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端口号 end 没有 connect 系统进程 调用 返回值 unix 大连
socket,套接字。
套接字是一种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以及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的组合.网络化的应用程序在开始任何通讯之前都必须要创建套接字.就像电话的插口一样,没有它就没办法通讯.
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看完概念是不是根本不理解在讲什么?O(∩_∩)O哈哈~
概括一下重点:
1.Socket=Ip address+ TCP/UDP + port;
2.socket在写的时候要记住:有发就有收,收发必相等。
服务端: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import socket sk=socket.socket() sk.bind((‘192.168.14.55‘,99,))#设置服务端的IP和端口号 sk.listen(3)#设置最多监听几个访问,即超过3个其他访问者就不用等待排队了 #接收客户端的请求 #连接,客户端地址信息 while True:#让服务端永远运行着,一直等待客户端过来访问 conn,address=sk.accept()#阻塞,等待客户端来访问 conn.sendall(bytes(‘欢迎连接服务端‘,encoding=‘utf-8‘)) # print(address,conn) while True: ret_bytes=conn.recv(1024) ret_str = str(ret_bytes, encoding=‘utf-8‘) if ret_str==‘q‘: break conn.sendall(bytes(ret_str+‘OK‘,encoding=‘utf-8‘))
客户端: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import socket obj=socket.socket() obj.connect((‘192.168.14.55‘,99))#将客户端自己的IP和端口发给服务端 ret_bytes=obj.recv(1024)#最多接收服务端发来的1024个字节,超过的下次接收 ret_str=str(ret_bytes,encoding=‘utf-8‘) print(ret_str) while True: inp=input(‘请输入要发送的内容:‘) if inp==‘q‘: obj.sendall(bytes(inp,encoding=‘utf-8‘)) break else: obj.sendall(bytes(inp,encoding=‘utf-8‘)) ret=str(obj.recv(1024),encoding=‘utf-8‘) print(ret) obj.close()#连接上后关闭,不能一直连着
#创建socket对象 s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ocket.AF_INET 参数一 #socket.SOCK_STREAM 参数二
参数一:地址簇
socket.AF_INET IPv4(默认)
socket.AF_INET6 IPv6
socket.AF_UNIX 只能够用于单一的Unix系统进程间通信
参数二:类型
socket.SOCK_STREAM 流式socket , for TCP (默认)
socket.SOCK_DGRAM 数据报式socket , for UDP
socket.SOCK_RAW 原始套接字,普通的套接字无法处理ICMP、IGMP等网络报文,而SOCK_RAW可以;其次,SOCK_RAW也可以处理特殊的IPv4报文;此外,利用原始套接字,可以通过IP_HDRINCL套接字选项由用户构造IP头。
socket.SOCK_RDM 是一种可靠的UDP形式,即保证交付数据报但不保证顺序。SOCK_RAM用来提供对原始协议的低级访问,在需要执行某些特殊操作时使用,如发送ICMP报文。SOCK_RAM通常仅限于高级用户或管理员运行的程序使用。
socket.SOCK_SEQPACKET 可靠的连续数据包服务
参数三:协议
0 (默认)与特定的地址家族相关的协议,如果是 0 ,则系统就会根据地址格式和套接类别,自动选择一个合适的协议
在创建socket对象的时候一般使用默认即可:sk = socket.socket()
#sk.bind(address) s.bind(address) 将套接字绑定到地址。address地址的格式取决于地址族。在AF_INET下,以元组(host,port)的形式表示地址。 #sk.listen(backlog) 开始监听传入连接。backlog指定在拒绝连接之前,可以挂起的最大连接数量。 backlog等于5,表示内核已经接到了连接请求,但服务器还没有调用accept进行处理的连接个数最大为5 这个值不能无限大,因为要在内核中维护连接队列 #sk.setblocking(bool) 是否阻塞(默认True),如果设置False,那么accept和recv时一旦无数据,则报错。 #sk.accept() 接受连接并返回(conn,address),其中conn是新的套接字对象,可以用来接收和发送数据。address是连接客户端的地址。 接收TCP 客户的连接(阻塞式)等待连接的到来 #sk.connect(address) 连接到address处的套接字。一般,address的格式为元组(hostname,port),如果连接出错,返回socket.error错误。 #sk.connect_ex(address) 同上,只不过会有返回值,连接成功时返回 0 ,连接失败时候返回编码,例如:10061 #sk.close() 关闭套接字 #sk.recv(bufsize[,flag]) 接受套接字的数据。数据以字符串形式返回,bufsize指定最多可以接收的数量。flag提供有关消息的其他信息,通常可以忽略。 #sk.recvfrom(bufsize[.flag]) 与recv()类似,但返回值是(data,address)。其中data是包含接收数据的字符串,address是发送数据的套接字地址。 #sk.send(string[,flag]) 将string中的数据发送到连接的套接字。返回值是要发送的字节数量,该数量可能小于string的字节大小。即:可能未将指定内容全部发送。 #sk.sendall(string[,flag]) 将string中的数据发送到连接的套接字,但在返回之前会尝试发送所有数据。成功返回None,失败则抛出异常。 内部通过递归调用send,将所有内容发送出去。 #sk.sendto(string[,flag],address) 将数据发送到套接字,address是形式为(ipaddr,port)的元组,指定远程地址。返回值是发送的字节数。该函数主要用于UDP协议。 #sk.settimeout(timeout) 设置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期,timeout是一个浮点数,单位是秒。值为None表示没有超时期。一般,超时期应该在刚创建套接字时设置,因为它们可能用于连接的操作(如 client 连接最多等待5s ) #sk.getpeername() 返回连接套接字的远程地址。返回值通常是元组(ipaddr,port)。 #sk.getsockname() 返回套接字自己的地址。通常是一个元组(ipaddr,port) #sk.fileno() 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file模块是针对某个指定文件进行【打开】【读写】【关闭】
socket模块是针对 服务器端 和 客户端Socket 进行【打开】【读写】【关闭】
标签:端口号 end 没有 connect 系统进程 调用 返回值 unix 大连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alace/p/962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