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探索 特点 经历 学习 模式 背景 科学 可能性 结合
毛中特(30-50)
总论(第一章)
毛ZD思想(二-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最后)
基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造和探索(成果--毛ZD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特建设(中特理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背景)
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
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ZD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
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出:
1. 第一步:1938年,毛ZD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最先提出)
2. 第二步: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达成共识)
3. 第三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ZD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成果)
必要性:(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具体)1.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3.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成果及其关系: (化成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 毛ZD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 首先,毛ZD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ZD思想。
3. 最后,毛ZD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在中国GCD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
《中国GCD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核心)
4.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单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上述论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在(D)
A.《中国GCD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论新阶段》
(多选)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中国GCD成立初期,由于理论准备不成熟,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犯了许多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中国革命几度遭受曲折反复的过程中,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
结合材料和史实回答,党的领导人提出这一重要命题的主要原因在于(AB)(必要性)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C.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可能性)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教条主义)(马克思提供的是思想)
标签:探索 特点 经历 学习 模式 背景 科学 可能性 结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cczf/p/1030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