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et 广告 位置 感慨 分辨率 alt plugin 常见 交流
最近一则《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继续发酵,黑客明码标价出售聊天信息》的新闻被爆出,一个用户的信息被标价10美分。让人不禁感慨,3万亿市值的facebook,用户数据竟然如此便宜。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在科技面前渐渐变成了“透明人”,隐私有时候显得有些弥足珍贵。曾经有人反驳,你免费使用产品,公司获得数据,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显然,反对者还没有理解保护隐私为何那么重要。今天,就来谈谈:用户产生的数据,到底应该归谁?
我们一般的理解,数据应该是归平台的。比如,你在电子商务平台(如亚马逊)上,买了一件衣服。对你来说这很方便,你付钱,平台给你配送商品。但是除了钱以外,你还在这个平台上留下了你的数据,包括你的姓名、电话、位置、付款方式、消费金额,还有你喜欢的颜色和样式。
这些网站会怎么处理你的数据呢?他们可能会把你和周边区域几千、甚至是几万人的数据综合在一起,从各种丰富的维度,去进行解释、判断。这些数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很快,这个平台就知道你居住的这片区域,应该配备多少送货员,在这儿卖什么样的衣服最赚钱,往长期看,除了买衣服,还能为你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
你看,这些数据对你个人来说,用处不大。但是当它积累的多了,维度丰富了,就变得很有价值了。
互联网公司的秘密就在这儿。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精准地推送广告给你。比如在中国的一个新闻信息推送公司——今日头条,就通过这种数据运营,据说2017年的广告收入就有150亿,2018年的目标是更是要冲击500亿。你看,这是多大的一笔钱。但是那么多今日头条的用户,这一大笔钱可是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其实在互联网界,这不是什么秘密,Amazon的贝索斯格就公开说,Amazon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一家数据技术公司。还有不少著名企业家反复告诉大家:未来数据是石油,是黄金。所以说,互联网公司其实是在采集石油,而不是指着给你卖衣服挣钱。甚至有很多互联网平台还会反过来给你补贴,就是因为你留下的数据很值钱。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觉得有一件事很古怪?一边是你,你觉得这些数据不值钱,另一边是互联网公司,他们拿着你的数据,赚到了大量的现金,这件事好像有哪儿不对头?
着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当年,欧洲殖民者刚到达美洲的时候,就疯狂地掠夺当地的黄金,那真是把印第安人神庙里每一块金子、每一粒金粉都给抠走了。当地的原住民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啊,黄金不能吃、不能喝,用来制作工具武器又太软,顶多当点儿装饰品,你们欧洲人这么疯狂是为什么呢?
你看,这些美洲原住民跟我们今天的状态是不是有点儿像?你觉得数据没价值,互联网公司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你的数据就是黄金。
我们再来看看这笔交易的实质:用户享受服务,留下数据。以前的“用户就是上帝”,如今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眼里,用户只是他们饲养的数据奶牛。所以,如果你在免费使用一项服务,那你就不是用户而是数据奶牛。
例如,Google Photos为每个人提供无限量的照片备份,但是要求照片的分辨率低于16MP。为什么Google只让免费存放低于16MP的照片呢?因为照片如果分辨率过高,其能够创造的数据价值却没有提高,但成本确高了很多,所以Google不鼓励用户存放超清晰的照片。
也可以看出,Google提供免费服务的目的就是要让数据奶牛多上传数据。可以想象一下Google可能用这些数据来干嘛?
提示一下,现在AI公司都需要海量的训练数据,因为数据越多,算法就识别得越精准,这其中的训练数据就包括图片 ...
你或许会认为很公平啊,经济学不是从来都这样吗?大家只是各取所需嘛,我拿到了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互联网公司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数据,这不是公平的交换吗?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做成功了,它的利润率是很高的。
秘密就在于数据太值钱了,数据虽然来源于用户,但它又不用分钱给用户,所以它的利润率高。这是什么?这是利用认知差赚到的钱。什么是认知差?就是一样东西有人看到了它的价值,而另一部分人没看到,这中间就有一个套利的空间,这就是认知差异。
那这个认知差可以永远继续下去吗?就像当年的美洲原住民,会永远觉得黄金不值钱吗?当然不会,认知差异迟早会被填平。互联网公司利用这些认知差异异了钱嘛,这笔钱多少是要分配给用户一点儿的嘛,否则,这种交易就不可持续,这是市场演化的大趋势。数据对互联网公司既然那么有用,还那么值钱,那未来用户有没有可能要求互联网公司为自己留下的数据买单?
如果这种数据权一旦觉醒,互联网公司的利润还会那么高吗?
你可能会说,如果互联网公司就是不给用户钱,我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我们离不开他们的服务啊。不,数据权一定会觉醒。因为还有一个因素被我们忽略了。
那就是数据安全问题。你留下的数据真的是对你无害吗?不对吧?比如,你上网搜了下房屋价格,没准儿马上就会接到各种房屋中介的电话;你刚刚买了一个婴儿床,可能其他育儿商品的推销就在路上了。
2018年3月,Facebook承认,曾泄露了5000万用户数据给一个叫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而这个公司拿到之后,通过心理学家和程序员的算法对用户分析,然后通过邮箱等精准投放新闻和竞选信息,最终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就连国家的总统大选都能被操控,你还认为数据真得对你无害吗?
你看,你在网上留下了一条数据的痕迹,别人可以根据这条尾巴随时跟踪你,捕获你,欺骗你,甚至是伤害你,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如果这种危害事件积累多了,成了社会公害,社会压力就必然导致国家立法,来阻止互联网公司滥用数据。
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这件事今年在欧洲已经发生了。
2018年5月,欧盟出台了一项关于数据的立法,叫做 GDPR。条例中就有这样一项规定。简单说就是,你登录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可以选择不把自己的数据留给它。只要你选择不被记录,那些关于你的最核心、最敏感的信息就不会被记录。
欧洲人今天这么想这么干,难保我们明天也会这么想这么干。只要数据对用户的危害事件发生得多了,数据权的觉醒是很快的事。那可能就会有两个后果等在前面:
第一,要么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生意做不下去了,因为你搜集不到完备的数据;
第二,要么就是它必须掏钱来购买用户的数据,他赚的钱越多,用户想要的钱就越多。这就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就是数据权的私有化。
互联网公司现在当然可以在数据的主人还没醒过来的时候,挖走第一桶金子,拿走第一批数据。但是,数据的主人总会醒来的,认知差总会填平的,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无所不在的经济学规律总会起作用的,一切高利润总会回归平均的。
然而GDPR只是在明面上告诉所有的科技公司,不能这么干,但是并没有从机制上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完全可以在内部偷偷地做,只要不被法律取证。我敢说,它们为了高额的利润,依然有动力这么干。
那么怎么才能从机制上完全杜绝这种行为呢?就是去中心化。因为只要有中心的存在,中心服务器就有可能从数据上获取利益。而去中心化,将数据存储在大量的不可预知的节点上,用户的数据才能做到真正的隐私。
我和Bill发起了PPIO去中心化存储项目,就是要把用户的文件用自己的私钥进行高强度加密后,分成不同的文件碎片,再分散在去中心的多个存储节点上。由于没有任何中心机构存储完整的数据,就没有办法来处理用户数据;而存储节点上存储了零碎的且被高强度加密的文件碎片,也没有办法做任何的事。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隐私的问题。
PPIO --- 你的数据就是你的自由,还数据权利于每个人。
PPIO作为去中心存储,不仅仅能做到真正地保护用户隐私,还能做到其他更多的事。我在我的其他文章中有描述,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其他文章。
如果有关于区块链学习的交流,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
市值3万亿的facebook再出丑闻,你的数据,到底应该归谁?
标签:set 广告 位置 感慨 分辨率 alt plugin 常见 交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lninowang/p/991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