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4价格

时间:2019-05-05 01:07:28      阅读:14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任务   矛盾   个人   随机   很多   解决方案   目标   怎么办   可见   

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碍——人际效用不可比较、数据不可得、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1. 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世界上有10位富人和1位穷人,我们问了10位富人,他们都说苹果比红薯好吃,但是能不能因此就说苹果比红薯重要呢?不能。因为对于哪位穷人来说,红薯可能要比苹果重要得多,因为他需要用红薯解决温饱问题。可见个人的偏好,是不能做横向比较的。也就是说,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 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个人和企业的高度计划,与整个社会的无计划,这两种现象是可以并存的。因为个人有明确的目标,他知道自己的效用所在,他就会追求自己的目标;一个企业,要协调不同的资源,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由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目标都不一样,整个社会不知道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 过去我们打仗,是单目标行为,比如要把某个山头攻下来,我们就不惜一切代价把那个山头攻下来,这容易。但是到了发展经济的阶段,我们说要把经济发展起来,发展什么呢?是做面包还是做黄油、做大炮呢?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劲往哪儿使。

? 这时计划经济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横向比较人与人之间的效用,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确定社会的总目标。

2. 数据不可得

? 计划经济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不可得。前面我们说过,在自然界,我们只要有大数据,就能够预测。但是到了人类社会,情况就复杂了。

? 第一,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

? 第二,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排序,也不一定愿意告诉别人。

? 第三,人们会误导,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比如,我们要做一个人口普查,这个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人们对普查目的的理解。如果人们认为普查的目的是要惩罚那些超生家庭,那么统计出来的人口数据就会偏低;但如果认为普查的目的石澳给每户人家分宅基地,那么人口数据就会偏高。统计的结果结果是随着人们的预期而变化的,这也是科学社会中的一条“测不准原理”。

? 第四,很重要的一点,人会对预测本身做出反应。一个陨石飞过来,地球不会做出反应,但人会做出反应。预测什么会流行,就会倒过来影响流行。

? 第五,数据永远保持在不同的人那里,永远无法集中到一起,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非常困难。

3.惩罚很难恰如其分

? ,计划经济遇到的第三个根本困难,是奖惩很难恰如其分。人总是会犯错,更何况是预测未来。谁来对正确的预测做出奖惩、对错误的预测做出惩罚呢?

?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奖惩问题,人们就不能及时修正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并做出调整。

? 让人认错是很难的事情。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认错,让他们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呢?这个问题也很棘手。

4. 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哈耶克开门见山的说,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边际平衡的问题。他所边际平衡是小问题,经济体系要解决的是应付变化的问题。

? 人类社会跟自然界一个根本的区别是:自然界是循环往复的,而人类社会每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冲击。哈耶克说,如果人类社会仅仅是要解决边际平衡问题的话,那实施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计划经济也可以,市场经济也可以。因为我们可以从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未来的生产。

? 如果这个世界每天都像太阳系一样周而复始,人口是不变的,需求是不变的,每年都消耗100万件蓝色的西装、100万件黑色的西装、100万条白色的裙子,那么我们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可以找到最佳答案。实时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最终都无关紧要。

? 与变化相关的知识,从来没有被集中过。每当发生变化,总是有个别的人,在某个局部感受到了变化。而这些关于变化的知识,是永远没办法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的。

? 每当我们说起知识,就会很自然地望文生义,认为知识应当就是课本里的科学知识,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样的商品的局部信息。哈耶克把这些局部信息称作“知识”。由于这些知识永远分散在不同人的大脑里,不可能集中,所以如果把这些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从而对时刻不停的变化做出反应,才是人类社会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5. 价格能够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 哈耶克指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价格体系。价格体系能够轻松越过计划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能够巧妙地把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每个人的判断和行动作出奖惩,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应变问题。

? 首先,我们上一讲所讨论的人际效用不可比较的问题,就可以通过价格解决。通过价格,人能就能够找到一把共同的尺子。因为每当出价,人们就知道这个人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获得商品。这时候,价格就是一个可观察、可统计、可加总的数据。

? 其次,关于数据不可得的问题,价格也能解决。

? (1)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的信息和数据,什么东西缺了,那件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

? (2)价格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时,是用最经济的方式传递的。例如,很多人要在冬天为自己家的小狗买个小木屋当狗窝,这时市场反映出来,是小木屋的价格上涨,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信息。别人不知道我们多爱自己的小狗,我们家的小狗是公的还是母的,这些都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但只要价格上涨,人们就知道这个商品是稀缺的。价格传递关于稀缺信息的方式是言简意赅、非常节约的。

? (3)价格所传递的关于稀缺的信息,只会传到相关的人那里。不相关的人,他不会收到这个信息。不买小木屋的人,他不知道价格上涨,只有那些使用小木屋的人,才会收到相关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

? (4)我们前面提到收集信息困难时说,人们没兴趣告诉他人关于稀缺的信息,人们有时候会 把自己掌握的信息藏着掖着,不告诉别人。但是价格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人们愿意购买某件商品,购买行为本身,就把人们的真实需求公之于众了。

? 再有,价格还能够知道生产,知道人们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选择适合的那一种。生产同样的东西,有好多不同的生产方式,到底应该选哪一种,价格能告诉我们。

? 最后,价格体系也能妥善的解决奖惩问题。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奖励和惩罚人们对未来做出的预测呢?价格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惩罚。任何人只要做错了决定,他不需要写检讨书,也不需要公开认错,价格已经惩罚他了;任何人只要做对了决定,我们也不用给他发奖状,不用表扬他,价格已经给他恰如其分地奖励了。

6. 价格只能在具体交易中形成

? 我先讲一个故事,来说明要真正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不是容易的。

? 我读研究生时,有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我们可以在一个课堂里,把同学分成两半,给其中一半同学每人一个马克杯,而另外一半同学则没有。后者需要从前者那里购买马克杯。

? 他们一对一地协商交易。通过不同的配对,不同的讨价还价过程,最后所有的马克杯都卖出去了。每个马克杯都有一个成交价。同学们把这个成交价写到黑板上。接着,就能算出马克杯的平均价格。而且我们能看出,每一宗具体的交易,其成交价都是围绕着这个平均价上下波动的。

? 老师说,马克杯明明有一个平均价,如果有人——老师或者政府——提前宣布了马克杯的平均价,所有人都根据这个平均价进行交易,不就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避免了价格波动的困扰吗?

? 这位老师的观点对吗?当然不对。他把因果关系颠倒了。想想看,如果没有每一宗具体的交易,没有每一个马克杯的成交价,怎么可能算出平均价?平均价只是一个汇总的数字,只是一个时候总结的数字。

? 而现实生活中,永远是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案例发生在先。每一宗交易,都有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下进行,没有了它就不会有汇总的数字。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达成的一个结果。

? 这个例子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忘记价格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很容易以为价格只是个摆设,可以随意操控。他们喜欢这个价格的时候,就支持市场经济;他们不喜欢那个价格的时候,就要政府管一管。他们忘记了,价格只是一个信使,它只是在如实地反映商品稀缺的信息。枪毙信使,并不能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控制温度计,是调节不了温度的。

7. 富人如果不能优先享受,人们就不会对价格作出反应

? 人们对价格的作用,往往是爱恨交织的。人们喜欢价格能够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指导生产的作用,但对于价格能够分配财富的作用则总是有所保留。

? 有钱人可以优先打车,有钱人可以先做心脏搭桥手术,有钱人可以优先登机,有钱人可以上好的学校,有钱人可以先买房子、买大的房子、买好地段的房子。这时候,有人会问:穷人该怎么办?

? 这样的质问,真实掷地有声,让人不敢回答。

? 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想,如果有钱的人比不穷人享受更多的优先待遇,没有任何的特权,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努力成为有钱人呢?如果有钱人不能享受任何优先,那就不会有人努力成为有钱人,奋发和创新的人就会逐渐绝迹。

? 我们看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知道生产、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中,第三个作用最重要。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任何优先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那整个价格机制就会失灵。

8.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既要把饼做大,也要把饼分匀。”但实际上,由于人总是会对未来产生预期的,而对未来的预期又会影响当下的行为,因而如何分饼,往往会反过来决定饼能做多大。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 40年前的农村土地改革,实际上就是对农民说,你只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收成,剩下的都归你。一旦剩下的都归农民,他们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用起来了。因此过去同样一块土地,甚至不能把人养活,更不能把人养好,但今天,不仅能把人养好,还能养的非常好,甚至还能腾出一大片的土地,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求。

8. 换个角度看乘人之危发财的行为

? 一个是拦路抢劫,一个是乘人之危发财,二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在第一个案子里,一个人面临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是强盗制造出来的;而在第二个例子里,口渴的人面临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不是提供水的人制造出来的。提供水的人,只不过给别人提供了一种选择而已。

? 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我们想想,国难是那个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借机发财的人,只是给别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发国难辞的人可能确认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另一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 生活中趁人之危来利用他人的现实,其实很多。比如,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生病吗?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的无知吗?但是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帮助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9. 价格不是请客吃饭,价格永远起调节作用

? 我们再经济学汇总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造成的结果也是一回事。

? 一个人想要买最便宜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寻找最便宜的苹果时,他的寻找行为本身就使得苹果的价格上升了(因为需求增加了)。一个人想要卖最贵的苹果,但是当他进入市场,想要把自己的苹果以最高价卖出去时,它的行为本身就已经使苹果的价格下跌了(因为供给增加了)。

? 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增加了供给,使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 有些朋友会说:“你怎么老是建议涨价?涨价不是治本,知识治标而已,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增加供给。”

? 我的回答是: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在起调节作用。价格不是摆设,不是请客吃饭。

10. 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

? 以个人的视角看世界,扑面而来的是稀缺、选择、成本和需求这几个关键词;如果转换视角,聚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竞争和合作就是最好的概括了。

? 人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约束就是稀缺,东西不够。那么东西不够时,人们是怎么分配的呢?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岛上有一群人,但只有一块面包。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确定这块面包归谁呢?

? 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暴力,看谁能把别人打倒。最后从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个人,就能得到这块面包。

? 一个人杀了一个人,被称为杀人犯。一个人杀了10个人,就被称为连环杀人犯。一个人杀了10万人呢?那他是个将军。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谴责它;当它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膜拜他。暴力是古老而常见的竞争方式,在文明有了相当发展的今天仍然如此。

11. 靠智力高低竞争资源

? 暴力之外,比较常见的办法是比拼智力。谁的智力高,谁就能得到那块面包。

?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多人争取的东西,比如车子、房子、票子,最后都得看文凭。而争夺文凭,基本靠智力。所有考试不仅是人们竞争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与暴力相比,它要文明得多。

12. 以论资排辈界定产权

? 除了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用年龄的大小来排序,年纪大的多得,年纪轻的少得。论资排辈,也是一种竞争方法。

? 在过去的中国,辈分特别重要,因为它其实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界定产权的办法。谁的辈分高一点,谁的辈分低一点,人们会在不同的场合返回重申。吃饭时候谁先夹菜,饭桌上鱼头对着谁,祭祀的时候祭品怎么分配,这些全都有讲究。这不仅仅是为了讲究,而是为了彰显和重申每一个人的产权、社会地位以及分配社会上稀有资源的权利。

13. 按社会身份分配产权

? 除了按年龄、辈分,人们还会按社会身份来分配。

? 在美国读大学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开车去,停车场非常大。由于停车场非常大,有些人就不得不把车停在离学校楼很远的地方。那么谁有资格把车停在靠近教学楼的地方呢?是校长,是教授,还是学生?按身份来界定。

? 当时我在乔治梅森大学读书,经济系里有一位1986年就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詹姆斯布坎南。他的停车位就在里教学楼最近的那个位置,而且这个停车位上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布坎南博士专属车位。违者全天候拖车”。我对这块牌子记忆犹新。

?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有很多商品,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例如火车的卧铺,就需要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乘坐。

14. 按劳动时随机分配与先到先得原则分配财产

?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按照劳动时间、随机性、等待时间来进行分配。

? 首先是按劳动时间分配,谁赚的工分多,谁能分配到的资源就比较多。其次是随机分配,比如北京买车的资格,就是随机分配的,摇号决定,即不按暴力、智力、也不按年龄、身份,完全随机。还有就是先到先得的方法,谁先来先得到服务,谁先来谁先得到商品。这也是一种竞争办法,看上去也挺公平。

15. 按需分配与价高者得

? 除了上述竞争规则,还有一种规则是被很多人所接受的,那就是按需分配,谁需要给谁。

当年我爸妈分房时,还是福利分房。那时候不是谁有钱就能买房,而是按照需求分配,谁更需要就分配给谁。单位分房有一个公式,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分数,看谁更需要:那些夫妻分居两年的,就不如那些分居10年的更需要,分居10年的就不如分居30年的更需要。

? 最后一种竞争规则,就是按照出价的高低,有钱就能买到。这时我们今天社会中特别常见的一种竞争办法。

? 所有这些竞争规则都是人类社会尝试过的规则。我们选择不同的规则,就会有不同的人更容易胜出。如果用暴力做标准,那么身体强壮的人就容易胜出;用智力做标准,聪明人就容易胜出;用身份做标准,那些出身比较好的、根正苗红的人就容易胜出;以先到先得为标准,那些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就比较容易胜出;以出价高低为标准,有钱人就比较容易胜出。

? 所以,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

4价格

标签:任务   矛盾   个人   随机   很多   解决方案   目标   怎么办   可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ck-cc/p/1081045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