爱好的是文学、艺术等,却不幸报到西电通院这样典型的工科学校工科专业,尝试培养兴趣未果,非常郁闷。我的建议是,一方面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为下一步计划准备好敲门砖,业余的时候可以学学自己感兴趣和有用的东西,然后尽量好好学习考试(其实很无奈T_T),有机会赶紧转行、出国什么的吧。当然,也可以自己尽早毕业了去社会上打拼(很悲壮的感觉……)。

如果你较早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出路,并且有一定条件,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至于怎么努力,无非是胆大心细能坚持之类,以后有的是时间。有兴趣有理想,合理制定计划,适度压力,常常让自己得到肯定,自然就可以坚持下来了(参考前文提到的兴趣培养)。我不建议过度强迫自己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同样,大学期间的第一目的,并不是要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在这过程中学会怎么学习和思考

懂得取舍,我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人虽然不想整天只是学习,也想学一些东西,但是却没有勇气,什么都放不下,自然就没有足够的精力。于是就杯具了…… 

好多人好奇我怎么一边不挂科,一边参加如此多的竞赛等。我的秘诀是……逃课、考前几天突击。关于逃课,是一段与老师斗智斗勇的漫长、惊险、心酸的历程 %>_<% …… 而考前突击,则得益于我一直强调的学习能力,以及平时做竞赛什么的和书上知识的重叠。比如数电、微机原理等轻松拿高分(舍友一学期看两天高数考了60,要是看三天不知会不会90 o(╯□╰)o),还有看多了英文手册软件电影,四六级裸过之类。

我以前就说过,你可以不上课,但是不能不学习。我的原则是,对于那些对我来说很有用的东西,我会认真去学,而且要学的远远比课本上、比考试中深入,比如C语言、模拟电路等;对于那些我暂时用不上也没兴趣的东西,我只做大概了解,然后通过考试就行了(请注意,我没有鼓励逃课的意思。。。每个人都不一样,合适的方式也不一样,请自行斟酌,要敢想敢做,且后果自负,特此声明)


5、悲惨的现实

最后,如果经过很多努力,你还是彻底的失败了,至少不会有什么遗憾,因为曾经已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和疯狂过了,并且必然有了一些收获。


五、结尾

但是只要还有机会,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停止追逐梦想(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PS:以上想法对找对象什么的也可参考……

我的大学,自己比较满意。很快大四了,快毕业了,收拾收拾东西(要能找个喜欢的妹纸一块打包带走就更好了),准备走人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本西电教材……?

感谢能看完全文的人,实在不容易,祝您早日实现理想……

THE END.


有关大学,有关爱好,有关学习,有关奋斗,有关理想:大学应该干些什么?我大学三年以来的感悟

标签:style   blog   http   color   io   使用   ar   java   strong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jzj1993/article/details/3965705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