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nn 关心 完成后 接收 更新 mile 并且 目标 纠正
http://blog.vsharing.com/MilesForce/A618273.html
PM就是Plant Maintenance(本文中的PM都是这个意思,不要和Project Manager搞混了),大大小小的文档上都把它翻译成工厂维护,意译过来应该是设备维护。单单讲PM内容较少,现在比较流行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要说EAM的话就得把SAP里的PS、AM一起说了。IBM有套EAM系统MAXIMO,比较专业,风传比SAP的东西要好,我没用过,具体不知道了。
什么类型的企业会花大力气来关注他们的设备/资产?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如电力、采矿、制造业、港口、交通运输业等,这些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设备的稳定和连续运转,所以控制自己的资产成本同“增长利润,提高效益”有着直接关系。
先区分一下“资产”与“设备”。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设备是生产/工程部(或者相关职能的部门)关心的东西,而资产是财务部(或者相关职能的部门)关心的。管设备的部门会有一台《设备台帐》,里面记录了从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情况;管资产的部门会有一台《固定资产台帐》,他们则会从财务核算的角度管理这些大家伙(固定资产)。
《设备台帐》可能更专注于技术层面,并且分得比较细致;而《资产台帐》可能更关注它的总的价值,通常企业管得较为粗放。那么问题出来了,对同一个东西,企业有两套数据,而且没有几家企业是一致的。如同我在MM入门文里说的物资分类编码一样,设备(资产)也会有同样的问题,而且更为复杂,他们往往都是庞大而且有若干层级结构。设备与资产如何匹配,这是个问题。
狭义的设备管理工作是运维为主,预防、出了问题维修、维修了继续日常保养,如此循环。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关注资产的购置、资产的折旧、资产的后续投入(维修保养等费用),等到不能再用时要清查报废等。
分清了设备与资产,下面我们单就设备相关内容进行展开:
(1)是什么?
首先设备会有自身的特性,如名称、位置、BOM结构等,所以我们要分分类,编编码啥的,人才啊,需要你们!
(2)谁来管?
这个设备所属的管辖范围,即在整个SAP中受那些组织结构元素管理;
(3)坏了、修!
所谓无事不体现价值,所以等设备坏了,PM就RUSH了。有了维修需求,PM就会根据需求通知谁谁去处理这个事情,然后用工单作为维修的开始,据此计划、排程,待施工完成后关闭、结算。
(4)没坏,能不能修?
能啊,有点点技术含量的管理都会尽可能的在故障发生前避免,此谓预防性维护。动动脑子,可以找到某类某台设备的特性规律,从而制定科学的维保计划;或者,咱定期的去看看,排查、排查、排查,也行。
那么,和PS(Project System)、AM(Asset Managment)有啥关系呢?刚才说了AM是管资产的。PS,除了向别人买固定资产,我们是可以用PS来管理项目、来建造设备的!
附一张图,瞻仰瞻仰:
[转帖]SAP一句话入门:Plant Maintenance
标签:ann 关心 完成后 接收 更新 mile 并且 目标 纠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nanxiaolaohu/p/10695974.html
评论
它能通过对企业(尤其是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的跟踪、维护、维修等管理工作,实现不断地持续改进,优化维修、资源配置和改善维修策略,从而提高设备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EAM字面理解为:针对企业资产进行的管理、管理核心内容是企业资产(主要对象是企业设备)使用过程的维护、维修管理,核心目标是设备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效益及投资回报率。
其中:
1,企业Enterprise定义:
(1)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
(2)企业效益来源于设备的稳定和连续运转;
(3)控制企业资产成本同“增长企业利润,提高企业效益”挂钩。
典型行业有:电力、采矿、制造业、港口、交通运输业。
2,资产Asset定义:
是为确保生产而要对其管理的对象,其核心是设备,广义的有如下几类:
(1)地理位置:设备存放物理地址,可以是一些建筑设施,如1号厂房、2号办公楼。
(2)系统:资产和功能位置的组合,实现一定管理功能,一旦某一部件出现故障就影响整个系统功能,如冷却系统、通风系统。
(3)功能位置:资产安装确定位置(如电厂已编的KKS码),在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结构和系统功能需要已确定,如生产线上安装机床、电动机位置,至于最终是3#还是5#号电动机,根据后期具体设备信息确定。
(4)设备:需维护和修理的具体设备,依靠其运转来实现生产,从而带来产值,如3#电动机。
以上4种对象在一个确定企业不要求都一一具备。有些企业较淡化地理位置,如发电企业等生产设备很少移动,在地理位置设计上有个轮廓即可,简单标记电厂、机组;有些企业设备无需在系统和功能位置上进行严格区分。而有些企业须建立全部对象层次,才能满足管理要求,如核电。
以上4种管理对象都可独立进行层次分解,如可根据管理需要将设备分解为子设备、部件。
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结构是以上4种对象或其中几种共同构成。
3,管理定义:
EAM的有效管理应包括资产如何进入企业,到最后如何退出生产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即资产生命周期管理(Asset Life Cycle Management),它分为4个阶段:采购、跟踪、管理、出让(设备报废)。管理内容可归纳为3方面内容:
(1)工作管理
设备跟踪:从设备进入企业建立设备台账开始,跟踪其安装、移动、技术更新改造等全过程,让企业清楚设备归属。
紧急维修:处理设备故障或非正常停机导致生产停产和生产停产风险的紧急应对方法和流程。
日常维护:对于设备经常性需进行维护工作的安排、跟踪执行、维修记录的管理方法和流程。
运行操作:对于设备生产或试生产时操作的要求、步骤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执行。
计划性维修:状态检修、纠正性维修、基于可靠性维修、基于时间周期的周期计划维修(周、月、季度、半年、年检修计划),基于性能参数的周期计划性维修[流量、车辆里程、过煤量(煤炭)、发电量]。对于这些维修计划的建立、执行过程的流程管理。
项目维修: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如基建、技术改造、标准大修、非标准大修、技措项目)的提出、审批、执行、检查、完成、分析整个过程的管理。
(2)资源管理
备件管理—库存:维修中所需备件库存管理,一是库存基础管理如仓库、货位、备件台账、备件类型管理等;二是备件仓库流程管理如发放、归还、盘点、移库、货位调整等备件在企业内部进行扭转和调整管理的过程。
备件管理—采购:当备件不足时补给库存的管理过程,一是采购基础管理如采购条款、运输条款管理;二是采购流程管理,如采购申请、采购、询价、接收、退货、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
工具管理:维修过程中的工具管理,工具可分为个人工具、部门工具、企业工具,实现对这些工具的基础管理如工具种类、工具可用性管理,工具发出和归还、工具定期校正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维修涉及的人力管理,如技术工种、人员资格、人员可用性、人员培训管理以及人员休假管理,当然现代企业要求把供应商、服务商资源也纳入内部资源管理。
(3)知识管理
维修标准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维修标准,如安全操作、备件使用、任务执行、设备使用、标项任务规范等。
故障体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特征故障定义,并建立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手段,可帮助在以后故障处理中快速诊断和快速解决。
设备资料管理:管理设备相关资料如设备维护手册、操作手册、技术手册、采购保修合同等可方便维修和操作人员快速查询。
4,EAM的一种综合定义:
(1)以设备资产为基础;
(2)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分析为主线;
(3)按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TPM及RCM等维修保养模式和多种维修管理思想,对设备进行多角度跟踪、操作、维护、维修管理;
(4)结合物资、工具、人员等资源安排管理,以及物资准备采购管理;
(5)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充分共享的资产信息系统。
该定义核心点:管理的核心对象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设备跟踪、维护、维修工作;支持维修模式的发展;拥有有效的管理思想基础;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充分共享,信息是其运转的基础;这也是建立企业EAM核心基础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