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特点 关系 处事 结合 性格 企业经营 天才 控制 眼睛
第二十二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再讲《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了,进度也比较快,今天老子开始回到了人间,给我们讲该怎么去做一个人,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上来第一句话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通行本和帛书的甲乙本是有区别的,这个帛书的甲乙本写的是“炊者不立”,炊烟的炊,我们认为这字确实写错了,就是帛书甲乙本也有错的地方,它可能借这个企和这炊在古代时候音可能一样,所以他就写了一个炊烟的炊,音差一点,有点相似。
“跨者不行”,帛书甲乙本没有这句话,有可能是后人给加上的,为了对仗,因为后边的话都是对应的,就这单独一句,所以后人就加上一句“跨者不行”。这“企者不立”和“跨者不行”,什么意思?什么是“企”我们要搞清楚,“企图”的“企”是什么意思?这个“企”字就是描述一个人的动作,就是我们踮起脚后跟来,我们踮起脚尖,实际就是脚跟离地,我们要够什么东西这种状态叫“企”,脚跟离地了,抬起来了,这种“企”意味着我们可能自己够不到它,但是我们要做出某种努力,非要踮起来够,把脚后跟抬起来去够什么东西,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动作。
“企者不立”,就是说您把脚后跟抬起来去够什么东西,这种状态你不可能长久的站在那,这“立”是站在那,您平时站的时候正常应该整个脚着地,不可能总是脚后跟离地这么着地站着,像跳芭蕾似的,你站不时间长。“企者不立”,你看这话说的很好。“跨者不行”,什么是“跨”?古人讲这些动作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说我们说“跳”和“跃”什么关系?两脚一起蹦这叫“跳”,“跃”是单脚往前一跃叫跃,两脚离地了。“跨”是大踏步的走,这个步伐特别大,这叫“跨”。所以,“跨”和“越”比较类似,所以跨越,跨越什么,我们总放到一起讲,这个“跨”是步特别大,“跨”也指骑在什么上面,叫“跨”,但是我们这里边讲的是大踏步的往前走。
“跨者不行”,我们平时走路都是一步一步的踏实的往前走,可是如果您特别想要怎么怎么样,特别想要快速的到哪以后,我们会大踏步的跨步往前走,可是这种跨步往前走的状态,您不可能持久,您见哪位在街上走道,我们不是一步一步,一小步的那么走?而是大步的咵咵咵往前这么跨,你见过这样人吗?天天这么走路的,那不是人,那是斑马。就是人斑马也不是整天那么在草原上奔驰,人也有小步一点点点散步的时候。所以,老子说“跨者不行”,没有谁走路是那么拼命那么往前走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子特别讲的一件事,老子认为做人应该踏实一点,应该一点一滴地往前去做,应该是稳打稳扎往下做,这是老子的观点,老子不主张做人为了自己,我要怎么怎么样,我拼命去做,我把弓给拉满了,我玩命去干,老子特别反对这种情况。我们很多人的状态其实叫“企”和“跨”这个状态,就是拼命的踮起脚尖够什么,拼命的往前跑去够什么,这都不是生活的本来应该有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会让您系统崩溃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观点,说我们要想发财,要想成功,就一定要与这种有钱人和这种企业家等等来做朋友,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了,你的气场跟他们一样了,你一定会成功的,会变得有钱的。我觉得这都道听途说的吧?因为我在商学院讲课,我见过很多企业家,企业家在一起讨论的什么事,都是企业经营这些事,你压根没有企业,您跟人距离很远,您非要往人那圈里混去,往那里钻,没用的,您进去都不知道该说什么,真的,所处的境遇、每天遇到的事完全不同,谈论起来您可能不知道怎么说,我怎么插话呢?您会费力的想这些事,不断的想我要穿什么衣服等等,想这些,其实这些企业家反而不讲这些,有可能穿的非常随意,好多人我穿的特别的,把工资攒起来穿一名牌去等等,我觉得没用的。不如您扎扎实实的把自己的事做好,一点点提升,提升上来以后您会发现您跟他们谈论的事是一样的,您不用刻意去经营自己,把我抬高,跟他们一齐并肩的聊天,不用那么有企图心了,这时候您随意聊,也是大家一个圈的人了,聊一样的事,可是我刻意的抬高自己,高攀,我要跟怎么企业家们去沟通,我要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这叫“企者不立”。您非要这么抬高自己,非要把自己拔高,一定要去企图攀高做什么事,这不是生活的本来状态,您会感觉特别累的,而且您会浪费大量时间,不如把这时间用来扎扎实实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我们正常走路应该是稳扎稳打一步步走,但是您整天这么跨着往前走,您很快会把自己给拖垮的,没人这么走。这种“跨者不行”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经常会出现的,比如我小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我爸爸一心想把我打造成为一个数学天才,认为我学习特别好,所以我在小学时候可能把初中的课本都看完了,我父亲当时要赶超陈景润,陈景润和少年班(宁博)那时候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父亲就把我往前赶。
我记得当年是流行跳级,就是你这个课程学完了,直接上下一年级,跳级。因为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小伙子,我们俩个小男孩,学的都特别好,都是把未来的课程都看完了,感觉跨几年级没事,跨两三年级没事,于是学校就发现,跟你们家长商量商量,你们跳级吧,现在没有跳级的事了,当年要跳级,你们这一学期不用都学了,你们这个年级都不用学了,这个课不用学了,直接到高年级去学习去,进入高年级学习,然后就上了高年级的课。到高年级去以后,一上课发现我觉得我当时看的都是数学教材,其它的课都没看,结果去了以后,一下子知识量增加上来了,当时觉得头晕脑胀,我特别清楚的记得,我不是天才,我就是个普通的人,但是我父亲有那种期望,希望把我往前推,结果把我推到一个什么境界?知识哄来了,大量的知识来了,我一下承接不了了。因为我根本就不是天才,我就是普通孩子,把我期望给调的过高,让我跳了一年级,不跟同年级的同学学了,我上高年级去上课去了,直接跨级跳级了,好多知识涌进来以后,我觉得记不住了,这个时候学习质量下降了,你反而还不如那些高年级的普通学生。原来指望我到高年级也变成一个尖子,结果到高年级以后我还不如那些普通学生了,所以我很快我就跟家长说,我说这不行,头晕,记不住,然后我爸一看,我爸冷静下来了,马上跟老师商量,把我调回到了原来的年级,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把我生拔高往高年级送的状态,就叫“跨者不行”,你非要大踏步的往前走,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就会出问题,所以稳扎稳打是关键。在企业经营里边也这样,“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很多人很多企业家在经营顺风顺水以后,会觉得我的野心大起来了,我要达到全国第一,我要怎么怎么样,曾经有的奶业提出,我要做到全世界第一,你没有那么多牧场,没有那么多牛,你怎么做到全世界第一呢?进口奶粉兑调,所以,开始跨,大踏步的往前走,开始踮起脚尖来够那个高的目标,看到很多领域,我都要涉足等等。这种状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可能看不出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经济形势变化了,出了问题了,结果会导致全线崩溃,资金不足了,一旦有个什么危机爆发出来你就猝不及防,整个没法调整了,全盘皆输。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我对那种大跃进式的经营我是打个问号的,我觉得这种状态绝对不可以持久,有的朋友听了这句话会问,罗老师,这个“企者不立”,我们有点企图心难道不好吗?我们把目标定的高远一些,我们才有动力。是这样的,这个是使命和目标的区别,使命您可以定的高远一些,目标定的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您说目标非让我,罗博士,今年我要讲一万堂课,那我就会疯的,我只能尽自己力,一点一点这么讲课,给大家慢慢讲,我可以目标定成传播国学知识,如何如何,很高远,但是我做要一点点做,我非给自己安排一年一万堂课的话,那我一定会崩溃的。所以,要认真地扎实做好自己的事,老子认为这种状态更关键。
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在北京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办《养生堂》栏目的时候,当时这节目时间收视率就是零点零零几,几乎没有收视率,然后领导提出,说你们这个时间段收视率达到0.2你们就是成功,0.2那就很高了。0.2就很高,我当时不知道0.2是什么概念,如果我要知道的话,我可能就办不好这节目了,我压根不知道他们说0.2是什么概念,他们认为0.2已经很高了,于是我就低头自己做,我说做好自己,就把这个节目办好,办成老百姓学习中医知识的一个课堂,我把学校的老师请来,一点点给大家讲,按系统的讲,按照教材来讲,讲完了以后你们都能成为半个中医,对中医有个系统的了解,这目标达成了,这是我做的事。
所以我一位位老师请,一位位老师这么请、这么办,办着办着,当时领导提的目标是你们一定要努力,达到0.2,可是最后我们达到了多少?4.86,最高收视率4.86,您说比他高了多少倍?但是,我压根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就去努力,一点点做,反而您达到的程度很高,可是如果我一开始觉得0.2就很高了,领导要求我们达到0.2,我们为了0.2去努力,这个时候您可能就做不好这事了,所以扎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可是如果您为了一个什么目标,偏偏忘记自己应该扎实的去做工作,我跳起来去够它,您可能就做不好了,如果当时为了追这收视率,给老百姓天天讲秘方,天天讨好老百姓,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不对的,我当时是说我讲什么你们听什么,绝对不是你们需要什么我去给你做什么,你们就想药方,你就给老百姓讲药方是不对的,应该先讲理论,讲完理论以后告诉什么情况才能用这药方。
所以我的观点是办节目不能讨好,为了收视率去讨好老百姓,讨好的结果是收视率越来越低,而做好自己,告诉老百姓我讲的是扎实的中医知识,你这么做好自己,收视率反而会提高的,大家明白这道理了吧?所以,老子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反而你认真的扎实做事,一点一滴做事,最后反而能够做的更好。这是老子的思想。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紧着来讲,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聊的话是这两句,“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两句话给大家解释解释什么意思,什么叫“自视者不彰”,这个“视”,现在通行本都写成“是否”的“是”,帛书甲乙本,我把这音改过来,帛书甲乙本,我总说bò书bò书,这是我的口音,对不起,不要耽误了小朋友,因为我习惯用口音来讲这个课程,但是后来想到有很多小朋友在听,千万别把大家音的给带走了,这个字确实念帛,不用bò,我习惯东北话讲bò书,是帛书。实在抱歉,讲了这么多期才跟大家讲这个事,实在抱歉。
这个帛书甲乙本写的是“视力”的“视”,就是看东西的“视”,“视野”的“视”,谁的对呢?我认为是帛书甲乙本的对,或者说是帛书甲乙本的更妥当一些,因为它这里边后边接的是“见”,这个“视”和“见”是一样的动作,然后接着是自伐、自矜,又是一样的动作,它们的动作都是匹配的,所以突然出现个“是”,“是否”的“是”,就在这里边显得有点另类了,所谓意思上讲也不偏差,但是没有帛书甲乙写的“视力”的“视”,“视野”的“视”更妥当。
什么叫“自视者不彰”?这个“彰”,帛书甲乙本写“文章”的“章”,现在的通行本是右边加了三撇,是“彰显”的“彰”,两者没有大的区别。先看这个“章”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总说这人能写文章,写文章,这个“文章”在过去最早时候就是花纹的意思,什么是纹?织布的时候如果你把蓝色和赤色的,就是红色的,红蓝织在一起,这叫纹,把这红色、赤色的和白色的织在一起,这个相间的条格花纹这就叫“章”,形成美丽好看。把词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文字,这个文字就开始出现了,本来这个字字就是字,合在一起有了它的意义,这叫文,所以文字是这么来的。所以,文字看这个甲骨文或者看这篆书,就是像织布的花纹一样,把这文字所有的条都往下垂,所有的横杠往下垂,就像这织布的花纹一样,这叫“文”。这个“章”讲的是色彩斑斓漂亮的条纹,所以这个彰显得是色彩跳出来了,很美丽,彰显出来了。后来加了三撇,就表示彰显出来了。这个美丽突出出来了,这是彰。
“自视者不彰”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总是看自己的优点的人,您做事的层次并不会高,您做事的境界并不会很高,所以做事的水平会差一节,不会彰显出来。“自见者不明”是什么意思?这个自见,这个字写的是“见”,“看见”的“见”通“现”,“表现”的“现”。“自见者不明”,就是我总是表现自己,总是现,我把自己的好处都给大家看,这叫“见”,叫自现,把自己都给大家看,我的优点给大家看到,然后的人反而你所做的事大家看不到,您一定做的会不好的,这是老子讲的。
为什么会“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有的朋友会问,这有道理吗?我们不应该谦虚过度吗?应该彰显自己的优点争取机会吗?是这样的,实际上您在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您把自己优点暴露出来没有问题的,展现出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您事没做那么好,您却对外展现的特别厉害,而且看自己看的优点看的特别大,这时候就会出问题的。我来给大家讲这里边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的性格里边一个很重要成分。在说自我,说这个人有自我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包括什么内容?大致上从心理上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自我认知。什么自我认知?就是我自己到底怎么样,自我的感觉,我如何,我的形象如何,我的品位如何等等,自己评价;
第二个,自我体验;
第三个,自我调节。就是说您有了这个评价以后,您要进行调节,不断调节,这三部分是在社会交往中体现的,也就是说这自我意识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您想,一个人在荒岛上,比如就我一个人,飘落到一个荒岛上,一个人没有,周围什么都没有,就我一个人,您想我会整天梳头照镜子看自己多美吗?一般不会。这个时候会自己骄傲吗?我骄傲了,我膨胀了,我成一哥了,您可能吗?一个岛上就你一人,您无论如何都是一哥,跟谁比你是一哥,没什么好比的。
所以,如果人不在社会中生存,他的自我意识就会慢慢慢慢淡下来,但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自我意识就会被强化,这时候会出现一些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比如说我做事,别人评价如何,别人脸色如何,他眼神如何,反映如何,这都是看我做事在别人中体现,然后再反过来评价自我认识,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该怎么调整。这是自我认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这都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
我们普通人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一个人如果坐到领导的位置上以后,因为《道德经》大家记住,是给领导者讲的,当一个人坐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因为你是领导者,你手里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或多或少可以决定其他人的资源的分配,决定着其他的命运等等,决定好多事,因为你有了决定别人的权力,所以大家往往会来讨好你,这是领导者的特点。大家讨好你的时候会夸您,领导,您真英明,领导,您这头发怎么最近变黑了,领导,您皱纹少了,领导您这衣服怎么选的?我怎么选不到这种好衣服?您怎么每件衣服穿的这么得体?都这么说话,这时候领导者会犯什么错误?这时候自我认知会出问题,因为制造一个假象,自我认知会出问题,他觉得我就这么英明,我这么好?了不得,我原来天生英才,你看见没有,我选衣服都选的比别人好。
果然如此,这时候他就会陶醉在一个虚幻的假象里边,认为我自己确实如此好,所以这是领导者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接下来自我调节就该出问题了,本来别人说你有什么缺点时候你会调节,别人对你有点不满意的眼神你会自己想,为什么他这样,我刚才说话的语气有点重了,下次我轻点说,您会自我调节。但是因为所有人都跟您说好事儿,所以您自我调节就开始出问题了,就开始自我膨胀了,我膨胀了,我骄傲了,我是一哥,这是岳云鹏说的话。就是我是一哥们,我膨胀了,这时候就会把自己行为调整到一个骄横的、一个自大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不需要对别人,比如说尊敬别人,不协调,等等都不需要了,就是我是老大,我多么英明,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做领导,绝对会做不好的,因为他陷入了一个虚幻的境地里边。这个时候他看问题看自己全是优点,只看优点,我多么好,我是天生英才,我的学养多么的好等等,这叫自视,自己看自己的优点。
“自视者不彰”,这人做事的水平有可能会非常非常差,比如说有的领导本来你写的诗不好,但是写一句,大家说领导您这诗写的好,这领导一看,我优点多么多,我还能写诗呢,结果拼命写,到哪都写,其实写的水平特别低,因为他压根就没想提高,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是最高水平,所以他就觉得不想提高,所以一写出来的诗都是:远望群山一锅窝头这样的话,大概是,我开玩笑,都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写这个他认为很好?因为他陷入一个虚幻的自我认知里边去了,他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这就叫老子讲的“自视者不彰”。
举个例子,当年袁世凯当了领导以后,袁世凯掌了权以后,所有人都奉承他,所以袁世凯就自我膨胀,最后觉得你看我早些年时候在慈禧太后手下干活,那慈禧太后多威风啊,这我现在也这位置了,大家都看我,说话对我都这么恭敬,我位置高了,这个时候别人看出来了,心里动了想当皇上的念头了,于是周围人就都开始恭维他,这是做领导的缺点,没办法,你要看不清楚的话就倒霉了。所有人都说就您适合当皇上,老百姓都盼着您当皇上,你看全是假话,甚至办了一个假的报纸,这报纸上印的全是老百姓希望他当皇上的话,这袁世凯哪知道这事?都说我当皇上,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了,自己看自己都是优点了,我就适合当皇上,叫自视,“自视者不彰”。
结果呢?在虚幻的假象中,他错误的认为,全天下人真的都让他当皇上了,然后就开始称帝,这一称帝全国老百姓多愤怒啊,就开始声讨,讨袁,这一讨袁最后如梦初醒,你们大家把我给害了,原来不是这样,原来都骂我呢,我还以为大家都捧我说我当皇上呢,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您处于那个位置,如果你不能认识到人性的弱点的话,你就会错误的以为大家都在捧您,这个时候你看到自己全是优点,这个时候自我认知就会出问题,然后自我调节就会出问题,整个决策都会出大的问题,这就是老子讲的“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里边有着非常深刻的心理学的道理在里边了,所以老子讲的这些,我是非常清楚的,老子是给领导者讲的,老子这些话专门针对领导者容易犯的错误,给你切中人性然后去讲,我们老百姓听它有没有用呢?有用,我们如果能够避免这些人性的弱点,您做事就会做的非常精采,您做事境界就会提升上来,很有可能慢慢慢慢我们成长起来也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领导,即使不成为领导,您在您工作里边、在家里边也都会妥当的处理各种问题,不至于把自己搞的头晕了,自我认知出差错了,自我调节出问题了,最后做事都搞的非常不得体,这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所以,各位记住这句话,“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句话的道理各位慢慢体会。好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接着聊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启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这《道德经》聊到现在一百多期了,好多朋友在听,每天大约2000来人在听。在喜马拉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跟着听,非常开心,这说明老子的《道德经》是非常有魅力,它里边的智慧我们仔细揣摩一下,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今天,讲下边的话,老子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什么叫“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我一点点给大家讲。首先这个“自伐者无功”,什么是伐?这个伐就是攻伐、讨伐的伐,大家说这是进攻,什么叫自伐?自己进攻自己吗?不对。这个伐当什么讲?我们来看伐这字,讨伐的伐字,左边是一个单立人,右边是个戈字,兵器的戈,这个字当什么讲?一个人拿着戈去打仗去,去砍人去。所以,古代说砍人砍头就叫伐,所以攻伐去,征讨去。
这个伐字,还有一个字与它相似,就是一个人一个戈,用一个人和一个戈结合起来的字,中国汉字里有两个,另外一个是戍,卫戍部队,卫戍区的这个戍,这个戍字,大家看,如果你要是有字典写一下,戍字是一横一撇一点,这也是一个戈字,左边一撇一点就是个人,上边这是个戈字,这个戈比这人要大、要高,这个戍是防守,到边关去在那驻扎、防守,这叫卫戍部队的戍,保卫的意思,它不是主动出击,我是驻扎、防守,这叫戍。所以,人是蹲下或躺下的。这伐是人站起来往前进攻的。所以人和戈结合在一起,有一个是伐字,一个是戍字,这是两个字,都是讲征战的,但是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这个伐字,“自伐者无功”的伐到底是什么意思?进攻,过去打仗,打完仗砍下来了敌方的首级,这个时候拿回来论功行赏的时候,把这首级一列,这种叫伐,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功劳展示出来,我的功劳多少,所以论功行赏的时候,展示自己战绩这个过程叫伐,引申就叫伐。再引申就是自我吹嘘,这叫伐,所以伐字除了攻伐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自我吹嘘的意思,就是自夸,自傲,我打了多少多少人,我一个人击毙多少人等等,自夸。
所以老子说“自伐者无功”,就是自己夸耀自己功劳的人,这人是没有什么功劳的,他没法建立大的功劳,他建立不了大的功劳,为什么?他把精力放到自己吹自己上了,越是抬高自己、自己吹自己的人,他越做不了大事,越无法成功,他太看重自己了。
这个“自矜者不长”什么意思?这个矜是矜持的矜,这个矜持的矜怎么写?左边一个矛头的矛,右边一个今天的今,取的音是今天的今,但是左边放一个矛头的矛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矜?这矜过去指的就是矛头,铁矛的头,这叫矜,特别大、特别漂亮的铁矛头。这个矜后来又引申了一个动作,拿着铁矛往这地上一扎,撴在地上,这种状态叫矜,好像是誓师,引申为非常庄重、庄严,还有自傲的意思,再引申就是抬高自己,也是自夸的意思。所以,古代说“自贤曰矜”,就是自己夸自己贤能,我厉害,我有贤能,我有才干,这样人的状态叫矜,自矜。所以老子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的人做不了首领,这个长是首领的意思。
所以,大家看,这些细节反映出老子《道德经》是给谁讲的?给领导者讲的领导者艺术,就是告诉你怎么能做领导者?说“自矜者不长”,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的领导,也是太看重自己了,过分看中自己的人,就会招致别人的嫉妒、招致猜疑等等会出问题。
我们举个例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这种智慧,比如说韩信,韩信这个人应该是非常能打的,这个人非常厉害,韩信的一生却是一个悲剧,韩信这人有的时候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时候会出问题,比如说这个汉高祖评价韩信、刘邦评价韩信,说韩信这个人“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他说我不如韩信,人家刘邦这是我谦虚,你看刘邦懂得把自己放低,谦虚,但是韩信这人就此就自傲,他认为打下这汉家江山的天下,有我一半功劳,有我很大功劳,所以封我怎么封都不为过,当时跟刘邦要做齐王,刘邦答应他做齐王,但是真的拿了下天下以后,刘邦觉得这个事不大行,因为这个人会独立的,刘邦对他的性格把握的非常透彻,所以刘邦就不让他做齐王了,又给封个楚王,这么调了以后韩信就心生不满,所以韩信一直是有着反叛的想法的,并不是这反叛是后面出现的,他一直在拿捏这个分寸。
刘邦一直对他也有猜忌,一直有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你要清晰的估计到当时的形势,所以自己要能够正确处理。但是韩信这人,他没法这么正确估计,他觉得自己确实很厉害,所以说话经常说的很不客气,比如他曾经对刘邦说,说刘邦,你带兵管兵不过能十万,超过十万你就乱了,你不会管,我呢?刘邦问他那你能管多少人?他说我带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我这人没事,我的统率能力多少士兵我都能去掌控了,所以你看他说话非常不客气,给刘邦下不来台。
他这么做事,实际上刘邦就越发的猜忌他,越发顾忌他,所以韩信一直没有处理好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因为知道刘邦顾忌他,所以就经常称病,不上朝。曾经有一次他到一个名将,下边的一个将领樊哙家中,就是拿那个夹支肩上,把这猪肉放肩上,拿刀割那位樊哙将军,到樊哙家中串门,这樊哙也是战将,对韩信非常客气,跪拜送迎,然后还说,大王你怎么来亲自看望我来?非常非常客气,我地位这么低的人怎么还看我?你看,人家樊哙知道把自己放低,结果这韩信出门时候对大家说什么?他说我这样人我活在世界上,居然与樊哙这样地位低的人活在一起,简直是耻辱,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你看,自己把自己看的非常高,结果最后真的想反叛的时候,他的家人、家丁、仆人把他的消息给泄露了,结果就被吕后给处死了。
所以,这个人为什么会招致覆灭之灾?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为什么招致覆灭之灾?因为总是把自己的功劳放在前边,把自己位置抬的很好。恰恰相反,那个张良,跟他一起辅佐刘邦的张良,张良就特别清醒,张良功成以后,汉高祖刘邦非常尊重张良,因为张良是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刘邦说他是汉初三杰之首,称赞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但是刘邦把自己放的很低,人家张良把自己放的更低,人家能处理好这关系。建国以后,刘邦因为张良功劳太大了,自择三万户,就是你的万户侯不够,你择三万户给你封地,然后张良就说,我就是个老百姓,当年我家里边是相韩,作为韩国的宰相,后来韩国灭了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所以我追随代王您,为韩国报酬,把秦国给灭了,天下震动,这让我一生的壮志以酬,您说还有什么要回报的呢?所以我已经觉得了不起,我自己觉得这已经是满足了,非常满足,您给我封一个小小的留地,那个留地地方非常小,就给我封那就行了。
所以,您看张良就非常清醒,刘邦姿态低,我比你姿态还低,张良是悟道之人,看清这世事的变化,所以在大功已成以后,张良说我愿从赤松子游,我就求仙问道去了,这一辈子做的够了,我接着去求仙问道去了。所以,大家看到了,与韩信相比,张良就是一个高人,他能够洞悉世事,能够正确的摆清自己的位置,最后得以善终。虽然与刘邦的关系这里边比较复杂,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两个人与刘邦的关系,确实体现了“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样的话。
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我在东北喝酒的时候,我听酒店里边其他人喝酒,好多人都在吹牛自己,就是自伐,我觉得基本上就是这么几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我比谁能喝,我比别人能喝,所以都说谁谁谁不行,昨天晚上把他喝躺下了,不信你打电话问他,我把他喝躺下了,我告诉你,才喝两箱酒就不行了,吹自己能喝;第二,是吹我这人做人好,我告诉你我做人怎么怎么样,你跟我处就没问题,我这人最讲诚信,我对人那你问问,问二哥、问三哥他们,我告诉你,只有我才怎么怎么样;还有一个内容,其实我昨天在吃饭的时候我仔细听,是我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了,这也是一大部分内容,比如说谁谁谁跟我说什么了,我眼睛一瞪他,我说你再说,我告诉你我怎么怎么样,结果他不敢说话了,您看,我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所以,基本上都在讲自己如何如何好。
同样的场合,在南方酒店里边,我听他们聊天,聊的往往都是学习别人,这是有点差别的,总是说你最近又赚钱了,你这个项目搞这么好,这个项目怎么来的?你这个厉害,真厉害。你看他虽然说你厉害,但是心里想什么?我要努力,我要去学习,我也要提升,我也要发财的。所以,往往是在恭维别人的时候自己在努力,我并不是说这地域之间就有那么大差异,说东北就不好,我是东北人,南方就如何如何好,但是确实经济差异明显了,我们辽宁省今年第一个季度,这是全国倒第一,GDP唯一一个负增长的一个省份,我觉得这与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你总是想方设法抬高自己,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你怎么能进步呢?你如果天天看别人的优点,你一定会进步,所以这种思维模式往大了说会影响整个你的人生的。
在一个公司里边也如此,一个领导者,老子给领导者讲《道德经》,一个领导者如果总是人为的抬高自己,搞自己的形象,我怎么怎么样,我多么英明,古代太多这样的事了,好大喜功的领导,最后往往失败。而那种卧薪尝胆、低调做事的领导,最后往往能成大事?为什么?就是这个原因,不要被自己虚幻的假象给蒙蔽了,我多么厉害、我多么的高尚、我多么的有实力、我多么的能干,这都是假象。您放低自己,看到别人的优点,然后真正扎扎实实去做,您的领导境界就会越来越提升,大家也会看到您做的事,会来追随您。可是您没有做那么多事,却把自己的功劳吹嘘的很大,您以为您的追随者看不到吗?一旦他们看到真相以后,大家就会离你而去。所以一个领导者,老子讲的这种品性非常关键,所以老子对领导者警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您就没法做一个好的领导,所以老子在实时给我们敲着警钟。
各位,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管理智慧。朋友们,我们明天见,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
今天老子讲的是“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这话都什么意思?老子在前边讲了一些为抬高自己而去做事的行为,老子认为那个做不好事情,比如说老子说,“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你越想抬高自己,越吹嘘自己的能力,越只是看自己优点,越想彰显自己,反而越做不好这事。
老子说这种行为“其在道也”,就是在道的层面上来看,用道的角度来看,“曰余食赘行”。什么叫余食赘行,这个余食就是吃了,吃剩的食物,叫余食,就是多余的食物。古代人认为你能吃多少东西您就吃多少东西,但是那个多余的食物您再吃了就会给您身体捣乱了,反而会成为病。您吃多了,比如说我能吃一个鸡腿,我这顿饭非吃十个鸡腿,那您自己找倒霉,您脾胃一定受伤。所以,那多出来的九个鸡腿就叫余食,就是多余的食物。所以,这个余食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你看了好像我想捞取它,我想多获取,这获取来您就倒霉了,这叫余食。
什么叫赘行,这个赘当什么讲?累赘的赘字,大家看这字,上边是个敖,下边是个贝壳的贝,贝代表什么?代表钱,这个赘字当什么讲?就是我有了多余的东西,我拿这个东西去换那个贝壳,换钱,然后收藏起来。一般比如我们打来猎物了,打来一只鹿,我吃了一半吃饱了,剩下的鹿我不能放着,谁需要我拿去跟别人换,我去换来贝壳换来钱,这个行为就叫赘,说明这是我的余钱,大家看见没有?古代人讲的好玩,我的余钱,多余的东西,我现在不需要了。所以,您看古人的这个金钱观,我用的这是我能用的,用不了的我换成钱,那是多余的,身外之物,这叫赘。后来引申为多余的东西,比如说树上长了一个树疙瘩,这叫赘,虫子给咬了,然后这树修复,长了一个大疙瘩,不是树本身的形体这叫赘,人身上长了一个瘤,这叫赘。所以,说多余的东西叫赘,累赘就是多余的东西拖累我的,让我增加负担的东西这叫赘。您看,人家古人把这字跟钱扯在一起,这也是很有意思。
这个赘字,什么叫赘行?现在所有的版本都是行为的行,赘行,实际上这字通形体的形,包括帛书甲乙本也写的是行为的行,通行本写的也是行为的行,但是实际这字通的是形体的形,这个赘行并不是多余的行为,而是多余的形体,多余的体型、形状,多余这些东西,也就是说“其在道也”,在道看来这种抬高自己、捧自己,把自己非要抬高这种行为,就跟那个吃不了多余的食物和你身上多长出来那个瘤子,那种多余的东西、形体一样,这种东西是多余的,“物或恶之”,就是这个万物,世界上的事物很可能会讨厌这种行为,这是自然规律,就是自然规律会讨厌这种行为,万物都讨厌它。所以,“故有道者弗居”,有道的人他就不会以这种方式来处事 ,这叫弗居,居是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把自己放到这个状态里去,有道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老子这些话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老子特别反对您事情没做到您非要抬高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抬高到本质之上去了,老子特别反对,老子为什么不断的提出,比如自视不彰,自见着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把这个自他都要给去掉呢?为什么他反对抬高自己的这个状态?老子所讲的这一切都直指人性,人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在进化过程中,特别重视这个自,自己,就是我的自我。
人类学家形容人,人有90%的行为像大猩猩,这大猩猩有什么特点?大猩猩的特点就是只为自己,这是动物进化的特点,只为自己,因为它是为自己活下来。大猩猩,我们动物学家从来没拍摄过两个大猩猩,一个抱着另外一个去够香蕉、够什么水果,够下来我们俩坐地上俩人对分,没可能,一定是抢,一定为自己抢,所以大猩猩的群体以什么为组成单位?血缘,雄性大猩猩在最顶峰,然后雌性的,然后下边小猩猩。二、三十个在一起生活,有了食物,雄性的先吃,它先抢到吃,雌性来敢吃它就把雌性打死,所以抢,它吃剩了然后雌猩猩再吃,然后小猩猩再吃,是这种模式,非常血腥,大猩猩互相打死的数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每年是这样。这个暴力只能维持二、三十个在一起生活,再多了互相的战争就没完了,互相打死。所以您没见过大猩猩几百个在一起生活的,没有可能。人类的行为有90%像大猩猩,为自己,这是动物进化的本能,就是为自己去捞取,我打来东西我先吃,我先吃,我抢,我偷着藏起来我埋在地下不让你们看到,90%像这个。
但是如果人类仅仅像大猩猩,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大猩猩,人类就不会进化成功,人类为什么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因为我们还有一些品性像蜜蜂,这蜜蜂有什么特点?为集体,有为大家、为集体的一面,这个蜜蜂从来不会为自己,我们没看到蜜蜂采完蜜自己吃,吃完了它满世界玩去了,它不往蜂巢带,不会的,它绝对采到了蜜,把蜜要带回到蜂巢里边,这是蜜蜂的本性,生来就为集体。我们人还有10%是为集体的,这部分在大脑皮层里边,大脑皮层里边所有的功能都是协调的,互相关爱、爱情、忠诚、互助等等全是这些功能,不公平等等,这些本能全在大脑皮层里边。
我们为自己那部分在我们的边缘系统里边,在丘脑、下丘脑等等在这里边,所有动物都有。人类大脑皮层特别发达,也就是说我们协调的本能特别强,我们为集体的本能特别强,所以我们进化为人,我们能够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在一起生活,我们有礼,这个礼是什么?社会黏合剂,因为有这个礼我们互相尊重、公平等等,我们才能几千人几万人在一起生活,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才能生存下来进化成功。但是,在我们互相协调的过程中,有一个阻碍,就是强大的力量在阻碍着我们去协调,就是我们90%像大猩猩那部分,为自己,不断的想为自己,所以这是人类的一个特点。
所以,我们人生终生都应该克服这种为自己的念头,因为太强大了,不断会冒出来的。看人钱首先想拿来,看人吃好吃的我想拿来,这部分的欲望特别强大,为自己的欲望非常强大,希望我地位高,我怎么样多占资源。我们另外一部分10%为集体的功能就会随时地抑制它、随时地控制它,不让它发作,就刚想拿人钱,一想不行,这是人家的钱,每个人有自己的分工的,他的钱,他吃的东西他也要吃,不能吃,我是一个体面的绅士。我们就抑制了自己的冲动。所以,我们这一生都要跟自己的自私去作战,这个私心您克服的越好,您生活的越顺利,为什么?您在利他的同时,您放心,才能成就自己,因为您利他帮大家,然后大家再来帮您,成就您,您做的就越来越好,这是一个人生最重要的法则,明白这个施与受的关系,就是施舍才接受,施与受的先后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好多人是我先受,然后我多了我再施,可是你凭什么要受?你一定为大家服务了才能有东西回报给你,可是我们往往先想到自己,所以克服掉自己的私心,先为大家做事,大家能回报给你力量,你才能幸福。
所以顺丰快递的老总王卫说的话说的特别好,这王卫您想,年纪轻轻,全国富豪排第二十几,一年400多亿的营业额,养活了20万个员工,但是他自己就接受过两次采访,香港一次,大陆一次。在大陆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话说的特别好,他说赚钱多少跟你本身大小都没有什么关系,跟你的福报有关,这话说的多好,什么是福报?就是您为大家做了多少事,这社会、世界回报给你多少这叫福报,您做了多少好事人家回报给你多少,这有关,您事都没做就想要收获了,那怎么可能?您尽量多的去为大家做事,放心,回报会越来越多的,这是福报。福报多了您事业自然能做好了。所以,明白了先为大家,在利他的同时,然后才能反过来最后大家来成就您,这种关系是我们人生一定要懂的一个真理。
老子一直在直指人性,一直在告诉大家你不要先抬高自己,“自视者不彰,自见着不明”,不要彰显自己,我多么英明,我多么厉害,你没做到就抬高自己、先想自己这是不行的。“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整天吹嘘自己,这样的人没有功劳,因为大家都看了,你才做一分工作,您吹了十分出来,您说人佩服您吗?不佩服您。所以,“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整天吹嘘自己、抬高自己的那是不能做领导的,比方我就有做办公室主任的才能,我多么厉害,您这么讲,您事都没做到,您先讲,这种人真的不能让你做领导,你做领导不定吹到天上去呢。
所以,老子说这种没考虑他人,把事没先给大家做好的人,先吹嘘自己、抬高自己的人,老子说这种行为叫“余食赘行”,就跟你吃剩那饭一样,跟你身上长那肿瘤一样,这种行为根本就没有用,你做了还反而有害。所以老子说“物或恶之”,就是所有的事情,您自己也是物,或者他人也是物,所有世界讨厌这种行为,所以“有道者弗居”。所以,这些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处事的,这是老子讲的这个道理,他这个话直指人性,您看直指我们人性的弱点,我们天生喜欢为自己做什么事,老子告诉你事情没为大家做到,不要吹嘘自己,先为大家做事,先利他,然后你自己一定会得到成就的,一定会有所提升的,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人生的秘密。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明天接着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
标签:特点 关系 处事 结合 性格 企业经营 天才 控制 眼睛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