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第二十三章

时间:2019-09-08 18:01:40      阅读:13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战争   缺点   填充   何事   限制   品牌   精品   不同   学校   

 第二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罗大伦道德经文字版-第二十三章1 暂时的隐忍会换来更多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今天聊到了第二十三章了,慢慢改变,这也说明改变已经很巨大了,我们一点点学、一点点提升,我与您一起往前走。其实我在讲《道德经》的过程中,我也在提升,我也在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年之约,我们不见不散。

 

今天讲二十三章第一句话,叫“曲则全,枉则正”。“曲则全,枉则正”什么意思呢?大家看“曲”字,“曲”字就当弯曲讲,“曲”是个象形字,这字以前就跟那个凸凹不平的“凹”一样,是一个弯曲的这样东西,里面不过有两个杠而已,这形象就像您这一下坐到了沙发上,这沙发陷下去了,这种状态就叫“曲”。古代说“木曰曲直”,就是木它长它有直的时候,它也有弯曲的时候,它碰到了石头,比如说在土里长着,碰到石头,他不直着往上顶,它弯曲的长,接着等过了石头,它再直着向上长,这叫“木曰曲直”。它可以有弯曲的时候,也有直的时候。

 

“曲则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很多时候你委屈自己,放低自己,把自己所谓的名誉、地位、尊严等等放弃一些,反而能够保全大局,这叫“曲则全”,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在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放下自己的名誉、地位等等,委屈一下自己,你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这是道理。老子特别教育大家,要放弃自己所谓的那些虚名,尽量放低自己,我们去争那些虚名,争自己什么高、大、上都是没用的,您把事情做好,最后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才是真正应该做的。所以老子告诉您要有所取舍,舍的是什么?舍的是那些虚幻的东西,没什么大用的东西,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成就大家、成就事业,所以这叫“曲则全”。

 

像“曲则全”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谁能够修炼到这种境界,谁能做大事。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开国之后,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汉朝就兴旺发达,没有。汉朝在刘邦手里的时候,基本上应该是最穷的时候,特别穷,穷到什么程度呢?一般皇帝出门,拉车的马都要不同颜色的,这说明富有,随便选马都行。刘邦出门就没有这种待遇。原因很简单,这个马就一个颜色的,为什么会如此?就是连年征战,整个老百姓已经没有钱了,所以刘邦休养生息,对经济上采取“无为而治”的做法,就是我尽量少收税,让老百姓尽量自己去经营,慢慢地休养生息,所以刘邦这时候其实是为汉朝后来在积累财富,刘邦自己非常的节俭。

 

在刘邦去世以后,谁接他班呢?是吕后,他的妻子吕后。吕后实际上是这个帝国的继承人、掌权者。吕后掌权以后,这时候国力依旧是不足的,这时候依旧需要休养生息就在这个时候,匈奴来闹事了,匈奴就开始劫掠边境,匈奴的单于给吕后就写了封信。这信什么内容呢?这匈奴人就讲,“我进入你们汉朝的土地,就像出入我们家的前后门一样,出入我们家的院子一样,来去自如,很自在很自在”,单于又说了,“另外,我跟您商量件事,说你老公刘邦刚死,我太太刚死,你说我们两个人不正好一对吗?你干脆嫁给我得了,你的汉朝江山就归我吧,你这一个女人也作不了主,就归我得了,好不好?”

 

这信一写来,这是明显的一种挑衅,而且是一种侮辱,就是不把汉朝天下放在眼里。这时候这封信激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很多将士说“我们要去打他,我们打他,打匈奴”。可是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国力衰弱,老百姓没钱了,连年征战已经很疲惫了,正常像吕后这样的人物,你想韩信都被她给弄死了,吕后这个人物应该不简单,像这样的人物单于来信说,“我娶你,干脆你老公死了,你嫁我得了”,这种轻佻语言她应该勃然大怒,立刻发兵去平定匈奴。可是时机不对,这个时候如果再连年征战,再打仗的话,可能会让汉朝江山崩溃掉,因为经济会崩溃掉的。所以当时很多将军愤慨的不得了,这樊哙说“你给我十万将士,我去扫荡匈奴”,后来有的清醒人就讲,说“别瞎说了”,当年汉高祖40万兵马被匈奴都围困在那了,最后逃回来的,说你十万人你就能扫荡匈奴,别吹牛,每次打仗,后面都是粮草先行,那么动员力量很大的,这么做是不行的。

 

吕后一听大家意见,吕后心里特别清醒,您看吕后怎么处理的,这叫“曲则全”。就开始写封回信,就说“我年老色衰,这确实跟你不大合适,这不行了,已经岁数很大了。我给您选个年轻的姑娘,我宫里边的皇帝的孩子等等”,和亲政策,和亲,接着“我给你些礼物吧,带回去礼物回去”。您看这叫抱怨以德,这是领导者的处置方式,抱怨以德。你骂我,人没怎么样,人家平淡处理,还给你些礼物,还跟你和亲,这种姿态,您说这匈奴的单于什么反应?能做到单于的人也不是一般人,他一看吕后这么反应,当时就意识到这不是一般人,人家做事的水平太高了,所以感觉到非常惭愧,自己觉得很惭愧,于是撤兵,又选了一些礼物,回赠给吕后,这场边境的纠纷就这么解决了,换得了一些和平的时间。匈奴问题真正解决,是在汉武帝那时候,国力强盛了,能打仗了,你再骚扰我是不允许的了。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自己弯曲一下、委屈一下,放弃自己所谓的那些名誉、地位等等,换取更大的成功,换取整个局面的改变,这是一种智慧,所以老子讲“曲则全”。

 

我们人生能够做到“曲则全”那不得了了,因为这人有大智慧。比如说杭州西子奥的斯的老板、老总叫王水福,王水福这人做事就特别有大智慧,我给大家讲他这事。他当年办电梯厂的时候,开始与美方合作,就是合资,这是1997年的事,怎么合资呢?美方占西子奥的斯30%的股份,中方占70%的股份,合作5年合作的不错。您看这中方占70%,就是王水福占70%的股份,合作没到5年,美方突然提出我们要控股,“我们美方要80%的股份,中方占20%”,您想这不欺负人吗?原来您占70%的大股东,现在不让你70%了,给你20%,80%归我,这事干不干?一般的人立刻会勃然大怒,“我的股份给你干嘛,没有钱我不干了,撕毁合同,不合作了”,一般会这么做。

 

但是王水福这人就有大智慧,他懂得“曲则全”的道理,这是有智慧的人。他想美方占小头,他觉得不是自己的公司,我让他占大头,80%,让美国人觉得这是他自己的公司,是他自己的公司他一定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梯的生产线拿到这儿来,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公司了,我们全厂的人就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我们能够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获得的体量会比这个大多了,于是这王水福就同意了。同意了以后大家都不理解,王水福说一定同意,没问题,80%给他们,结果美国人果然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公司,把全世界最大的滚梯生产线拿到这来了,最好的设备拿这来了,最先进的技术给你了,结果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发展大了体量比原来的70%要大得多了,您就拿这20%已经比原来70%大出无数倍了。这说明你放弃一些,让大家共赢,你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格局,有更大的收获。

 

曾经有朋友跟我讲,说王水福先生这个人,他就特别谦虚,您看他很朴实,有点像老农民的感觉,现在女记者采访他,他脸还会红,就这么一人。这人你看他这么朴实,有大智慧,了不起的人。为什么西子奥的斯能够占据中国滚梯第一品牌的位置?因为他懂得这种大智慧,“曲则全”。在有些时候你越为自己争取,越争取不到,“越争取这些我的位置,我要绝对第一,我的位置多么重要,我的名誉、我的钱,我的钱怎么样”,您越争取自己的可能越争取不到,反而是给大家带来一些利益,与大家共赢,放弃一些自己的所谓虚幻的名誉、地位等等,结果可能换来大家的支持,换来更大的局面,与大家一起共同前进,这就是“曲则全”的道理。

 

这事就好比说每天我讲这《道德经》,我讲《道德经》完全公益的,大家说“你这绝对可以出去,你绝对可以卖钱的,你可以在直播在哪卖钱的等等”。我就是做公益,这部分是我放弃我的收入,放弃这些东西,我就是每天来看《道德经》,我看到的心得免费与大家分享,这就是“曲”,放弃自己的名誉、金钱、收入等等,但是换来了大家的共同进步,您说这是不是好事?3000人一起听,喜马拉雅还有很多人听,听了以后,大家境界提升了,原来计较的事不计较了,原来纠结的不纠结了,心境开朗、气血通畅、更加健康、做事境界更高,您说这是不是“全”呢?

 

实际上在我们人生很多事都如此的,如果您懂得了“曲则全”的道理,很多事您会恰当地处理它,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非常高的境界,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本来今天还想讲“枉则正”,但是看来没时间了,所以“枉则正”留给明天。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明天我们来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这“枉则正”又有什么道理。好的,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二十三章2 放低自己的态度,不应该是被逼迫出来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在聊之前,首先向大家更正一件事。昨天我讲刘邦的马的事,有朋友指正了,我昨天说刘邦他们出门那四匹马要不同的颜色的,结果选不出来,他只好一个颜色出去了。有朋友就说这不对,应该是天子出去的马是一个颜色的,四个马一个颜色的,当时因为刘邦穷,选不出来一个颜色的,所以出门都杂毛的。

 

这事是我记错了,因为我心里当时这么想的:如果这全是一个颜色的马都选不出来的话,那说明这天下的马这毛的颜色得多杂啊,这颜色得五彩缤纷啊,你才选不出来一种颜色的。实际上确实是这网友指正的对,确实是当时就想选一个颜色的马选不出来,就四匹一个颜色的马选不出来,并不是说天下的马的毛颜色多杂。而且刘邦确实是不忍心去抢夺老百姓的马,去征召老百姓的马。

 

因为看到文献,继续往下看才明白,像张良他们其他那些人,都坐牛车出门,他们都没有马坐了,这说明确实当时的西汉政府没有什么马。难道天下真的无马吗?打仗时候那么多骑兵去打的,为什么?是刘邦以一个天子的身份,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他把自己位置放得很低,您说他以天子之贵难道征不到马吗?绝对能征到的,他不忍心征老百姓的马,马要干活去的,马战争时期去打仗,平时要耕地的,所以他不忍心征召,这说明刘邦确实比较节俭,这人把自己位置放得很低,这个跟大家讲一下,也是一个历史知识。

 

今天我们讲老子《道德经》,这句话叫“枉则正”。昨天讲的“曲则全,枉则正”,“枉”就读wǎng,我们说冤枉冤枉,是这么读,矫枉过正就这个枉。“枉则正”,现在的通行本是“枉则直”,可是我们看到《帛书》和副本写的都是“枉则正”,《帛书》乙本写的“枉则正”,“枉则正”这个字更加准确,比“直”更准确。“枉”当什么讲?左边木头,右边个王,当这树、木头长斜了,当斜了讲,弯曲、向斜向外弯曲,也当弯曲讲。他说你弯曲了反而能够正,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们拿一个小苗来打比喻,它从地里刚钻出来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个石头,怎么办?如果我就是一定要按我性子去走,顶顶顶,结果在下边盘了一圈又一圈,就顶不上那石头上,顶不出去,这时候小苗会向一侧长,弯出来、斜着长出来,出了地面以后再往上长,这就叫“枉则正”。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有的时候你放弃自己名誉和地位,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样你才能走得更正,这是“枉则正”的道理。“枉则正”我们再来举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说这韩信,我们这两天就讲西汉的事。这韩信年轻时候有胯下之辱,什么叫胯下之辱呢?就当年那小伙子,还很年轻,少年时期,在街上走,挎了个剑,在外面整天学着兵法等等,结果前边就来了一群无赖少年,其中有一个是屠夫,他一看:“你看他长的那么高个,还带刀剑,他还学兵法,这人胆真大吗?肯定不行,过来过来,你过来一下”。

 

又说:“我看你长了这么高的个,还带着剑,但是我看你就是笨蛋一个,你胆子绝对小”。

 

大家就说:“你怎么说胆子小呢?”

 

“你要是真有本事的话,你现在拿出剑来,一剑把我刺死,如果你要是没有胆量的话,你从我胯下钻过去”。

 

结果文献怎么记载的?“于是信孰视之”,韩信真仔细看他来回琢磨,这事衡量很久,“孰视”就是一直来回看,最后还是低下头,跪在地上,从他胯下钻过去了。

 

大家就哄堂大笑,“哎呦,你看,还带着刀剑出门,还学兵法,这种人胆太小了”,就哈哈都乐。

 

韩信为什么这样?因为韩信认为这事不值得,我有更远大的理想,我有更远大的抱负,就这事不值得。这时我暂低头,我向我的方向接着走,如果当时韩信不这么处理,拔出剑来把他杀了,很可能自己也死了,这是犯罪,也会判死刑,也可能自己逃亡,他的命运会就此改变的。现在他能够正常的去往下走,完成自己的使命,最后统帅兵马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兵马被韩信统治,最后把项羽打败了,完成了大汉帝国奠基的作用。这件事说明什么?就是“枉则正”在我们人生中是很重要的。

 

大家会问了,罗老师你这两天讲了两次韩信,韩信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低头,“枉则正”,到最后呢?建国以后,他开始不开心了,因为把我齐王的爵位拿走了,给我封个楚王,对我又开始采取各种的限制措施,他不开心了。这时候就经常说一些狂妄的话,比如说到樊哙家串门,人家樊哙都跪地上迎接他,樊哙是名将,出来以后说“我这辈子生在世界上,能与樊哙这样的人同伍,耻辱啊”,说这样的话,说“刘邦你带兵你带点就行了,我这多多益善,你这不行,带兵不行,”你看说话都比较大,为什么这样呢?他到最后为什么不懂得“枉则正”的道理呢?

 

“枉则正”有两种情势,我给大家分析下。

 

一种是真的被逼的,没办法,没有别的出路,必须“枉则正”,这是一种被动的“枉则正”。这种“枉则正”就是我确实杀他了我就糟糕了,逃亡什么的,逼的我宁可低头过去,但是心里非常非常憋气,这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的“枉则正”。

 

这一种“枉则正”会怎么样呢?虽然他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了,但是到最后有可能会反弹,会向相反的方向反弹,就是将来一旦有了机会了,他这种当时受的心理创伤,这种屈辱就会爆发出来,他会加倍的骄傲,所以韩信最后的表现应该有这种成分在里面。也就是说当时被逼的,结果一辈子被人说是受过胯下之辱,韩信一辈子但凡打仗,两军交战,对方就说他,“你是受过胯下之辱的匹夫等等”,一辈子背负这个,所以他心里会有创伤,会有这种反叛的心理,到最后他会变得更加狂妄,也就是朝相反方向发展,这是被逼的“枉则正”,这种“枉则正”其实并不好的。

 

比如说,您会发现很多被我们反腐部门抓进去的贪官,在小的时候都特别穷,穷苦人家的。为什么?被逼的,没有钱,所以当时省吃俭用,忍了,结果通过高考最后考上名牌大学了,最后留在好单位,成才做领导干部了,到这时他心里会反弹,“我小时候那么穷,大家瞧不起我,这时候大家瞧得起我了,我要怎么样?我要为自己抬高位置,我要……”,您看这时候就变了,这时候反而会把这种自卑心理爆发出来,变成一种极高的、极度的自傲,所以这是种被动的“枉则正”,不好的。

 

真正的“枉则正”应该什么样呢?悟道之人的“枉则正”,就是不在乎,人家看清这事实的真相了,所谓什么名誉、地位没什么大用,这些可以放下。所以悟道的人一碰这些事情,会主动的“枉则正”,“没问题,没问题”,过了人家也忘记它,人家就没把这种事放在心上,所以是一种通透的“枉则正”,老子讲的是这种“枉则正”,并不是被逼的我实在没办法,我不从胯下走我就死了。老子要的状态是,压根没在意的事,这种小的退步没问题,小的让一步没问题,我过去了以后我也不多想,这事过去了,大家笑也没所谓,以后也平淡的生活,只去做事。这样的人到最后也会非常低调的,他不会到最后翘起尾巴来,自卑充分地暴露出来以后,变成骄傲,不会的,所以我们要求的是第二种境界。您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这是一种主动的“枉则正”,是因为看透了世界的本相,看透了整个人生发展的路径,所以人家认为这个不重要,所以这是“枉则正”。

 

这样的例子,有朋友昨天在留言里说,说“罗老师,你讲的都是领导者,我们生活中老百姓怎么样?”生活中这样的事多了去了。比如说,在我们生活中,我小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的事,我们小时候物资很贫乏,谁家丢了东西,说别人偷的,那都是大事。我小时候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也是上课的时候,突然来人找他,说“有人找你,说你妈妈去世了,自杀了”。他回家里一看,他妈妈上吊自杀了,怎么回事呢?就是邻居家晾衣服,在外面晾衣服,说丢了条裤子,就赖说是她偷的这裤子,结果一委屈,就上吊了,从此这孩子一生没妈妈。您想想,这妈妈当时没想到这个孩子一生没有母亲的痛苦,当时就觉得憋气憋气,这时候如果通透一些,别人骂我怎么样都放下,无所谓的,可能过两天人裤子找到了,或者怎么怎么样,你的一生还是完美的。

 

比如说,有这种修行的人,日本有个故事说一个僧人、一个老方丈在寺庙里边,突然有一天他们这寺庙边上那村子里边,一个大姑娘怀孕了,大家就急了,她爸也急了,没脸,脸面都没了。所有人都去指责,“到底谁让你怀孕的?”这姑娘就哭,不说。“必须说,不说今天打死你。”这姑娘说是寺庙里的方丈,众人这一下火了,“哎呦我天,这方丈,人面兽心,平时讲佛法,现在这样”,于是来谴责他、骂他。老方丈就说了一句“哦,是这样吗?”大家骂吧,随便骂吧,生了孩子,把孩子抱过来就抚养,接着每天念佛。后来这姑娘过了几年,小孩渐渐长大了,姑娘良心发现,说“不是他,是村里边谁谁谁,某个渔夫”,大家一听都傻了,“我的天呐,我们误解了这个方丈了,哎呀,我们一直在怨恨他呢”,于是都来接孩子,来了把孩子接回去,向方丈道歉,方丈又说了一句,“哦,是这样吗?”然后什么事没有,人家接着修行,这就是大境界的“枉则正”。

 

人家是别人骂我,根本就没在意,看清事实就是这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在意的?所以这点纠纷不算什么,人家朝着我的方向接着走,我修行,我认为你给我带来的这个辱骂都是修行。等到大家都来夸他的时候,“您的修行真好,您怎么那么能忍呢”,人家方丈就一句话,“哦,是这样吗”,您看人把您夸的都给归零了,这是看透了世界的本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在意的呢?这样的人只朝自己的方向去走,这叫“枉则正”。

 

你要在意那小纠结,你那同事有点什么纠纷,你就没完了,“我的天呐,你侮辱了我,我的天呐,这么大的侮辱我哪受的了啊”,我整天跟你干,我想法在任何工作细节上跟你干,您的工作就没法干好了,您心已经偏了,这时候怎么样?我就把这放下,无所谓,我朝着我的方向继续走,那东西我不为自己名誉去争,我绕一下走,我绕过它,我接着往前走,这是真正的智慧。

 

所以好多事我们绕开它,放掉它,不要在意,我们宣传中医碰过那么多骂中医的人,你要天天跟他骂,你哪有时间宣传中医呢?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医,你跟他们骂没用,所以忘掉它,看一眼,知道有这样人存在,好了,我甚至上他微信里看看他吧,平时都是很好的父亲,很好的家长,很好的工作人员,行了行了行了,完事,或者他再骂我,我给他拉黑,不跟你争吵,我接着宣传我的中医,这叫“枉则正”。我绕开他,沿着我的方向接着走,这就是老子教给我们的智慧,叫“枉则正”。

 

如果我们知道了“枉则正”的道理,我们人生中其实会少很多纠结的,因为根本就用不着纠结,您绕开他,您管他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您接着往前走好了,您走您的,别人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这是一种智慧,所以大家要学会。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我们明天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三章3 当你满眼都是他人的缺点时……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老子前边讲了说“曲则全,枉则正”,今天讲“洼则盈,敝则新”,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洼则盈”呢?

 

“洼”字什么意思?低洼的意思,就是水洼的洼,这形容像深渊一样的洼,往下洼,老子说,只有你保持低洼的这种状态,才能装满水,“盈”是装满的意思,这个话是有道理的。老子特别强调人要保持一种虚空的状态,老子在这特指领导者尽量要放下自己的地位,把自己放低,只有这种姿态,才会有收获。它就像水一样,您这地势低洼,水才能流进来,您要是把自己搞的高耸入云的,这水会流进来吗?这水就流走了。所以低洼才能承载,才能有收获,这是洼的状态。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谦虚使人进步”。这“谦虚使人进步”我们太熟了,谁不知道,上小学就知道的,那为什么谦虚就使人进步呢?难道我们骄傲就不进步了吗?比如我做什么事,越做越有成就感,难道我就不进步了吗?“谦虚使人进步”里边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你要讲出道理来,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这么骄傲会自傲,为什么?为什么会看低看人,总是看别人缺点,为什么?

 

严格地讲,这些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留下来的,留下的一些毛病,不是进化了的东西留下都是好的。当然可能有积极作用,现在看就没有那么多的积极作用了。怎么回事呢?人在进化中怎么会变的越来越看重自己?越来越瞧不起别人?越来越容易挑别人毛病呢?当年在人类结成团体的时候,刚刚结成群体的时候,我们要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营,所以我们会规范别人的行为,总是看别人,有没有谁犯错误了,这种习惯慢慢留下来,我们管它叫负面偏好。负面偏好这是人从小遗传来就有的,就是我们留下来的,叫负面偏好,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负面偏好在进化过程中,甚至能够对自然的负面偏好,比如说突然有点什么变化,马上警觉,这是让我们生存的,在一个群体里边,谁突然眼神不对,他想把东西偷着吃了,我们一下看到,谴责他,我们就更容易找到别人的缺点。

 

为什么会过高看自己呢?人类在这个群体中,要显示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我为什么在这里边,我多重要,尤其这种在过去、在动物的时候,我们在争取配偶的时候,会更多的有这方面特征,就是我是多么重要,我展示自己,我不断展示自己。在人群里边,我们为了强调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也会这样,就是高看自己、展示自己等等。这两者留下来我可以这么讲,其实它带有一点动物性,所以我们说不是所有进化来的东西都是好的,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现在看往往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问题,什么问题?容易慢慢地高看自己,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多人在生活中慢慢把这种动物性展现的特别充分。

 

举个例子,经常有人这样,在网络上相信大家看过很多这样的人,就是他永远眼睛里盯的都是别人的缺点。比如说“某某人做了一件慈善的事去做什么什么”,这新闻一出来,别人一看新闻都想,“哎呦,这人真不容易,拿这么多钱出来”,他一看不对,他一看“这人怎么捐钱就上老人院捐呢?你有钱有本事,那孤儿院你也捐啊,这福利院你也捐啊,这儿童你怎么没捐啊,你看这新闻里边全是老人,他这做慈善做的不够彻底,照我想彻底应该怎么样,小孩也捐了”。你看他找一毛病,就是你做的,人家你做了八分了,他专门看你两分没做到那部分,觉得你整个八分都白做了。

 

您要是讲“日本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说日本的社会,你看公民教育非常好,遵守交通规则,这边向去的路上满是车,回来的路上这边你看这车空的,可是大家不去插队”,你写这么一新闻出去。他马上就说,“日本那么好,日本怎么还有乞丐呢?”他找毛病,让您学习提升的部分他不看,他就看那边毛病,“有乞丐,我街上也看到乞丐了”。

 

再比如说,您说“农民好,农民通过耕耘养活了我们这么多人,种出粮食来等等”,您写这么一文章,他就看“农民怎么了,昨天一个农民卖菜就把我骗了,我告诉您农民这群人怎么怎么”,他专门找那种阴暗的一面,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很多的,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就是您说东,他说西,您说八分他就找您没说到那两分来讲。

 

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说这样的人他能不能进步?我觉得这样的人想进步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他压根就没想提升,他把动物那一面展示的非常非常明显,就是我更多的看别人缺点,在看别人的缺点过程中,展示出我自己,“您看我多么厉害,我看到缺点了”,获得一种愉悦感,一种抬高自己的错觉。这样的人整天与圣人在一起,我觉得他一点都不会进步,为什么呢?圣人来了,他先看圣人鞋,“哎呦,这鞋穿的,哎呦这圣人,这鞋穿的太不靠谱了,土布鞋那哪行,你看这圣人的发型”。他就凭一发型就把你整个的学问给否定了,觉得这不值得学的,你看与圣人天天在一起生活,这样的人都不会受到一点的提升的,为什么呢?他不想进步,他只想找你的毛病,获得自己那点儿成就感。

 

其实严格地讲,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每天眼里看到的都是不如意,都是别人不好的地方,所以他满眼都是不好,您觉得他获得那点愉悦感真的让他感觉幸福吗?不一定,我相信当他最后满眼睛都是别人的不好的时候,他的世界也会变的不好了,您想他的世界没好事了,我自己一个人多么高大有什么用啊?所以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幸福。

 

我们人生一个重要的训练是什么呢?就是反过来,把这种遗传留下来的这种心理定势给它扭转过来,多看别人优点,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人才能进步。有的朋友会问,“您整天看到自己的不足,天天看别人优点,您不会变得自卑吗?”绝对不是的,恰恰那种抬高自己是自卑的反应,您仔细想想对不对?越是喜欢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找到别人缺点的人,有可能他的心里边是存在非常强的自卑感的、危机感的,总怕别人怎么怎么样,所以他要获得一个心理假象,您经常看到别人优点,看多了以后,您会发现,您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我整天看自己的不足,看别人的优点,我是不是觉得自卑了?没有,您越看越觉得大家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说,我的生活中就发现有这么一个特点,有的时候我看某人特别别扭,这人特别不好,曾经伤害过我,我觉得很讨厌。您要觉得他讨厌的时候,您就会越看他越讨厌,到最后您就简直没法跟他相处了,您想一定有这样的人。怎么办?我告诉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找到这个人身上的优点,比如说这人特别讨厌,经常说话来噎我,经常来讽刺我等等,你没法相处,你就想他优点,这人对他孩子很好,您想这么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对他孩子还不错,还给他孩子买玩具,他这么温柔地拍他孩子,原来他有优点。这时候你会发现他是一个人,他这个人有优点、有缺点,是个结合体,我们千万不能看到他的缺点以后,因为跟他有冲突,我们就否定他整个人,有可能换一个角度来看,他这个人是另外一个人,挺好的。

 

所以每个人我们无法判断他是一个好人、坏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人就叫好人或坏人,他在某一方面可能还有优点,这么看来你就觉得没有那么可恶了,你的眼神会温柔起来了,您跟他就能接触了。我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但凡我找到这个人的优点以后,我再去跟他相处,最后慢慢这个人都变成朋友了,之前会觉得很难相处的人,你慢慢觉得好相处了,因为他有优点,而且您看他优点,这好了以后,您想想自己可能就提升了,我也要这么做,就提升了,所以您可能会把所有人的好处收集到自己身上来,这样自己慢慢就越来越好了。

 

朋友们,今天我们留个作业。就是听完我这讲座以后,听完我这音频以后,各位上班了,今天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身上的一个优点,您坚持每天做一件这样的事,找到优点以后,您把它记下来,想想自己有没有需要提高的,照人家比起来是不是有什么差距,然后再当面去夸人一下,跟人说一下,说您这优点真是我欣赏的,找机会跟人说一下,就这一个作业。

 

大家尝试一下,一天找到别人,您观察办公室不同的人,身边不同的人,包括您的孩子,您都找他优点,一定他有优点,然后找到优点以后,自己想一想,我是不是可以向人家学习,提升一下,再当面向人表示一下,夸一句,说这优点真是我值得学习,我觉得很欣赏,竖大拇指。每天做这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您来回换,您看看两周以后您会有什么心理感受,您会有什么改变,这个作业我希望大家做一下,这是真正能改变自己的。

 

这是老子讲的“洼则盈”的道理。您看到自己不足,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这是“洼”,这样的人才能进步,这是老子讲的。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讲,更容易被大家恭维,更容易造成一种虚幻的我自己有多么强、多么大、多么聪明、多么了不起的这种幻觉,如果您能破除这种执迷,把自己位置放低,保持一种“洼”的状态,您的领导境界会提升的,这是老子讲的“洼则盈”的状态。

 

“洼则盈”还有什么更深的道理呢?老子特别强调虚空的重要性,我前面讲过很多次了,老子特别强调虚空,经常讲中空、杯子等等这种器皿,为什么会这么讲?因为老子认为当你把心清空,把那些欲望去掉以后,会有一些新的能量向您灌注,这时候您会有更多的收获的,这个我不多讲,但是这是老子一个核心的思想,大家自己去体会,不是我们世俗讲的刚才的那些心理学的东西,而是老子认为你把欲望清空,把自己什么做大、做强那种欲望,我一定要获得多少,欲望清空,保持安静、保持虚空状态,放低自己,老子认为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帮助你的,因为你空了以后,才能有你的用处,才能有力量进来,这是老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朋友们,这个大家自己理解,今天我们就聊到这,下边的课我们会讲“敝则新”到底有什么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谢谢大家。

 

 

 

 

 

 

第二十三章4 你总是唱“我要飞得更高~”,然而首先你得……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接着来聊老子的《道德经》。现在聊《道德经》我觉得已经进入了一个状态,好多朋友每天听,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提升一下,这是让我特别开心的事。

 

我们今天来聊下一句,上次我们讲的,老子说的是“洼则盈”,就是你保持一种低洼的状态,才能在里边有所收获,才能装满水。今天讲“敝则新”,什么意思?这“敝”什么意思?破旧的意思,敝陋、破旧的意思,破旧了才能新,这话什么意思呢?有人说了,说这话意思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你这鞋子穿旧了才能买新鞋”,您这么讲也行,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讲法。

 

但是老子这句话里边有更深的意思,老子认为这世界一直在生灭往复变化着,从出生出现了,然后生长,越长越大,最后老去、灭掉、再生,一直这么循环中的。就跟树似的,您说这树是个小苗,这是“新”的,长着长着长成大树,粗壮了,树皮逐渐老化,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这时候树上满树凋零,这就是“敝”的状态。落叶腐烂,再加上冬天的大雪一冻,到春天的时候这些树叶都化成春泥了,然后它作为养分又滋养新的芽生出来了,这叫从新到旧,从旧到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

 

老子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老子《道德经》里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思想,大家记住了下边我讲的。老子告诉我们一定尽量把自己保持在那个正在生长状态,也就是把自己保持在那种弱小的、小苗一样的状态,你会逐渐长大变成壮的,越长越壮的。不要把自己放到那种极壮的状态,因为您把自己放在那种极壮的状态,结果您一定会沿着自然规律走下坡路,开始走下坡路,往下走,所以老子特别强调,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那种向上长的状态,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所以这里又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说老子渴望不渴望成功?老子希望不希望大家达到那种茁壮的状态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会讲,老子希望大家守弱,保持弱小的状态,老子希望大家一直这样,这是不对的。其实老子希望大家达到那种成功的状态,达到那种强壮状态,大家老子讲的是怎么才能达到那种状态,这是《道德经》里边一个重要思想。

 

比如说老子这章,老子说“曲则全”,你曲着才能全,你说老子想不想全呢?人说这样才能全,这就好比跟一孩子说,“孩子,你努力学习,才能成功”,我这句话说完了,我是希望不希望您成功呢?难道我就希望你努力学习吗?一直学吗?不是,努力学习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过程、一个方法,然后期望你达到成功,所以老子说“曲则全”,并不是说一直保持“曲”的状态,而是希望你进入“全”的状态。

 

很多人解《道德经》就在这上边出问题了,他认为老子一直让你守弱、一直怎么样,老子希望你“有为”的,他认为老子一直讲“无为”,老子希望你通过“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结果,这是老子的思想,所以很多人不解老子的思想,把老子讲成一个什么消极避世的人,我觉得这是对《道德经》的误解。

 

老子说“枉则正”,我问大家,老子希望你“枉”还是希望你“正”?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希望你什么?老子希望你“正”,希望你“全、正”,但是他的方法是通过“曲”,通过“枉”这种方法。希望你盈不盈?大家说老子不希望你盈,“不欲盈”,老子希望你“洼”,总保持“洼”的状态。老子说“洼则盈”,是通过洼的方式达到盈的状态,但是你保持洼的姿态,老子这个意思。

 

所以老子这里边讲的“全、正、盈、新”,你说老子期望不期望你达到这状态?期望的,这是你的目标,但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种状态呢?你要保持“曲、枉、洼、敝”这种状态,您才能达到前边我们讲的“全、正、盈、新”这种结果,所以我们讲《道德经》一定要知道老子的思想是什么,这才能真正讲清老子《道德经》的经文。

 

这个“敝则新”就是老子告诉你,千万不要瞧不起这个“敝”,这个“敝”正是你“新”的基础,你要把自己放到这个“敝”的状态积累能量,然后才能“新”,这是老子告诉大家的道理。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在人生中都经历过这种低谷的状态,这种低谷的状态就是“洼则盈”,你只有低谷才能往上走。你只有经过低谷,这种不堪的状态,你才能日后发出光彩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们人生中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比如说我自己,我当年曾经一事无成,在家读中医书,读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应该就是我“敝”的这个状态。因为人生破旧不堪,这时候没什么收入,每天看书,这时候没有到任何地方旅游过,我十年里面没有出去旅游过,我的旅游就是出门坐公共汽车,白天别人上班了,我拿着书上公共汽车,一边看书,从这头坐到那头,因为有月票,坐到那头再坐回来,这是放松自己的,一边看看外面景色,一边看看中医书,背背里边内容,这是放松了,平时就是看书。

 

那个时间基本上是在书中度过的,我看了大量的古代文献,都是那十年里边看的,如果没有这十年的话,我不会知道这么多古代中医故事,所以我家里有五书架古代医书,也都是那时候买的,省吃俭用,就有点钱就买书,所以我那阵基本上生活中没有其它消费,您说买衣服都很简单,没有什么消费,咖啡厅没进去过,十年绝对没进去过咖啡厅,所以这个人生阶段应该是“敝”的状态,现在回想确实不堪回首了,那个时候日子过的非常清贫、非常的简单。当然现在想想也挺幸福其实,那个状态叫“敝”的状态,但是因为有了这个“敝”的状态,所以我才有“新”的思想出现,一旦到北京读中医了,读博士了,突然所有积累的东西一下焕发出光彩来了,这叫“敝则新”。

 

人生如果没有这种“敝”的黑暗的状态,您就不会有那种大放异彩的光明。很多中医都有这样经历,比如说我们讲《黄帝内经》的徐文兵老师,徐文兵老师据说在通县,也是十年时间在地下室看书,看了很多年书,这种积累最后一爆发出来,讲《黄帝内经》讲的才非常精彩,这就是“敝则新”的一个含义。

 

“敝则新”对领导者讲它有什么含义呢?如果我们离开了老子的思想去谈《道德经》的字句,可以讲出十万八千里去都有道理,但是一定要知道,老子所讲的就是领导者要放弃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这个“敝”对于领导者来讲,它意味着领导者的名誉、地位的“敝”,也就是说破旧、放弃它,因为老子告诉大家,悟道之人能看清这事物的本质,这些所谓的虚名,什么名誉、地位、抬高自己,老子认为一概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东西会阻碍你的发展的,老子认为你把这些东西搞的凋敝了,你的名利凋敝了,你的事业一定焕发出新的光彩来,这是“敝则新”的真实的含义。

 

老子认为,作为领导者,不要太想抬高自己,我的位置多么高,我多么尊贵,我应该捞取多少名誉、地位等等,都放弃掉,你只要把这些东西放弃掉,让它凋敝了,你放心,你的事业会获得新的生机。这话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子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有两个含义,“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我们可以看做是一个人身体里边、一个人的生活中,我“曲则全”,但是也可以看作你作为领导者,您“曲”了,天下才能“全”,作为一个领导者您“枉”了,这公司的方向才能“正”,您保持自己的利益、名誉、地位、金钱“洼”了,这个公司的利益才能“盈”,您让自己的名誉、地位凋敝了,您的公司才能焕发生机,这是老子讲这段经文的最大的落点。所以我把这个给大家这么掰开了、揉细了讲,大家就知道这话是什么含义。

 

老子写在《道德经》里边他这话什么含义?绝对不是就讲一个小树苗怎么长,不是的,老子这些一概是打比方,这些比方存在不存在,是不是世界上每个树都这么长的,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有可能多数树这么长,或者有的树遇到了会这么长。而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老子是借这些东西来打比方,老子讲的是领导者与团队成员的关系,老子认为你只有放弃了这些名誉、地位,让自己的名誉、地位、收益等等变得“曲、枉、洼、敝”,你的事业、你的公司、你的员工才能“全、正、盈、新”,这是这段经文的真正含义。

 

我这么讲完了,大家一看这《道德经》,清楚了,原来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句一句讲是有道理的,是能够让大家细致的分析,如果我这一篇一篇地讲,实际一段话一会儿就过去了,这么讲大家就真能理解,老子的发心是什么样的,老子在给我们讲什么样的人世间的法则,这就是“道”,所以老子讲的这个规律,如果我们理解以后,您就了解了“道”的运作方式,把自己名誉、地位等等放到低的位置,您才能获得更大的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前进的空间,所以这是老子《道德经》讲的“洼则盈,敝则新”的道理。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讲到这,明天接着来讲《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我们明天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三章5 我们的一生,除了自己,能给予众生多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聊的这话很简单,叫“少则得,多则惑”,就这六个字。就这六个字里边却有很大的智慧,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少则得,多则惑”,迷惑的惑,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这话讲的原意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老子这下文马上就讲领导者,他马上就说“所以领导者怎么怎么样”,所以这话跟下文是有关系的,因为老子加了“是以”,所以的意思,老子后边讲的什么意思?后边讲的是领导者放下自己的欲望,不要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取。所以前边的“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的原文的意思就是领导者如果你把自己的欲望去掉、减少,这叫“少”。“少则得”什么意思呢?你把欲望减少了,你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有所获得,有成就,这叫“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你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把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增加,因为您有资源了,您平台高了,平台大了,这时候您的欲望本能的会增加上来,这是人的本性。这时候如果你任由欲望去增加,结果是你会更加困惑的,你就不知道方向是什么了,你做事就没有章法了,您就会出问题的。所以老子讲这话的意思,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欲望减少,因为这时候你的本能会让你欲望增加的,老子是直指人性,告诉你这时候要减少,你只有减少欲望了,大家才愿意追随您,您才能有所成就,您的企业才能越来越大。

 

大家看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少则得,多则惑”的典型。“少则得”怎么回事呢?一般的企业家赚钱是为了我买别墅,为了生活更好等等,稻盛和夫从27岁开始创办企业,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去努力,您看他的想法不一样,27岁的起点很高,什么起点?无我利他,把自己放下,为所有员工去负责。我有20个员工,我对你们20个员工的物质、收入和精神幸福去奋斗。如果有2万个员工,我就负责这2万人,所以我就照顾好你们,我无我利他,利的就是你们。我把自己欲望减少,我不是为自己怎么样,结果大家看到您真是为我们怎么样,大家都来追随你,所以他的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中年出家,出家修行以后,心里变的更加纯粹,然后创办了第二个企业。第二个企业创办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都在想,我有没有私心在里边,我有没有为自己的私心,他说如果有为我私心的话,那我这个企业就不要办了,他仔细问自己,他说问自己长达半个月的时间,确认这里边没有我的私心,我是为了所有员工去努力的,然后才办这企业。办这第二个企业以后,很快又成为世界500强了,为什么?因为你为员工奉献,员工就觉得这老板对我们太好了,我也上你公司去干活吧,你公司越来越大,结果“少则得”,您把欲望减少了,反而您的企业是世界500强了,这叫“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呢?您的欲望多了,好多企业办着办着企业开始搞股份了,这股份把自己亲属搞来一个,企业开始分公司剥离等等,再把这个给亲属,都让我亲属把它给填充进去,这是为自己考虑多了,结果这样的企业怎么样?您说员工看不出来吗?您觉得员工傻,所以这时候大家就不愿意追随您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大家离开您了,您的企业就做不好了,所以叫“多则惑”。您的欲望多了,您就会困惑的,这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

 

但是“少则得,多则惑”提出来以后,除了对领导者有启发之外,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指导性。“少则得,多则惑”,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有一个好朋友,这个朋友他们全班同学毕业以后观察,这朋友他的发展特别好,怎么回事呢?这人特别“笨”,他毕业分配到一个公司里去,一个船务公司,分配到公司里去以后,他一直坐那办公桌,就坐在那不动,就一直努力干努力干,因为他这人很简单,就是我没有那么多欲望,我把眼前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我只做一件事做到底,就这么做。

 

这个班级别的同学,他的同学们就是很聪明,别人都很聪明,那个行业好跳到那个行业去了,干着干着干两年觉得那个行业更好,这个情况变了,经济形势变了,于是又跳那个行业去了,干了两年刚有点基础,另外那个行业更好,就这么跳。越聪明的人跳的越多,您这来回跳的过程中,您是在累积您经验吗?没有,往往都是从头做起,前边所有做的事归零,您看似聪明,总是找世界的潮流,您其实在不断地给自己的归零。很多人的欲望很多,想法很多,很聪明,结果反而把自己给耽误了,跳着跳着最后发现,40岁以后你发现跟20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没什么大的改变,没有本质的改变,有点提升,但也就是解决生活的温饱而已,能挣钱养家糊口了,但是绝对没有进入到成功那个境地去。

 

这个人很有意思,就是我说这朋友,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在别人电话号码不断换,名片不断换,一会儿这个总监、那个总监来回换的时候,他只做一件事,我就把我这公司的位置做好,大家反映说他的电话号码,就这办公桌号码没变过,毕业十年没变过,毕业二十年还是这号码,只不过因为城市的号码升级添了个号而已,一直就是这个号码、就这号码。因为这人也不是笨蛋,人家是不断地想怎么去做好的一个人,很聪明的一个人,人家就从普通职员做到部门经理,做到公司的老总,然后整个公司开始改制,改制以后股份制,所有人都有股份了,结果他拥有了一些股份,每年年终分红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后事业越做越好,现在带领公司越走越往前走。相比之下,他就走到了事业成功的位置,这叫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最后终于成功。

 

那些来回跳,不断归零,把自己以前的人生归零的这些人,您看似聪明,看似本领多多,但是最后反而困惑了,因为不断给自己归零,您不知道方向,东走西走,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很多人没有想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其实所有工作都是您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一定要想到我这辈子能做什么,为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贡献,什么幸福,有了这个以后,您就不至于来回这么跳了。

 

所以我经常对年轻人的职场生涯提出建议,这是我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果。什么建议呢?就是我认为有三个要素,必须要去具备的,您才能做好这事业。什么要素呢?

 

第一,就是我这件事是对众生有益的,这是方向。方向是第一的,好多人今天干这行,明天干这行,他看到都是暂时的利益,他没有看到方向,他想的是我在这行能得到多少,我在这行能得到多少,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要为世人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第一的,就是我做这事对众生有益,这是第一的。

 

第二,这是我擅长并感兴趣的。也就是说这事我不是特别笨,我怎么都不入门,而是我感兴趣,我在里边做的时候有乐趣。你会想我到老的时候,我做这么一件事,回头一想不后悔,就是绝对不是干了一个特无聊的事,我觉得很后悔,都没意思,不会这样的,觉得有意思,这是很重要。就是有兴趣,有快乐很重要,这是第二条。

 

第三,是坚持十年以上。这就是大家说的,就是多少个小时、几万个小时的法则。任何事,我的观点,你认真的做,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坚持十年以上,您都是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是我的观点,对这个我自己的体会比较深。我曾经讲过,我有连续十年的时间没有旅游过,全部时间用来看书,用来提高自己,不断地去看病、看书。这十年让我一下就改变了,如果没有这十年,我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能给大家讲中医,这十年给我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础,所以什么事坚持十年以上一定成功。

 

像我说的这个朋友,他在这坚持了二十年,终于走上了这个行业几乎是顶峰的位置了,这叫“少则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很多人认为自己聪明,认为自己我的能力无限,所以他想多多捞取,多多去争取,结果他反而困惑了,所以这叫“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在企业经营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说稻盛和夫那样的境界之外,在企业经营的思路上,也是有用的。比如说美国有个吉列公司,吉列公司生产这剃须刀的,它就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剃须刀,就做这一个产品,别的不做。您说它剃须刀做到什么份上呢?美国90%的市场是吉列剃须刀占领的,全世界范围内剃须刀70%被这一家公司给占领了,这就是专心做一件事。您说吉列要是明天做什么微波炉了,明天做电烤箱了,后天做电视,后天做手机了,您说还能有吉列剃须刀吗?没有,人家就把这个剃须刀给你做到极致,所以全球70%市场人家给占领了,这叫“少则得”。

 

我就在刚才看了一个任正非的采访,华为任正非。华为现在做的很好,采访华为任正非。他说我们怎么成功的,他说我们就是阿甘精神,专注做一件事,他说其实手机市场专业性非常强,适应性非常窄,竞争对手很多,您看苹果、三星都在那放着,但是我们就是傻子,一直做一件事,我们今天没有想去做电冰箱,明天去做什么电烤炉,后天搞个华为电脑什么,没搞这个,我就专职做手机,专心做手机,只做好一件事,结果华为就杀开一条血路。任正非自己形容的,他说像攻城一样,我们派的尖刀部队,所有力量就集中在这,找最薄弱的地点把这个城给它撕开一个突破口,然后我们再往前冲,他说这叫尖刀精神。这种状态结果让华为越做越好,越做越好,现在华为几乎威胁到三星和苹果手机了,到这份上了,说明华为的思路是正确的,就是“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旦在一个行业做好了,觉得我这法则太好了,我在所有行业都会成功的,于是开始欲望多了,欲望多以后开始什么行业都要涉足,手机我也要做,电冰箱我要做,洗衣机我做,彩电我做,电脑我做,什么行业您都擅长吗?微波炉您也做,都做吗?结果力量分散,每一个上面本来有可能做成精品的,也没做到精品,没做到极致,只不过做出了大陆货,所以这样的企业往往就困惑多多,所以我不说哪个企业了,大家都知道的,这叫“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的这个思想就这六个字,我们放在我们人生里面,放在我们企业管理中是非常有用处的。所以这老子的大智慧我们拿来学一学,你发现每天读这么一点,其实对人生是都有启发的。

 

朋友们,那么我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聊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智慧了。我们明天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三章6 老子:我啥时候说过人要消极避世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这两天是高考的日子,如果您家里边有学子在高考的话,我在这里祝福他发挥出色,金榜高中。我们现在接着来讲《道德经》,昨天讲的是“少则得,多则获”,今天老子下边讲的话叫“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是以”就是“所以”的意思,“圣人”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再讲,老子《道德经》里边的圣人不是一般做学问的圣人,不是我们讲的孔子学问做的好,圣人,不是的。老子《道德经》里的圣人非常非常的明确,是悟道的领导者,这个圣人甚至与庄子后边讲的圣人概念都不一样,老子这个很清楚,就是悟道的领导者。领导者“执一”,“执”是拿着,保持端的这个东西,执是手拿着,这“一”好多人解释,“一”就是道,圣人拿着这个道做天下的什么什么。这么讲是对的,但是不够准确,这个一严格的讲并不是道,因为老子讲的很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道和一不是一个东西,这个一是道生成的形式,道是无名无形的,是我们看不见、无法感知的,道按照它的意志生出来一,一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混沌的状态里分出阴阳,这是一生二。所以,这里讲的一已经是一个物质了,不是道了,这个道我们是无法感知的,我们知道它存在,但是我们知道它无名无形。这个一是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具体形态,一种混沌的状态。老子说这种悟道的领导者保持着一种混沌的状态,没有什么比较,没有区分等等,他把自己的名誉放的很低,不是追究那种刻意的名誉,他认为美誉没什么重要,混同在里边,这是一种混沌的状态。

 

老子说圣人保持这种混沌的状态来做天下的“牧”,这个“牧”很重要,帛书甲乙本讲的是牧,这牧是当领导者讲,牧羊人是管羊的,负责放羊的。放牛羊就是这个牧字的本意。作为天下牧,作为天下的管理者,这样的比喻,在《圣经》里边也有,《圣经》说上帝是牧羊一样,我们所有人都是上帝的羔羊。《道德经》里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前边讲了那么多圣人不在乎自己的名誉、地位,放低它,然后才能做好事,圣人就是秉持这种理念,拿着这个混沌的状态,保持一种混沌的状态作为天下的领导者,这叫天下牧。现在通行版都讲“为天下式”,这个“式”当什么讲?大家说楷模,其实老子是反对楷模的,老子说“不尚贤”,反对那种楷模、标兵,如果这里边又讲圣人拿着这种状态来做天下的楷模,违反了老子的理念。所以,后世的版本是被改过的,原始的版本,老子的帛书甲乙本应该是为天下牧。接着老子讲怎么做才能为天下牧?老子说“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这些话在前边我们都讲过了,上一章有同样的话,意思是不彰显自己,不看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才能做好事,把自己位置放低了,不总是抬高自己,你这样的人才能做首领。

 

下边一句话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非常重要,“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个是《淮南子》里边的版本,现在的通行本讲的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两个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就按老子帛书讲,“夫为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你不争,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你不争天天在家里边打坐,天天不出去了,天天在家里抽烟,我坐着发呆,天下就没人与我争了,我就过好了,是这意思吗?不是这意思!“夫为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话原来老子讲的就是领导者,领导者不争到底是跟谁不争?老子讲的非常清楚,是领导者不跟你的员工去争,因为你不跟员工争利益、名誉、地位这些虚幻的东西,你把自己放的很低,所以大家愿意来加入您的这个企业,您的企业就越做越大,最终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了,因为您的企业是最大的,就是这个意思。

 

稻盛和夫,我昨天讲了,他全部力量都为公司的员工去奉献,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去努力,这样员工待遇好,非常好,努力工作,拼命工作,结果稻盛和夫把自己的利放下,无我利他,利员工,他把自己放下了,不跟员工争,结果最终他的企业越做越大,做成了两家世界五百强,最终天下没人能与他争了,这叫“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这是《道德经》里的含义。

 

很多人解《道德经》,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解释成夫唯不争,是与世无争,把对象搞错了,不是与世无争,而是领导者不跟你的员工争,不是与世无争,把这个方向搞错了,结果《道德经》变成了消极避世的,与世无争,我天天在家里边抽烟就行了,看看天就行了,与世无争了,不跟大家争,无所谓。这是理解错了,老子讲的是不跟员工争,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下,把自己虚幻的东西放下,这样大家才愿意追随您,您才能有所成就,这叫“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是领导者法则。

 

我们老百姓从这句话里边,从《道德经》的智慧里边还能体会到什么样的启发?我们说“夫唯不争”,还有一个概念是我们人生一直在争,与别人在争,争夺利益,争夺的时候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因为不断争,争就有比较,一比较你就不开心,因为别人一超过你你就不开心,比如周围你有十个朋友,这十个朋友在某一方面一定参差不齐,您天天跟别人争,但凡有人超过你的你就不开心了,有五个超过您的,您就会获得五个不开心,你说这日子还有法过吗?所以,但凡有比较,人生就有痛苦。“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有什么道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是高考,这高考我讲这故事讲了很多次,就是高考考试的事,很多人把考试当做一个比较的手段,考试本来就是比较的手段,可是您就真的把它当比较手段了,你就痛苦去吧,很多孩子就这么考试考糟糕的,把身体搞垮的,为什么?天天比较,每次排榜都是一次折磨,一定要考第几,一定要超过谁,你这么比较下来您就累去吧,您现在暂时考第一了,那也就是在您学校,在整个区、整个市里边一比不行了,在全国一比又不行了,所以有比较你就会知道总有更高的,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比较不是好事,它会相对出现的,您如果在意这个您就会受不了的。所以,比较带来痛苦。越考越紧张,越考越紧张,很多孩子最后就崩溃了。

 

当年我妹妹就不怕考试,我妹妹是学霸,我当年高二之前我是学渣,我昨天讲了,在微博里说了,我说我是学渣,我妹妹是学霸,我怕考试,我虽然跟我妹妹在一个重点高中,都不错的学校,但是我是连滚带爬的学的,我妹妹学的就比我好,她不怕考试,她考高中的时候化学考满分,高考她是文科状元,数学考满分。这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高考数学能答满分,一道题不错,不容易!很多孩子一到考试就失手,平时考的还不错,一到大考的时候,不行,失手了,紧张了,出问题了,考的一塌糊涂。我妹妹越是大考,考的越好,我很好奇,所以我忘了我是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我就问我妹妹,有一天在家里我就问她,我说你怎么不怕考试呢?我怕考试,你怎么不怕考试呢?当时我记得特清楚,我妹妹当时很淡定的回答我,她说考试有什么好害怕的?她说考试就是一个展示我学的到底有多好的一个机会啊,这能展示我的机会求之不得呢,那有什么害怕的?享受这个过程。当时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听完这话,这角度我怎么没想?我很震惊。

 

所以这话对我后来影响很大,我就慢慢开始改变,所以慢慢后来我也成学霸了,到最后考博士的时候基本上能体会到这个境界了,也就是卷纸一发下来,这么多题等着我发挥呢,全是我擅长的,开答,所以就一阵狂写。考博士那几天,我拿一支新的碳素笔,到博士考完的时候这支笔从头到尾墨水全没了,把笔一扔考试结束,然后金榜高中,成了公费博士生。这是非常开心的一个过程。以前考试很痛苦,为什么这时候开心?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您没跟别人比,您就集中把自己的力量做好,把自己的基础做好,一点点去做,把它做好以后,考试的时候我就是开始展示才华了,不断展示,稍微我不会的放了它,会的我充分展示,我把自己真的展示好了,您跟别人比这事还在意它吗?您展示那么出色,别人一紧张,别人没法跟你比了吧?所以这就是“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因为你做好自己,把自己展示的特别充分,没有去争名、利那些虚的东西,而是把实的这地方做好了,接着没人能与你争了,你不用再争了,因为你已经做的够好了,这样的事有很多。比如说,我曾经听说过一个银行的行长,这人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省行的副行长,做的为什么这么出色?据说当年他是个农村孩子,刚到单位的时候,别的大学生都为自己争,给我5000块钱,我就干5000块钱活,下班了,对不起,什么活都不管了,跟我没关系了,让我多干活,对不起?拿奖金,不拿奖金,对不起,我不干。所以,每个大学生都为自己这5000块钱争。但是这人是农村孩子,家里特别穷,来到银行,一进来,这么好的平台,那我展现自己吧,这是展现的机会,我不争这钱,您给我5000块钱我干5万块钱活行不行?您说他吃亏吗?大家说,真吃亏,没事,我展示自己,我很享受这个平台,就拼命干,所以据说当年他是业务员的时候,他做的业绩永远比排第二的多十倍出来。

 

什么概念?我问过银行的人,他说如果这人搞信贷的话,他比别人看的卷宗高出十倍来,如果他要是拉存款的人,他一定有他的办法,要比别人用功十倍,所以他的业绩永远是排第二的十倍,提干提谁?不可能差那么多把第二的提上来,再有关系您看业绩在那放着呢,所以永远提他。所以这个人年纪轻轻没到40岁就成了省行的副行长,那其他的跟他一起进单位的同事们,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每个月的收入就是5000块钱,因为你争这5000块钱,您没把自己的体量放大,所以你这个瓶子里永远装的都是5000块钱,这个人作为省行的外资银行的省行副长,年薪是极高极高的,已经相差不是十倍二十倍的事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反映这个道理,“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人与世无争,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了,不是,而是做好自己,不要去与外边争虚名的东西、去比较,不用,把自己做好以后,最后天下没人能与你争了,老子告诉大家的是用一个出世的方法做入世的事,如何能够减轻负担,轻装前进的把事情做好这么一个思路,并没教大家消极避世。所以,我觉得老子《道德经》被解偏了上千年,大家都是越讲越偏,越讲越消极,老子讲的是如此积极的一个方法,我甚至认为可以用积极心理学的很多原理来讲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一个如此乐观的人,是一个如此对大家有用的人,却被大家理解成无用的、消极避世的,我觉得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侮辱。所以,今天就把这句“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给大家阐释清楚,就这一句话其实可以做半天的课,可以讲半天的内容,这样的事例简直是太多了,这里边的道理简直太多了。我们需要为老子做的平反的内容,我觉得也太多了。所以,这个话大家一点点去领会去,在工作中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不是能够用到?对我们是不是有启发?其实这个境界您一旦达到了,那您的人生一定会进入那种从容的境界。

 

好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聊,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谢谢大家,再见。

 

 

 

 

第二十三章7 事情做得好,全赖于对“道”的遵从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不知道各位假期过的怎么样,端午节这三天假过的是否快乐,有的朋友说嘘,一定要说安康,快乐也好,安康也好,都是假期,一定要好好过。在假期里,我认真的看了大家听了《道德经》之后的感想,说实话,我看完了特别感动,我罗某人所做的如果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的话,能够和大家一起走向老子的智慧的话,那是我的荣幸。所以,非常非常开心,与大家一起前行。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的智慧。上一节我们讲到,老子说“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话也有版本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都对,这话里边后来引申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不争之得”,这个“不争之得”是老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是非常遗憾,这“不争之得”被很多人给解释成了什么都不做,与世无争,不要出头,有的人说这不争之得的意思是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和大自然去争,这么说稍微有点道理,但是前边那种说法基本上是在歪曲老子,老子讲的“不争之得”不是这意思,老子讲的特别清楚,是一个领导者要尽量放弃对名誉、地位和利益的这种渴望的攫取的想法,要放下这些想法,把欲望放低,不要因为这个去跟你的被领导者去争,也就是说不要跟你公司的员工去争这些东西,这个叫“不争之得”,不争的对象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不争的内容是钱财、名誉和地位,这些欲望带来的虚幻的东西,这叫“不争之得”,你只有这么做了你才能顺应自然之道,否则空谈顺应自然之道,您说什么是自然之道?难道自然之道只是讲的天亮了您起床,天黑了您睡觉,这叫自然之道吗?这是身体和自然的对应,老子讲的范围更大,讲的是像天道一样去做事,这个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这个观念非常非常重要,天道就是自然之道,天道有什么特点?隐身于背后,不为自己争取各种名誉、地位等等,让众生按照规则去运行,这种德行就是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

 

我们所讲的顺应自然之道是这个内容,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像天之道一样无我利他,把自己隐身于背后,不追求名和利,为百姓去做事,您所做的这个事就符合天之道,符合自然之道了,这是老子讲的真实含义。明白了这点就不会把老子讲成消极避世的代表人物,也不会讲虚无飘渺的我们顺应自然之道,什么是自然之道?讲的特别空。自然之道就是无我利他,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老子前边讲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讲的这个不争之得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讲下一句,叫“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这句话,老子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曲全,就跟前边那话曲则全是一样的,这曲全谁提出来的?老子提出来的吗?谁说的曲全?老子讲的非常清楚,古之所谓曲全者,上古的时候人讲的曲全,你看老子首先提出来,这话不是我发明的,这种哲学思想不是我发明的,是以前古人讲过的,我把它们拿出来的。所以我一开始就讲《道德经》是怎么来的,不是老子凭空编撰出来的,而且老子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能看到国家级别的很重要的资料,上古时代国家君主培养自己接班人的教材,里边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领导者思想,这些思想老子把他们整理出来成为《道德经》,加以老子自己的编撰,当然他有他天才的发挥,但是他的思想的源头一定是上古时候一些领导智慧,包括这个曲全,所以老子讲的很清楚,老子很客气的,人说我是引用古代的,后世把老子给神化了,那是后世的事。老子说古代人,古之所谓,人家所讲的曲全,几语哉!难道只是说一说而已吗?人家是有真正的道理的,这是这句话的含义。这里边最重要的概念是曲全,就是前边的曲则全,我们讲过曲则全的道理。这个曲全我们再给大家阐发一下,因为这是老子一个特别重要的思想,曲全。首先问大家的这个曲全的曲,曲的是什么东西?大家说曲就是委屈,你只有委屈自己才能成功,这就是曲全。

 

您这么讲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没有深入到那个骨头缝里边去,我们现在讲究的是深入到骨头缝里边去,就像吹唢呐,要吹到骨头缝里边去那个感觉似的。我们一般人以为曲全是委屈自己,实际上曲全曲的是什么,老子《道德经》里边讲的很清楚,你所曲的全都是虚幻的“名相”,比如说声誉、地位,这东西您说它有它也有,您说它没有一转身就没了。举个例子,我妹妹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毕业以后曾经在电视台做过主持人,上街去老百姓认识,上街买东西,商家都主动给她打折,有的地方做头发,免费来做,只要我们给做的形象就好了。所以,当时有点名气,后来移民澳洲了,移民澳洲几年以后再一回国,一个人都不认识她了,走街上完全是陌生的。所以您看这种虚幻的名誉转瞬即逝。

 

所以,到今天为止,罗玲不怎么愿意出镜,就是电视台不怎么去,她觉得这东西没什么大用,这些名誉都是虚幻的。这些委屈的“名相”还有什么?所谓你委屈的“名相”,名誉之外还有地位,有的人以为自己地位很高,了不得,但是有可能转瞬这地位就会改变的。还有金钱,很多人对金钱的痴迷程度超出人的想象,有些贪官家里边一搜搜出1亿多的现金,他敢花不?绝对不敢花,每天骑个破自行车上班,有一朋友跟我讲,那种自行车破的,您上展览馆里都找不到,都不道哪弄来的破自行车,都生锈,锈的不得了。显示清贫,吃饭掉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再吃,显示我多么节俭,家里存了1亿的现金放抽屉里边不敢动,他想拥有,可是这东西又不敢花,您说这是不是虚幻的?都是虚幻的,最后成为负担,夜夜做恶梦。

 

所以,这些老子认为都是“名相”,虚幻的“名相”,老子所谓的委屈,曲则全的曲是对这些东西的曲,好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觉得别人讽刺我,他损害了我的名誉,难道我就忍了这口气了吗?这是没想通的道理,您真的悟了道了,一看这些所谓的名誉都是假象,没那么重要,他讽刺的是,这名誉本身没那么重要,您要这么一想您就不觉得委屈了,不觉得自己多难受了,所以老子说这种曲的状态是正常的。这叫曲。

 

再说一遍,这种曲委屈吗?实际是不感觉委屈,因为自己已经看清楚所谓“名相”都没有那么重要,这东西你为大家把事做好了,它自然会跟随而来,但是别为了追求这个东西去做事,而是要去做事,然后去忽略这个东西。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再一看这个没那么委屈了,您把这些东西给曲一下,没那么委屈。

 

相反,如果您要是觉得这个东西重要了,您做事是为了追求这个东西而去的,坏了,您那个事就会搞砸了,所以我们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这里边的一个表现。比如人家讽刺你,您跟人干起来,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结果整天把精力放到网上跟人干仗去,您什么也别宣传了,宣传什么中医?天天跟中医黑骂去吧,没完没了的,本来有些中医黑有可能会转化成中医粉丝的,被您这么一骂俩人对立起来了,永远没有回头的可能,所以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您看不清这事物的本质,结果因为这个事物受损伤、“名相”受损伤,您就开始兴师动众的大动干戈了,您做事本身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您明白这道理吗?

 

老子讲的曲则全的全,全的是您做事的本身,所以老子非常清楚的把您做事本身和做事带来的“名相”,那些虚幻的荣誉、回报,老子给它区分开来了,老子认为您应该去做事,把事情做好,剩下那些东西您忽略它吧,老天爷一定会给您回报的,而且会特别特别多的,但是您忘记它,不是为了追求那个做事的。

 

这种情况在人生中我们都会遇到,比如说,我当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到北京电视台协助创办《养生堂》栏目,当时由制片人、我带几个编导这么做,当时科教频道突然进了很多编导,整个台里经费有限的,所以每个编导工资没有那么高,给我台里尽力,也就是3000块钱,大家可能知道3000块钱在北京就是一个特别基本的生活费,但是台里已经尽力了,这时候这个工作您做还是不做?这时候要看您到底这辈子想干什么,我这辈子就想推广中医,所以这个平台对我来讲非常非常重要,已经给我钱了,我很开心了,已经能让我生活下去了,我没有什么更多的求,比如我应该去卖药去,卖药赚钱,我应该去哪上班等等,我没那么想,因为我觉得当时的利益没那么重要。所以,我就坚持做下来了,结果这一做做了一年半,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一个月就收入3000块钱,没有什么外快,那时候一点外快没有。

 

这一年半,您虽然觉得曲了,您在利上曲了,委屈一下自己,但是在做事上,我让养生堂的节目越做越好,我严格把关,结果在大家的努力下收视率提高特别快,很多很多人看,在全国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栏目了,让中医在民间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就是您稍微委屈一下自己的所谓名和利这些虚幻的东西,带来了事业的有成就,让中医普及开了。所以,您看您事做好以后,回报会来的,您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这是虚幻的东西,别在意它,如果您一旦在意了,这哪行啊?3000块钱,瞧不起我,我一博士,您这事做不了了,您在意这收入的话,就把自己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推广中医的机会给放弃了。

 

所以,在每一段成功的人生背后,都有这样的哲理在里边,每一段失败的人生背后也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我们以后再讲,我们以后聊聊,我在我37岁之前没懂这些道理的时候,我特别在意自己的利益,结果一事无成。所有的事最后都归零,所以这是老子给我们的大道。这个大道您懂了,您人生就会不同的。所以,老子说“古之所谓曲全者”,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吗?那是真实存在的。然后老子加了句,“诚全归之”,也就是说您做事做的好,这个功劳全是归功于您遵从了道的法则,全归功于这个,所以这是老子讲的道理。今天,我们就讲了一个曲全的道理。朋友们可以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好的,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二十三章

标签:战争   缺点   填充   何事   限制   品牌   精品   不同   学校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40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