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部分 类型 分享图片 不同 一件事 决定 win ons 怎么
《高效能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作文3900字:
习惯一: 积极处世(be proactive )
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用西恩的话说就是:“在我们家长大经常是巨大的痛苦,因为我爸爸总是让我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负责。” 世界上有两种人——积极主动的人和被动接受的人,前者对自己负责,后者埋怨别人;前者创造机会,后者坐等事情发生。
He wanted me to lear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eople in the world——the proactive and the reactive——those wh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mselves and those who blame; those who make it happen and those who get happened to.
习惯一说,我是力量本身。我是我生命的船长。我可以选择我的态度,我对我的幸福与不幸负责。我是我的命运的司机,而不仅仅是乘客。
积极主动是摆脱受害者情节,正如马克吐温的名言:“别到处说世界亏欠了你。世界什么都不欠你的,你还没出生它就在这儿了”
Be Proactive 也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Can-do)。正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所写的那样:“人们老是责怪环境造成自己的窘境。我不相信环境。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是那些自己主动研究并积极寻找合适环境的人,如果他们找不到,那就去创造。 ”
西恩在书中讲了一段他弟弟的经历,高中第一年才98磅的瘦猴子弟弟在橄榄球队、摔跤队、径赛(track)方面都备受嘲笑,他于是利用四个赋能工具—-自省、良心、想象和意志力——开始了为自己制定增重变壮的目标,并找来最壮的校队队员为进食模仿对象,严格每晚在最黑暗的房间里睡十个半小时,到了高三他真的长到了180磅,当了校足球队队长。对于弟弟的经历,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身体上的甚至天赋上的弱点其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可以转化为性格上的优势。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那身高有些不达标的大宝,孩子从小读点儿深刻的书也很重要,获得一些人生方向性的指导,原来真的很重要。她自从做了七个习惯培训后,愿意先完成作业,因为要事第一;在妹妹争抢时会说Think Win-Win; 而且今天的早餐吃得前所未有的好,我相信她心里想着Sharpen you saw。我也在反思,我以往对习惯的理解也许太过狭隘。我们强调的更多的是琐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目的可能是为父母省力,或者取得短期的好成绩。而西方父母强调的好习惯主要是为了Character,塑造品格和人格,以孩子一生的发展为使命。
我跟好友讨论这点感想,她很赞成,她说:“成长的过程中,确实觉得思维的区别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彻底的区别。影响力读后感因为自己踩过坑就知道,要从原来的思维和习惯换到底层代码型思维习惯有多难。” 突然又想到另一位好友推荐我的一本书《深度思维——那些高手从未告诉你的顶级思维》,应该是该细读的时候了。
但是积极处世并非逞能。得分清你能控制什么?什么又在你的控制之外?答案是你只能控制你自己。这就回答了书中“由内而外”的逻辑。记得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也有这样的顿悟。
习惯二:以始为终(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控制你的命运。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掉进兔子洞里的爱丽丝问一只猫:“您能否告诉我应该朝哪个方向走呢?”猫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到哪里去。”爱丽丝回答:“我不是很在意要去哪里。”猫说:“那么你朝哪个方向走都无所谓。” 出发之前,必须要有目标。
既然你是命运的司机,那就要决定你的目的地,并画一幅指向目的地的地图。(Since you are the driver, decide where to go and draw a map of how to get there.)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有仪式感的时刻,尤其需要设想一下自己的未来,最好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大的方向规划和人生选择,足以改变人生历程。正如杰克.韦尔奇的名言:“控制你的命运,不然你的命运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习惯三: 要事第一(putfirst thing first)
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观或者没有任何目标,你就不会知道你做事情的轻重缓急(priorities)。在习惯二中,通过个人使命宣言,我们决定了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最重要。习惯三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四象限时间管理法,这是史蒂芬柯维发明的有效时间管理办法。画一个坐标轴,横坐标表示事情紧急的程度,纵坐标表示事情重要的程度,纵坐标越往上表示事情越重要,横坐标越向右表示事情越不紧急,这样就把时间分成了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通常,我们都是按照这四个象限来分配时间,每个象限里要安排的事情不同,也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人。
拖拉症患者(The Procrastinator)总把时间耗在第一象限,于是总是匆匆忙忙在处理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样的焦虑不安筋疲力尽但碌碌无为。想想有多少妈妈因为缺乏远见,成为了孩子的救火队员,总在处理孩子的各种紧急状况。
排序者(The Prioritizer)会花最多的时间在第二象限,拥有凡事计划的好习惯。会按时完成计划,提前写完论文,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并给自己充电,过着从容平衡的生活。排序者会对不重要的事情微笑说不,时间久了反而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好好先生(The Yes-man)属于第三象限,把最多的时间花在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试图取悦别人,试图满足别人所有的要求。总在处理是对别人来说很重要但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的事情。好好先生想对很多事情说不,但又害怕冒犯别人。久而久之,好好先生失去了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说不的勇气,当然有时候也主要是害怕失去任何获得益处和乐趣的机会。想一想今天你有多少次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去查看微信并回复信息,你就能理解那种好好先生的感觉。当好好先生的后果是:总在跟随别人的脚步,没有领导力;缺乏自制力;最后感觉自己就像门口的擦脚垫,谁都可以踩上去擦脚。
偷懒的人(Slacker)总是徘徊在第四象限。这样的人会看最多的电视,玩最多的游戏,讲最多的电话,浪费了最多的时间在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上。结果既脆弱又内疚,没有责任感,也错失了生活中真正的风景。
在讲述最后一个习惯(sharpen your saw)的时候,作者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笑话开头,以林肯的同样寓意的话结束。
林肯曾经被问到:“如果你有8小时可以砍倒一棵树,你会怎么做?”他回答说:“我会用前几小时磨我的锯子”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更新自己呢(为自己充电)?分四个层面:首先照顾好身体;第二是训练头脑(have an educated mind);要获得智慧,必须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一位哈佛校长的话就是:“如果你觉得教育太贵,那就试试无知的代价。”
训练头脑的捷径是阅读。书籍把你带到彼时别处,你连车费都不用付。(Reading is to the mind what exercise is to the body. Books transportyou to other worlds, and you don’t have to pay the travel cost)然后作者继续推荐了一些其他训练途径,见下图从字谜游戏到看纪录片到欣赏歌剧,从中可以窥见西方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作者甚至为不爱学习的运动员写了一封信,为他们论述头脑的重要性,读来不禁让人莞尔。最打动我的是这一部分:请想象五双手,第一双手属于能够诠释经典、迷倒一片听众的钢琴家;第二双手属于能使盲人重见光明的眼外科医生;第三双手属于总是能够挥出关键一击的专业高尔夫球员;第四双手属于能够用惊人的速度“阅读”盲文的盲人;第五双手属于能够雕刻出打动灵魂的美丽雕塑的艺术家。从外表看来,他们的手看起来没什么明显差别,但背后却隐藏着经年累月的奉献、自律和坚持不懈。他们付出了代价,才有了神奇的双手。
第三个层面是照顾心灵,就是在关系银行账户(Relationship bank account)里存款,这个说法像极了中国人说的人情,但少了很多曲里拐弯。其中他用两页文字告诉孩子不该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有性关系。这些难以启齿的性教育问题,他用50条假设说得清楚明白。 最贴心的是他还告诉孩子如何申请大学。Desire,即你迫切想进入某所学校的渴望是最能打动招生官的因素。
在照顾灵魂方面,作者不算深刻,但也有可行的建议,比如帮助他人、冥想、宗教等。
最后,他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份书单,包括经典和自助书籍两部分。经典书目包括Tolkien的《指环王》和已拍成电影的《星座里的错》,甚至有关于中国的书:RedScarf Girl: A Memoi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自助类书籍中有西恩的另一本书《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六个决定》,下一本书不妨从这本开始。
我认真记下这些打动我的地方,感觉自己重新变成了一个青春期迷茫的孩子。强烈建议孩子们听读原版,因为文字本身不难,不要被长度吓到。翻译是件艰苦的工作,但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因而能读原版就不要读译本,或者至少先读原版,再参考译本。至少学英文的孩子们应该这样做。译本我浏览过,实在无法苟同那样粗糙的翻译。有多少好书是被译本毁掉了的。通过读原版书学英文,不要让不地道的翻译阻隔我们接触经典书目的机会。
文章好长,我也写了一整天,谢谢您的阅读。每一个愿意读到这里的朋友,都是我生命的贵人,也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力量。
标签:部分 类型 分享图片 不同 一件事 决定 win ons 怎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ushublog/p/102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