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unit 支持 tar 短视频 行缓冲 迭代 情况 开始学习 最好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3.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4.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9.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5.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写好开发日志能省很多事情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2.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3.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4.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标签:unit 支持 tar 短视频 行缓冲 迭代 情况 开始学习 最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idenmei/p/1009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