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linked 除了 ble 添加 阻塞 互斥锁 多线程并发 才有 创建链表
CopyOnWriteArrayList
它相当于线程安全的ArrayList.
1、使用场景:List 大小通常保持很小,只读操作远多于可变操作,需要在遍历期间防止线程间的冲突。
2、因为通常需要复制整个基础数组,所以可变操作(add()、set() 和 remove() 等等)的开销很大。
3、迭代器支持hasNext(), next()等不可变操作,但不支持可变 remove()等操作。
4、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的速度很快,并且不会与其他线程发生冲突。在构造迭代器时,迭代器依赖于不变的数组快照。
说明:
1. 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了List接口,因此它是一个队列。
2. CopyOnWriteArrayList包含了成员lock。每一个CopyOnWriteArrayList都和一个互斥锁lock绑定,通过lock,实现了对CopyOnWriteArrayList的互斥访问。
3. CopyOnWriteArrayList包含了成员array数组,这说明CopyOnWriteArrayList本质上通过数组实现的。
下面从“动态数组”和“线程安全”两个方面进一步对CopyOnWriteArrayList的原理进行说明。
1. CopyOnWriteArrayList的“动态数组”机制 -- 它内部有个“volatile数组”(array)来保持数据。
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都会新建一个数组,并将更新后的数据拷贝到新建的数组中,最后再将该数组赋值给“volatile数组”。
这就是它叫做CopyOnWriteArrayList的原因!CopyOnWriteArrayList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动态数组;不过正由于它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
都会新建数组,所以涉及到修改数据的操作,CopyOnWriteArrayList效率很低;但是单单只是进行遍历查找的话,效率比较高。
2. CopyOnWriteArrayList的“线程安全”机制 -- 是通过volatile和互斥锁来实现的。
(01) CopyOnWriteArrayList是通过“volatile数组”来保存数据的。
一个线程读取volatile数组时,总能看到其它线程对该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
就这样,通过volatile提供了“读取到的数据总是最新的”这个机制的保证。
(02) CopyOnWriteArrayList通过互斥锁来保护数据。在“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时,会先“获取互斥锁”,
再修改完毕之后,先将数据更新到“volatile数组”中,然后再“释放互斥锁”;这样,就达到了保护数据的目的。
CopyOnWriteArraySet
它是线程安全的无序的集合,可以将它理解成线程安全的HashSet。
HashSet是通过“散列表(HashMap)”实现的,而CopyOnWriteArraySet则是通过“动态数组(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的。
1、使用场景:Set 大小通常保持很小,只读操作远多于可变操作,需要在遍历期间防止线程间的冲突。
2、因为通常需要复制整个基础数组,所以可变操作(add()、set() 和 remove() 等等)的开销很大。
3、迭代器支持hasNext(), next()等不可变操作,但不支持可变 remove()等 操作。
4、使用迭代器进行遍历的速度很快,并且不会与其他线程发生冲突。在构造迭代器时,迭代器依赖于不变的数组快照。
说明:
1、CopyOnWriteArraySet包含CopyOnWriteArrayList对象,它是通过CopyOnWriteArrayList实现的。
而CopyOnWriteArrayList本质是个动态数组队列,所以CopyOnWriteArraySet相当于通过动态数组实现的“集合”!
2、怎么实现不允许重复:CopyOnWriteArrayList额外提供了addIfAbsent()和addAllAbsent()这两个添加元素的API,
通过这些API来添加元素时,只有当元素不存在时才执行添加操作!
3、至于CopyOnWriteArraySet的“线程安全”机制,和CopyOnWriteArrayList一样,是通过volatile和互斥锁来实现的。
HashMap, Hashtable, ConcurrentHashMap之间的关联如下: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常用于单线程程序中。
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它是通过synchronized来保证线程安全的;即,多线程通过同一个“对象的同步锁”来实现并发控制。
Hashtable在线程竞争激烈时,效率比较低(此时建议使用ConcurrentHashMap)!
因为当一个线程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时,其它线程就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时,可能会进入阻塞状态。
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它是通过“锁分段”来保证线程安全的。
ConcurrentHashMap将哈希表分成许多片段(Segment),每一个片段除了保存哈希表之外,本质上也是一个“可重入的互斥锁”(ReentrantLock)。
多线程对同一个片段的访问,是互斥的;但是,对于不同片段的访问,却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ConcurrentHashMap
原理:
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它是通过“锁分段”来实现的。ConcurrentHashMap中包括了“Segment(锁分段)数组”,
每个Segment就是一个哈希表,而且也是可重入的互斥锁。
第一,Segment是哈希表表现在,Segment包含了“HashEntry数组”,而“HashEntry数组”中的每一个HashEntry元素是一个单向链表。即Segment是通过链式哈希表。
第二,Segment是可重入的互斥锁表现在,Segment继承于ReentrantLock,而ReentrantLock就是可重入的互斥锁。
对于ConcurrentHashMap的添加,删除操作,在操作开始前,线程都会获取Segment的互斥锁;操作完毕之后,才会释放。
而对于读取操作,它是通过volatile去实现的,HashEntry数组是volatile类型的,而volatile能保证“即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
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即我们总能读到其它线程写入HashEntry之后的值。
ArrayBlockingQueue:
是数组实现的线程安全的有界的阻塞队列。
线程安全是指,ArrayBlockingQueue内部通过“互斥锁”保护竞争资源,实现了多线程对竞争资源的互斥访问。
而有界,则是指ArrayBlockingQueue对应的数组是有界限的。
阻塞队列,是指多线程访问竞争资源时,当竞争资源已被某线程获取时,其它要获取该资源的线程需要阻塞等待;
而且,ArrayBlockingQueue是按 FIFO(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元素都是从尾部插入到队列,从头部开始返回。
说明:
1、ArrayBlockingQueue内部是通过Object[]数组保存数据的,也就是说ArrayBlockingQueue本质上是通过数组实现的。
ArrayBlockingQueue的大小,即数组的容量是创建ArrayBlockingQueue时指定的。
2、ArrayBlockingQueue与ReentrantLock是组合关系,ArrayBlockingQueue中包含一个ReentrantLock对象(lock)。
ReentrantLock是可重入的互斥锁,ArrayBlockingQueue就是根据该互斥锁实现“多线程对竞争资源的互斥访问”。
而且,ReentrantLock分为公平锁和非公平锁,关于具体使用公平锁还是非公平锁,在创建ArrayBlockingQueue时可以指定;
而且,ArrayBlockingQueue默认会使用非公平锁。
3、ArrayBlockingQueue与Condition是组合关系,ArrayBlockingQueue中包含两个Condition对象(notEmpty和notFull)。
而且,Condition又依赖于ArrayBlockingQueue而存在,通过Condition可以实现对ArrayBlockingQueue的更精确的访问
--(01)若某线程(线程A)要取数据时,数组正好为空,则该线程会执行notEmpty.await()进行等待;
当其它某个线程(线程B)向数组中插入了数据之后,会调用notEmpty.signal()唤醒“notEmpty上的等待线程”。此时,线程A会被唤醒从而得以继续运行。
--(02)若某线程(线程H)要插入数据时,数组已满,则该线程会它执行notFull.await()进行等待;当其它某个线程(线程I)取出数据之后,会调用notFull.signal()唤醒“notFull上的等待线程”。此时,线程H就会被唤醒从而得以继续运行。
LinkedBlockingQueue:
是一个单向链表实现的阻塞队列。该队列按 FIFO(先进先出)排序元素,新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
并且队列获取操作会获得位于队列头部的元素。链接队列的吞吐量通常要高于基于数组的队列,但是在大多数并发应用程序中,其可预知的性能要低。
此外,LinkedBlockingQueue还是可选容量的(防止过度膨胀),即可以指定队列的容量。如果不指定,默认容量大小等于Integer.MAX_VALUE。
LinkedBlockingQueue是通过单链表实现的。
(01) head是链表的表头。取出数据时,都是从表头head处插入。
(02) last是链表的表尾。新增数据时,都是从表尾last处插入。
(03) count是链表的实际大小,即当前链表中包含的节点个数。
(04) capacity是列表的容量,它是在创建链表时指定的。
(05) putLock是插入锁,takeLock是取出锁;notEmpty是“非空条件”,notFull是“未满条件”。通过它们对链表进行并发控制。
LinkedBlockingQueue在实现“多线程对竞争资源的互斥访问”时,对于“插入”和“取出(删除)”操作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锁。
对于插入操作,通过“插入锁putLock”进行同步;对于取出操作,通过“取出锁takeLock”进行同步。
此外,插入锁putLock和“非满条件notFull”相关联,取出锁takeLock和“非空条件notEmpty”相关联。通过notFull和notEmpty更细腻的控制锁。
-- 若某线程(线程A)要取出数据时,队列正好为空,则该线程会执行notEmpty.await()进行等待;
当其它某个线程(线程B)向队列中插入了数据之后,会调用notEmpty.signal()唤醒“notEmpty上的等待线程”。
此时,线程A会被唤醒从而得以继续运行。 此外,线程A在执行取操作前,会获取takeLock,在取操作执行完毕再释放takeLock。
-- 若某线程(线程H)要插入数据时,队列已满,则该线程会它执行notFull.await()进行等待;
当其它某个线程(线程I)取出数据之后,会调用notFull.signal()唤醒“notFull上的等待线程”。
此时,线程H就会被唤醒从而得以继续运行。 此外,线程H在执行插入操作前,会获取putLock,在插入操作执行完毕才释放putLock。
LinkedBlockingDeque:
LinkedBlockingDeque是双向链表实现的双向并发阻塞队列。该阻塞队列同时支持FIFO和FILO两种操作方式,即可以从队列的头和尾同时操作(插入/删除);并且,该阻塞队列是支持线程安全。
此外,LinkedBlockingDeque还是可选容量的(防止过度膨胀),即可以指定队列的容量。如果不指定,默认容量大小等于Integer.MAX_VALUE。
说明:
1、继承于AbstractQueue,它本质上是一个支持FIFO和FILO的双向的队列。
2、实现了BlockingDeque接口,它支持多线程并发。当多线程竞争同一个资源时,某线程获取到该资源之后,其它线程需要阻塞等待。
3、通过双向链表实现的。
3.1 first是双向链表的表头。
3.2 last是双向链表的表尾。
3.3 count是LinkedBlockingDeque的实际大小,即双向链表中当前节点个数。
3.4 capacity是LinkedBlockingDeque的容量,它是在创建LinkedBlockingDeque时指定的。
3.5 lock是控制对LinkedBlockingDeque的互斥锁,当多个线程竞争同时访问LinkedBlockingDeque时,某线程获取到了互斥锁lock,其它线程则需要阻塞等待,直到该线程释放lock,其它线程才有机会获取lock从而获取cpu执行权。
3.6 notEmpty和notFull分别是“非空条件”和“未满条件”,是与lock绑定的条件,它们用于实现对多线程更精确的控制。
ConcurrentLinkedQueue(尾插法)
线程安全的队列,它适用于“高并发”的场景。
它是一个基于链接节点的无界线程安全队列,按照 FIFO(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队列元素中不可以放置null元素(内部实现的特殊节点除外)。
说明:
1. 继承于AbstractQueue。
2. 内部是通过链表来实现的。它同时包含链表的头节点head和尾节点tail。ConcurrentLinkedQueue按照 FIFO(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元素都是从尾部插入到链表,从头部开始返回。
3. 链表Node中的head,next,tail都是volatile类型,而且链表数据item的类型也是volatile。关于volatile,我们知道它的语义包含:“即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ConcurrentLinkedQueue就是通过volatile来实现多线程对竞争资源的互斥访问的。
标签:linked 除了 ble 添加 阻塞 互斥锁 多线程并发 才有 创建链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ynnie/p/1083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