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艺术家 人才 完全 sys 矩阵 附加 开始 编辑 自我
亲临现场
解决问题的原意不是应对已发生的事情,而是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应当如何做才能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也就是说,只有确定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明确解决该真正问题的具体策略,并付诸实施,才是解决问题。
眼前看到的事件,不一定是真正的问题。
整体流程:区分问题设定与解答区域,整理并将课题结构化, 收集信息,建立假说,考虑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
如果像打地鼠一样仅处理眼前的事件,那么“地鼠”依然会无穷无尽地冒出来。
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的:针对什么,应该怎么做?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换而言之,要明确希望达到的状态。
解决问题,究其根本是寻找真正的问题,填补应有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能否为大家带来收获?能否获得与努力相匹配的结果?
把握问题的结构:
不能简单地将眼前的事件认定为问题,要可视化化问题的构造,分离事件与起因,明确与问题相关的主要因素。
任何事件或结果,都绝不可能独立存在。
分解问题构造的方法:
采用逻辑树:将包含前提事件在内的问题(大问题),按照与该问题相关的数种要因,进行细致的拆分(小问题)。
前提事件是树干,众多的要因成为分支。
需要注意:不漏不重、根据事实基础进行分解、适当忽略次要因素。
通过逻辑树这种思考框架,可以俯瞰问题的整体构造,知晓重要程度的分布。
提出假说,进行分析:
明确争论点,提出假说,也就是明确“什么是关键的问题?”。
现阶段的假说应当先设定最关键的问题(要点,本质问题),然后检验该要点是否正确,如果无误,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验证假说的方法:
采用要点树:以关键问题(要点)为起点,针对由此推导出的诸多要素,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
在分析、验证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修正或变更要点,这种情况表明精确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注意:
不要过度收集信息。素材过多,反而会导致在随后的判断过程中浪费时间,错失实施行动的最佳时间。
灵活地使用框架,能够有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也有助于防止低级的失误和偏差。
框架本身只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便利工具,掌握它不是最终目的。
在使用框架整理出的内容中,必须基于目的来提取其意义,不应当完全依赖于框架。
商业体系:在开展事业时,按照性能区分各类必需的要素,并将其整理为连续的流程。
在商业体系中,首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与技术等,然后制造出成型的产品,脚踏实地地按照流程进行。
分析每个步骤中的实际行动,探讨如何改善、重组、再设计等。
商业体系的框架也适用于转换职业或婚姻生活等私人活动。
以商业体系的框架展开思考,更便于追溯需要改善之源。
分析问题点,讨论并实践处理的诀窍在于,不要只关注发生问题的那个步骤,应当回到之前的步骤,改善之前应该执行的要素。
3C指的是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公司(company)这3个要素的首字母。
通过分析自己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灵活地开发经营课题、指定战略等,有利于了解竞争对手与顾客的情况,保持自己战略的客观性。
在为了应对事业与市场的变化,重新考虑组织整体方性、改变组织结构的时候,将用到“7S”框架。
7S指的是战略(Strategy)、组织构造(Structure)、公司体系(Systems)、组织文化(Style)、组织具备的优势(Skills)、人才(Staff)、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这7个要素的首字母。
借助“7S”框架,可将构成组织的要素分为“硬件”和“软件”加以分析,同时改善在硬件与软件中形成互补关系的要素,就能使组织运转恢复正常。
强调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
“硬件”
“软件”
位置矩阵指的是有助于明确“紧急、重要的事件”以及实践行动优先顺序的框架。
借助位置矩阵,可以有效的做出选择和判断。
随机的、突发奇想的研究方式无法确认真正需要关注的因素是否都已在“视野”范围内,这将带来较大的风险。
使用逻辑树框架,可以系统地、不重不漏地分解整理问题,理清思路,发现真正的要点与具体的解决方案。
制作逻辑树框架的关键在于,时刻注意第一层与第二层的不重不漏,准确把握探讨所有必须因素。
操作方法:
“经过处理”的二手信息,其中可能含有遗漏或有意编辑的部分,因此仅能作为参考。
为了获取信息或数据,调查必须参照原始文本,到现场充分确认。
如果没有确认信息加工过程或定义,就无法知道信息是否符合调查的目的。
直接采访相关人、直接去往信息发生的现场,亲自获得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手资料与调查数据相互结合,订立假说并加以验证,以便创造预料之外的价值。
参照原始材料,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洞察力,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想法或假设,让眼睛看不到的数据浮出水面。
枯燥无味的数据是无法撼动人心的,原封不动地仅仅分析眼前已有的信息或数据,也难以产生新的价值。
不仅要分析,而且必须从中创造,突破思维定式,灵活、创新式思维和切入点更有利于创造价值。
零设想指的是放弃已有的想法,尝试崭新的想法,
在已有的框架内整理相同的信息,得出的结果也大致相同。
如果从零设想的视角出发,“开启联想开关”提出新的视角,进而就可能会提出新的合适意见。
脱离眼前的问题,转向未来目标,解读或询问出乎意料的实例和故事,增加想法的储量。
为了使对方完成自己希望达成的事情,而考虑如何使用现在的某种信息。
关键不在于“会怎样”,而是“希望怎样”。
采用着眼于对方利益的方式,对于符合的部分重点描述,有可能为顾客带来有冲击力的信息。
标签:艺术家 人才 完全 sys 矩阵 附加 开始 编辑 自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liven/p/913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