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占用 进程与线程 tle 故障 重要性 服务 进程 进入 异步
title: 操作系统面试相关总结
toc: true
date: 2018-09-28 17:08:01
categories:
tags:
参考课程: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阻塞:也称为等待或睡眠状态,一个进程正在等待某一事件发生(例如请求I/O而等待I/O完成等)而暂时停止运行,这时即使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也无法运行,故称该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终止:进程已结束运行,回收除进程控制块之外的其他资源,并让其他进程从进程控制块中收集有关信息(如记帐和将退出代码传递给父进程)
方面 | 进程 | 线程 |
---|---|---|
根本区别 | 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 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
开销方面 | 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 | 线程可以看做是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很小 |
所处环境 | 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可以并发运行 | 同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通过CPU调度,在每个时间片中只有一个线程执行) |
内存分配 | 系统在运行时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空间 | 除了CPU外,系统不会为线程分配内存(线程使用的资源来自其所属进程的资源),线程组之间只能共享资源 |
包含关系 | 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且这些线程可以并发运行 | 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
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多进程虽然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但是由于进程的异步性可能造成系统的混乱。
进程同步的任务就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顺序上进行协调,使并发执行的多个进程之间可以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保证程序执行的可再现性。
同步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
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
同步的解决方案:
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既可以作为作业调度算法也可以作为进程调度算法;按作业或者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依次调度;因此对于长作业比较有利;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JF:作业调度算法,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估计时间最短的作业进行处理,直到得出结果或者无法继续执行;缺点:不利于长作业;未考虑作业的重要性;运行时间是预估的,并不靠谱 ;
高相应比算法HRN:响应比=(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时间片轮转调度RR:按到达的先后对进程放入队列中,然后给队首进程分配CPU时间片,时间片用完之后计时器发出中断,暂停当前进程并将其放到队列尾部,循环 ;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目前公认较好的调度算法;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并为每个队列设置不同的优先级,第一个队列优先级最高,其余依次递减。优先级越高的队列分配的时间片越短,进程到达之后按FCFS放入第一个队列,如果调度执行后没有完成,那么放到第二个队列尾部等待调度,如果第二次调度仍然没有完成,放入第三队列尾部…。只有当前一个队列为空的时候才会去调度下一个队列的进程。
动态分区分配时所采用的几种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是一种动态划分内存的分区方法。
这种分区方法不预先将内存划分,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
因此系统中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
首次适应(First Fit)算法: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最佳适应(Best Fit)算法: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形成分区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最坏适应(Worst Fit)算法:又称最大适应(Largest Fit)算法,空闲分区以容量递减的次序链接。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也就是挑选出最大的分区。
把主存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且固定的块,块相对较小,作为主存的基本单位。
每个进程也以块为单位进行划分,进程在执行时,以块为单位逐个申请主存中的块空间。
因为程序数据存储在不同的页面中,而页面又离散的分布在内存中,因此需要一个页表来记录逻辑地址和实际存储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映射。
由于页表也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因此和不适用分页管理的存储方式相比,访问分页系统中内存数据需要两次的内存访问(一次是从内存中访问页表,从中找到指定的物理块号,加上页内偏移得到实际物理地址;第二次就是根据第一次得到的物理地址访问内存取出数据)。
为了减少两次访问内存导致的效率影响,分页管理中引入了快表机制,包含快表机制的内存管理中,当要访问内存数据的时候,首先将页号在快表中查询,如果查找到说明要访问的页表项在快表中,那么直接从快表中读取相应的物理块号;如果没有找到,那么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页表中得到物理地址,同时将页表中的该映射表项添加到快表中(可能存在快表换出算法)。
在某些计算机中如果内存的逻辑地址很大,将会导致程序的页表项会很多,而页表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所以相应的就需要较大的连续内存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级页表或者多级页表的方法,其中外层页表一次性调入内存且连续存放,内层页表离散存放。相应的访问内存页表的时候需要一次地址变换,访问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的时候也需要一次地址变换,而且一共需要访问内存3次才可以读取一次数据。
分页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而分段是为了满足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的一些逻辑需求(比如数据共享,数据保护,动态链接等)。
分段内存管理当中,地址是二维的,一维是段号,一维是段内地址;其中每个段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段内部都是从0开始编址的。由于分段管理中,每个段内部是连续内存分配,但是段和段之间是离散分配的,因此也存在一个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相应的就是段表机制。段表中的每一个表项记录了该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该段的长度。段表可以放在内存中也可以放在寄存器中。
访问内存的时候根据段号和段表项的长度计算当前访问段在段表中的位置,然后访问段表,得到该段的物理地址,根据该物理地址以及段内偏移量就可以得到需要访问的内存。由于也是两次内存访问,所以分段管理中同样引入了联想寄存器。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是出于系统内存利用率的角度提出的离散分配机制;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每个段含有一组意义完整的信息,是出于用户角度提出的内存管理机制。
页的大小是固定的,由系统决定;
段的大小是不确定的,由用户决定。
分页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内存的利用率,而分段系统能反映程序的逻辑结构,便于段的共享与保护,将分页与分段两种存储方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作业的地址空间首先被分成若干个逻辑分段,每段都有自己的段号,然后再将每段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页。对于主存空间也分成大小相等的页,主存的分配以页为单位。
段页式系统中,作业的地址结构包含三部分的内容:段号,页号,页内位移量
程序员按照分段系统的地址结构将地址分为段号与段内位移量,地址变换机构将段内位移量分解为页号和页内位移量。
为实现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应为每个进程设置一个段表,包括每段的段号,该段的页表始址和页表长度。每个段有自己的页表,记录段中的每一页的页号和存放在主存中的物理块号。
如果存在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空间超过了计算机可以提供的实际内存,那么由于该程序无法装入内存所以也就无法运行。
单纯的增加物理内存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仍然会出现无法装入单个或者无法同时装入多个程序的问题。
因此可以从逻辑的角度扩充内存容量,即可解决上述两种问题。
基于局部性原理,在程序装入时,可以将程序的一部分装入内存,而将其余部分留在外存,就可以启动程序执行。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将所需要的部分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另一方面,操作系统将内存中暂时不使用的内容换出到外存上,从而腾出空间存放将要调入内存的信息。
这样,系统好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最佳置换算法:只具有理论意义的算法,用来评价其他页面置换算法。置换策略是将当前页面中在未来最长时间内不会被访问的页置换出去。
先进先出置换算法:简单粗暴的一种置换算法,没有考虑页面访问频率信息。每次淘汰最早调入的页面。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算法赋予每个页面一个访问字段,用来记录上次页面被访问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t,每次置换的时候把t值最大的页面置换出去(实现方面可以采用寄存器或者栈的方式实现)。
时钟算法clock(也被称为是最近未使用算法NRU):页面设置一个访问位,并将页面链接为一个环形队列,页面被访问的时候访问位设置为1。页面置换的时候,如果当前指针所指页面访问为为0,那么置换,否则将其置为0,循环直到遇到一个访问为位0的页面。
改进型Clock算法:在Clock算法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修改位,替换时根究访问位和修改位综合判断。优先替换访问位和修改位都是0的页面,其次是访问位为0修改位为1的页面。
最少使用算法LFU:设置寄存器记录页面被访问次数,每次置换的时候置换当前访问次数最少的。
标签:占用 进程与线程 tle 故障 重要性 服务 进程 进入 异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mj97/p/1018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