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5星|熊逸《道可道》:《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的;秒杀樊登力荐的《道德经讲什么》

时间:2019-08-27 11:11:48      阅读:11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http   c11   规律   恢复   c89   无为   很多   理想   出现   

 《老子》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它重点关心的并不是宇宙生成论或者本体论之类的问题,而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为政之道)的问题,它的进言对象也不是官僚或者百姓,而是国家统治者,也就是《老子》常常提到的“圣人”。

 

技术图片

 

 道可道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的新描述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296

定价: 56.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615121 

 

01

 从古今中外哲学与政治的思想体系大框架中,看后世大家如何评价《道德经》,看《道德经》思想跟其他学派、其他宗教思想的异同与演变碰撞历史。

 

作者对《道德经》是研究的态度而不是崇拜的态度。

 

对《道德经》不是81章逐个讲解,而是按作者的思路整理,涉及到许多中外古代哲学思想,提到历史上多位大家对《道德经》的讲解,提到好几个《道德经》自相矛盾的地方。最有趣的一点是1993年出土的郭店竹简中的《道德经》,是一个司马迁都没见过的古老版本。另外唐代就有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当时通行的河上公版《道德经》有问题。

 

当代学者的相关著作中,书中提到最多的是李零的《人往低处走》,作者对李零的观点有一些反驳,看起来至少逻辑自洽,有理有据。

 

书中重要或有趣的观点:

1:《道德经》的进言对象不是官僚或者百姓,而是国家统治者,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圣人”;

2:“无为”是对统治者的进言;是让他们不要违背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做事;

3:道家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所谓“因循”,是基于对这样一个道理的尊重,即“形势比人强”;

4:黄老之学还有一个要领,叫作“君臣异道”,用法家的话说就是“君无为而臣有为”,要的是老板闲死,员工累死,做员工的绝对不能“无为”;

5:“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把复杂化、烦琐化的政治慢慢减损下来,从最繁文缛节的礼的时代先退回到义的时代,再逐渐退回到仁和德的时代,最后回到道的时代,上古合于道的政治于是就可以再现人间了;

6:许多《老子》的读者认为“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道”不可说,一说便错,而同样的难题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错的?

7:不过,也确有一脉道术只法天而不法地,只法阳而不法阴,这便是道教全真派;

8:穷人的柔弱谦下和富豪的柔弱谦下毕竟是两回事,《道德经》这些话,是说给“圣人”听的,是说给统治者听的,不是让老百姓拿来做安慰剂的;

9:《道德经》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不是要把老百姓“当成”傻子,而是要把他们“变成”傻子;

 

讲《道德经》的书极多,最近刚看了《道德经说什么》,以前看过一点《人往低处走》。我对这几本书的评价是:

《道可道》(也就是本书)5星;

《人往低处走》4星,专家学者型作品;

《道德经说什么》3星,讲师级别的讲解。

 

作者不公开他的学术背景,非常影响我对本书水平的判断。我读后的感觉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史非常熟悉,对西方古代哲学史了解也比较多,对西方的英文作品也有涉猎,对理工科知识、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跟《人往低处走》比起来,不像是专业的学者。

 

总体评价5星,不错。

 

 

02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熊逸作品集》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老子》的内容并没有深奥到言语无法表达、逻辑无法梳理的程度,它之所以难懂,只在于年代久远、材料匮乏。所以,不只是一部《老子》难懂,《论语》也难懂,《诗经》也难懂,《尚书》更难懂。#22395

 

2:《老子》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它重点关心的并不是宇宙生成论或者本体论之类的问题,而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为政之道)的问题,它的进言对象也不是官僚或者百姓,而是国家统治者,也就是《老子》常常提到的“圣人”。#22447

 

3:于是我们只要参照《老子》的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就会发现,《老子》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过不同的手,被不断积累、不断修订、不断完善,其中既有道家后学的发挥,也有注释羼入正文,更有才疏学浅的后人因为看不懂文义而妄加修改……#22498

 

4: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常常为人熟视无睹,那就是从《老子》的文本本身看“道”与“德”的关系,其实看不出这是一组成对的概念——反例譬如通行本第三十八章所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发展顺序讲,“德”后于“道”,先于“仁”;从好坏的角度讲,“德”比“道”坏,比“仁”好。#22805

 

5:追溯《道德经》这个称谓的来历,马王堆帛书乙本确实把全文分为上下篇,但并没有篇名,只是在两篇的末尾分别记着“德三千卌一”和“道二千四百廿六”,这是字数统计。大约就是从此以后,“德”和“道”两个字就被分别用作上下篇的篇名了。#22809

 

6:多亏楚简本的出土,我们不必再靠这种圆谎式的诠释法来弥合文义了。“绝圣弃智”和“绝仁弃义”,在楚简本里却是“绝智弃辩”“绝伪弃虑”,“民复孝慈”则是“民复季子”,不知道是后来的哪位道家同学与时俱进,才给改成现在这样的。#22832

 

7:如果要了解《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肯定要以通行本为主,杂以历代的研究,毕竟楚简本连司马迁都没看过,更别说唐宋元明清的人了。#22848

 

8:《老子》在版本问题上也有过近似的遭遇。唐代推尊《老子》,坊间流行的是传为汉文帝时代的河上公注本,这个注本的真实性受到了富有考辨精神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的质疑。#22932

 

9:也就是说,其他学派提出什么政治主张,都是目标导向型的,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政治目标,比如资本主义蓝图或者社会主义蓝图,而道家则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于是所谓“因循”,并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对既有政策的一成不变,而是首先基于对这样一个道理的尊重,即“形势比人强”。#23147

 

10:道家确实在修身上有着非常理想主义的一面,在《庄子》中表现得最明显,而在治国方略上却有着非常现实主义的一面,也就是前文讲到的那三个特点:动静小,成本低,见效快。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因循”两个字上。#23165

 

11:黄老之学还有一个要领,叫作“君臣异道”,用法家的话说就是“君无为而臣有为”,要的是老板闲死,员工累死,做员工的绝对不能“无为”。#23211

 

12:这就要回到方才作为考据问题而提出的楚简本《老子》的那句“绝智弃辩,民利百倍”,《老子》恰恰是宣扬反智主义的。为什么要反智呢?因为治国要合于“道”,然而“道可道,非常道”。#23422

 

13:把情欲减损到最低限度,只是“少私寡欲”(通行本第十九章),却不是无为。如果这也叫无为,那么深山里的老和尚应该最符合《老子》之道了,但老和尚可做不到“无为而无不为”,更不可能“取天下”。#23469

 

14:那么,怎么才能回去呢?——“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把复杂化、烦琐化的政治慢慢减损下来,从最繁文缛节的礼的时代先退回到义的时代,再逐渐退回到仁和德的时代,最后回到道的时代,上古合于道的政治于是就可以再现人间了。#23495

 

15:如果从《老子》的角度分析【夏侯玄】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正始名士们只盯在“无为”“无事”这些道理上,却疏忽了《老子》的“无为”“无事”的背后还藏有一个重要的道理:因循。#23621

 

16:钱锺书先生对《老子》更刻薄,说《老子》明明说了“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却又说“外其身而身存”“名与身孰亲”“毋遗身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23748

 

17:商代的人有着虔诚的信仰,周人作为革命者,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所以对天命、鬼神纵然不高声反对,至少也很有几分怀疑。周代是一个偏于理性的时代,狂热的信仰传统要到秦汉以后才被恢复。我们看诸子百家,真正抱持有神论信仰的只有一个墨家,#23889

 

18:1971年,有暴力美学电影宗师之称的导演萨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拍了一部名叫Straw Dogs的经典禁片,但是很多观众不理解“稻草狗”(StrawDog)和电影内容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稻草狗”就是取自《老子》的“刍狗”。#23921

 

19:所谓刍狗,如Straw Dogs这个英译,是一种草扎的狗。《庄子·天运》里,师金评价孔子,就用刍狗来做比喻,说在献祭之前,刍狗被人恭恭敬敬地盛在竹筐里,盖着精美的绣巾,巫师要斋戒之后才能前来迎送,可等到献祭之后,刍狗便被丢弃不顾了,过路人踩坏了它,樵夫把它捡回去生火。#23937

 

20:第二种意思在《老子》这一章最能贯通上下文,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天地是麻木的、没感觉的,任凭万物自成自长、自生自灭;圣人也和天地一样,任凭百姓自成自长、自生自灭。#23958

 

21:子桑的这番话,解答了道家人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既然天地无私(天地不仁),为什么人的贫富穷达会悬殊这么大呢?总得有一个承担责任的东西才行,既然天地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那就怨命好了。#23980

 

22:也就是说,在《老子》的天道观里,虽然没有人格神高踞苍穹之上俯瞰众生,惩恶扬善,但好人常常能得到好报。这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天地自然之道,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回报。#24063

 

23:那么,天命既然存在,为什么侍奉上天和鬼神最勤的殷商却灭亡了呢?周朝开国的先贤们编出了一种崭新的天命理论:上天是照顾你还是惩罚你,并不看你祭祀搞得是否隆重,而是看你的德行。#24090

 

24:于是,能把天意与命运问题解答“圆满”的,莫过于那种最通俗、但早已背离原典的佛教理论:好人之所以没好报,是因为他前生作了孽;但他一定会有好报,只不过是在来生。这套先进理论后来也被道教吸收了去,而且有了新发展#24127

 

25:《圣经》也面对过这个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章节就是《旧约·约伯记》。约伯是义人的楷模,但撒旦认为,约伯之所以如此虔敬上帝,不过是因为他现在的好生活完全来自于上帝的赐福。#24134

 

26:许多《老子》的读者认为“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道”不可说,一说便错,而同样的难题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错的?#24219

 

27:如果把脏水和小孩子视为一组对立的概念,那么道家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把脏水和小孩子一起倒掉。《庄子·大宗师》有一段极著名的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24298

 

28:所以,《老子》的很多话如果拿到现在作为逻辑题来出,我们都可以判断为类比不当。天道确实超越善恶,但人道不是。其他诸如个人修行要退回婴儿状态,社会治理要退回原始状态……#24331

 

29:由此而推测,《老子》原本对仁义、孝慈之类的概念反而持有肯定的态度,希望大道永存而仁义在,六亲和睦而孝慈在,邦家清明而正臣在。值得辨析的是,即便是道家后学提出反对的口号,反对的也应该是对仁义、孝慈等正面概念的“标榜”,而不是反对这些概念本身。#24392

 

30:生动鲜活的个案历史信息不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也影响着《老子》作者的判断。要举出反例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既有“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同样也有“以卵击石”这个成语;谁都知道水滴石穿,谁也一样都知道鸡蛋不能碰石头。#24570

 

31:不过,也确有一脉道术只法天而不法地,只法阳而不法阴,这便是道教全真派。全真派修炼内丹的理论正是如此,认为天属阳,地属阴,人居天地之间,负阴抱阳,人若能固精守神,涤除全部的阴而达致全部的阳,便可以与天为徒。#24595

 

32:那么,《老子》的这种句式可不可以用其他内容来替换一下呢,比如:最胖的胖子好似没有肥肉;超级富豪好似穷光蛋;最强的台风好似没有刮风……这样的例子还可以无限地列举下去。而类比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24756

 

33:这个问题,从逻辑上说就是违反了同一律,偷换概念了,把形体上的柔弱替换成了生命意志的柔弱。小草的形体是柔软的,但生命力很顽强,这已经是我们生物学的常识了。#24908

 

34:尽管自欺欺人是我们最廉价的获得快乐的方式,然而,穷人的柔弱谦下和富豪的柔弱谦下毕竟是两回事,同途而殊归。《老子》这些话,是说给“圣人”听的,是说给统治者听的,不是让老百姓拿来做安慰剂的。#24938

 

35:从世卿世禄制到聘任制,尤其意味着各国中央政府的集权程度大大加强了,也就意味着国君们越来越“有为”了,这时候尤其需要卡里斯玛型的领袖。《老子》所谓的无为之治,应该就是针对这样一种社会转型而提出来的应对方案,#25140

 

36:此情此境,南荣趎只想求一个明哲保身之道,而老子给出的指点大略是这样的:“要像婴儿一样,自由自在地行动,没有什么明确的意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福也不会来,祸也不会来。”南荣趎曾经想过装傻,可看来老子给他出的主意是让他真傻。#25217

 

37:这一章很能说明老子的屁股到底坐在哪儿。用老派的话来说,这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的反动立场上,不是要把老百姓“当成”傻子,而是要把他们“变成”傻子。所以说《老子》的政治主张是看人下菜碟的,对统治者和老百姓分别采取不同的标准。#25328

 

38:然而康德和孟子的意见都不会得到老子的赞同。老子认为在最好的社会里根本就不该有现金、信用卡或是其他什么值得去偷的东西。在等而下之的社会里,你之所以会把钱包归还失主,仅仅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动过占有它的念头。#25353

 

39:这样看来,无论是《老子》主张的回归婴儿,还是《荀子》讲的礼制,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现代经济学一切理论的大前提:资源的稀缺性。#25469

 

40:如果评判一下可行性的话,《老子》的方案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过成功的案例,不考虑这是否人道的问题,它的可行性一定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统治者对社会有着极强的控制力,但是,这必然又与“无为之治”的原则相矛盾,所以《老子》的方案虽然可行,却不自洽;#25478

 

 

全文完

 

相关链接:

 

名家说《道德经》之一:樊登老师韩鹏杰

 

5星|李硕《孔子大历史》:详尽还原孔子一生和当时的大小环境

 

历史类好书40本

 


 

近年读了1008本书,挑出32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7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7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228本书(截至7月31日)

 

本号103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7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技术图片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5星|熊逸《道可道》:《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的;秒杀樊登力荐的《道德经讲什么》

标签:http   c11   规律   恢复   c89   无为   很多   理想   出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1141660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