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输出 sina 自动生成 二维 成本高 top100 测试 https 占用
安卓系统的开放性、碎片化导致很多安卓应用在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移动互联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已涉及国内百万级的应用存量,导致国内安卓生态失衡,应用兼容问题堪忧。众所周知,华为终端一直以打造极致用户体验为己任,从海量应用适配成本高、测试难度大、调试流程复杂等痛点问题出发,分别在北京、德国杜塞尔多夫建立终端开放实验室,免费为开发者提供测试服务,共同提升应用质量。
6月23日,备受瞩目的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亮相华为开发者生态大会EMUI分论坛,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技术专家亲临现场讲解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的云测服务。
?
(华为技术专家讲解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专项测试能力)
经过一年的发展,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目前免费为开发者开放远程真机调测、专项测试、功能录制回放测试、花粉众测等一系列测试能力。在本次EMUI分论坛,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技术专家针对上述能力进行了逐一讲解。
?
(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测试能力一览)
1、远程真机调测
在应用测试过程中,测试机型不全,Bug难以复现是常见的痛点问题。为此,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助力开发者进行远程真机调测,为开发者开放远程真机调测能力。实验室提供2000多部华为最新最全机型及谷歌原生手机,令开发者可实现7*24小时无间断在线测试;同时开发者可通过浏览器访问云端远程真机,实现问题复现,快速解决问题。
?
(远程真机调测操作界面)
2、专项测试
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拥有一套完整的面向应用的专项测试,能够帮助开发者针对应用的兼容性、稳定性、性能、功耗、安全展开一系列专项测试,为开发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应用优化建议。
兼容性测试可实现8分钟输出一款应用的兼容性测试报告,帮助开发者定位应用在安装、启动、崩溃、无响应、闪退、黑白边、UI异常、账号异常等11个方面的问题;性能测试可实时检测应用内存以及CPU的消耗情况,检测应用异常性能消耗;功耗测试通过应用后台对设备的占用频次和时长进行统计,衡量并判断应用功耗;稳定性测试打破传统Monkey测试弊端,为开发者提供基于控件识别技术的随机遍历测试,提高应用稳定性测试效率;安全测试方面,云测平台基于华为杀毒云对海量病毒库进行无死角扫描,全面保障应用安全。
?
(兼容性测试操作界面)
3、功能录制回放测试
为解决应用功能&逻辑测试诉求,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开放功能录制回放自动化测试能力。此能力具有高易用性、无码化、端云结合、多机联测、使用效率高等特点,能够让开发者轻松完成自动化脚本的开发(仅需完成功能录制即可自动生成脚本),并支持在全终端机型上进行回放测试。
?
(远程真机调测操作界面)
4、花粉众测
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为百万花粉测试用户提供自动收集反馈、全程监控任务、精准定位问题的一站式众测服务平台,通过沉浸式用户测试体验,互动式沟通交流,多样化问题反馈方式,覆盖众测全过程,快速收集反馈,促进应用高质量发布。
经过三年的发展,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累计服务次数突破2000万次,为开发者解决近300多万问题,并持续发布多篇兼容性、功耗、性能等测试报告,推动TOP1000应用兼容率从65%提升至98%,全方位、全流程为开发者解决应用兼容性适配问题。
?
(TOP1000应用兼容提升趋势图)
除此之外,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提前3个月实现安卓新版本兼容性联调。早在今年3月份谷歌发布首个Android P开发者预览版,就已上线Android P版本兼容性测试能力,并率先发布国内第一份Android P兼容性评测报告,为Android P的到来提前做好了准备。‘
?
?(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助力安卓新版本适配)
为打造极致用户体验,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还联合安卓绿色联盟及华为应用市场针对国内百万级应用进行绿色应用标记,截止目前,绿色应用通过比例已由最初40%提升至70%。
?
(绿色应用通过比例提升至70%)
作为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的长期合作伙伴,网易与梆梆安全分别作为嘉宾在EMUI分论坛进行了合作心得分享,其中网易累计1500+小时调试时长,梆梆累计20多万次的应用提测。未来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将为合作伙伴开放更多测试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今年下半年,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预计将发布应用APR指数排名、游戏体验评测、分类绿色应用排名、应用隐私权限申请评测、应用耗电量排名、应用易用性评测及应用性能排名等报告,不断为用户打造最佳革新体验。
互联网+时代,席卷全球的新一轮终端服务革命已经兴起,在未来华为终端开放实验室将为开发者提供更多丰富、便捷的服务,同众多开发者一道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极致应用体验。
更多服务请登录:http://deveco.huawei.com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咨询。
标签:输出 sina 自动生成 二维 成本高 top100 测试 https 占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weiopenlab/p/923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