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整理

时间:2014-10-18 11:15:14      阅读:19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style   http   ar   使用   strong   sp   div   on   ad   

前几年就从微博和微信中看到有关一万小时成为专家的理论,相信很多人得第一感觉都觉得这个说法很靠谱,至于怎样的靠谱,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简单的认为:勤奋+努力+坚持=专家,就这么简单?

bubuko.com,布布扣

在Kindle的打折书里发现《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头一个想法就是买下来看看这一万个小时是不是前述的那么简单。看完后,发现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这本书里作者把天才出现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梳理了一遍,包括大环境、人体生理、技能总结、激情、老师等一系列因素,结论就是没有真正的天才,所谓的“天才”都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那一万小时的过程形成的。

以前看过关于基因的书籍,记得其中有一段是说一个人60%都是由先天决定的;而这本书恰恰相反,觉得后天才是决定性的。无论如何,这本书的说法更有积极性。无论客观到底如何,我们不妨选择后一种,对我们绝对无害。

这本书没有系统、繁琐而周到的一套套理论,而是由很多的生动现实的例子和分析贯穿全书,所以看起来比较流畅。我用2天得零碎时间看完了。

现在简单的把《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总结如下,既给自己总结,也希望对大家有用:
如何精深
=========
  1. 使用一些列合适的方法让自己投入实践中,不断犯错和不断改正,就能成才。亲自接触几秒钟也胜过旁观几百次。
  2. 长期不断的犯错和改正,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头脑和肢体之间髓鞘质化,让头脑和肢体之间更加协调的做一件事情。髓鞘质从人出生到30岁都一直在快速增长,从30岁到50岁增长速度一般都会大于损失速度,之后损失速度会小于增长速度。所以人到30岁是最佳的学习年纪,30岁到50岁还可以不断学习。
  3. 似乎每时每刻都有很多天才横空出世,但若是观察这之前,就会发现这些“天才”都在长期的在一个方向进行实践,不断的犯错和改正,最后达到了世界水平。另外这些“天才”也容易在某个时期某个地方成群产生,这是因为导师链的效应,导师既有激励作用,也有技能传递作用。
  4. 一万小时成才的秘籍第一步是组块化,把要学习的东西分解成一步一步的步骤,放慢练习得到入门;第二步是重复练习,不用太长,但要频繁的练习,只要稍微中断一下,就会退步;第三步是尝试体会,这样更加方法性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而无需长连续小时的痛苦坚持。
关于激情
=========
  1. 成才的方向和目标需要驱动,每个人都有超过周围的人的潜意识,当这个人有了这样的潜意识,就会有走向一万小时实践的可能。
  2. 周围环境的熏陶以及传承,有利于在其中的人更好的进行一万小时的实践,并成为更完美的天才。
  3. 自制或者好的制度约束,可以大大使得这一万个小时更加有效。
关于老师
=========
  1. 老师在这一万的小时的过程中十分重要,这些老师往往只是愿意倾听、因材施教的平凡的人。
  2. 老师自己本身也经历了一万小时,有自己的组织好的知识体系、洞察力、简单沟通能力、气质和诚信。
  3. 一个人不可能只靠自己就成了天才。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读后整理

标签:style   http   ar   使用   strong   sp   div   on   ad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eadman/article/details/40208473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