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一个程序员的自白(危机可导)

时间:2018-12-07 14:56:41      阅读:15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节点   家庭   关系   分而治之   ima   人生   就是   无限   bsp   

导数(英语:Derivative)是微积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或者可以简短地说,导数是用来找到“线性近似”的数学工具。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而微积分基本定理描述了微积分的两个主要运算──“微分”和“积分”之间的关系。其实本质也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思维模式,首先把复杂问题分解(逼近极限),然后把这些分解后问题简单化解决并把解答积累在一起形成这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当然,《微积分》肯定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为了讲解《微积分》的基础知识,而只是想通过“微积分”的思维角度来剖析一下他最近的一些情况而已。

技术分享图片

因为他近期的状态确实不怎么好,老用“三观不够用”来抒发他的迷茫,他说他的许多观念都是由原生家庭和环境“被动”形成的,不能作为“理性”的参考,所以在他面对一些从未遇到过问题的时候,他不想被这些陈旧的观念误导,从而引发一些列的挣扎和情绪。他深知情绪的危害,所以他十分讨厌那种“为情所困”的被动状态。虽然他养成了“情绪告警拦截”的先发意识,但毕竟“拦截”的时间有限,没有正确观念的“洗礼”,最终还是会被旧观念带走,让情绪为所欲为。

技术分享图片

其实,面对新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十分清晰和理性地应对。但我觉得重点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他平时日积月累的“隐性负债行为”让他慢慢被动不已。就像“隐性陋习”一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问题本质凸显。此时此刻的不理性,很容易把当前所遇的事与物被当成那个所遇问题的“替代凶手”。所以说,我觉得他目前的这个瓶颈,不在于遇到的新问题,而在于他自身那些“隐性意识”的引导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开始慢慢显性化,让他在面对新问题时无从下手。但很庆幸,通过他对“正确三观”的欲望证明他还能认识到问题本质不在于问题本身。

技术分享图片

情绪包括了我们的“喜”、“怒”、“哀”和“乐”。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只有“怒”和“哀”才叫情绪,就像他一样,他十分关注自己“悲观”的一面,不希望让自己把时间浪费在悲观的情绪之中。所以,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识别自己和观察自己,并慢慢养成了拦截“悲观”的先发意识。至于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和谐这些“悲观”情绪,我想恰恰就是因为他忽略了“喜”和“乐”的效用,而无法系统性地认识情绪,让生活中的“漏网之鱼”有机可乘。我相信,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大有人在,因为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面。从“微积分”角度看,我们的人生犹如“曲线”,我们的“此时此刻”就是这条曲线上的“某个点”,而我们的“瞬间状态”就是该点上的“切线斜率”。但别忘了“微积分”同样是人的一种抽象共性思维,它是用“局部视角”去解决特殊问题,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我们人类懒惰的天性很容易让我们用这种“局部视角”去看待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乃至全部的事与物,短浅的目光让自己把局部当作全局来看待,就像把当下节点的“切线”错误地当作“人生曲线”。他现在可以很好地识别自己的悲观“切线”,但我想就是因为他从过去到现在对“乐观”切线的忽视,很容易让自信心透过“局部视角”线性膨胀而导致自己这种“残缺视野”的情况出现,掉进了自己为自己摆设的“鸿门宴”之中。悲观的人可以无限悲观,但乐观的人很容易会盲目乐观。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技术分享图片

世界很大,我们都可以去看看,但看之前不妨先听听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程序员的自白(危机可导)

标签:节点   家庭   关系   分而治之   ima   人生   就是   无限   bs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008227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