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读后感 alt 方法 历史 一段 大发 cbo 事件 责任
主角杜如桢是嘉靖年间生人,三代在大同旁边的右卫城做军官。有两个哥哥,加他自己,先后从军。杜家有1200多家丁,三兄弟各分得400,后来大哥仕途不顺二哥病逝,家丁都转到了杜如桢名下。
杜如桢最高做到大同总兵,后来被御史弹劾下狱,出狱后成为小兵。后来又被起用,参加宁夏平叛,辽东战事。
主角是虚构的,其他重要人物事件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主角青壮年时期经历的最大历史事件是嘉靖年间蒙古人跟大明在北方边境的战争与冲突,以及后来开放贸易的互市。书中作者亲历了明朝在得胜堡对俺答的册封仪式。
作者讲故事、设计悬念的能力一般。书中的悬念与冲突比较少,主要线索是杜如桢跟其二嫂王慕青的暧昧关系,我对书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比较感兴趣,还能看下去。
杜如桢二哥去世后,杜如桢有意娶王慕青,结果王慕青的儿子想给老妈挣牌坊不同意。
另外一个重要悬念是王慕青的身世。书中一点一点交代,最后才说清楚:王慕青的姥爷是嘉靖大礼议之争中被罢黜的官员,官员小妾荣娘带着官员的幼女文娟在苏州被迫沦落青楼,杜如桢爷爷到苏州采购看上了荣娘,带回了右卫,想让文娟嫁给他的儿子们,荣娘认为杜家是大官,容易忽上忽下怕文娟过不好,做主嫁给了一个更普通的军户。文娟就是王慕青的妈妈。
还有一些重要情节也是断断续续交代作为悬念吸引读者。
对我来说吸引力比《金瓯缺》稍逊,《金瓯缺》又比一些优秀的穿越小说和《清明上河图密码》《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古代悬疑动作小说稍逊。
作者对当时的地理历史细节做了许多考证工作,对这一段历史,对大同宣化张家口北京的地理形势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对本书比较感兴趣。
书中有一个我不知道的信息:当时在大同一代有一些元朝走后留下来的军队将领和士兵后来加入明朝,身份是“达将”“达兵”,朝廷记录在案,达将升迁有一定的天花板限制,需要走后门作弊才能把身份改掉。
书中借一个达兵之口说,打蒙古人还得靠达将达兵,汉人不行。
书中提到,当时蒙古人和汉人的往来比较频繁。板升(现呼和浩特)一带的小军阀,许多是汉人跑过去的,俺答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帮助,对大明的威胁才越来越大。杜如桢大哥二哥去城外伏击蒙古人,结果杀了的头领是自己姨父,王慕青的哥哥从小被俺答抢走并抚养成义子,后来成为俺答的重要将领。杜如桢做大同总兵的时候加大卫所的教育投资,结果就有一些蒙古人就把子弟送过来念书。
书中将领们中有不少认识到跟蒙古人做生意才是和平之道。
书中提到,北京在朱元璋时代本来不是前线,朱元璋在草原上还安排了一些卫所,后来朱棣起兵的时候借了蒙古人的兵,成事后把蒙古封给了功臣,撤回原来的卫所,结果北京逐步就成为前线。
书中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以生活细节、地理细节、官场互动为主,我比较感兴趣的军事方面相对比较少,写战争往往是一笔带过。读后感觉主要的情节跟《白鹿原》的几代地主的情节有些神似,不像是跟战争军事相关的书。
总体评价3.5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老爷是家主,我们是家丁,老爷是达将,我们是达兵。我在营里也有名分,一到上头来人,都要去营里应卯。达兵达将是个什么境况,我能不清楚吗?原先是大元的遗民,投了大明,人家看我们都是这个——”#227
2:如桢也有些吃惊。守备公说,贤侄觉得奇怪吧,这儿的地势,远远看去,一马平川,只能说略有起伏。实际上,若走到跟前,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沟沟坎坎,纵横交错,深浅不一。一条大沟里,藏上三两千人是平常的事。带兵的人说,这叫平地埋伏。#364
3:右卫的通判周现将军,前些年也是边堡的守备,一直升不上去,不知听了哪个高人的指点,硬是托人走门子,将他的达将身份改了过来,不久就升了参将,调回右卫,当了通判。#389
4:杜俊德才说,他是说,边疆要多修德政,吸引内地男女多来些人,尤其是女人,要多来些。有了好女人,边疆就守住了,光修边墙不顶用。#431
5:杜家这个瘸腿子祖上,又来了新招,开起马场,代人养马。只要你交上一笔钱,你的马永远也死不了,不管什么时候上面来人查验,只要说杜家代养着,就没事了。杜家的马场,设在宁武的山里,一是不好去,去了也是白去,二三百匹马,哪会没有这家的呢。#453
6:围城,对别的地方,或许是天大的事,对右卫来说,太平常了。这城池,当初建起,说是大同的防卫之城,莫如说是大同的挨打之城。蒙古人的首领,不管是早年的也先,还是近年的俺答,一侵犯内地,必攻打大同,一攻打大同,必先围右卫。短的三五天,长的十天半月,也就撤了。#640
7:“桢弟,你问得对,嫂子跟你说了实话吧。边关的男人,从了军的,十个里头,有八个是要战死的。边关的女人,嫁给从了军的男人,就得好好地服侍他们,让他们活着的时候,熨帖些。想到你二哥,不定哪天出去就回不来了,他再支使我,再装模作样,我都心甘情愿。#690
8:三个儿子,有亲有疏,不算过分,只是母亲对大哥,实在是太过分了。那已不能叫疏,该说是厌,差点就到了恶的地步。是长相不好吗?不是,大哥的长相,说不上相貌堂堂,也还周周正正,个头不能叫高,也不能说低。从哪方面看,比二哥都要顺眼些。#717
9:正好大哥走到身边,以为爷爷是看了死人头害怕,安抚道:“吐鲁谷,我们伏击的敌将首级,爷爷认识他?”爷爷又叫爹上前辨认,爹接过灯笼,俯身一看,也愣住了。“谁,是谁?”爷爷连声追问。“魏昂!”爹应了句,声儿都颤了。“我姨父!”大哥跨前一步,也认出来了。#865
10:去过板升的人说,板升这几年,连殿堂都建起来了。赵全这些人,奉俺答为宗主,自个儿打的是当王侯的主意。我们这些年,说是跟蒙古人打仗,实际上最难对付的,是这些家伙。往常蒙古人过来,只是抢粮食,抢女人,现在是连工匠,教书匠,也要掳了过去。#1102
11:这样在我朝的北边防线上,从辽东都司到大宁都司,再到开平卫、兴和所,再到大同都司、东胜州,形成一个彼此联络,相互呼应的防卫体系,较之现在,等于是深入元蒙旧地好几百里。以北京而论,恰在一个半环的中心,安全得很,也稳固得很。因此洪武爷当年定的边防大计为: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斯为上策。#1751
12:如桢说的后一个处置,乃边关将领的通用之法。朝廷的粮秣,时有延误,而战事孔急,刻不容缓。因此,边关将领,多藏有自家的粮秣,由当地财主代管。私备粮秣,是违法之事,用心却在国家战事。#2198
13:先在太原做,后在大同做,越做气魄越大,做到了口外,做到了漠北。运去的是茶叶、瓷器和绸缎,运回的是貂皮、鹿茸和玉石,来回都是大赚。一趟三个月,一年两趟,收益超过往昔十年八年。#2322
14:“这是个三连环。我们跟板升的蒙古人通关互市,蒙古人才能跟漠北的鞑靼人互市互惠,这样三家都平安无事。反过来,我们峻拒,蒙古人没有生路,鞑靼人也没了生路,他们要存活,只有南下,杀戮抢掠。冬烘先生们将之归于教化,实在是愚不可及。”#2334
15:我之所以这样,涎着脸当你的女人,也是因为到杜家十三四年,转了一圈,到头来觉得只有我的这个三兄弟,是有真本事能成大事的人。给这样的男人当女人,是不必争究什么名分的,只要人家要你就行了。桢,你说!你要嫂子这个女人吗?”“要!”#3409
16:如桢叹了一口气,说宣府沿边军堡众将官,从督抚到偏裨,最头疼的就是这护卫皇陵,明明是坟堆子,朝廷看来,跟活人一样。一旦敌寇进来,马踏陵寝土地,便以惊驾论处。多少将官没有输在杀敌上,偏就输在这惊扰陵宫上。#3714
17:如桢说,蒙古人到了草原上,就跟鱼儿到了海里,游来游去,也就无影无踪。若元人在草原上,十万军队聚集在一起,不用明军来,自个儿早就饿死了,渴死了,冻死了。眼下的蒙古人,完全是个游牧部族,饿急了,首领一召唤,就全来了。你说是十万精兵可以,说是十万难民也可以。#3784
18:“啊!”逢时惊叫,“老弟可是说,漠北人用良马,换蒙古人的奶酪与衣物,蒙古人用漠北人的良马侵扰中原,获得粮食与衣物?”“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连环套。”#3841
19:说起摆边,如桢大发感慨。说这也是老规矩了,大概从修建边墙起,就立下这么个规矩。每年秋季,各卫所的边兵边将,全部开到边防线上,轮番上边墙值守,以示戒备森严,震慑番兵万勿来犯。建边墙是立足于防,以为防重于战,现在的摆边是吓,以为吓更重于防。#3956
20:爷爷随了慕青,说是人老了,孙子媳妇伺候起来方便。谁都看得出,爷爷是为了给慕青母子占住个院子。人老了,活不了几年,百年之后就全是慕青母子的了。#4022
21:如桢笑了,说他再有钱,也不会那么傻。告诉你吧,朝廷有这笔开销,多少年下来,已成定则。听杨大人讲,年轻时随翟銮阁老,去西北巡边,那真是大把的银子,由着性儿抛撒。常是不管围上来多少人,只要齐齐喊三声皇上万岁,每人三两五两就发下去了,一次发出上万两都有过。#4110
22:世懋又问,马芳这个人,究竟如何,是不是真的像外界传说的那么神。如桢说,马芳虽说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在义州那边待过好些年,就在俺答的身边。对那边的情况,对俺答做事的路数,都摸得着。有人说他是福将,不是的,是谋事谨慎,出手凶猛,因此袭帐捣巢,没有一回失过手。#4133
23:如桢还要问去哪儿,胡子说,你忘了,今天是六月初六呀。如桢说,六月初六又怎么样,胡子说,是晒脚会的正日子呀!如桢这才说,他知道,不就是多福巷那边,几个女人在街边洗脚,洗了晾干嘛。胡子撇撇嘴说,现在可不是了,成了阵势了,成了大同一景了。#4540
24:怎么办?说是打听了,过去的长官,都是这么办的。前一天前晌,就以巡查为名,向西移动,正午时分,就可以前往右卫。待上一天,第三天前晌离家,只要后晌回来,就没说的。他问,这不算脱值吗?张胜说不算。#4662
25:“人说右卫是,山无头,水倒流,草木丰茂。这儿全都看见了,你看那牛心山,多像个草帽,上面像是叫削了似的。你看这苍头河,别处的水,不是朝东就是朝南,它偏是朝北,拐了个大拐,还是流到了黄河里!”#4696
26:爷爷这才重重地说,以他多年的观察,当好总兵官,必须善于经营,为将士谋福利,才能鼓动士气,建功立业。如何谋福利,只有在分配办法上动脑筋。朝廷给的是政策,如何执行对国家有益,则是臣工的责任。#4718
27:原以为事情至此,也就了结了,不意返乡未久,阉党又串通地方恶吏,欺凌骚扰,难以安身。出京时带的银两,没多久就花光了,只好带了文娟,来苏州投亲。亲戚怕受连累,不肯接纳。无奈之下,她只好入了青楼。赁室而居,确保文娟平安。#4737
28:对爷爷的死,父亲跟他说,自己想了许多,不能说是因为东厂纠缠。这么说,只会激起东厂的反感,追究到底,办成他们说的铁案。假诏行事,从来不会有错。#4839
29:杨大人说得对,这些年,俺答所以成了大事,全是依赖了投奔过去的汉人。这些汉人,通常被称为叛贼,没有投靠前,俺答不过是劫掠而已,如今俨然是要夺大明的天下。听说板升建起的殿宇,堪比京城的王府。#5773
30:又经过一番往还,俺答接受了明朝这边的建议,允许俺答纳贡,这边开放马市,互通有无。俺答乘机提出,能不能封他为王,这样他就可以号令诸部落,一起遵守定下的条件,永不再侵犯大明的疆域。#5928
31:你说说,威远卫的卫学办好了,连板升那边的汉人,都托内地亲戚,将孩子送来就学,对边境和平的建树,比一个将官差吗?”#6224
32:“是的,我疑心孙胡子暗中捣了鬼,知道我恋着二嫂,二嫂也恋着我,为着儿子的前程和声誉,二嫂绝不肯嫁我,便设了这么个局儿,让我与二嫂,有这样一夜的鱼水之欢。”#6460
33:事毕,还有两天,硬着头皮,去东院看望慕青,慕青说后天是杀胡口的马市,她想去看看。“能陪我去吗?”#6548
34:前些年,战事频仍,败多胜少,将军们最易招致的罪名是“怯虏”,如今封贡通市,平平静静,守边的将军,最易招致的罪名变为“通虏”。驻大同的监军太监,同时也是东厂的提调官,动不动就用“通虏”的帽子吓唬人。#6645
35:谁能想到,看罢返回的路上,他竟从马背上一头栽了下来,险些要了性命。若要怪,该怪后晌饭时,多喝了两盅。怕迟了摸黑,后晌饭提早到未时初刻。大帅来了,守备官格外精心,备了烤羊排,做了莜面鱼鱼,酒是派人到对面蒙古人帐篷里买的,清冽醇正,入口绵,不上头,后劲可不小。#6692
36:只是贪污的边费,没有李景德告的那么多,李说五十万两银,落实下来是十万两。处罚是一撸到底,发往偏远军堡效力。地点,榆林镇府谷卫的孤山堡。#6811
37:第二任夫人金氏,多好,使唤了十年,在他五十五上过了世。这回没挑没拣,听慕青的话,将慕青的丫鬟兰花收了房,就是现在的张氏。丫鬟的底子,没有脾气,只有勤快。使唤上了,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女人。#6932
38:平叛前期,诸路人马均归我指挥,萧如熏一来,该决战了,又任我为副将。学青在此加了一笔:时人咸曰,以将军乃达将也。明言因达将不被重用。这是个伏笔,后来在辽东,统兵十万,接连打胜仗,仍不得升迁,为啥,还不就因了这个达将吗?”#7099
39:“要说守边,功劳谁最大,还数咱们达人。靠汉人,哼!”就是张胜这句话,将桌上的话题,引到了达人和汉人的不同。#7181
全文完
相关链接:
5星|《长安十二时辰》:大唐首都反恐24小时。基本是大片剧本。有创意的穿越架空小说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万历年间一位大同总兵的家族故事(严重剧透):3.5星|《边将》
标签:读后感 alt 方法 历史 一段 大发 cbo 事件 责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1086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