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LCT$初步

时间:2019-01-27 21:55:05      阅读:20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严格   深度   color   内容   先决条件   包含   lld   names   ack   

\(\rm{0x01}\) 闲话 · \(LCT\)的用途以及具体思路

LCT是啥?百度一下的话……貌似是一种检查妇科病的东西?Oier的口味可是真不一般啊

咳,其实在我最近只是浅浅地学了一部分的基础上,窝觉得\(LCT\)其实就是一个用来维护森林连通性的。

嗯……因为其独特的性质所以也可以顺便维护好多东西,什么链上的最大值啊,链上的权值和啊……都可以维护——或者说,LCT是更加全能的树剖。

但其实吧……\(LCT\)打板子是很简单的,但是真正理解却一点儿也不简单。因为本身\(splay\)就很麻烦了,况且\(splay\)之前一直用于维护数列。要知道,此处的\(splay\)可是作为辅助树,维护一整个森林,并且可以支持序列中几乎全部操作——这就大大增高了理解难度。举个例子,你曾经认为已经难以理解、或者说不可以做的、比较复杂的区间翻转\(Luogu3391\),在\(LCT\)里面有十分全面的涉及,但是被精简到了只有两行是用来描述这个内容的。显而易见的是,\(LCT\)虽然常数十分的大,但代码十分的短,比一棵完整的平衡树短了不少(实测50+行),与\(FFT\)一样具有着华丽的可观赏性,但是隐藏在之后的思维难度同样不可小觑。

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学的太草率、太浮躁了呢?快餐式地学完\(LCT\),网上的每一篇博客都包教包会。但是我今天要整理的,是对于\(LCT\)真正的理解。希望各位看到这篇拙作的人可以获得一些什么。

\(\rm{0x02}\) 闲话 · 关于\(\rm{splay}\)

道理我都懂,要想动态拆删一些东西,辅助树的形态可以改变是先决条件。看上去平衡树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选哪个作为辅助树呢?后宫佳丽三千我该翻谁的牌子呢

历史的重任最后落到了\(\rm{splay}?\)的身上。然后\(\rm{splay}?\)他居然:

技术分享图片

他甚至还:

技术分享图片

……

好吧,由于某些rqy也不知道的原因,如果不用\(\rm{splay}\)的话,复杂度是均摊\(\Theta(\rm{nlog^2n})\), 而用\(\rm{splay}\)就可以做到均摊\(\Theta(\rm{nlogn})\) ……但事实上,splay确实有他独特的性质,比如旋转到根啊之类的,比起其他种类的平衡树而言,更加适合\(LCT\)

\(\rm{0x03}\) \(LCT\)的思路和基础操作

一 主要思路

主要思路嘛……大概是基于实链剖分的操作。

朴素的树剖是重链剖分,大体上就是将整棵树的链划分为轻边和重链,运用巧妙的性质做到\(log\)级别。而遗憾的是\(LCT\)维护的是森林的连通性,所以只能采用实链剖分。

而实链剖分大体上就是把边分为虚边实边。其中实边串联起一个联通块,同一组实边存在、且仅存在于一棵\(\rm{splay}\)中。\(\rm{splay}\)\(\rm{splay}\)之间由虚边相连。

实链剖分的好处呢?在于实链剖分是一种动态剖分,他可以随意改变边的虚实属性。而显然,重链剖分由于有着足够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推演,所以轻重链是难以更改,或者说,不可更改的。So,实链剖分为动态树的动态打下了基础。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LCT?\)是如何定义的:

  • 首先,一棵\(LCT?\)管控的是一对分散的点,点以几棵分散的\(splay?\)的形式聚集。起初整棵\(LCT?\)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各自为战,各自为根。我们接下来会看到的\(access?\)\(makeroot?\)等操作,都是在自己的联通块儿内部进行的操作。换句话讲,\(LCT?\)维护的是有根森林,即组成森林的每个联通块都有其唯一的根。
  • 实边串联起一个联通块,同一组实边存在、且仅存在于一棵\(\rm{splay}\)中。\(\rm{splay}\)\(\rm{splay}\)之间由虚边相连。只有实边是有效的,虚边可以被认为不存在。但是两种边都没有用到显式存储,都是通过splay中的\(Son\)数组和\(Fa\)数组访问的。但虚边和实边的存储有区别:
    • 虚边是认父不认子,即如果\(Fa[x]==y\),那么\(y\)不存\(x\)这个儿子,但是\(x\)\(y\)这个父亲。这样做是为了可以\(Access\)——因为其实在\(Access\)的子函数\(splay\)里,发挥作用的实际上是\(Fa\)指针。
    • 实边是完整的双向存储。
  • \(\rm{splay}\)中维护的是一条从存储上到下按在原树中深度严格递增的路径,且中序遍历\(\rm{splay}\)得到的每个点的深度序列严格递增。换句话讲,一个\(\rm{splay}\)里面不会出现在原联通块儿(树)中深度相同的两个点。在一棵\(\rm{splay}\)中,键值就是原树中的深度。
  • 如果\(x\)是它所在\(splay\)的最左边的点,那么它在原森林里的父亲是\(x\)所在\(splay\)的根的\(fa\), 否则就是\(x\)\(splay\)上的前驱.

二 基础操作

\(emm\)所谓基础操作大概就是每个用到\(LCT\)的题几乎都要用到的操作,我们这个地方先把点\(n\)所在联通块儿内的树的根记作$root(n) \(,把与\)n$以实边相连的儿子记作实儿子。

  • \(\rm{1}\) \(Access\)

这个操作有着很迷的性质,其时间复杂度是均摊\(\log n\)的。而这个操作的目的是\(Access(n)\)表示从\(root(n)\)\(n\)打通一条实链,并以\(n\)点为最深度最大的点、\(root(n)\)为深度最小的点形成一棵\(\rm{splay}\)

不难看出,这个操作其实跟是一种逻辑层面的自我调控,没有改变原树的结构。

我们思考,如果此时我们\(Access?\)完点\(n?\)之后,理论上来讲,\(n?\)点应该不再有实儿子了——显然,如果有实儿子的话,\(splay?\)中是应该包含这个实儿子的——而这就不符合\(n?\)\(\rm{splay}?\)中深度最大的点的性质了。而因为在splay中,点是以深度为键值的,所以我们要每次砍掉\(\rm{splay}?\)中的右儿子——即砍掉原来的实儿子,并把刚刚诞生的\(\rm{splay}?\)连上。

inline void Access(int x) { 
    for (int qwq = 0 ; x ; x = T[qwq = x].F) 
        splay(x), rc = qwq, update(x) ; 
}

然后这就是\(Access?\)了。

  • \(2 ~~Make~ Root~\)

\(make\_root?\)先从原来的根向\(n?\)打通一条路径,然后\(splay?\)上去,最后\(reverse?\)一下。此处由于一开始\(n?\)的深度最大,\(splay?\)之后深度依旧最大,但此时\(n?\)\(splay?\)的根,所以\(reverse(n)?\)就相当于翻转了整条树上的链,那么翻转之后,\(n?\)的深度就变成了最小,于是就是这个联通块儿的根节点了。

#define lc T[x].Son[0]
#define rc T[x].Son[1]
struct LCT{
    int F, Son[2], R, S ;
}T[MAXN] ; 
inline void splay(int x) ;
inline void reverse(int x) { lc ^= rc ^= lc ^= rc, T[x].R ^= 1 ;}
inline void push_down(int x) { if (!T[x].R) return ; T[x].R = 0 ; if (lc) reverse(lc) ; if (rc) reverse(rc) ; }

inline void Rooten(int x) { Access(x), splay(x), reverse(x) ; }

inline void splay(int x){
    int qwq = x ; stk.push(qwq) ;
    while(check(qwq)) qwq = T[qwq].F, stk.push(qwq) ;
    while(!stk.empty()) push_down(stk.top()), stk.pop() ;
    while(check(x)){
        int fa = T[x].F, g_fa = T[fa].F ;
        if (check(fa)) rotate((T[g_fa].Son[1] == fa) == (T[fa].Son[1] == x) ? fa : x) ; rotate(x) ;
    }
}

此处\(splay\)中由于要下放标记,保证树的形态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用一个\(stack\)存一下,顺序下放标记。

  • \(3~~Merge~~\)

此处的\(Merge(x, y)\)的意义是,拉起\(x,y\)中间的链,形成一个\(splay\)。这里就直接\(Mkroot\)一遍,然后\(Access\)即可。让哪个点当根应该都可以,只不过多\(splay\)几次可以保证优(毒)秀(瘤)的复(大)杂(常)度(数)。

inline void Merge(int x, int y) { Rooten(x), Access(y), splay(y) ; }
  • \(4~~Link~\&~Cut\)

如果保证\(Link\)\(Cut\)都是合法的操作的话,\(Link\)直接连,\(Cut\)直接删即可。

inline void Link(int x, int y){ Rooten(x) ;  T[x].F = y ;}
inline void Cut(int x, int y){ Merge(x, y) ; T[x].F = T[y].Son[0] = 0 ;}

此处\(Link\)必须先\(Mkroot\)一下,否则树链就断了。连的是虚边(因为连实边就会改变原来\(splay\)的割据);\(Cut\)必须先\(split\)一下,保证两个点之间在同一棵\(splay\)中,加之我们的\(Merge\)操作中,一开始把\(x\)\(mkroot\)了,再把\(y\)\(splay\)上去,直接导致了现在\(x\)应该是\(y\)的孩子——于是就很开心的,可以直接\(cut\)了。

但事实上,天不遂人意……有时候这条边并不存在,盲目删除的话会导致\(GG\),盲目连边的话也会导致树的形态爆炸,所以我们要进行一波操作……

  • \(New-Link\)
inline void Link(int x, int y){ Rooten(x) ; if(Find(y) != x) T[x].F = y ;}
inline int Find(int x){ Access(x), splay(x) ; while(lc) push_down(x), x = lc ; splay(x) ; return x ;}

此处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发现两个点在一个子树里面,连接它们就破坏了树的性质。\(Find\)就是无比普通的\(Find\)。。。。233

但要注意啊,\(Find\)找的是原树中的根,不是\(splay\)。由于原树中根的深度一定最小,所以应该是\(splay\)中最靠左的点……所以不断找左儿子。

\(BB\)一句,这个地方一定注意啊!\(Find\)只改变了\(splay\)的形态,\(mkroot\)改变的是原树中的根

  • \(New-Cut\)
inline void Cut(int x, int y){ 
    Rooten(x) ; 
    if (Find(y) != x || T[y].Son[0] || T[y].F != x) return ; 
    T[y].F = T[x].Son[1] = 0, update(x) ; 
}

此处首先我们要判一下这两个点是不是直接相连。是否直接相连……在一棵\(splay\)中的体现,要克服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判断是否连通,还是\(Find\)操作。

之后我们需要判断是否满足恰好相隔一条边——注意,首先因为代码中的\(x\)\(y\)在原树位置靠上(\(Rooten\)\(x\)),在\(splay\)中靠左,那么如果\(y\)有左儿子的话,说明一定有\(Depth(x) < Depth(y\text{的左儿子们}) < Depth(y)\),其中\(Depth\)表示原树深度。那么此时原树中\(x\)\(y\)之间,一定隔着一些节点。考虑树的性质,两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简单路径——所以当\(T[y].Son[0]\)不指向\(Null\)时,\(x\)\(y\)之间没有一条边,不能直接\(Cut\)

剩下的就很简单了,\(T[y].F\)应该是\(x\),否则也不是直接相连。

  • 5 \(~Rotate\)中的坑点

呃……其实就一处而已。就是:

inline bool check(int x){ return T[T[x].F].Son[0] == x || T[T[x].F].Son[1] == x ;  }
inline void rotate(int x) {
    int fa = T[x].F, g_fa = T[fa].F, W = x == T[fa].Son[1] ;
    if (check(fa)) T[g_fa].Son[T[g_fa].Son[1] == fa] = x ; T[x].F = g_fa ;
    T[fa].Son[W] = T[x].Son[W ^ 1], T[T[x].Son[W ^ 1]].F = fa, T[fa].F = x, T[x].Son[W ^ 1] = fa, update(fa), update(x) ;
}

这个地方\(splay\)双旋判断祖父的时候,不再用\(\rm{if(g\_fa)}\),而是用\(\rm{if(check(fa))}\)。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虚边也是有指向父亲的指针的,但是连接两个不同的\(splay\)

剩下的……大概就没了吧……

于是——

\(\color{red}{C}\color{cyan}{o}\color{gold}{d}\color{green}{e}\)

#include <stack>
#include <cstdio>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MAXN 300233
#define lc T[x].Son[0]
#define rc T[x].Son[1]
#define rep(a, b, c) for(a = b ; a <= c ; ++ a)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LCT{
    int F, Son[2], R, S ;
}T[MAXN] ; stack <int> stk ;
int base[MAXN], N, M, A, B, C, i ;

inline int Find(int x) ;
inline void splay(int x) ;
inline void push_down(int x) ;
inline void update(int x) { T[x].S = T[lc].S ^ T[rc].S ^ base[x] ;}
inline void reverse(int x) { lc ^= rc ^= lc ^= rc, T[x].R ^= 1 ;}
inline bool check(int x){ return T[T[x].F].Son[0] == x || T[T[x].F].Son[1] == x ;  }
inline void Access(int x) { for (int qwq = 0 ; x ; x = T[qwq = x].F) splay(x), rc = qwq, update(x) ; }
inline void rotate(int x) {
    int fa = T[x].F, g_fa = T[fa].F, W = x == T[fa].Son[1] ;
    if (check(fa)) T[g_fa].Son[T[g_fa].Son[1] == fa] = x ; T[x].F = g_fa ;
    T[fa].Son[W] = T[x].Son[W ^ 1], T[T[x].Son[W ^ 1]].F = fa, T[fa].F = x, T[x].Son[W ^ 1] = fa, update(fa), update(x) ;
}
inline void splay(int x){
    int qwq = x ; stk.push(qwq) ;
    while(check(qwq)) qwq = T[qwq].F, stk.push(qwq) ;
    while(!stk.empty()) push_down(stk.top()), stk.pop() ;
    while(check(x)){
        int fa = T[x].F, g_fa = T[fa].F ;
        if (check(fa)) rotate((T[g_fa].Son[1] == fa) == (T[fa].Son[1] == x) ? fa : x) ; rotate(x) ;
    }
}
inline void Rooten(int x) { Access(x), splay(x), reverse(x) ; }
inline void split(int x, int y) { Rooten(x), Access(y), splay(y) ; }
inline void Link(int x, int y){ Rooten(x) ; if(Find(y) != x) T[x].F = y ;}
inline int Find(int x){ Access(x), splay(x) ; while(lc) push_down(x), x = lc ; splay(x) ; return x ;}
inline void push_down(int x) { if (!T[x].R) return ; T[x].R = 0 ; if (lc) reverse(lc) ; if (rc) reverse(rc) ; }
inline void Cut(int x, int y){ Rooten(x) ; if (Find(y) != x || T[y].Son[0] || T[y].F != x) return ; T[y].F = T[x].Son[1] = 0, update(x) ; }
int main(){
    cin >> N >> M ;
    rep(i, 1, N) scanf("%lld", &base[i]) ;
    rep(i, 1, M){
        scanf("%d%d%d", &A, &B, &C) ;
        if (A == 0) split(B, C), printf("%d\n", T[C].S) ;
        else if (A == 1) Link(B, C) ; else if (A == 2) Cut(B, C) ; else splay(B), base[B] = C ;
    }
    return 0 ;
}

\(\rm{0x00}\) 后记和参考

可写完了……嗝……打个肥宅嗝犒劳犒劳自己

怎么说呢,自从我开始学\(LCT\)到我写完这篇\(blog\)为止,是我十分难熬的时间,总时长接近一周。一开始看别人写的\(LCT\),想当然地、草率地理解了理解,就开始打板子,对\(LCT\)一直是极为肤浅的认识。直到开始写,才发现自己哪个地方都不会,理解的半生不熟,总之很惨……

写博客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啊……包括做表情包

加油吧,\(pks\)

\(\rm{Reference}\)

\(\mathfrak{writter:pks}\)

$LCT$初步

标签:严格   深度   color   内容   先决条件   包含   lld   names   ack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ks-t/p/1032770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