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生成 use 权威指南 mil 结果 image gui call 必须
在《Cortex-M3 Devices Generic User Guide.pdf》中介绍了异常入栈和出栈的情况,详见2.3 Exception model。Cortex-M3内核的寄存器如下。
异常发生时,入栈的寄存器是R0~R3+R12+PC+LR+SP。为啥袒护R0‐R3以及R12呢, R4‐R11就是下等公民?(摘自《Cortex-M3权威指南 》第9章)
原来,在ARM上,有一套的C函数调用标准约定(《 C/C++ rocedure Call Standard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AAPCS, Ref5)。个中原因就在它上面:它使得中断服务例程能用C语言编写,编译器优先使用被入栈的寄存器来保存中间结果(当然,如果程序过大也可能要用到R4‐R11,此时编译器负责生成代码来push它们。但是, ISR应该短小精悍,不要让系统如此操心——译者注)。如果读者再仔细看,会发现R0‐R3, R12是最后被压进去的。这里也有一番良苦用心:为的是可以更容易地使用SP基址来索引寻址,( 以及为了LDM等多重加载指令,因为LDM必须加载地址连续的一串数据)。参数的传递也是受益者:使之可以方便地通过压入栈的R0‐R3取出( 主要为系统软件所利用,多见于SVC与PendSV中的参数传递)。
这就是说,C编译器中断(异常)服务函数封装的这样的需求:当R0~R3+R12不够用时会使用R4‐R11,在使用R4‐R11之前会进行入栈保护;在使用完之后进行出栈恢复现场。
这也为开发人员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中断服务函数提供了借鉴。比如,在uC/OS-III移植过程中使用汇编编写任务级/中断级调度器。调度器需要触发Cortex-M3的滴答定时器中断来达到现场保护和任务切换的目的。而这个滴答定时器中断就需要使用汇编编写(详见已经移植好了的os_cpu_a.s)。
对uC/OS-III其他中断即可使用C编译器提供的模板即可:
void xxxxx_xxxHandler(void) ?
{
OSIntEnter();
…… //中断服务函数代码
OSIntExit();
}
分析一下其过程
响应xxxxx_xxxHandler之后,保存现场R0~R3+R12+PC+LR+SP,执行OSIntEnter()和中断服务函数代码(若这期间如果通用寄存器不够用时会使用R4‐R11,使用前会先进行入栈保护,使用后出栈恢复现场),然后会在中断级调度器OSIntExit()中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任务切换,如果需要则定位好待切换的任务,最后挂起由汇编编写的滴答定时器中断。这会引入“咬尾机制”直接转而去执行滴答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
通过对C编译器封装的中断服务函数模型进行的“背地儿里”的操作,可以预见C编译器对普通函数模型封装的额外操作。至少不会比这个复杂吧....
----
标签:生成 use 权威指南 mil 结果 image gui call 必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h-one/p/1111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