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就硬件体系结构中,cache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给出定量统计的例子,并且由定量的结果如何推导出定性的结论。
问题描述:
假设某顺序执行的处理器,其平均缺失率为2%,平均每条指令要访问存储器1.5次,cache缺失代价为100个周期;
此处将cache命中时间包含在cpu执行时间内,cpu理想的cpi为1.0。比较cache的存在与否,对于性能的影响。
问题解答:
这里的性能评估从cpu时间入手:
那么我们将对应的数据代入后:
就可以得到在存在cache的情况下的cpu时间;
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在不存在cache的情况下,cpu时间应该如何表示?不存在cache,也即意味着每次访问都是缺失,
那么1000条指令会有1500次内存访问,对应的停顿时钟周期为1500*100,然后再除以指令数1000后,我们得到:
CPU时间(无cache) = 151*指令数*时钟周期时间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存在cache和不存在cache的情况下,两者的性能相差接近40倍。
定性的结论:
cache对于低cpi和高时钟频率的cpu的性能影响尤其重要;
分析:
我们看上述定性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什对于低cpi的尤其重要?我们回到上述的公式,性能之比可以表示为:
考察上述的公式,可以发现如果cpi=1.0变得更大一点的话,那么性能之比会相应地变小,这也就意味着
cache的存在对于高cpi的cpu的性能影响没有对于低cpi的cpu的性能影响大。
同样的道理,如果高时钟频率的话,那么相应的150和3会显得更大,造成性能之比变大,也就意味着性能
影响越显著;
因此,从对于上述公式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定性结论(由定量分析到定性结论的过程):
cache对于低cpi和高时钟频率的cpu的性能影响尤其重要;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bigbug_zju/article/details/399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