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没有 好项目 部分 项目 状态 完成 标准 可扩展性 组成
这一步看似简单,却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正常完成。所以,在项目计划阶段,我们一定花足够多的时间做好项目进度计划,在分解项目任务时,颗粒度尽量细一些,确保分工到人,并确定好截止时间。以下时阅卷项目的人员在wiki上的分工和任务拆解:
项目组成员间的作业流程,是通过邮件、Excel还是项目管理工具沟通,在项目启动会上一定要明确清楚。比方说官网改版的项目,我们可以把作业流程分为【需求收集】-【需求内审】-【需求评审】-【开发中】-【测试中】-【已上线】,每个流程由某位或多位负责,任务状态变更后,再进入到下一个流程。
很多时候我们会同时负责多个项目,或是还有很多其他日常工作,如何保障项目正常运行,这需要我们时常检查项目节点/里程碑,及时发现项目中可能的风险。还拿官网改版项目举例,如果项目任务流转到UI设计了,但是设计组一直没完成,我们就需要尽快找相关负责人沟通。项目中琐碎的事务如果怕忘记了,建议可以在桌面建一个备忘录,将任务记录上去,完成了就打勾,每天检查任务是否完成。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来确保项目进度的信息透明和对称。如果A组已经做好某件事,需要B组做另外的事,如果没有沟通,B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样项目进度就会延误。有些项目的项目组会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和项目成员同步进展情况,并再次确认各项任务的截止时间。但如果项目组有用到项目管理工具协作和沟通,信息比较公开透明的话,项目进度会就没有必要太过频繁。当然,和关键干系人的沟通还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定期核对项目进度。
想让项目成员工作起来更有激情,只靠冷冰冰的管理制度是没有太大用处的。项目负责人要信任每一位成员,并实时注意成员的工作状态,适当增加成员在执行任务中的乐趣,做得好的一定要及时鼓励,培养成员的积极性和自我成就动机。整个团队有干劲了,项目的完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紧紧抓住“需求定义”,要求对方把所有需求都反映到文档中,定期Review这些文档(1周1回吧)
2)要求对方做出“整体计划”,在其中表现出各个重要的“里程碑”,然后根据整体计划制定各个阶段的“详细计划”
3)根据“详细计划”,定期检查项目进度,至少1周1回。首先得有“周报”,然后基于“周报”确认一下这一周的问题点,是否有延迟,下周是否有风险,共同商讨对策。
4)评价是否到达“里程碑”不能由对方随口报告,而是要由发注方对“需求定义”以及“代码”都比较熟悉的人,参与Reiew后,在问题点都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才可以判断为到达里程碑,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开发阶段。
5)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是编码实现阶段,因为有大量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歧义”,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定义;大部分的开发人员会认为“开发出能用的产品”就OK了,而很多“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的东西很难在事前说下。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编码之前,整合开发人员的思路,统一大家的意识,这些“设计”工作就很必要了;重要的整合内容务必保存为“设计资料”,在今后的代码审查阶段,要基于“需求定义”和“设计资料”这些上游资料进行检查
6)最好在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留下一些预留的空档,哪怕仅有2、3天,一来是预留对应风险的时间,二来是调整一下开发人员的节奏,总结、反省一下上游工程的问题点,规避一下下游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标签:没有 好项目 部分 项目 状态 完成 标准 可扩展性 组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arxiu/p/1110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