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Case Study: 技术和商业的结合点在哪里?

时间:2018-07-02 11:49:16      阅读:18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上市   一段   windows平台   好的   data   pen   合作   应用部署   des   

如果要制作过去两三年里最火爆的企业级产品创业公司名单,里面一定少不了一家叫做Docker的公司。先别管Docker是做什么的,只要记住这是这几年企业级IT产品里最重要的热点技术,有一半的大型企业已经在使用这种技术。前几天,Docker公司办了个叫做DockerCon的大会,请了大概所有的业界大咖,还顺便拜了演示之神:The Demo Gods.

 

技术分享图片

(字幕:向演示大神们献祭——我们的演示是现场版的,为了确保完美交付,我们向演示之神献祭)

 

演示出丑是每家公司可能都会遇到的(嗯,包括苹果),但像Docker公司这样惨的可能就不多了。这得从2015年的DockerCon 说起,话说有位倒霉蛋登场了:

 

技术分享图片

 

他要演示一个十分基础的功能(类似于鼠标双击打开一个应用这种),结果一个错接着另外一个错... 

技术分享图片

 

还好有后招,现场不行,咱们放视频吧:

技术分享图片

 

连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都放不出来…

 

虽然演示水平不怎么样,但Docker实际上是一家很有真材实料的公司。

 

技术分享图片

 

2017年统计数据:Docker生态体系上,新增了100万开发者、100万新增基于Docker应用、以及每两周10亿次的应用下载量。

 

另外根据< RightScale 2018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 的说法,有近一半的行业用户在采用Docker技术——虽然国内这一比例可能低些,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几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部门都在关注基于Docker的容器技术。

 

虽然,Docker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技术上的成功。

 

但是,技术上的领先和商业上的成功,有时候有不可逾越的天堑。

 

“创业不挣钱,都是耍流氓!”

 

技术分享图片

 

 今年年初,Docker公司又从投资方处输血7500万美金,加上此前各轮,累计融资已达 2.5亿美金。伴随着此轮融资成功的,却是公司的精神领袖CTO Solomon Hykes大神黯然离场。

 

技术分享图片

 

 那么Docker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市场容量不够吗?

 

并不见得。

 

存储之王EMC公司孵化的Pivotal今年获得了上市,和开源之王红帽一起借助Docker的容器技术大发其财。实际上,红帽两百多亿美元的市值是依托于Docker容器的OpenShift支撑起来的,但这一切都和Docker公司的利益毫无关系。

 

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红帽等外企已经开始主动出击打客户了,但Docker还毫无存在感。

 

Docker公司在祭拜“演示之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再拜一拜“业务之神——Business Gods”?

 

技术分享图片

 

 更糟糕的是,技术曾经领先过的Docker公司,其技术影响力在快速削弱。

 

一方面行业协会CNCF搞的OCI已经定义了容器标准技术规范,连Docker本身也要遵循。那理论上来说,容器引擎替换技术就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了;另外一方面,谷歌开源出来的Kubernetes技术成了事实上容器云管理标准,这又对Docker技术形成了降维打击:当人人在玩Kubernetes容器云的时候,更底层的容器引擎是否叫Docker谁还会关心?

 

面对这种态势,Docker公司必须先要解除技术上的围猎,寻求新的制高点。只有这样,业务的爆发才能有所预期。

 

从今年DockerCon上来看,我把Docker公司揭秘的技术战略路线归为三个方面。

 

一、Docker Desktop —— 为开发者提供更贴身的服务,让软件开发更容易

二、微软合作——对Windows平台容器提供同等支持

三、多云交付——帮用户解除对单一云供应商的锁定

 

多云方案是DockerCon 2018 Keynotes的压轴桥段。虽然还是很初级,但能看出Docker的技术野心,虽然在单一集群内我干不过Kubernetes,但我可以将战略提高一个维度:同时管理多云、多个集群的容器环境,集群可以是Kubernetes也可以是swarm;操作系统可以是各种Linux发行版也可以是Windows Server 2016。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因为多云是刚需且并不遥远。

 

在上个月举办的 2018年 ThoughtWorks 技术雷达峰会上,PolyCloud (多云)是个很重要的技术话题。

 

组织们越来越习惯POLYCLOUD策略,不再把所有业务全“押在”一个服务供应商身上,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策略,把不同种类的业务分配给不同的供应商。其中一些组织采用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比方说:把标准服务部署在AWS上,把机器学习和面向数据的应用部署在Google,微软 Windows应用则部署在Azure上。

 

对于部分组织而言,这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商业的抉择。比如,零售行业往往不愿意把数据放在Amazon,他们会根据数据的不同分配给不同的供应商。“云不可知论”策略追求的是跨供应商的可移植性,这个代价很大,并且会导致为迎合所有要求刻意而为的决策。与之不同,Polycloud 策略更加注重选择每个供应商所提供的最好服务。

 

——摘自 ThoughtWorks 技术雷达 VOL.18

 

技术分享图片

 

上图是Docker公司给出的统计数据:

大约有85%的企业采用多云方案,其中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方案占比58%;多套公有云方案占比20%。

 

我的判断是,只要具备成熟的多云技术和产品,多套公有云方案就会越来越多被企业所采用。毕竟在今天多公有云环境下应用的交付和管理依旧是个难题。

 

作为一直在多云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其中的技术挑战有多大。Docker EE产品目前的能力还只能说是皮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认可Docker公司是在正确的技术方向上。像Docker公司一样,多云管理也是我们行云创新的关注领域并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

 

也许有朋友认为多云即是Docker公司的救命稻草,其实Docker Desktop展现出来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

 

无论是Docker引擎技术、Kubernetes集群管理技术、多云交付技术,这些最终都是服务于用户的。Docker公司如果能把“服务好开发人员“这一使命做到极致,我相信它很难不赚钱。

 

但遗憾的是,我认为Docker Desktop是个错误的方向。在开发人员桌面电脑上构建便利的开发环境和工具这有些许意义,但在“全云时代”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了。

 

这让我想起了Citrix XenClient 产品的失败——云上的XenDesktop业务搞得精致就好了吧,为啥还要想着把虚拟桌面推送到客户端呢?

 

很庆幸行云创新在这一点上没有走弯路,我们坚信全云端开发时代必将到来,打造一站式全云端开发服务平台是极有意义的,这就是行云趣码(www.cloudtogo.cn) 的产品使命。

 

最后一点,Docker公司未来是喜是忧,作为吃瓜群众大家不必过分焦虑。

 

Docker公司倒了,Docker技术还在,这是开源魅力。

 

Docker技术没了,Docker所启发的思想还在,这是科技文明。

 

Case Study: 技术和商业的结合点在哪里?

标签:上市   一段   windows平台   好的   data   pen   合作   应用部署   de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oudtogo/p/925295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