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flask总结03

时间:2019-04-08 21:48:37      阅读:23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headers   open   作用   python   import   sel   opened   生命周期   after   

一:flask的请求勾子

01:钩子概念说明: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before_first_request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before_request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如果在某修饰的函数中返回了一个响应,视图函数将不再被调用

    after_request

        如果没有抛出错误,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接受一个参数:视图函数作出的响应

        在此函数中可以对响应值在返回之前做最后一步修改处理

        需要将参数中的响应在此参数中进行返回

    teardown_request:

        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接受一个参数:错误信息,如果有相关错误抛出

02:案例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settings.dev import DevConfig

app = Flask(__name__)

# 项目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DevConfig)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 第一次请求之前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系统初始化就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print("会在接收到第一个客户端请求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app.before_request  # 每一次请求之前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before_request----")
    print("每一次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print("一般可以用来判断权限,或者转换路由参数或者预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数据")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after_request----")
    print("在处理请求以后,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print("一般可以用于记录会员/管理员的操作历史,浏览历史,清理收尾的工作")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指定响应体的返回格式是json

    # 必须返回response
    return response


@app.route("/test00")
def index22():
    print("index 视图函数")
    print("index 被执行了")

    return "视图函数index被执行"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案例打印结果:

第一次请求时打印的结果:

技术图片
--before_first_request--
系统初始化就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会在接收到第一个客户端请求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before_request----
每一次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一般可以用来判断权限,或者转换路由参数或者预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数据
index 视图函数
index 被执行了
----after_request----
在处理请求以后,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一般可以用于记录会员/管理员的操作历史,浏览历史,清理收尾的工作
View Code

第二次请求时的打印结果

技术图片
----before_request----
每一次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一般可以用来判断权限,或者转换路由参数或者预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数据
index 视图函数
index 被执行了
----after_request----
在处理请求以后,执行这个钩子方法
一般可以用于记录会员/管理员的操作历史,浏览历史,清理收尾的工作
View Code

二:flask的异常捕获

01:主动主动抛出HTTP异常(需要引入abort )

案例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abort
from settings.dev import DevConfig

app = Flask(__name__)

# 项目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DevConfig)


@app.route("/testyy")
def index44():
    abort(400)

    return "abort() 状态码报错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浏览器运行后的结果显示:(不同的转台吗显示不同的报错内容)

抛出状态码的话,只能抛出 HTTP 协议的错误状态码

400

技术图片

500

 技术图片

02:捕获异常,错误

自定义异常信息案例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abort
from settings.dev import DevConfig

app = Flask(__name__)

# 项目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DevConfig)


#自定义异常信息
@app.errorhandler(500)
def internal_server_error(e):
    return "<h1>服务器搬家。。。</h1>"

@app.route("/testqq")
def index55():
    print("自定义异常错误信息")
    abort(500)

    return "自定义异常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案例显示结果:

技术图片

 

 03:捕获指定异常(raise   Exception)

案例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abort
from settings.dev import DevConfig

app = Flask(__name__)

# 项目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DevConfig)

@app.errorhandler(Exception)
def zero_division_error(e):

    return "除数不能为0"


@app.route("/testtt")
def testtt():

    print("testtt被执行")
    raise  Exception(zero_division_error)
    return "testtt被执行了。。。"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案例显示结果:

技术图片

 三:flask的上下文

01:上下文的理解

作以及下文即将要执行的逻辑,可以决定在当前时刻下可以使用到的变量,或者可以完成的事情。

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请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和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Flask中上下文对象:相当于一个容器,保存了 Flask 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信息。


1. *application* 指的就是当你调用`app = Flask(__name__)`创建的这个对象`app`;
2. *request* 指的是每次`http`请求发生时,`WSGI server`(比如gunicorn)调用`Flask.__call__()`之后,在`Flask`对象内部创建的`Request`对象;
3. *application* 表示用于响应WSGI请求的应用本身,*request* 表示每次http请求;
4. *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大于*request*,一个*application*存活期间,可能发生多次http请求,所以,也就会有多个*request*

02:请求上下文 (request context) 和应用上下文 (application context)

请求上下文 (request context):

在 flask 中,可以直接在视图函数中使用 **request** 这个对象进行获取相关数据,而 **request** 就是请求上下文的对象,保存了当前本次请求的相关数据,
请求上下文对象有:request、session
- request - 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针对的是http请求。举例:user = request.args.get(user),获取的是get请求的参数。 - session - 用来记录请求会话中的信息,针对的是用户信息。举例:session[name] = user.id,可以记录用户信息。还可以通过session.get(name)获取用户信息。

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它的字面意思是 应用上下文,但它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只是request context 中的一个对 app 的代理(人),所谓local proxy。
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 request 获取当前的应用,它是伴 request 而生,随 request 而灭的。 应用上下文对象有:current_app,g

两者区别:

- 请求上下文:保存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数据
- 应用上下文:flask 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存的一些配置信息,比如程序名、数据库连接、应用信息等

 四:Flask-Script 扩展

01:安装Flask-Script

pip install flask-script

02:集成 Flask-Script到flask应用中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

app = Flask(__name__)

# 把 Manager 类和应用程序实例进行关联
manager = Manager(app)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nager.run()

03: 增加一个命令行,当我们执行 python manage.py test的时候,也会启动服务端

代码: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settings.dev import DevConfig

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 Command

app = Flask(__name__)

# 项目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DevConfig)

manage = Manager(app)


# 自定义命令行
class Hello(Command):
    """打印hello的自定义命令"""

    def run(self):
        print("hello 命令执行了...")


manage.add_command("test", Hello())


@app.route("/mag")
def magtest():
    return "Hello tom!"


if __name__ == __main__:
    # app.run()   # 原来的启动方式
    manage.run()



 

通过查询可以看到我么增加的一个命令行:

技术图片

 

但是在terminal终端执行的时候,一直会报错显示: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e9‘ in file manage.py on line 8,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see http://python.org/dev/peps/p
ep-0263/ for details

技术图片

待解决。。。

 

flask总结03

标签:headers   open   作用   python   import   sel   opened   生命周期   after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ne-tom/p/1067326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