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写作 电路 软硬件 文章合集 技巧 发展 世纪 技术 计算机技术
关于本书,即使很多没读过的人也能说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关于人月神话的观点。之前还在知乎上看过有人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生孩子需要十个月,两个人去生孩子同样需要十个月。这一比喻虽不完全恰当,却也大致说出点内容。事实上,作者在书中这样来描述人月神话:软件开发项目常以人月来衡量工作量,这种度量暗示着人手和时间是可以互换的。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想法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虚妄神话,布鲁克斯法则:向滞后的软件项目追加人手会使得进度更迟缓(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关于这点,作者解释的为:向软件项目中增派人手从三个方面增加了项目必要的总体工作量:任务重新分配本身和所造成的工作中断;培训新人员;额外的相互沟通。同样,作者也向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三四十年前,作者便以他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提出这样创造性的论断,确实令人折服。时至如今,关于人力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现线性关系,也不能采用人月作为生产率的衡量标准这一结论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当然,作者的论断以及Brooks准则也并非严格成立:在《20年后的人月神话》一文中,作者给出了Boehm的模型和数据以验证之前的说法太过绝对,但是,“这些细致的研究使“异常简化”的Brooks准则更加实用。作为平衡,我还是坚持这个简单的陈述,作为真理的最佳近似,以及一项经验法则——警告经理们避免对进度落后的项目采取的盲目、本能的修补措施。”
许多人都觉得以上观点就是《人月神话》的全部了,并非这样。《人月神话》只是书中一个章节,Brooks准则也只是书中的观点之一。本书所述内容远非于此,它涉及到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开发团队人员配置,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到项目文档的撰写以及其他许多内容。实际上,本书取名《人月神话》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在《20年后的人月神话》中,作者提炼出了核心观点:概念完整性和结构师。
所以从人个人观点出发,本书用其中一章的标题命名全书,实则不太妥当,哪怕叫做《项目管理规范》都更能做到统筹兼顾(尽管这个名称看起来有点官腔,或者说:土)。当然,作者这样命名,应该有自己的用意(或许用其中一篇作为总标题是这类技术文章合集书籍命名的一种习惯?前段时间看的《黑客与画家》也是这样)。
回到书本内容,大部分内容涉及团队与管理,强调了沟通及人的重要性,技术方面虽未过多涉及,却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描绘了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在一些不涉及具体技术的方面(因为年代已经太久远),很有先见性和指导性。
简单提下书中对我最有感触的几章吧,其他有些因为经验不够的原因还不能完全理解。
以上是我对本书内容的简单思考与提炼,以后有一些工作经验后,我还是要回头再看一遍《人月神话》的,把其中不理解的部分继续读透。
推荐本文的读者朋友们也去读一读这本书,绝对不会失望的。关于写作风格,看看译者的话:
在写作风格上,《人月神话》也足以垂范后世。图灵奖评选委员会曾经特意提到,布鲁克斯不仅为计算机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一位修养全面的学者。《人月神话》并非一份枯燥的技术文献,而是一系列文采斐然的随笔――布鲁克斯对文学和艺术涉猎颇广,他敏锐的思维和渊博的学识,使他在表述软件工程思想时,能从人文和其他工程领域信手拈来旁证博引,深得触类旁通之妙。从英语写作的角度上说,《人月神话》具备随笔体睿智而典雅的风貌,行云流水间文思严谨。读者不必象阅读常见的技术手册一样正襟危坐在工作台前研读,倒是可以在旅途之中,工作之暇轻松地开卷有益,领略精纯的文笔、睿智的思索。
到这,本文差不多该结束了,在此,我想引用《人月神话》的部分结束语,与诸君共勉:
我实在无法想像还有哪种生活会比热爱计算机更加激动人心,自从从真空管发展到集成电路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飞速发展。我用来工作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从哈佛刚刚出炉的IBM7030 Stretch超级计算机,Stretch在1961到1964年间都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一共卖出了9台。而我现在用的计算机,Macintosh Powerbook,不但快,还有大容量内存和大容量硬盘,而且便宜了1000倍(如果按定值美元来算,便宜了5000倍)。我们依次看到了计算机革命,电子计算机革命,小型计算机革命,微型计算机革命,这些技术上的革命每一次都带来了计算机数量上的剧增。
在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同时,计算机相关学科知识也在飞速发展。当我在五十年代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能看完当时所有的期刊和会议报告,掌握所有的潮流动向。而我现在只能对层出不穷的学科分支遗憾地说“再见”,对我所关注的东西也越来越难以全部掌握。兴趣太多,令人兴奋的学习、研究和思考的机会也太多——多么不可思议的矛盾啊!这个神奇的时代远远没有结束,它依然在飞速发展。更多的乐趣,尽在将来。
关于本书,即使很多没读过的人也能说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关于人月神话的观点。之前还在知乎上看过有人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生孩子需要十个月,两个人去生孩子同样需要十个月。这一比喻虽不完全恰当,却也大致说出点内容。事实上,作者在书中这样来描述人月神话:软件开发项目常以人月来衡量工作量,这种度量暗示着人手和时间是可以互换的。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想法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虚妄神话,布鲁克斯法则:向滞后的软件项目追加人手会使得进度更迟缓(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关于这点,作者解释的为:向软件项目中增派人手从三个方面增加了项目必要的总体工作量:任务重新分配本身和所造成的工作中断;培训新人员;额外的相互沟通。同样,作者也向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三四十年前,作者便以他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提出这样创造性的论断,确实令人折服。时至如今,关于人力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现线性关系,也不能采用人月作为生产率的衡量标准这一结论已得到普遍的认同。
当然,作者的论断以及Brooks准则也并非严格成立:在《20年后的人月神话》一文中,作者给出了Boehm的模型和数据以验证之前的说法太过绝对,但是,“这些细致的研究使“异常简化”的Brooks准则更加实用。作为平衡,我还是坚持这个简单的陈述,作为真理的最佳近似,以及一项经验法则——警告经理们避免对进度落后的项目采取的盲目、本能的修补措施。”
许多人都觉得以上观点就是《人月神话》的全部了,并非这样。《人月神话》只是书中一个章节,Brooks准则也只是书中的观点之一。本书所述内容远非于此,它涉及到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开发团队人员配置,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到项目文档的撰写以及其他许多内容。实际上,本书取名《人月神话》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在《20年后的人月神话》中,作者提炼出了核心观点:概念完整性和结构师。
所以从人个人观点出发,本书用其中一章的标题命名全书,实则不太妥当,哪怕叫做《项目管理规范》都更能做到统筹兼顾(尽管这个名称看起来有点官腔,或者说:土)。当然,作者这样命名,应该有自己的用意(或许用其中一篇作为总标题是这类技术文章合集书籍命名的一种习惯?前段时间看的《黑客与画家》也是这样)。
回到书本内容,大部分内容涉及团队与管理,强调了沟通及人的重要性,技术方面虽未过多涉及,却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描绘了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在一些不涉及具体技术的方面(因为年代已经太久远),很有先见性和指导性。
简单提下书中对我最有感触的几章吧,其他有些因为经验不够的原因还不能完全理解。
以上是我对本书内容的简单思考与提炼,以后有一些工作经验后,我还是要回头再看一遍《人月神话》的,把其中不理解的部分继续读透。
推荐本文的读者朋友们也去读一读这本书,绝对不会失望的。关于写作风格,看看译者的话:
在写作风格上,《人月神话》也足以垂范后世。图灵奖评选委员会曾经特意提到,布鲁克斯不仅为计算机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一位修养全面的学者。《人月神话》并非一份枯燥的技术文献,而是一系列文采斐然的随笔――布鲁克斯对文学和艺术涉猎颇广,他敏锐的思维和渊博的学识,使他在表述软件工程思想时,能从人文和其他工程领域信手拈来旁证博引,深得触类旁通之妙。从英语写作的角度上说,《人月神话》具备随笔体睿智而典雅的风貌,行云流水间文思严谨。读者不必象阅读常见的技术手册一样正襟危坐在工作台前研读,倒是可以在旅途之中,工作之暇轻松地开卷有益,领略精纯的文笔、睿智的思索。
到这,本文差不多该结束了,在此,我想引用《人月神话》的部分结束语,与诸君共勉:
我实在无法想像还有哪种生活会比热爱计算机更加激动人心,自从从真空管发展到集成电路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飞速发展。我用来工作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从哈佛刚刚出炉的IBM7030 Stretch超级计算机,Stretch在1961到1964年间都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一共卖出了9台。而我现在用的计算机,Macintosh Powerbook,不但快,还有大容量内存和大容量硬盘,而且便宜了1000倍(如果按定值美元来算,便宜了5000倍)。我们依次看到了计算机革命,电子计算机革命,小型计算机革命,微型计算机革命,这些技术上的革命每一次都带来了计算机数量上的剧增。
在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同时,计算机相关学科知识也在飞速发展。当我在五十年代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能看完当时所有的期刊和会议报告,掌握所有的潮流动向。而我现在只能对层出不穷的学科分支遗憾地说“再见”,对我所关注的东西也越来越难以全部掌握。兴趣太多,令人兴奋的学习、研究和思考的机会也太多——多么不可思议的矛盾啊!这个神奇的时代远远没有结束,它依然在飞速发展。更多的乐趣,尽在将来。
标签:写作 电路 软硬件 文章合集 技巧 发展 世纪 技术 计算机技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qiu/p/1042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