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优先 不同的 完整 武汉 array blog int 除了 大致
集合(二)对集合(一)做一些简单的补充和复习
在编程中,需要管理很多对象集.比如某班全部同学,某个公司所有人员资料等.
要管理这些资料,java必须提供某种数据结构支持.
由于时间,空间,安全的考虑,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比如ArrayList,vector.hashmap,linklist,treemap,hashset等多种实现.
为了屏蔽实现差异,java提供了一个Collection(集合)接口,规定必须实现一些公用的方法.
比如 add.remove,size等等这样,不管底层如何实现,我都知道他们至少拥有上面方法.
一句话java集合就是提供一组通用接口的,管理大量数据的数据结构实现.
总结:
List , Set, Map都是接口,前两个继承至Collection接口,Map为独立接口
Set下有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
List下有ArrayList,Vector,LinkedList
Map下有Hashtable,LinkedHashMap,HashMap,TreeMap
Collection接口下还有个Queue接口,有PriorityQueue类
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一些Collection允许相同的元素而另一些不行。一些能排序而另一些不行。Java SDK不提供直接继承自Collection的类,Java SDK提供的类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
??先来点鸡汤
前几年易中天可谓非常的火,接受过很多采访。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武汉读高中时期,恰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就到新疆去了。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生活了10年,而后在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他没有去考大学,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后他去考了,然后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录取。
当时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跳过本科直接考研究生呢?他的回答是:考场上的事谁能说的准呐,如果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去参加高考,万一他考上了我没考上,这多丢人呢(还怎么好意思当人家的老师)。但是考研如果考不上,那在学生面前是不丢人的。
大名鼎鼎的教授当初都害怕考不上,看来考上考不上乃兵家常事。
面试也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知道的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请教,似是而非的就探讨,开开心心的度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就行了。至于结果那要看缘分了,而且这是一个双向选择。
??记一次面试
有位应聘者来面试,我和他坐到了小会议室里。他,很年轻,刚入行,应该还培训过,是不是计算机专业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这不重要,照例还是从List问起。一是List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二是简单的问题更能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表达能力。
我:做Java开发的,List肯定用过,你都用过哪些List的实现类呢?
他:一般都用ArrayList。
我:除了ArrayList,你还知道哪些List,没用过也行。
他:(有点紧张)不知道。
其实他的水平大概我也清楚了,完全可以再问两个问题草草把他打发走。但只要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方面是不让面试者觉得自己因水平较差不受重视。
二是这部分人大都是转行培训刚入坑不久的新人,不想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三是面试的过程其实对面试官也是一种锻炼,也可以借机refresh自己的记忆。
最后说句良心话,面试者为了这个面试花在路上的时间估计都要一个小时,如果用5分钟就让人家走,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我:还有一个LinkedList,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
他:知道,平时没用过,所以没什么印象。
我:一个叫ArrayList,一个叫LinkedList,根据名字你说下它们底层是怎么实现的?
他:应该一个是用数组实现的,一个是链表实现的。
我:那你能不能说一下数组和链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大概过了好几秒,他没有回答,也不说不知道。我觉得可能是我问的方式略微笼统,我就又具体了一些。
我:数组和链表是数据结构里的概念,这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是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数组有什么特点,链表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们在内存里大致是怎么分布的?
他:数据结构的东西不太会。
我觉得我的问题已经很清晰了,但凡是正常的开发者,多多少少都应该能说出点,可是,他没有。
看得出他有点紧张,所以我每次都是微笑着、用很柔和的声音和他说话,就害怕太强势了给他造成影响。
虽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我还是很耐心地给他讲解,就当是锻炼自己了。
我:定义一个数组,只需指定一个长度即可。然后就可以通过变量名+索引(或者说下标)的形式访问数组元素了,下标不能超过数组长度,否则就会发生索引越界异常。
比如数组a,长度是10,那么第一个元素就是a[0],最后一个就是a[9]。想访问哪个元素只要指定下标就可以了。像这种可以随意访问任何元素的,有个专用名词叫做随机访问。
那我们来看下它在内存中是如何分布的,才支持随机访问。其实数组在内存中是一段连续的空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梯子,一个格子紧挨着一个格子。
数组名,也就是这个a,指向了这个空间的起始处地址,也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所以其实和a[0]指向的是同一个地方。但a和a[0]的含义不一样,a表示内存地址,a[0]表示这个地址上存的元素。
这里的下标0其实指的是相对于起始处地址的偏移量。0表示没有偏移,所以就是起始处地址的那个元素,也即第一个元素。
a[1]表示相对于起始处地址偏移量为1的那个元素,实际可以认为底层执行的是*(a + 1)。a+1表示从起始地址开始向后偏移1个之后的地址,那么*(星号)的意思就是取出那个地址上存储的元素。因为向后偏移了1个,其实就是第二个,所以a[1]叫取出数组的第二个元素。
因数组在内存中是一段连续的空间,所以不管访问哪个元素都是这两步,加上偏移量,然后取数据。这就是它支持随机访问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所有元素按顺序挨在了一起。
也可以看出来,不管数组的长度是多长,访问元素的方式都是这两步,都在常量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按索引访问数组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1)。
ArrayList只不过是对数组的包装,因为数组在内存中分配时必须指定长度,且一旦分配好后便无法再增加长度,即不可能在原数组后面再接上一段的。
ArrayList之所以可以一直往里添加,是因为它内部做了处理。当底层数组填满后,它会再分配一个更大的新的数组,把原数组里的元素拷贝过来,然后把原数组抛弃掉。使用新的数组作为底层数组来继续存储。
他:你讲的非常好,我完全听懂了,比我当时那个培训班的老师讲的好多了。
我:LinkedList也实现了List接口,也可以按索引访问元素,表面上用起来感觉差不多,但是其底层却有天壤之别。
与数组一下子分配好指定长度的空间备用不同,链表不会预先分配空间。而是在每次添加一个元素时临时专门为它自己分配一个空间。
因为内存空间的分配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可以说每次分配的位置都是随机的,并没有确定的规律。所以说链表的每个元素都在完全不同的内存地址上,那我们该如何找到它们呢?
唯一的做法就是把每个元素的内存地址都要保存起来。怎么保存呢?那就让上一个元素除了存储具体的数据之外,也存储一份下一个元素在内存中的地址。
整个就像前后按顺序依次相连的一条链,我们只要保存第一个元素的内存地址,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所有的元素。
这其实就像一个挖宝藏游戏,假设共10步,告诉你第一步去哪里挖。然后挖出一个字条,上面写着第二步去哪里挖。依次这样挖下去。第九步挖出字条后才知道宝藏的位置,然后第十步就把它挖出来了。
可见为了得到宝藏必须这样一步一步挖下去。中间的任何一步都不能跳过,因为第十步宝藏的位置在第九步里放着呢,第九步的位置在第八步里放着呢,依次倒着下来就到了第一步的位置,而第一步的位置已经告诉你了。
所以数组更像是康庄大道、四平八稳。链表更像是曲径通幽、人迹罕至。一个像探险,步步为营。一个像回家,轻车熟路。
可见按索引访问链表元素时,必须从头一个个遍历,而且链表越长,位置越靠后,所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按索引访问链表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n为链表的长度。
也说明了链表不支持随机访问。所以ArrayList就实现了RandomAccess(随机访问)接口,而LInkedList就没有。
他:你讲的真好。
??后记
后来这个应聘者给我司前台打电话,说他自己水平太差,无法到我司来。但是叮嘱前台一定要转达对我的感谢。
说面试时他内心非常紧张,但面试官总是面带微笑很温和地跟他说话。遇到不懂的地方,总是非常有耐心地给他讲解,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最后他都听懂了,而且也不紧张了。
我感觉这是我收到的对我最高的评价,不是吗?
Java Collection系列下面有List,Set,Queue等,而Vector属于List下面的一个实现。
Vector:
线程安全,默认容量为10,容量增长量默认为0,每次进行扩容是旧的容量乘以2。支持null的添加。基于数组实现。
Stack:
Stack继承Vector的栈结构。
Vector简介
Vector 是矢量队列,它是JDK1.0版本添加的类。继承于AbstractList,实现了List, RandomAccess, Cloneable这些接口。
Vector 继承了AbstractList,实现了List;所以,它是一个队列,支持相关的添加、删除、修改、遍历等功能。
Vector 实现了RandmoAccess接口,即提供了随机访问功能。RandmoAccess是java中用来被List实现,为List提供快速访问功能的。在Vector中,我们即可以通过元素的序号快速获取元素对象;这就是快速随机访问。
Vector 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即实现clone()函数。它能被克隆。
和ArrayList不同,Vector中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其实ArrayListhe和Vector在用法上完全相同.但由于Vector是一个古老的集合.(从jdk1.0就有了),那时候java还没有提供系统的集合框架,所以在Vector里提供了一些方法名很长的方法.例如:addElement(Object obj),实际上这个方法和add(Object obj)没什么区别.
从jdk1.2以后,Java提供了系统的集合框架,就将Vector改为实现List接口,作为List的实现之一,从而导致Vector里有一些重复的方法.
Vector里有一些功能重复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方法名更短的是属于后来新增的方法.更长的是原先vector的方法.而后来ArrayList是作为List的主要实现类.看过的Java思想编程中也提到了Vector有很多缺点.尽量少用Vector实现类.
public class Stack<E>extends Vector<E>
由于Vector是通过数组实现的,这就意味着,Stack也是通过数组实现的,而非链表。
Stack类表示后进先出(LIFO)的对象堆栈。它通过五个操作对类Vector进行了扩展 ,允许将向量视为堆栈。它提供了通常的push和pop操作,以及取堆栈顶点的peek方法、测试堆栈是否为空的empty方法、在堆栈中查找项并确定到堆栈顶距离的search方法。
首次创建堆栈时,它不包含项。
Deque 接口及其实现提供了 LIFO 堆栈操作的更完整和更一致的 set,应该优先使用此 set,而非此类。例如:
Deque<Integer> stack = new ArrayDeque<Integer>();
从以下版本开始: JDK1.0
第三部分 结论
这两个都是jdk1.0的过时API,应该避免使用.因此不再对其源码进行解析学习.
jdk1.5新增了很多多线程情况下使用的集合类.位于java.util.concurrent.
如果你说,Vector是同步的,你要在多线程使用.那你应该使用java.util.concurrent.CopyOnWriteArrayList等而不是Vector.
如果你要使用Stack做类似的业务.那么非线程的你可以选择linkedList,多线程情况你可以选择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LinkedDeque 或者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LinkedQueue
多线程情况下,应尽量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类.
以ArrayList做例子
1 import java.util.*; 2 3 public class Test{ 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 List<String> list=new ArrayList<String>(); 6 list.add("Hello"); 7 list.add("World"); 8 list.add("HAHAHAHA"); 9 //第一种遍历方法使用 For-Each 遍历 List 10 for (String str : list) { //也可以改写 for(int i=0;i<list.size();i++) 这种形式 11 System.out.println(str); 12 } 13 14 //第二种遍历,把链表变为数组相关的内容进行遍历 15 String[] strArray=new String[list.size()]; 16 list.toArray(strArray); 17 for(int i=0;i<strArray.length;i++) //这里也可以改写为 for(String str:strArray) 这种形式 18 { 19 System.out.println(strArray[i]); 20 } 21 22 //第三种遍历 使用迭代器进行相关遍历 23 24 Iterator<String> ite=list.iterator(); 25 while(ite.hasNext())//判断下一个元素之后有值 26 { 27 System.out.println(ite.next()); 28 } 29 } 30 }
参考网址:
arraylist与linkedList各自的工作原理:https://blog.csdn.net/Summer_Lyf/article/details/88048505
https://www.cnblogs.com/devin-ou/p/7989451.html
标签:优先 不同的 完整 武汉 array blog int 除了 大致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mbb/p/1142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