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抽样 循环控制 and com 技术 image jpg python 理解
模型融合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从最简单的Voting说起,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模型融合。假设对于一个二分类问题,有3个基础模型,那么就采取投票制的方法,投票多者确定为最终的分类。
对于回归问题,一个简单直接的思路是取平均。稍稍改进的方法是进行加权平均。权值可以用排序的方法确定,举个例子,比如A、B、C三种基本模型,模型效果进行排名,假设排名分别是1,2,3,那么给这三个模型赋予的权值分别是3/6、2/6、1/6
这两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后面的高级算法也可以说是基于此而产生的,Bagging或者Boosting都是一种把许多弱分类器这样融合成强分类器的思想。
Bagging就是采用有放回的方式进行抽样,用抽样的样本建立子模型,对子模型进行训练,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最后进行融合。大概分为这样两步:
2.模型融合
Bagging算法不用我们自己实现,随机森林就是基于Bagging算法的一个典型例子,采用的基分类器是决策树。R和python都集成好了,直接调用。
Bagging算法可以并行处理,而Boosting的思想是一种迭代的方法,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都更加关心分类错误的样例,给这些分类错误的样例增加更大的权重,下一次迭代的目标就是能够更容易辨别出上一轮分类错误的样例。最终将这些弱分类器进行加权相加。引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Alex Ihler教授的两页PPT
同样地,基于Boosting思想的有AdaBoost、GBDT等,在R和python也都是集成好了直接调用。
PS:理解了这两点,面试的时候关于Bagging、Boosting的区别就可以说上来一些,问Randomfroest和AdaBoost的区别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回答。也算是留一个小问题,随机森林、Adaboost、GBDT、XGBoost的区别是什么?
Stacking方法其实弄懂之后应该是比Boosting要简单的,毕竟小几十行代码可以写出一个Stacking算法。我先从一种“错误”但是容易懂的Stacking方法讲起。
Stacking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分层的结构,这里简单起见,只分析二级Stacking.假设我们有3个基模型M1、M2、M3。
1. 基模型M1,对训练集train训练,然后用于预测train和test的标签列,分别是P1,T1
对于M2和M3,重复相同的工作,这样也得到P2,T2,P3,T3。
2. 分别把P1,P2,P3以及T1,T2,T3合并,得到一个新的训练集和测试集train2,test2.
3. 再用第二层的模型M4训练train2,预测test2,得到最终的标签列。
Stacking本质上就是这么直接的思路,但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问题在于P1的得到是有问题的,用整个训练集训练的模型反过来去预测训练集的标签,毫无疑问过拟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因此现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在解决过拟合的前提下得到P1、P2、P3,这就变成了熟悉的节奏——K折交叉验证。我们以2折交叉验证得到P1为例,假设训练集为4行3列
将其划分为2部分
用traina训练模型M1,然后在trainb上进行预测得到preb3和pred4
在trainb上训练模型M1,然后在traina上进行预测得到pred1和pred2
然后把两个预测集进行拼接
对于测试集T1的得到,有两种方法。注意到刚刚是2折交叉验证,M1相当于训练了2次,所以一种方法是每一次训练M1,可以直接对整个test进行预测,这样2折交叉验证后测试集相当于预测了2次,然后对这两列求平均得到T1。
或者直接对测试集只用M1预测一次直接得到T1。
P1、T1得到之后,P2、T2、P3、T3也就是同样的方法。理解了2折交叉验证,对于K折的情况也就理解也就非常顺利了。所以最终的代码是两层循环,第一层循环控制基模型的数目,每一个基模型要这样去得到P1,T1,第二层循环控制的是交叉验证的次数K,对每一个基模型,会训练K次最后拼接得到P1,取平均得到T1。
标签:抽样 循环控制 and com 技术 image jpg python 理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STC-ZCC/p/111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