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的角色犹如一位大厨,原料有问题,大厨肯定烹饪不出色香味俱佳的大菜,数据有问题,数据分析师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可靠,再好的数据分析方法论也只是建立在失真的数据基础上,苦心构建的数据体系当然也被白白浪费了。
过往的项目中,笔者也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客户用永洪科技的产品做了一些精美专业的数据报告,却因数据不准而影响了报告的使用价值。
前两篇文章笔者分别探讨了面对数据指标如何分析,以及如何构建系统化的数据体系,本文是“数据化运营方法论系列”文章的第三篇,重点探讨的核心话题是——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项苦活儿累活儿,但是越是这样的工作越是不能忽视,基础打扎实了,上层建筑才会更稳固。
下面,笔者先从脏数据的种类及处理方法谈起。
一、脏数据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脏数据的种类,明白我们可能会面对哪些问题。
1 数据缺失:缺一些记录,或者一条记录里缺一些值(空值),或者两者都缺。原因可能有很多种,系统导致的或人为导致的可能性都存在。如果有空值,为了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要么不将空值纳入分析范围,要么进行补值。前者会减少分析的样本量,后者需要根据分析的计算逻辑,选择用平均数、零、或者等比例随机数等来填补。如果是缺一些记录,若业务系统中还有这些记录,则通过系统再次导入,若业务系统也没有这些记录了,只能手工补录或者放弃。
2 数据重复:相同的记录出现多条,这种情况相对好处理,去掉重复记录即可。但是怕就怕不完全重复,比如两条会员记录,其余值都一样,就是住址不一样,这就麻烦了,有时间属性的还能判断以新值为准,没有时间属性的就无从下手了,只能人工判断处理。
3 数据错误:数据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记录。比如异常值,价格区间明明是100以内,偏偏有价格=200的记录;比如格式错误,日期格式录成了字符串;比如数据不统一,有的记录叫北京,有的叫BJ,有的叫beijing。对于异常值,可以通过区间限定来发现并排除;对于格式错误,需要从系统级别找原因;对于数据不统一,系统无能为力,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错误”,系统并不知道BJ和beijing是同一事物,只能人工干预,做一张清洗规则表,给出匹配关系,第一列是原始值,第二列是清洗值,用规则表去关联原始表,用清洗值做分析,再好一些的通过近似值算法自动发现可能不统一的数据。
4 数据不可用:数据正确,但不可用。比如地址写成“北京海淀中关村”,想分析“区”级别的区域时还要把“海淀”拆出来才能用。这种情况最好从源头解决,即数据治理。事后补救只能通过关键词匹配,且不一定能全部解决。
二、BI对数据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BI对数据的要求,结合上面脏数据的种类,中间的规避手段就是数据治理。
1 结构化:数据必须是结构化的。这可能是句废话,如果数据是大段的文本,比如微博,那就不能用BI做量化的分析,而是用分词技术做语义的分析,比如常说的舆情分析。语义分析不像BI的量化分析一样百分百计算准确,而是有概率的,人的语言千变万化,人自己都不能保证完全理解到位,系统就更不可能了,只能尽可能提高准确率。
2 规范性:数据足够规范。这么说比较含糊,简单来讲就是解决了上述各类脏数据的问题,把所有脏数据洗成“干净数据”。
3 可关联:如果想将两个维度/指标做关联分析,这两个维度/指标必须能关联上,要么在同一张表里,要么在两张有可关联字段的表里。
三、数据治理的原则
前面讲了脏数据的处理方法,但那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应对方法,且需要长期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来做这种痛苦的工作。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脏数据的问题,还是需要做好数据治理的规范工作。
简单来讲,数据治理就是要约束输入,规范输出。
1 约束输入:你永远想不到用户会输入哪些值,所以别给用户太多发挥的空间,做好约束工作。该用户填写的,系统必须设置为“必填”;值有固定选项的,一定用列表让用户选,别再手工输入;系统在录入提交时就做好检查,格式不对,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直接报错的情况必须让用户重新输入;设计录入表单时尽量原子化字段,比如上面说的地址,设计时就分成国家、省、市、区、详细地址等多个字段,避免事后拆分;录入数据保存的数据表也尽量统一,不要产生有大量相同数据的表,造成数据重复隐患。
2 规范输出:老板看不同人做的报表,同一个“收益率”指标,每张报表的值都不一样,老板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不知该骂谁,只能全骂。排除计算错误的情况,一般都是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所以要统一语义,做一个公司级别的语义字典(不是数据库的数据字典)。所有给人看的报告上的指标名称,都要在语义字典中备案,语义字典明确定义其统计口径和含义。不同统计口径的指标必须用不同的名词。如果发现一个词已经在语义字典中有了,就必须走流程申请注册一个新词到语义字典。
四、数据治理的落地
脏数据的处理需要ETL工具,语义字典不一定要借助于系统。事实上,由于这类系统过于复杂,国内鲜见实施成功的案例,用Excel加制度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于落地推广策略,说来也简单,老大拍板说必须实行,再用优先话语权吸引一个部门试点,再横向扩展。哪个部门先落地,哪个部门就能按最符合自己习惯的用词来命名指标,相当于占坑。后面的部门都要遵从前人的标准,重名但意义不同的指标需要另外找词儿命名。这样就不怕没人积极主动。
以上,就是精炼版的数据治理方法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苦活,但是笔者还要提醒的是,越晚动手越苦。有了经验以后,做新业务系统设计时,大家就可以充分考虑数据治理的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