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如何借助测试经验图谱完成三个月总结?

时间:2019-01-29 00:32:21      阅读:20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怎么   比较   匹配   例子   记忆   解决问题   解决   也会   原创   

我们组所有新员工在入职三个月的时间点,都会要求做一个阶段性总结,然后就总结的内容,我会找他作个面谈。

从目前所有人总结的内容来看,千差万别,虽然我们有规定总结的范围,比如「客观、量化及可视的工作成果」,但是每个人对这个范围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非要找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大家都会去罗列工作的内容,比如熟悉了多少个工具,经历了多少个项目,提交了多少个 Bug 等等。

非要说这样写有没有问题,其实也没问题,确实有量化的工具数,也有量化的项目数,还有量化的 Bug 数。

但还是差了我们想要的一些东西,下面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东西。

我们公司的新人试用期是六个月,我给拆分的前三个月属于学习适应期,后三个月属于熟悉产出期,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划分,如果在入职一个月后就进入产出期当然是更好了,那就属于超于预期了。

既然总的目标是学习和适应,那么主要关注的还是输入,成果物就是输入后的输出。

怎么理解呢,就是因为输入了什么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产出了什么成果。

打个比方,学习了 procmon 工具的用法,然后在注册表测试项目中用到,通过工具监控具体的注册表操作,发现了 bug 「一个设置操作会重复操作注册表 run 项 3 次」,经过和开发一起定位,发现问题的原因是「一个公共函数在几个功能函数中都进行了调用,导致了重复的操作」,其他还了解了 procmon 对于文件操作、进程操作的监控功能,输出了 「procmon 简易使用手册」文档,并在组内进行了分享。

再打个比方,测试用例相关的,学习了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目前项目的应用,在项目「我是测试项目」中,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了测试用例「验证传入超长 261 个字符数的路径时程序可以正常处理」,结果发现了 bug,经过和开发一起定位,发现是开发没有考虑到 Windows 系统限制了路径长度不能超过 260 个字符,项目完成后,针对 Windows 系统的文件路径测试用例做了汇总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了分享。

看出了区别没?还没有的话,下面就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下解说。

我们不少人理解的多少年测试经验,其实应该叫工作年限。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有 XX 年的工作年限,就有 XX 年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说,有可能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使用了 XX 年而已。

那到底什么是工作经验呢?

我给新人们讲解时,会把工作经验划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又划分为业务逻辑、测试技能、系统知识、自动化能力和通用知识这么几类,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知识性内容,大部分内容都是确定性的,时间越长接触的项目越多,积累的内容也应该会越多。

软技能又划分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性这么几类,共同的特点是属于理解力方面的提升,偏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如果项目过程中经常的自我反思并持续改进,也会随着项目经验的增多而提升。

第二层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特定的分类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直到能把自己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合理的填塞进去,并且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合理而准确的取用。

理论层面就这些,我们看看这个和前面的例子怎么结合起来理解。

procmon 工具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类到自动化能力,利用第三方工具、自己实现工具、利用系统以及自己实现自动化系统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因为一个项目需要用到这个工具,进而了解了这个项目的其它功能,并且做了总结输出,那么就是在自动化能力---第三方工具---procmon工具这一项进行了经验积累,同时因为工具本身和系统知识结合度比较紧,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对系统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 operation 设置的过滤项的所有内容的了解,就涉及了很多系统知识,同样的,出现 bug 是业务逻辑相关的,和开发一起处理问题涉及到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定位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不同的做法就体现了硬技能和软技能积累和应用的程度。

测试用例这个例子中,肯定是归类到测试技能这块啦,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很多人都能说上来,编写测试用例也很多人都会,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在实践中把这两者关联起来,准确的说不能通过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来补充和完善用例,也不能通过用例去补充和完善自己对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理解。并且这个例子还涉及了文件路径长度这个系统知识,同样解决 bug 的过程有涉及定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等等,不同的做法同样能体现硬技能和软技能积累和应用的程度。

这么一一对应下,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关于这个分层分类别进行经验积累的树状图谱,对于新人来说特别关键。

从 0 到 10 的积累,靠脑袋记住就行了,从 10 到 100 的积累,脑袋灵光点,也能记住,但是到了 1000+ 或者 10000+ 的经验点的话,层叠式的记忆已经没法满足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和效果要求了。

那么从一开始就进行经验的分层和分类,可以把经验这个模糊的东西明确化。

同样对于已经有经验的人来说,如果之前没有系统化梳理过自己的经验体系,那么这个图谱也是有用的,他提供了分层和分类的依据,让自己可以审视下自己目前的经验积累是否和自己的工作年限相匹配。

好了,这次说的有点长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和我讨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sylan215」,十年测试老司机的原创干货,关注我,一起涨姿势!

如何借助测试经验图谱完成三个月总结?

标签:怎么   比较   匹配   例子   记忆   解决问题   解决   也会   原创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sylan215/234740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