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重要 file data 老师 经历 作业 动手 形式 develop
大一入学是管理学院的,后来阴差阳错转到了信息学院,再后来抱着“条条大路通CS"的想法,大三选专业的时候,选了信息学院最偏CS的方向即信息安全,莫名成为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第一届毕业生。
挑选的5项我认为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技能:Design,Communication,Command line and files,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platform, BigData.
当前的水平:4;课程结束后达到的水平:7。
计划在Design,Communication,Command line and files,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platform, BigData这5个层面分别强化自己。
我为什么要来上课?文中的观点其实我很认同,大多数时候以我们学生时代的格局,是无法判断一门课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是中科大的课程设置,是过于偏向于理科了,比如管理学院还要做这么多大物实验,我至今觉得毫无必要。可能也会有人说,做大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其实觉得时间不管花在哪儿,只要不要太离谱,都会有所收获,关键是能这个效益是否明显。
我在中科大体验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可以相互交流讨论问题的感觉,但是大家可能更多是为了GPA去准备考试而问问题,而少有人是真正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想一直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从而问的问题。如果老师布置的问题对我来说难度较大,我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花更多时间,把作业全部完成。
在工作中,我们要引用文献,参考别人的资料,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发,难免要借鉴他人的工作。感觉抄袭和借鉴区别在于两点,一者在于抄袭不会指出出处,把别人东西拿过来就说是自己的;二者在于借鉴的话,是更巧妙的"抄袭",不会纸面上把一段文字搬过去,而是会在理解精髓的基础上,化为己用。
对未来走哪个方向,确实没有考虑清楚,然而很清楚自己必须要做好现在的事情,全方位提高自己。
其实在中科大信息学院,英才班也有一门软工课,形式和这门课基本一致,我们当时的反映就是这门课工作量太大了,明明只有2个学分,却相当于占据了10个学分的时间,现在在MSRA,时间也依旧紧张,我觉得这个问题仍然会存在。个人而言,由于之前在科大已经上过这门课了,所以在这门课上的花费的时间也就更加有针对性,以提高自己为目的,具体花费多少时间看课程具体安排。
读了《徐宥:掉进读书的兔子洞》,有很深刻的感触,书中很多细节和我的人生经历太相似了。作者和我大学都有把要做的事情给记录下来的习惯,然后一件一件去完成,因为当时一直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也和作者一样狼吞虎咽地读了很多书,没有精读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是就是这样的广泛的阅读也给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各个方向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是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我能做到的最优选择啦。虽然很多努力看起来白费了,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相信这些积累会发挥作用的。
读完《构建之法》提出的5个问题(待续):
标签:重要 file data 老师 经历 作业 动手 形式 develo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ee/p/973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