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注意 选项 show 装包 roo 了解 common state rap
制作 rpm 软件包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中的关键在于编写软件包的 spec 描述文件。
要想制作一个 rpm 软件包就必须写一个软件包描述文件 spec。这个文件中包含了软件包的诸多信息,如:软件包的名字、版本、类别、说明摘要、创建时要执行什么指令、安装时要执行什么操作、以及软件包所要包含的文件列表等等。
实际过程中,最关键的地方,是要清楚虚拟路径的位置,以及宏的定义。
这个区域定义的 Name
、Version
这些字段对应的值可以在后面通过 %{name}
,%{version}
这样的方式来引用,类似于 C 语言中的宏
Summary
:用一句话概括该软件包尽量多的信息。Name
:软件包的名字,最终 rpm 软件包是用该名字与版本号(Version
)、释出号(Release
)及体系号来命名软件包的,后面可使用 %{name}
的方式引用Version
:软件版本号。仅当软件包比以前有较大改变时才增加版本号,后面可使用%{version}
引用Release
:软件包释出号/发行号。一般我们对该软件包做了一些小的补丁的时候就应该把释出号加 1,后面可使用 %{release}
引用Packager
:打包的人(一般喜欢写个人邮箱)Vendor
:软件开发者的名字,发行商或打包组织的信息,例如RedFlagCo,Ltd
License
:软件授权方式,通常是GPL(自由软件)或GPLv2,BSDCopyright
:软件包所采用的版权规则。具体有:GPL(自由软件)
,BSD
,MIT
,Public Domain(公共域)
,Distributable(贡献)
,commercial(商业)
,Share(共享)
等,一般的开发都写 GPL
。Group
:软件包所属类别
Source
:源程序软件包的名字/源代码包的名字,如 stardict-2.0.tar.gz
。可以带多个用 Source1
、Source2
等源,后面也可以用 %{source1}
、%{source2}
引用Source0: %{name}-boost-%{version}.tar.gz ← 源码包名称(可以使用URL),可以用SourceN指定多个,如配置文件
#Patch0: some-bugs.patch ← 如果需要打补丁,则依次填写
BuildRequires
: 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软件包,构建依赖Requires
: 安装时所需软件包
Requires(pre)
: 指定不同阶段的依赖BuildRoot
: 会打包该目录下文件,可查看安装后文件路径,例如:BuildRoot: %_topdir/BUILDROOT
BuildArch
: 指编译的目标处理器架构,noarch
标识不指定,但通常都是以/usr/lib/rpm/marcros中的内容为默认值%description
:软件包详细说明,可写在多个行上。这样任何人使用 rpm -qi
查询您的软件包时都可以看到它。您可以解释这个软件包做什么,描述任何警告或附加的配置指令,等等。URL
:软件的主页我通过命令查看了 nginx 包的信息,如下:
# 查看头部信息
$ rpm -qpi ./nginx-1.12.2-2.el7.x86_64.rpm
Name : nginx
Epoch : 1
Version : 1.12.2
Release : 2.el7
Architecture: x86_64
Install Date: (not installed)
Group : System Environment/Daemons
Size : 1574949
License : BSD
Signature : RSA/SHA256, Tue 06 Mar 2018 05:44:06 PM CST, Key ID 6a2faea2352c64e5
Source RPM : nginx-1.12.2-2.el7.src.rpm
Build Date : Tue 06 Mar 2018 05:27:44 PM CST
Build Host : buildhw-02.phx2.fedoraproject.org
Relocations : (not relocatable)
Packager : Fedora Project
Vendor : Fedora Project
URL : http://nginx.org/
Bug URL : https://bugz.fedoraproject.org/nginx
Summary : A high performance web server and reverse proxy server
Description :
Nginx is a web server and a reverse proxy server for HTTP, SMTP, POP3 and
IMAP protocols, with a strong focus on high concurrency, performance and low
memory usage.
# 查看脚本内容
$ rpm --scripts -qp ./nginx-1.12.2-2.el7.x86_64.rpm
postinstall scriptlet (using /bin/sh):
if [ $1 -eq 1 ] ; then
# Initial installation
systemctl preset nginx.service >/dev/null 2>&1 || :
fi
preuninstall scriptlet (using /bin/sh):
if [ $1 -eq 0 ] ; then
# Package removal, not upgrade
systemctl --no-reload disable nginx.service > /dev/null 2>&1 || :
systemctl stop nginx.service > /dev/null 2>&1 || :
fi
postuninstall scriptlet (using /bin/sh):
systemctl daemon-reload >/dev/null 2>&1 || :
if [ $1 -ge 1 ]; then
/usr/bin/nginx-upgrade >/dev/null 2>&1 || :
fi
依赖关系定义了一个包正常工作需要依赖的其他包,RPM在升级、安装和删除的时候会确保依赖关系得到满足。rpm支持4种依赖:
Requires: capability
Provides: capability
Obsoletes: capability
Conflicts: capability
大部分时候,capability应该是所依赖的包的名称。一行中也可以定义多个依赖,比如:
Requires: tbsys tbnet
在指定依赖关系的时候还可以指定版本号,比如:
Requires: tbsys >= 2.0
定义安装时的依赖包, 可以用>=或<=表示大于或小于某一特定版本。 “>=”号两边需用空格隔开,而不同软件名称也用空格分开。
格式:
Requires: libpng-devel >= 1.0.20 zlib
其它写法例如:
Requires: bzip2 = %{version}, bzip2-libs =%{version}
还有例如PreReq
、Requires(pre)
、Requires(post)
、Requires(preun)
、Requires(postun)
、BuildRequires
等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依赖指定。
关于pre
、post
、preun
、postun
含义理解,感觉post
有一种“完成”的意思:
# 安装前执行的脚本,语法和shell脚本的语法相同
%pre
# 安装后执行的脚本
%post
# 卸载前执行的脚本
%preun
# 卸载完成后执行的脚本
%postun
# 清理阶段,在制作完成后删除安装的内容
例如:
PreReq: capability>=version #capability包必须先安装
Conflicts:bash>=2.0 #该包和所有不小于2.0的bash包有冲突
定义打包时依赖的软件包。
下面介绍 spec 脚本主体:
这个段是「预处理」,通常用来执行一些解开源程序包的命令,为下一步的编译安装作准备。
%prep
和下面的 %build
,%install
段一样,除了可以执行 rpm 所定义的宏命令(以%
开头)以外,还可以执行 SHELL
命令,命令可以有很多行,如我们常写的 tar
解包命令。功能上类似于 ./configure
。
%prep
阶段进行实际的打包准备工作,它是使用节前缀 %prep
表示的。主要功能有:
参数列表:
-T
禁止自动解压源码文件-D
解压前不删除目录-a
切换目录前,解压指定Source文件,例如-a 0表示解压Source0-b
切换目录后,解压指定Source文件,例如-a 0表示解压Source0-n
解压后目录名称与RPM名称不同,则通过该参数指定切换目录-c
解压缩之前先生成目录它一般包含%setup
与%patch
两个命令。%setup
用于将软件包打开,执行%patch
可将补丁文件加入解开的源程序中。
%prep
%setup -q ← 宏的作用是解压并切换到目录
#%patch0 -p1 ← 如果需要打补丁,则依次写
本段是「编译」阶段,所要执行的命令为生成软件包服务,如 make
命令。
这一节一般由多个 make
命令组成。与 %prep
段落一样,这些命令可以是 shell
命令,也可以是宏。
make %{?_smp_mflags} ← 多核则并行编译
「安装」阶段。其中的命令在安装软件包时将执行,如 make install
命令
%install
if [-d %{buildroot}]; then
rm -rf %{buildroot} ← 清空下安装目录,实际会自动清除
fi
make install DESTDIR=%{buildroot} ← 安装到buildroot目录下
%{__install} -Dp -m0755 contrib/init.d %{buildroot}%{_initrddir}/foobar
%{__install} -d %{buildroot}%{_sysconfdir}/foobar.d/
清理段,可以通过 --clean
删除 BUILD
本段是文件段,用于定义软件包所包含的文件,分为三类:
还可定义文件存取权限,拥有者及组别。
注意点:同时需要在 %install
中安装
%files
%defattr (-,root,root,0755) ← 设定默认权限
%config(noreplace) /etc/my.cnf ← 表明是配置文件,noplace表示替换文件
%doc %{src_dir}/Docs/ChangeLog ← 表明这个是文档
%attr(644, root, root) %{_mandir}/man8/mysqld.8* ← 分别是权限,属主,属组
%attr(755, root, root) %{_sbindir}/mysqld
本段是修改日志段,记录 spec 的修改日志段。你可以将软件的每次修改记录到这里,保存到发布的软件包中,以便查询之用。
每一个修改日志都有这样一种格式:
* 星期 月 日 年 修改人 电子信箱
。其中:星期、月份均用英文形式的前 3 个字母,用中文会报错。%changelog
* Fri Dec 29 2012 foobar <foobar@kidding.com> - 1.0.0-1
- Initial version
在定义文件的安装路径时,通常会使用类似 %_sharedstatedir
的宏,这些宏一般会在 /usr/lib/rpm/macros
中定义。关于宏的语法,可以查看 Macro syntax
RPM 内建宏定义在 /usr/lib/rpm/redhat/macros
文件中,这些宏基本上定义了目录路径或体系结构等等;同时也包含了一组用于调试 spec 文件的宏。
所有宏都可以在 /usr/lib/rpm/macros
找到,附录一些常见的宏:
%{_sysconfdir} /etc
%{_prefix} /usr
%{_exec_prefix} %{_prefix}
%{_bindir} %{_exec_prefix}/bin
%{_lib} lib (lib64 on 64bit systems)
%{_libdir} %{_exec_prefix}/%{_lib}
%{_libexecdir} %{_exec_prefix}/libexec
%{_sbindir} %{_exec_prefix}/sbin
%{_sharedstatedir} /var/lib
%{_datadir} %{_prefix}/share
%{_includedir} %{_prefix}/include
%{_oldincludedir} /usr/include
%{_infodir} /usr/share/info
%{_mandir} /usr/share/man
%{_localstatedir} /var
%{_initddir} %{_sysconfdir}/rc.d/init.d
%{_topdir} %{getenv:HOME}/rpmbuild
%{_builddir} %{_topdir}/BUILD
%{_rpmdir} %{_topdir}/RPMS
%{_sourcedir} %{_topdir}/SOURCES
%{_specdir} %{_topdir}/SPECS
%{_srcrpmdir} %{_topdir}/SRPMS
%{_buildrootdir} %{_topdir}/BUILDROOT
%{_var} /var
%{_tmppath} %{_var}/tmp
%{_usr} /usr
%{_usrsrc} %{_usr}/src
%{_docdir} %{_datadir}/doc
利用 rpmbuild 构建 rpm 安装包时,通过命令 rpm --showrc|grep prefix
查看。
另外直接通过 rpm --eval "%{macro}"
来查看具体对应路径。
比如我们要查看 %{_bindir}
的路径,就可以使用命令 rpm --eval "%{ _bindir}"
来查看。
%{_topdir} %{getenv:HOME}/rpmbuild
%{_builddir} %{_topdir}/BUILD
%{_rpmdir} %{_topdir}/RPMS
%{_sourcedir} %{_topdir}/SOURCES
%{_specdir} %{_topdir}/SPECS
%{_srcrpmdir} %{_topdir}/SRPMS
%{_buildrootdir} %{_topdir}/BUILDROOT
Note: On releases older than Fedora 10 (and EPEL), %{_buildrootdir} does not exist.
Build flags macros
%{_global_cflags} -O2 -g -pipe
%{_optflags} %{__global_cflags} -m32 -march=i386 -mtune=pentium4 # if redhat-rpm-config is installed
define
定义的变量类似于局部变量,只在 %{!?foo: ... }
区间有效,不过 SPEC 并不会自动清除该变量,只有再次遇到 %{}
时才会清除
两者都可以用来进行变量定义,不过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别,简单列举如下:
define
用来定义宏,global
用来定义变量;define
;%{}
内部,必须要使用 global
而非 define
;define
在使用时计算其值,而 global
则在定义时就计算其值;可以简单参考如下的示例。
#--- %prep之前的参数是必须要有的
Name: mysql
Version: 5.7.17
Release: 1%{?dist}
Summary: MySQL from FooBar.
License: GPLv2+ and BSD
%description
It is a MySQL from FooBar.
%prep
#--- 带参数时,必须使用%define定义
%define myecho() echo %1 %2
%{!?bar: %define bar defined}
echo 1: %{bar}
%{myecho 2: %{bar}}
echo 3: %{bar}
# 如下是输出内容
#1: defined
#2: defined
#3: %{bar}
3 的输出是不符合预期的,可以将 %define
修改为 global
即可
这个段是预处理段,通常用来执行一些解开源程序包的命令,为下一步的编译安装作准备。%prep
和下面的%build
,%install
段一样,除了可以执行RPM所定义的宏命令(以%
开头)以外,还可以执行SHELL
命令,命令可以有很多行,如我们常写的tar
解包命令。功能上类似于./configure
。
Prep 节进行实际的打包准备工作,它是使用节前缀%prep
表示的。主要功能有:
它一般包含%setup
与%patch
两个命令。%setup
用于将软件包打开,执行%patch
可将补丁文件加入解开的源程序中。
这个宏解压源代码,将当前目录改为源代码解压之后产生的目录。这个宏还有一些选项可以用。例如,在解压后,%setup
宏假设产生的目录是%{name}-%{version}
%setup -n %{name}-%{version} #把源码包解压并放好
通常是从/usr/src/asianux/SOURCES
里的包解压到/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
中。一般用%setup -c
就可以了,但有两种情况:一就是同时编译多个源码包,二就是源码的tar包的名称与解压出来的目录不一致,此时,就需要使用-n
参数指定一下了。
引用
%setup 不加任何选项,仅将软件包打开。
%setup -n newdir 将软件包解压在newdir目录。
%setup -c 解压缩之前先产生目录。
%setup -b num 将第num个source文件解压缩。
%setup -T 不使用default的解压缩操作。
%setup -T -b 0 将第0个源代码文件解压缩。
%setup -c -n newdir 指定目录名称newdir,并在此目录产生rpm套件。
%patch 最简单的补丁方式,自动指定patch level。
%patch 0 使用第0个补丁文件,相当于%patch ?p 0。
%patch -s 不显示打补丁时的信息。
%patch -T 将所有打补丁时产生的输出文件删除
%configure
这个不是关键字,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意思是执行源代码的configure
配置.
在/usr/src/asianux/BUILD/%{name}-%{version}
目录中进行 ,使用标准写法,会引用/usr/lib/rpm/marcros
中定义的参数。
这个宏将头部定义的补丁应用于源代码。如果定义了多个补丁,它可以用一个数字的参数来指示应用哪个补丁文件。它也接受 -b extension
参数,指示 RPM 在打补丁之前,将文件备份为扩展名是 extension
的文件。
通常补丁都会一起在源码tar.gz
包中,或放到SOURCES
目录下。一般参数为:
%patch -p1
使用前面定义的Patch补丁进行,-p1
是忽略patch的第一层目录
%Patch2 -p1 -b xxx.patch
打上指定的补丁,-b
是指生成备份文件
本段是建立段,所要执行的命令为生成软件包服务,如make
命令。 这一节一般由多个make
命令组成。与 Prep
段落一样,这些命令可以是 shell
命令,也可以是宏。
本段是安装段,其中的命令在安装软件包时将执行,类似make install
命令。有些spec文件还有%post-install
段,用于定义在软件安装完成后的所需执行的配置工作。
这个段落用于将已编译的软件安装到虚拟的目录结构中,从而可以打包成一个 RPM。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这里的路径不对的话,则下面%file中寻找文件的时候就会失败。
%makeinstall
这不是关键字,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
本段是文件段,用于定义软件包所包含的文件,分为三类--说明文档(doc),配置文件(config)及执行程序,还可定义文件存取权限,拥有者及组别。
这里会在虚拟根目录下进行,千万不要写绝对路径,而应用宏或变量表示相对路径。 如果描述为目录,表示目录中除%exclude外的所有文件。%defattr (-,root,root)
指定包装文件的属性,分别是(mode,owner,group)
,-表示默认值,对文本文件是0644
,可执行文件是0755
。
※注意区分$RPM_BUILD_ROOT
和$RPM_BUILD_DIR
:
$RPM_BUILD_ROOT
是指开头定义的BuildRoot,而$RPM_BUILD_DIR
通常就是指/usr/src/asianux/BUILD
。
%exclude 列出不想打包到rpm中的文件
※小心,如果%exclude指定的文件不存在,也会出错的。
本段是修改日志段。你可以将软件的每次修改记录到这里,保存到发布的软件包中,以便查询之用。每一个修改日志都有这样一种格式:第一行是:* 星期 月 日 年 修改人 电子信箱。其中:星期、月份均用英文形式的前3个字母,用中文会报错。接下来的行写的是修改了什么地方,可写多行。一般以减号开始,便于后续的查阅。
如果想发布rpm格式的源码包或者是二进制包,就要使用rpmbuild
工具(rpm最新打包工具)。如果我们已经根据本地源码包的成功编译安装而写了spec
文件(该文件要以.spec
结束),那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打包环境,也就是目录树的建立,一般是在/usr/src/redhat/
目录下建立5个目录。它门分别是BUILD、SOURCE、SPEC、SRPM、RPM。
rpmbuild -bb xxx.spec
用此命令生成软件包,生成的文件会在刚才建立的RPM目录下存在。
rpmbuild -bs xxx.spec
生成的文件会在刚才建立的SRPM目录下存在。
rpmbuild -bp xxx.spec
源文件存在目录BUILD下。可能对这个命令不太明白,这个命令的作用就是把tar
包解开然后把所有的补丁文件合并而生成一个完整的具最新功能的源文件。
rpmbuild -ba xxx.spec
软件包制作完成后可用rpm命令查询,看看效果。如果不满意的话可以再次修改软件包描述文件,重新运行以上命令产生新的RPM软件包。
因为rpm只认tar.gz
格式,所以,必须打包好并移动到SOURCES
目录中
RPM打包使用的是rpmbuild
命令,来自prm-build
包:
yum install rpm-build
也可以安装rpmdevtools
,这个工具部包含一些其他工具,依赖rpm-build
,所以直接安装会将rpm-build
装上:
yum install rpmdevtools
python的编译打包工具是setuptools
rpmbuild命令使用一套标准化的“工作空间”:
rpmdev-setuptree
rpmdev-setuptree
这个命令就是安装rpmdevtools
带来的。可以看到运行了这个命令之后,在$HOME
家目录下多了一个叫做rpmbuild
的文件夹,里边内容如下:
$ tree rpmbuild
rpmbuild
├── BUILD
├── RPMS
├── SOURCES
├── SPECS
└── SRPMS
如果没有安装rpmdevtools
的话,其实用mkdir
命令创建这些文件夹也是可以的:mkdir -p ~/rpmbuild/{BUILD,RPMS,SOURCES,SPECS,SRPMS}
。
默认位置 | 宏代码 | 名称 | 用途 |
---|---|---|---|
~/rpmbuild/SPECS | %_specdir | Spec 文件目录 | 保存 RPM 包配置(.spec)文件 |
~/rpmbuild/SOURCES | %_sourcedir | 源代码目录 | 保存源码包(如 .tar 包)和所有 patch 补丁 |
~/rpmbuild/BUILD | %_builddir | 构建目录 | 源码包被解压至此,并在该目录的子目录完成编译 |
~/rpmbuild/BUILDROOT | %_buildrootdir | 最终安装目录 | 保存 %install 阶段安装的文件 |
~/rpmbuild/RPMS | %_rpmdir | 标准 RPM 包目录 | 生成/保存二进制 RPM 包 |
~/rpmbuild/SRPMS | %_srcrpmdir | 源代码 RPM 包目录 | 生成/保存源码 RPM 包(SRPM) |
cd ~/rpmbuild/SOURCES
wget http://ftp.gnu.org/gnu/hello/hello-2.10.tar.gz
cd ~/rpmbuild/SPECS
vim hello.spec
打开发现已经有一些模版了,填入:
Name: hello
Version: 2.10
Release: 1%{?dist}
Summary: The "Hello World" program from GNU
Summary(zh_CN): GNU "Hello World" 程序
License: GPLv3+
URL: http://ftp.gnu.org/gnu/hello
Source0: http://ftp.gnu.org/gnu/hello/%{name}-%{version}.tar.gz
BuildRequires: gettext
Requires(post): info
Requires(preun): info
%description
The "Hello World" program, done with all bells and whistles of a proper FOSS
project, including configuration, build, internationalization, help files, etc.
%description -l zh_CN
"Hello World" 程序, 包含 FOSS 项目所需的所有部分, 包括配置, 构建, 国际化, 帮助文件等.
%prep
%setup -q
%build
%configure
make %{?_smp_mflags}
%install
make install DESTDIR=%{buildroot}
%find_lang %{name}
rm -f %{buildroot}/%{_infodir}/dir
%post
/sbin/install-info %{_infodir}/%{name}.info %{_infodir}/dir || :
%preun
if [ $1 = 0 ] ; then
/sbin/install-info --delete %{_infodir}/%{name}.info %{_infodir}/dir || :
fi
%files -f %{name}.lang
%doc AUTHORS ChangeLog NEWS README THANKS TODO
%license COPYING
%{_mandir}/man1/hello.1.*
%{_infodir}/hello.info.*
%{_bindir}/hello
%changelog
* Sun Dec 4 2016 Your Name <youremail@xxx.xxx> - 2.10-1
- Update to 2.10
* Sat Dec 3 2016 Your Name <youremail@xxx.xxx> - 2.9-1
- Update to 2.9
Group
标签过去用于按照 /usr/share/doc/rpm-/GROUPS
分类软件包。目前该标记已丢弃,vim的模板还有这一条,删掉即可,不过添加该标记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rpmbuild -ba hello.spec
OK,执行成功,看看结果:
$ tree ~/rpmbuild/*RPMS
/root/rpmbuild/RPMS
└── x86_64
├── hello-2.10-1.el7.centos.x86_64.rpm
└── hello-debuginfo-2.10-1.el7.centos.x86_64.rpm
/root/rpmbuild/SRPMS
└── hello-2.10-1.el7.centos.src.rpm
rpm -ivh ~/rpmbuild/RPMS/x86_64/hello-2.10-1.el7.centos.x86_64.rpm
运行:
$ hello
Hello, world!
$ which hello
/usr/bin/hello
$ rpm -qf `which hello`
hello-2.10-1.el7.centos.x86_64
man hello
看了以上SPEC的总结,以为了解差不多了,结果看了网络域的SPEC文件,自己真实too young too simple
。看看能否看懂吧:fn-venv-python-common-packages-arm
标签:注意 选项 show 装包 roo 了解 common state ra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chael-xiang/p/1048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