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HashMap实现原理

时间:2018-07-28 21:59:42      阅读:20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集合类   键值   迭代   treenode   nal   过程   链表   except   使用数组   

HashMap实现原理

HashMap的底层使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transient Node<K,V>[] table;这表示HashMap是Node数组构成,其中Node类的实现如下,可以看出这其实就是个链表,链表的每个结点是一个<K,V>映射。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HashMap的每个下标都存放了一条链表。

常量/变量定义

/* 常量定义 */

// 初始容量为16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最大容量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负载因子,当键值对个数达到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DEFAULT_LOAD_FACTOR会触发resize扩容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当链表长度大于8,且数组长度大于MIN_TREEIFY_CAPACITY,就会转为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 当resize时候发现链表长度小于6时,从红黑树退化为链表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 在要将链表转为红黑树之前,再进行一次判断,若数组容量小于该值,则用resize扩容,放弃转为红黑树
// 主要是为了在建立Map的初期,放置过多键值对进入同一个数组下标中,而导致不必要的链表->红黑树的转化,此时扩容即可,可有效减少冲突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 变量定义 */

// 键值对的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键值对的个数大于该值时候,会触发扩容
int threshold;
// 非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中几乎都有这个变量的影子,每次结构被修改都会更新该值,表示被修改的次数
transient int modCount;

关于modCount的作用见这篇blog

在一个迭代器初始的时候会赋予它调用这个迭代器的对象的modCount,如何在迭代器遍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这个对象的modCount和迭代器中存储的modCount不一样那就抛异常。
Fail-Fast机制:java.util.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过程中有其他线程修改了map,那么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这就是所谓fail-fast策略。这一策略在源码中的实现是通过modCount域,modCount顾名思义就是修改次数,对HashMap内容的修改都将增加这个值,那么在迭代器初始化过程中会将这个值赋给迭代器的expectedModCount。在迭代过程中,判断modCount跟expectedModCount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表示已经有其他线程修改了Map。

注意初始容量和扩容后的容量都必须是2的次幂,为什么呢?

hash方法

先看散列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HashMap的散列方法如上,其实就是将hash值的高16位和低16位异或,我们将马上看到hash在与n - 1相与的时候,高位的信息也被考虑了,能使碰撞的概率减小,散列得更均匀。

在JDK 8中,HashMap的putVal方法中有这么一句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关键就是这句(n - 1) & hash,这行代码是把待插入的结点散列到数组中某个下标中,其中hash就是通过上面的方法的得到的,为待插入Node的key的hash值,n是table的容量即table.length,2的次幂用二进制表示的话,只有最高位为1,其余为都是0。减去1,刚好就反了过来。比如16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0,减去1后的二进制表示为01111,除了最高位其余各位都是1,保证了在相与时,可以使得散列值分布得更均匀(因为如果某位为0比如1011,那么结点永远不会被散列到1111这个位置),且当n为2的次幂时候有(n - 1) & hash == hash % n, 举个例子,比如hash等于6时候,01111和00110相与就是00110,hash等于16时,相与就等于0了,多举几个例子便可以验证这一结论。最后来回答为什么HashMap的容量要始终保持2的次幂

  • 使散列值分布均匀
  • 位运算的效率比取余的效率高

注意table.length是数组的容量,而transient int size表示存入Map中的键值对数。

int threshold表示临界值,当键值对的个数大于临界值,就会扩容。threshold的更新是由下面的方法完成的。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该方法返回大于等于cap的最小的二次幂数值。比如cap为16,就返回16,cap为17就返回32。

put方法

put方法主要由putVal方法实现:

  • 如果没有产生hash冲突,直接在数组tab[i = (n - 1) & hash]处新建一个结点;
  • 否则,发生了hash冲突,此时key如果和头结点的key相同,找到要更新的结点,直接跳到最后去更新值
  • 否则,如果数组下标中的类型是TreeNode,就插入到红黑树中
  • 如果只是普通的链表,就在链表中查找,找到key相同的结点就跳出,到最后去更新值;到链表尾也没有找到就在尾部插入一个新结点。接着判断此时链表长度若大于8的话,还需要将链表转为红黑树(注意在要将链表转为红黑树之前,再进行一次判断,若数组容量小于该值,则用resize扩容,放弃转为红黑树)

get方法

get方法由getNode方法实现:

  • 如果在数组下标的链表头就找到key相同的,那么返回链表头的值
  • 否则如果数组下标处的类型是TreeNode,就在红黑树中查找
  • 否则就是在普通链表中查找了
  • 都找不到就返回null

remove方法的流程大致和get方法类似。


by @sunhaiyu

2018.7.26

HashMap实现原理

标签:集合类   键值   迭代   treenode   nal   过程   链表   except   使用数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haiyu/p/938325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