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strict
它只可以用于限定指针,告知编译器该指针是访问一个数据对象的唯一且初始的方式。即不存在其它进行修改操作的途径。
主要作用是可以让编译器进行一些优化,生成更高效的目标代码。
看个例子:
int foo(int *a,int *b) { *a = 1; *b = 2; return *a; } int main() { int *p, *q, ret; ret = foo(p, q); return 0; }
我们把foo()改为:
int foo(int *restrict a,int *restrict b) { *a = 1; *b = 2; return *a; }依然O2编译:
可以清楚地看到,编译器对返回值做了优化处理.
之所以前一个例子,返回值要从内存中获取,是因为编译器不确定指针a是不是唯一的一个可以访问到那片内存的指针,又可能还有其他指针访问或修改了那片内存。因此,即使是O2优化,返回值还是从内存中得来的,编译器是要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
后面一个例子,明确告知了编译器,a是唯一访问到a所指向的内存的指针,所以编译器可以放心大胆地直接向寄存器写返回值。
然而,标准里还有这样的话:
If the declaration of intent is not followed and the object is accessed by an independent pointer, this will result in
undefined behavior
我们把main函数改成这样:
int foo(int *restrict a,int *restrict b) { *a = 1; *b = 2; return *a; } int main() { int *p, *q, ret; ret = foo(p, p); return 0; }这样,按照本意,ret的值应该为2才对,然而:
程序得到了错误的结果。
因此,正如李林老师在《Linux环境高级编程》里指出:restrict的限制(只能通过该指针访问),是由程序员来保证的,编译器并不能完全保证。[1]
再如:
int foo(int *restrict a,int *b) { *a = 1; *b = 2; return *a; }在我的机器上反汇编,发现O1未做处理,但O2时做了优化处理。
未做优化的原因,其实是编译器对指针b的顾虑:万一b也指向的空间和a一样呢?
所以,优化需谨慎
2、volatile
与restrict让编译器优化相反,volatile是阻止编译器优化。简单地说,volatile告诉编译器该被变量除了可被程序修改外,还可能被其他代理、线程修改。因此,当使用volatile 声明的变量的值的时候,系统总是重新从它所在的内存读取数据,而不使用寄存器中的缓存的值。
继续看个例子:
static int flag; void foo() { flag = 0; while (flag < 2) ; } int main() { foo(); return 0; }
注意圈出来的那一行,这是一个死循环,也就是说,flag < 2 这个条件被编译器认为是永真!所以还是这句话,优化需谨慎!
而加上关键字之后:
static volatile int flag;
注意圈出来的那一行:flag的获取是从内存中来的。
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volatile能阻止编译器做常量合并、常量传播等优化。
其他的方面的作用可以参考 [2]
一般说来,volatile用在如下的几个地方:
1、中断服务程序中修改的供其它程序检测的变量需要加volatile;
2、多任务环境下各任务间共享的标志应该加volatile;
3、存储器映射的硬件寄存器通常也要加volatile说明,因为每次对它的读写都可能由不同意义;
然而矛盾的是:根据相关的标准(C,C++,POSIX,WIN32)和目前绝大多数实现,对volatile变量的操作并不是原子的,也不能用来为线程建立严格的happens-before关系。[3]
参考资料:
[1]:李林《linux程序设计实践》
[2]:详解volatile
[3]:volatile wiki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imon_xia_uestc/article/details/3969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