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数据 sp
「使用StyleCop验证命名规则」这篇文章,指引开发人员透过StyleCop这个工具,来自动检验项目中产出的程序代码是否合乎命名规则。
但是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验证命名规则、而没有统一程序排版,项目中很容易就会出现类似下列范例的程序代码产出。这样的产出,虽然能够正常地提供项目功能、并且符合微软的命名规则,但是因为程序排版凌乱的问题,大幅降低了这份程序代码的可维护性。
Bad Code
public class Class1
{
private string _name = "Clark";
public string GetResult()
{
return (_count01 + _count02).ToString();
}
private int _count01 = 1;
private int _count03 = 3;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_name;
}
private int _count02 = 2;
}
本篇文章介绍如何透过CodeMaid这个工具,来自动整理项目中程序代码的排版,在不增加开发人员负担的前提下,让团队的程序代码产出趋于一致、大幅提高程序代码的生产质量。主要为自己留个纪录,也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开发人员。
Good Code
public class Class1
{
private int _count01 = 1;
private int _count02 = 2;
private int _count03 = 3;
private string _name = "Clark";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_name;
}
public string GetResult()
{
return (_count01 + _count02).ToString();
}
}
首先至微软的官方网站,下载CodeMaid安装档:「CodeMaid_v0.7.4.vsix」。
执行CodeMaid安装档:「CodeMaid_v0.7.4.vsix」,来安装CodeMaid。
使用Visual Studio开启项目。
Visual Studio上方工具栏中,开启CODEMAID选单、点选Configuration来开启CodeMaid设定画面。
CodeMaid设定画面中,进入Reorganizing->General设定页面,勾选「Run organize at start cleanup」后,点击Save按钮完成设定。
后续就可以从Visual Studio上方工具栏中,开启CODEMAID选单、点选「Cleanup all Code」来自动排版项目内的所有程序代码。
自动排版功能执行结束之后,开启项目内的程序代码,会发现程序代码内容已经排列整齐、干净,大幅提高程序代码的可维护性。
CodeMaid所提供的程序代码自动排版功能,用起来很方便、排版结果也很简洁。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总是会有些许的排版定义,不符合团队成员对于程序代码质量的要求。不过还好的是,CodeMaid开放了许多排版条件的设定项目,让开发人员可以调整排版条件,来让排版结果趋近于团队成员对程序代码产出的要求。
「Automatically run cleanup on file save」:位于Cleaning->General设定页面。当该选项设定为勾选时,会在档案存盘的同时,自动执行程序代码排版功能。
「Run remove unused using statements」:位于Cleaning->Visual Studio设定页面。当该选项设定为勾选时,会在执行程序代码排版功能时,移除没有使用的using定义。(开发阶段建议不要勾选该选项,因为移除未使用的using定义,会造成使用LINQ时找不到扩充方法的问题。)
「Remove multple consecutive blank lines」:位于Cleaning->Remove设定页面。当该选项设定为勾选时,会在执行程序代码排版功能时,移除连续多行的空白行。
「Update #endregion tag with region name」:位于Cleaning->Updae设定页面。当该选项设定为勾选时,会在执行程序代码排版功能时,为#endregion区域卷标加上区域名称。
「Alphabetize members of the same group」:位于Reorganizing->General设定页面。当该选项设定为勾选时,会在执行程序代码排版功能时,依照成员类型排序之后,增加依照字母顺序排序的工作项目。
标签:style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数据 sp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lark159/p/400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