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鹏提到的“书写”、“写博客”,强调的是一个内容输出,促进思考、倒逼输入。实际上在一番学习之后,无论是参加小组讨论还是教授他人,都是一种知识的“再加工”,这是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理解的途径,这里就突出思考的重要性了。带着问题,学习则变成一种主动式获取;书写或传授他人,则要求自身先将知识消化;结合诸多其他学习类的书籍,可以肯定这必定是普适方法之一。
具体如何实践?作者倒是提出了多个方法,虽是是个人经验也颇有参考价值,重点是要存着一个“主动”的念头,学习思考时通过提问题让思维聚焦,而后通过输出检验自己,促进理解。
所谓“暗时间”,实际上是存在于思维领域的时间。人的潜意识是个奇妙的东西,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当大脑浅层意识停止思考,潜意识却依然运转。所以想要充分运用这样的力量,主要有两个途径:1. 增加思维利用率 2. 减少思维损耗
增加利用率主要是强调利用好碎片时间,如人的坐公交,逛街、出游等等,这些时间可以成为“暗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日积月累就会比别人多出一大块生命。而减少损耗则是要求专注,每次思维焦点的切换后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重新加载上下文,这无形中加剧了思维的损耗。所以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长期保持专注状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ozar/p/1070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