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妄者寿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今天讲的是第三十三章。讲的也很快,讲到第三十三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章内容很有趣,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老子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这话又耐人寻味了。老子讲了两个境界,很多人讲《道德经》讲这一章的时候,我都讲我跟别人讲有什么不同,一般人都认为前边一句是老子在讽刺,后边一句才是真知,前边一句是为了对比后边一句出现的。
所以“知人者智也”都解释成了解别人的,你能了解别人的,那只是小智慧而已,没那么重要,真正高境界是“自知者明也”,就是了解自己才是真正明白的,是真正高明的,一般都这么解释,说前边是境界低的,后边是境界高的。我觉得这章这么解有点不合理,老子通篇里边没有看出来他鄙视前边境界的说法,老子只不过讲出后边可能更重要一点,但是前边境界老子没有讽刺的意思,实际前边境界也很重要,你能做到已经不错了。
“知人者智也”就是了解别人,你能够知道别人、了解别人,那是一种智慧。大家说对不对?这是对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提升的一部分就是了解别人,我们经常是不了解别人的,因为我们往往愿意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这世界,一看别人、一看这人,“这小伙子长的帅,跟Big Bang里的叫权志龙的很像,这小伙好人”,一看这小伙,“长得怎么这样,他做事肯定不行,你看说话又笨,不行不行”。这就带有色眼镜看人,您怎么知道这就是好人,那个就不行呢?这是我们总容易犯的错误,谁恭维您两句,“你看这人是好人”,谁讽刺我一句,“这人是坏人”,您看见没有,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众生平等,您说这世界上有没有好人或者坏人的区别呢?实际上人生下来都是人,本身并没有一种人叫做好人,或者叫做坏人。就如同这衣服,它只是衣服,它粘上尘土了叫脏衣服,不粘上尘土叫干净衣服,可是并没有一种衣服天生就叫干净衣服或者叫脏衣服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如果这缺点太突出了,伤害到您,您可能觉得这人坏,可是一转身看他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很好。所以这世界上本没有好人或者坏人的区分,我们如果能够去发现他优点,不断鼓励他优点,所有人都是好人。您能看到这一点,能够了解到众生都有好和坏的一面,我们要去适应,我们要去鼓励好的一面,您能了解这个观点,您就有智慧了,您就能够看清周围的人了,这叫“知人者智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我这么大年龄的人,都为家里给父母找保姆而头疼。比如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家的保姆换过80多位了,就是老人看这保姆他总看毛病。你看这保姆不卫生,手又少洗一次,那保姆做饭的时候什么都没放,那保姆怎么怎么样,那保姆又睡一觉等等。他天天看保姆的毛病,结果每个保姆都不合格,这孩子头疼,他跟我说,我天天都在想父母怎么办,换保姆怎么换,父母一来电话,他说我头疼,又说保姆坏话,这保姆又怎么了,又打架了。
其实我跟您讲,我接触保姆的结果,我认为绝大多数保姆是没问题的,但是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有的人会有点缺点。比如说农村人到城市来工作,有很多东西不会。所以我听说过一位保姆,刚开始做保姆的时候,用电饭锅蒸饭,小女孩没蒸过饭,她把盐放到大米里一起蒸,她觉得好像做菜就该放盐,所以米得放盐,没用过,没做过饭。有的电饭锅不会用,有的消毒柜不会用等等,她没用过。有的保姆用马桶,她甚至蹲在马桶上去方便,因为从来没用过。所以一朋友跟我说,我发现我们家这马桶为什么天天有鞋印,谁干的?琢磨了很长时间,最后突然明白了,他们家保姆每天上卫生间是蹲在上边的,因为农村人到城市来不适应这生活。
您如果觉得这是缺点的话,那每一个保姆全都不合格,但是您要看到他们厚道,能干活、能吃苦等等,人家有优点,所以把那些东西教会她们了,每一个人都合格。可是如果您只看见缺点的话,您就绝对找不到合格的保姆,所以换了80多位,这个家里面为这换保姆,孩子头疼的要命。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不知人,老人不会看这世界的人,所以有的时候老人如果不学这些《道德经》的智慧,往往也会进入这种状态,他就开始不快乐、不幸福。所以这知道、了解众生的品性,是一个需要有的智慧。有了这个智慧以后,最终要回到了解自己,要“自知者明也”,我们人类有一特点,就是喜欢要求别人都做得很好,但是对自己一无所知,不去想自己。
在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楚庄王一看越国乱了,于是就想去讨伐越国,去征讨、抢地盘去。庄子劝谏说,“大王您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就说了,“因为越国政治昏乱,军队虚弱,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时候我不打他,我什么打啊,我赶快抢点地盘去啊”。庄子说,“我担心人就有这个毛病,他的智慧、他的脑袋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跟眼睛一样,他能看到百步以外,一看远处看得很清楚,但是看不见自己的睫毛。”你说谁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很难看到,看远处看得清楚。说“大王您的军队就强吗?您被秦国和晋国的军队打败了,丧失了数百里土地,这是军队虚弱;境内强盗盛行,官府镇压不了他们,控制不了他们,这是政治昏乱。您的军队也虚弱,政治也昏乱,您这昏乱和虚弱绝对不在越国之下,可是您为什么偏偏看到越国的虚弱您就要去打人家去呢?您没想到自己虚弱,这时候您一发动战争,倒霉的是您自己。”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们特别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可是对自己缺点一无所知,不愿意正视。所以古代所有民族、全世界所有民族里边,都有个智慧就是要先看自己的缺点。在《圣经》里边,马太福音里边有句话是“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圣经》里还有类似的话,说“先去掉自己眼睛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好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意思是说别人眼睛有点刺,那是小毛病,你自己眼睛里边有一根大木头,房梁那种木头,你自己却看不到,非看人眼睛的刺,这是不能自知。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而我们人恰恰有一毛病,就是喜欢看别人缺点,这叫负面偏好。喜欢看自己优点,喜欢看自己成绩。
比如说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让几个人完成一项任务,完成以后,让每个人来形容自己在这个任务里边所占的份量、所占的贡献,结果每一个人都讲我怎么怎么样,结果把这几个人的贡献加起来一看,远远超出这个任务的意义了。就是说每个人都说“这个事全靠我,我拯救多少多少”,那人说“我拯救了20个人”,结果一看一共才拯救20个人,他们五个人每个人都说自己拯救20人,就是每个人都愿意夸大自己的作用,夸大自己的功劳,这就是人的本性,人喜欢多看自己的优点。
所以,能够公平的看待自己,看到自己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低谷时看到未来的希望,在高峰时看到未来有的危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本事。一定要了解自己,所以老子讲“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实际上真正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应该融为一体了,因为你和众生本来没有差异,了解自己就了解众生,了解众生在众生中也看到自己。
我记得好像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叫“练武功三个境界,叫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个境界。我认为经历过这三个境界以后,最终这三个境界要打通,因为您见众生也就是见自己了,见了自己也就见众生了,见到众生也就见了天地了,天地、众生等等与你都是一体的,这在《金刚经》里叫“一合相”。我们跟所有的都是对应的,所以真正到这境界,你知人,然后自知以后,这样的人做事才能真正的圆融无碍的,这是老子给我们人生的启发。
讲到这,跟大家讲个小事。就是有一天我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儿子你讲《道德经》里的音频我都听了,你讲《道德经》你不能胡说八道啊,我一听我急了。我说妈,我讲《道德经》没胡说八道。我妈说怎么没胡说八道呢?你神化自己了。我说我怎么神化自己了。我妈说,你说自己能呼风唤雨,你说要下雨了,结果一进车里边,10秒钟就下雨了,你这不胡说八道吗?
我跟我妈说,这是真事啊,我是真的如此啊,这是真事,我绝对没有胡说八道,这是真实存在的。当时确实是我看天阴的差不多,我说一会儿我们上车就下雨了,结果一进车里边,10秒钟雨像水龙头打开一样,大雨就下来了,也可能是我对天色的观察,也可能是在大小洞天那地方有感应。我说,妈,这事是真的存在的,我一点没有瞎编,我瞎编我就不姓罗,我拿姓氏来起誓。我妈说那也不能神化自己。我说没神化自己,因为我马上就讲了,我说我也碰到过被浇得落汤鸡的时候。这是真的,我也被浇成落汤鸡,我在上海讲课,结果出这操场,被大雨浇得落汤鸡一样,那雨雨伞都挡不住,最后皮鞋里边全是水,我吹了一晚上的皮鞋,拿电吹风吹,把皮鞋吹干净,因为第二天要讲课,外面大雨哗哗下着。
所以这不是神化自己,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有的时候你会跟天地有感应,有的时候会失去感应,每一个人也都如此,我跟众生是一样的,我不是说我多么厉害,其实每一个人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在生活中出现那么巧合的事,难道真是巧合吗?我想也许不是的,是您以另外的方式在跟这个世界沟通,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失去这种能力,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叫众生是平等的,但是通过我们的修炼,通过我们学习提高,我们可能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我为什么讲到这呢?我其实讲这故事,是给大家增加点兴奋感,但是绝对不会神话自己,因为“自知者明”,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我自己也被雨浇过落汤鸡,所以对自己要有一个特别清醒的了解,这叫“自知者明也”。在生活中如果能够随时自知,又能了解别人,“知人”,合起来这叫“明智”,各位看到没有?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和明合起来就是明智,这样的人就是明智的,所以这是我们人生必修的功课。朋友们,我们一点点大家一起去提升,一点点去学习,我们争取变成一个明智的人。
朋友们,今天《道德经》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来跟大家分享老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今天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今天接着聊第三十三章,昨天讲老子说的“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老子讲这些,您想人家在那么早的时候,讲的都是人生的真理,这些话今天拿来依然是通行的,依然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指导。
第一句“胜人者有力也”,就是如果您能战胜别人,您能超过别人,那是您有力量、有实力。老子并没有讽刺这样的情况,因为有力量、有实力,说实话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也是好事,所以老子这并没有讽刺的意思。有的人说这是讽刺前边这种人不行,境界低下,其实不对的,老子并没有这么讽刺,老子认为您有力量、有实力也是不错的,但是只不过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而已。平时我们如果能够战胜别人、超过别人,那是您有实力,是好事,但是人生记住一定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超过别人上边,因为这会带来比较,我之前讲过,这种比较是无谓的。
好比说我这两天又看到很多这样的孩子,我之前讲过这样的病例,我看这样的孩子往往还都是企业家的孩子,这很奇怪。就是企业家的孩子往往很优秀,所以这样的企业家往往引以为豪,“我的孩子班级考第一,一直考第一,我孩子特别聪明”。但是这种孩子往往身体多病,找我来看病来,都考第一很聪明的孩子,一看肝气不舒,引起各种病。因为这种孩子陷入了比较里,他特别享受在比较中超过别人的感觉,“我就是第一的”。但是第一有什么问题呢?经常害怕第二追上来,所以他要花很大的精力来维持第一的水平,但是第一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呢?最大的危机是第一并不是真正永远存在的。因为您在班级里边您超过别人,您有实力您第一,但是年级排榜您就第一吗?未必。全区排榜您第一吗?未必。全市排榜呢?您可能都排第一百多,所以他一下信心就崩溃了。因为他的所有优势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旦比较标准变了、内容变了,他一下就会觉得崩溃了,“我的天呐,我不是第一的,原来我没有这么有实力”,这就糟糕了。
所以,这是这个境界的,您可能已经学的很好了,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您在比较中去生活,您迟早会陷入困惑的。“我现在赚钱很多,买一别墅了,一转眼开同学会,我同学买十个别墅了,气死我了,我的天呐”,您看本来自己觉得挺好的,超过周围的人了,结果中学同学聚会一看,居然有买十个别墅的了。您觉得买十个别墅了不起吗?人家还有买整个小岛的呢,这就没法比了。所以在比较中觉得自己有力量的、有实力的,这往往容易在条件一变的时候,就陷入困惑或者痛苦之中,所以老子说“胜人者有力也”。
在比较中,你战胜别人了,在比较里你是有力量的,但是记住还有一个境界,叫“自胜者强也”。这种自己战胜自己的,这是真正的强大。这就忘记比较了,我比别人强不强我不知道,我就战胜我自己,我挑战的是我自己,我不断进步,我一点点夯实基础,不断地往前走,这就可以了,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自胜”,自己战胜自己什么呢?这里边可有说道了,一方面我们可以战胜昨天的自己,也就是说我现在做得挑战了自己,之前我做不到。比如说爬山,拿我自己说,我之前爬山上100米累得大汗如雨,喘得不得了,就不想爬了,就想“我下去吧,别爬了,上面还那么高,这不要了命了吗,我不爬了”,会这么想。但是如果你能战胜自己的话,每天多爬一点,每天多爬一点,这叫自己战胜自己,昨天我爬100米,今天我爬150米,不断地往上爬,越爬越高,最后你发现上到整个山顶上,我没怎么喘,我觉得自己感觉挺好的,气血通畅,这就是“自胜”,自己战胜了自己,挑战了自己。
具体挑战自己有很多内容,我举例子,跟大家一点点来讲,这一个人如果能战胜自己的,首先是战胜自己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为什么战胜它?第一,因为很多动物性让你无法在群体中与大家和谐相处,如果我们能够战胜它,我们就能与大家和谐相处;第二,很多动物性阻碍你的前进,因为那是动物性,你没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抱负、能够做事的人,所以这些动物性我们要克服它。
都有哪些类似这种动物性呢?我跟大家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懒惰,人们会懒惰,因为都喜欢安逸,但是我们要前进、要进步,您就不能懒惰,因为懒惰谁都想不劳而获,张口饭就来了,一伸手衣服就来了,每天就享乐,每天晒着太阳、沙滩,谁都这么想。但是如果您天天这样的话,您这人还有希望没有?您爸妈给您留多少钱?如果您不是什么沙特富豪的话,您就别这么做。即使是那种真的富豪,我觉得这么做,很快也会把家产败光的,所以人类要克服懒惰的情绪。
可是我们人恰恰本性是懒惰的,我们的懒惰之性时时支配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不想劳累洗衣服,所以发明了洗衣机;我们不想上楼梯,结果发明了电梯;我们出门不想走步,结果发明了汽车等等,甚至可以这么说,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以懒惰为推动力的,以人们懒惰的欲望为推动力的。但是结果是人类的机能在退化,您想现在多少人气虚、正气不足,因为缺乏锻炼。为什么缺乏锻炼?因为机器代替了您的运动,所以您看很多男士大肚子胖得不得了,天天开车,连出去买个菜都要开车,走100米恨不得开车过去。人类的机能在退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懒惰是不好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懒惰,你能战胜懒惰这种欲望,你就能进步。
比如说我举例子,我曾经遇到过很多成功的人,很多成功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有铁打不动的生活习惯。比如我碰到一位先生,这人在保险业很成功,他说我每天早晨5点钟起来长跑,刮风下雨没断过,5点钟准时长跑。所以身体像铁打的一样,身体特别健康,身体健康就给他做事业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他为什么长跑?他说我是有意在考验我的自制力、自控力,自己战胜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如果他能强化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在生活中其它方面,在工作中其它方面,他做事也会能够控制自己,这是一种锻炼,这是战胜懒惰,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战胜懒惰。
战胜自己还有什么内容?比如说战胜自己享乐的想法,其实严格地说懒惰也包括在享乐里边。享乐还有其它方面,比如说美食,我们看到美食,“我的天呐,这美食太好了,吃”,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进自助餐里边,很多人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一见到这么多,就100块钱,猛吃啊,把肚子胀得不得了,上吐下泻,脾胃受伤,这是没战胜自己这种享乐的想法,对美食这种享受没有战胜。真正有节制的人,真正厉害的人,这人如果见到这种美食,人只吃自己份内的,不多吃了,我告诉大家这个人才是真有成就的人,这人不得了,这人做事的话特别有节制,他什么都知道控制。
同样其它的方面,金钱的享用、对于美色的抗拒等等都是。您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真遇到一大美女,您喜欢不喜欢?谁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但是怎么做,这人和人就区分开来了。我说这世界上没有圣人,每个人都是人,男人看到美女,没任何想法,对不起,您可能已经身体出问题了,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想法,但是圣人是怎么出现的,他能够自己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妄做妄为,人家控制住自己了,这就是圣人,这是战胜自己的各种欲望。这欲望该不该有?该有,在您的范围内可以,但是战胜不了,您就开始出问题了,有可能一个问题出现,后边一连串问题都出现。您哪能想得到,最后您事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导致的吗?是吃多红烧肉导致血脂高,最后出现心脏问题,让你倒下了导致事业问题;还是您挺大岁数找一女明星,绯闻满街转,舆论不倾向于您,您哪知道哪出的问题对吧?所以这种适当的欲望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能够战胜欲望,不去妄做妄为的那是真正的高人。
除了战胜自己的欲望,还有战胜痛苦、忍受痛苦,因为我们人生并不一帆风顺,有很多事是不如意的,但是一般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容易忍受不了这个痛苦。
比如刚工作没多久,觉得太枯燥不干了,年轻人容易这样,一拍桌子我不干了,我回家打游戏去,那多痛快。忍受不了领导的批评,一拍桌子不干了,这样年轻人特别多。有的时候人生陷入低谷,比如说孤独,没有找到女朋友,自己事业没有起色,这时候忍受孤独,这种孤独是特别可怕的,这时候能不能战胜自己?有的人就很消极了,就开始逃避,我喝酒、我抽烟、我找点刺激等等,这样就没戏了。真正战胜自己的人能战胜孤独,孤独就孤独呗,我这时候赶快用这时间马上去做打基础的事。谁都孤独过,谁都在黑暗中往前摸索过,千万别浪费了,别让情绪把自己冲垮了,战胜自己这种状态,去打基础,您基础打好了,自然光明就来到了,所以这是战胜自己的这种痛苦,自己能忍受痛苦。
还有一种“自胜”就是动员一切资源,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去不断努力的这种能力,这也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有的人目标放那了,干着干着干不了了,跟前面的一样,痛苦来了,太痛苦了,不爱干了就不干了,这样人就没有前途。而真正能战胜自己的人,动员一切资源,调集一切力量,战胜昨天的自己,沿着既定目标往前走,这是一种能力。这种战胜自己的能力,非常非常关键,有了这种能力以后,这种人才能真正强大。所以你不用去别人比,你真的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最终你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的。
老子这段讲了两个境界,一个境界是“胜人者有力也”,您战胜别人那是有实力的表现。但是真正高境界是战胜自己,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战胜了,这样人才能真正强大的。大家看老子这话今天我们不用翻译,大家一看就都明白,我给大家是掰开了一点点聊,这种智慧我们只要想通了,您就明白了,其实人生别跟别人比,好好做自己,看别人只是看别人哪地方做得好,我们学习一下借鉴而已,但是别比结果,因为这结果未必是你定的,天定的,所以我们做好自己,但是放心您只要做好自己了,好的结果就会来的,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人生的大道理。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明天这时间接着来聊,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
今天接着聊第三十三章。老子今天讲的话很有意思,老子说“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大家一听觉得这又是我们今天都知道的道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道理,其实源头就在老子这,老子《道德经》里就讲了这样的话。
“知足者富也”,讲如果我们知道满足,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心灵富裕、心灵富有的状态。什么是知道满足?我们很多人是不知道满足的,所谓知道满足,也就是说我们的欲望和现实之间,它的比例是欲望低的,现实比欲望要高出来,高出来这一块就是富裕的,就是你心灵的富裕、你的幸福。很多人状态都是我们的欲望,要远远高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比如现在我们住100平米的房子,知道满足的人觉得住100平米房子很幸福,因为我的欲望没那么高,我觉得三口之家住80平就不错了,现在100平了,多出来20平了,就是你富裕出来的,你觉得很满足。有的人同样三口之家,住100平米的房子,他不满足,他觉得我同学人都买别墅了,500多平的房子,他的欲望在500多平那,所以这100平和500平之间的400平,那就是您的不满足,就是您的亏欠、匮乏,就不是富足状态。我们现代很多人就是不懂这道理,因为我们欲望太多了,我们恰恰忘记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多么不容易才聚到一起的缘分。
比如说我们的父母。很多人就想我爸爸他怎么就不是李嘉诚呢?羡慕那王思聪,说他什么“国民老公”,那是我老公多好啊,你看他爸爸,他怎么那么幸运。您别这么想,我觉得您能存在就是一个天大的缘分,您知道您的父母当年是多大的缘分能够遇到一起,两人相爱,把您生下来,这稍微差一点,我估计都没您了。这是天大的缘分,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富足,所以要感恩父母的缘分,父母教育您,您别觉得李嘉诚等等大富翁怎么样,您父母给您的爱,绝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您回忆一下小时候所有那些幸福,回忆起来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太富足了,这是不容易的。
您长大了以后去工作,这工作也是不容易的缘分,这么多的人形成一个公司,大家有序地在运转,运转地还如此的好,正好赶上您来了,这公司就在那放着,您就来工作来了,这也是缘分。每一件事想起来都很不容易,稍微有点差池,都可能没有今天的现状,所以我们今天每一天,就是我们工作的每一天,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非常殊胜的缘分,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如果各位想不通的话,您上医院走一圈去,您到医院里边看那些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人,那些肿瘤病房躺在肿瘤病床上的人,您想想那生命都是按天计的,您想一想他们的心情什么样?我告诉大家,您从医院出来您就知道了,您看到每一个走在街上平凡的人,您都觉得这是幸福的,太幸福了,每一分钟都是如此的宝贵,是别人想拿什么换都换不回来的。您说有人再有钱、再有成就,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您知道他多想拿他所有的成就、所有的钱来换你一天的时间,我跟大家说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每天能够平凡的与家人在一起生活,能够正常的吃饭,能够正常生活,能够欢笑,能够体会一切生活的酸甜苦辣,这都是富足。为什么?您可以这么想,因为这都是凭空多出来的,原来这世界可能本来就没您,您这么想就觉得很幸福了。但是如果不这么想,想不通这事,您觉得“我的欲望,我这人可了不得了,我要买别墅,我要买豪车……”您的欲望比天高,远远超出您生活的承载范围,那您就是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人,总是觉得有巨大的亏缺,所以这样人不幸福。
老子讲的很清楚,“知足者富也”,这话含义很深,就是说我的欲望很低,我生活远远高于这个欲望,就是知道满足了,因为够了,这种状态的人就是心灵富有的,老子讲这话很重要。
接着讲这话更有意思,老子说“强行者有志也”,你看这话其实很多人讲《道德经》把老子讲成虚无的、避世的、消极的人的时候,讲到这的时候没法讲了,实在不好意思讲这话,老子在这没说逃避什么现实,没说消极等等是你人生应该有的状态,而是“强行者有志也”,强壮的“强”,当副词时念“qiang”(三声),就是努力、竭力去前行者,这人是有志向的。老子不是讲无为吗?怎么会讲又努力去做事呢?不是逍遥自在、随其自然,怎么会讲“强行”呢?这话还真是老子《道德经》里原来写的,因为帛书甲乙本里就有了,所以这话绝对是有的。
老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老子非常清楚的知道,前边老子讲的“知足者富也”,这是讲的对谁呢?讲的是对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欲望要降低它,你一看自己生活比欲望要高很多,这样的人心灵富有,讲的是自己的欲望。“强行者有志也”,这讲的是对谁的?老子讲的是对天下众生的。非常清楚,就是对我自己要无为,对天下众生要有为,所以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整个《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叫“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讲的是“为”,“为”是为谁为?为众生为。“不争”是为谁不争?为自己不争。但是你这么做了,你放心,老天一定让大家来成就您,来支持您,您的事业会越来越好的,老子在这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
作为一个领导者怎么样?对自己要知足,怎么样都会好,没问题没问题,这样你会越来越好的,越来越幸福,对别人、对众生要怎么样?对公司员工要怎么样?一定要努力去践行,所以老子从来没说过什么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做,老子压根就没讲过这样的话。
相反老子讲了“强行者有志也”,就是你努力去践行,竭尽所能去践行,去努力前行,这样的人是有志的,老子是夸赞他的,所以老子《道德经》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这么讲就讲得通了。如果把老子讲成消极避世的代表人物,讲的什么无为,什么都不做,顺应自然之道,你完全理解不了老子这为什么这写的“强行者有志”,什么意思?为什么他要努力去做呢?努力本身就不逍遥了,所以老子并不是说要逍遥,对自己要无为,对众生要“强行”,要努力去践行。
所以,我讲了老子《道德经》笔下的这种悟道之人的品性,跟我们想的那种逍遥的、潇洒的完全没关系,绝对是一个努力践行的实践者,而不是站在山顶上天天吸着风、喝着露,长发飘飘穿身白衣服,逍遥地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那种人是后世虚构的,没有那种人,悟道人不是那样的,悟道的人就像一个匠人一样,努力地去为大家做事,这是真正悟道的人。
大家看这句话里体现老子《道德经》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很多事我们就了解了。比如说如果老子真的要讲逍遥无为的话,真的无为,老子完全不用写这《道德经》,他可以不写,他写有什么用呢?无为,顺应自然之道,大家爱怎么生活怎么生活,我指导大家干什么?老子人家还是写了五千言的,写了《道德经》,因为人家对自己是知足的,给大家做事是“强行”的,那是真正地整理了当时他看到的文献,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领导者法则的文献,老子是认真写的,绝对不是就是闭着眼睛在这写,而是参考了大量文献的,老子《道德经》里引用了很多书的东西,回头我给大家讲,他引用了很多老子之前的著作,这是为大家做事,人家是不遗余力。
您说佛教,佛教讲一切都是空,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都是虚妄的话,那释迦摩尼为什么要给众生说法?说法一生,开无数法门,为什么?大家讲都是这样,其实为自己看清“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需要再去争取什么了,我不需要去获得什么。但是为众生,我要把众生所有人痛苦担在肩上,我要化解大家痛苦,这是为大家做事,“强行者有志也”,人家有大志愿,为了大家去发弘愿,去努力解除大家痛苦,一生说了无数的经典,说了那么多大的佛经,为了大家解除心灵痛苦。
您看古代圣人全是这样的,全是明白这道理,我自己不需要太多,很简单。您看佛祖,生活很简单,沿街乞食,您给饭我吃。佛祖都沿街乞食,我现在经常想当年能够乞食给佛祖,能够赠食品给佛祖的人,是多么幸福,与佛祖生在同一个年代,佛祖来乞食,你给佛祖饭,我觉得这太幸福了,供养佛祖。但是您看佛祖生活就很简单,人家为自己没有争取什么华丽的东西,但为众生却奉献一生,不断地讲法,说法一生,这就是“强行者有志也”,所以古代先圣全懂这个道理,人家才成一代宗师,才建立自己的学说门派,这是了不起的。
我们自己老百姓个人呢?我们可能未必有那么大的弘愿,生活好就行。但是各位记住了,如果您懂得这个法则,对自己要求不那么太多,别斤斤计较,放松一些,所谓您所拥有的,都是别人羡慕的,你为什么还要争取再多一点?你就争取再多一点,你知道要花多大的代价吗?有可能造成冲突对吧?你放松一点,活得很更好,更幸福,心灵更富有,为大家做事去努力做,你放心“道”的法则是你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你放心,这世界会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持你,大家都向你靠拢,你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法则。但是你又不是为这幸福,因为对自己没有什么索取的要求,你又不是为了这个做事,你心里就更加从容,没有纠结。这种状态,老子说的对自己“知足者富也”,对他人“强行者有志也”,这种状态就是人生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这是我们都需要追求的,包括我罗博士自己,我也要努力去学习,做得远远不够,所以要努力学习,那么我们一起来加油,去追寻这种境界。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下一周我们接着来讲,看看老子《道德经》又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接着聊第33章,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
今天我们学的句子是这样的,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妄者寿也”。这两句话很有琢磨的余地,首先“不失其所者久也”,这个所是你所处的位置,叫所,居所。这“不失其所者”,就是不轻易离开你所处的位置你的根基的人,这样的人会长久的,你的事业、生活会长久的,会得以保留的,这叫“不失其所者久也”。这话对不对?这话当然对了,有大智慧,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经过一定的生活历练之后,会有一个自己的位置,这位置也就是您的根基和平台,您在这平台上您会做的很好,发挥自己的力量,因为你已经经过很长的磨炼,来到了这个位置上。千万不要随意的轻率的离开自己的位置。
我碰过这样的事,北京某大医院某一科的主任,了不得,因为是北京大医院,全国的疑难杂症患者都到这来,所以患者如云,站大排,经常开会请他,声望很高,觉得自己不得了,觉得我确实我在这个领域里边,在这业界我也就顶尖了,你看北京是全国顶尖的地方,我在北京这医院里边我也是顶尖的,我就顶尖了,结果觉得自己位置很高,这是没有充分的估量好自己的位置。结果,外边私人医院一拉他,你到我这来吧,以您的声望到我们这来,那一定会发大财的,结果离开了自己的医院到那私人医院去了。
他原以为我已经到了全国最高的位置上了,我自己出来开诊到这私人医院来,患者不得如云吗?站大排,那经济效益一定很可观,那私人医院老板一想,他一过来,那我不发大财了吗?结果一出诊,门可罗雀,为什么会这样?他犯了老子前边讲的一个错误,“自知者明也”,不自知,他错误的理解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本来这个工作平台非常好,您在这平台上能为大家服务,结果他忽略了平台的价值了,这医院人的位置,多少年积累下来的这么一个大的平台,患者是奔着医院来的,您走了,再新上来主任大家一样奔这主任来,人家看的是整个的医疗资源,你的团队的力量。这个医疗资源平台和这个团队整个的整体的氛围,这才是您的根基,您在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好比铁甲威龙一样,你人在里边,整个的机器是你的根基,你出来你就普通人一个。结果一离开了患者非常少,您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所以,这叫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事特别特别多。
比如说企业家把企业办好了,办的如日中天,企业家失其所,离开了,我去爬山,我去皮划艇,我去游学,像这样的企业家非常非常多,不是说就一两个那样人,非常多,很多企业家在赚了钱以后,觉得我要有更高的追求,学国学,怎么学国学?手串戴起来了,香闻起来了,好的茶喝起来了,粗布衣服穿上了,进山里边了,到山里边、庙里边、道观里一住,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和提升,我的境界越来越高了,这样吧,我把企业关了吧,太麻烦了,劳神,把企业关了吧。我一般碰到这样的人我都会说,这是因为小善而造了大恶,为什么?企业家就是上天看中了您的聪明才智,利用您的聪明才智来搭建企业这个平台,来养活众生的,企业家就是和上天在一起行善的人,你有200个员工,你养活了200个众生,你有2万名员工,你能人2万个众生吃得上饭,回家养家糊口,您功德无量。但是如果您因为自己修行到山里边,我天天喝喝茶,闻闻香,这是您把公司给解散了,那么多人没饭吃了,这是造了大恶,这也叫失其所,就是离开了自己生活的根基,您觉得自己在修行和提升,实际上是逃避,离开了自己的根基。
所以,我特别害怕这种学国学的人,我觉得其实真正的修行场所就在你工作岗位上,就在你公司里边,您从养活200人到养活2万人,您这境界就在提升,你就是修行的功德越来越大,这才是我们企业家应该做的。所以这叫“不失其所者久也”。
老子接着讲“死而不妄者寿也”,这句话可有说法了,为什么?这句话各个版本完全不同,通行本,比如说王弼版本,河上公版本怎么写的?是“死而不亡者寿”,这个亡是死亡的亡,就是你死了你没亡,这叫寿也。他是这么写的,这么写对不对呢?这么理解也可以,什么叫死而不亡?就是你这人形体死了,但是没亡,没有消失,您的印记,您的音容相貌还在大家心中,这叫死而不亡,死而不亡没有真正消失的,大家还念叨您的功绩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这话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还有其它版本,比如说帛书甲乙本写的是“死而不忘者寿也”,忘记的忘,帛书甲乙本写的对不对?我们认为这个死而不忘的这个忘记的忘,很可能是另外一个字,狂妄的妄,为什么?因为有很多版本又写的是狂妄的妄。比如说这河上公著这《道德经》,他的版本正文里写的是“死而不亡者寿”,但是他注解里边很有意思,都是妄,目不妄视,就是眼睛不去妄视,耳不妄听,狂妄的妄,不乱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以天下故长寿。你看他解释是狂妄的妄,越出规矩的妄,是这样。群书治要里边引《道德经》,写的也是“死而不妄者寿”,那个狂妄的妄。
所以,我们判断很可能老子《道德经》古本写的是死而不妄,狂妄的妄,帛书甲乙本是同音借字,写成了忘记的忘,绝对不是死了大家不忘记他,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讲天之道什么样?天之道是为大家做事,隐身于背后,不为自己争取,希望大家念叨他不?天之道不希望,他希望大家看不到才好。老子会希望一个悟道的人死了以后被大家树为楷模,不断的去念叨你吗?不忘记你吗?不会的。所以,死而不忘记,或者死而不亡,这都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的本意是死而不妄,狂妄的妄,这个人到死他都不狂妄的去做事,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长寿,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家看不同的版本,分析起来就跟这破案一样,你要猜老子老先生到底写的什么意思?我们认为他写的就是死而不妄,不狂妄。这样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份量,这叫自知。他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欲望在哪,怎么去降低它,知道自己的根基是什么,这样的人不会妄做妄为,到死都不妄做妄为,这样的人,放心,一定会长寿的,这句话老子讲的太有道理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甭说是到死,一直到死都不狂妄,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随时的狂妄、放纵。
举例子,我们从健康讲,所谓妄是狂妄,不知道自己的份量,不知道自己的实力,然后去妄做妄为。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应酬,我们东北的应酬喜欢喝酒,我们国家其实很多地方有这个风俗,比如说山东、河南、内蒙喝酒很厉害,喝酒您知道,酒精进入体内人是要来分解它的,分解这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一到起了,我年轻力壮,我才三十来岁,我怕什么?喝,来,白酒,哥们敢不敢喝?敢喝,来,我喝一瓶你喝一瓶行不行?然后自己一举瓶,一瓶白酒干了,那边一看,我照你差什么?你喝了我有什么不能喝的,干下去了,俩人一人一瓶白酒,然后接着喝。有人经常跟我吹,我喝了几瓶白酒,这就叫妄做妄为了。
您身体的这个能量能力有多少,自己是清楚的,是有限的,结果你把这白酒不断地往里灌,把这肝用酒精给泡起来了,您不玩命吗?所以,这样的人身体往往受到损伤,每一次酒醉过后实际上都有一次肝损伤,这样的人长期喝,慢慢肝硬化,肝癌,我见过这种肝癌患者,长期酗酒的。
又比如开车,大家开车好好的,都按照这一个线走,一个速度,您就偏偏看到那种人,他觉得他这车技好,左边超,右边冲,在路上,您说您多抢出来那五六分钟有什么用?有的时候穿来穿去,再开一会儿他从后边又穿上来了,他不一定堵在哪了。有的时候跑着跑着看前边车撞在那了,一看就是那车,因为他觉得自己技术好,我觉得我着急,我就要超过你们,这叫妄做妄为了。您的能力有限,您人的反映速度是有限制的,您怎么能就判断几秒钟之内判断都那么准确?您给自己增加了无数次出错的机会。就不断的左超右超来回超,您100次没事,101次有事,这事对您就是100%,一下就撞那了,傻眼了,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甚至会出事。所以,这都是狂妄。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事特别特别多。我觉得对明显是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多,有很多人妄做妄为,对身体有伤害,老子讲的一个人如果修炼到一定境界以后,自知,明白自己的实力,欲望降低,我不用欲望去驱使我去妄做妄为,超出我实力办事,这种人到死他都不狂妄,妄做妄为的人,这样的人才会真正长寿。所以,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妄者寿也”,这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尽量不妄做妄为,知道自己的实力。
我觉得每一次妄做妄为都给自己增加风险,这种互相挑战,我胜一次的没什么意思,真正的胜者压根不挑战,人就低头做自己的事,一直往下做。结果点滴积累下来,到最后您看成就很高。有的人在某件小事上,我觉得我了不起,有能超过大家,所以这个小事挑战大家。实际上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比如说中学生们,年轻学生们在一起玩,这水库这水谁敢跳?我敢跳,我敢跳,你敢跳不?你是胆小鬼,我敢跳,跳下去底下水草一缠,这孩子就淹死在里边了。这种叫妄做妄为了。可是那种本本分分,我从来不挑战,但是我却自己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这样的孩子默默无闻,但是到最后这种孩子成就慢慢越来越大,所以我不赞成在单件事上进行超出正常范围的挑战,那个没大用,一时快感而已。真正的人是把自己每个基础都做好,扎扎实实做好每件小事,最后沿着一个方向上走,成就一定很高。
这是我们要讲的智慧,我不知道今天我表达的思想表达清楚没有,也就是说老子认为,降低自己欲望,清醒的评估自己的实力,知道自己的位置,然后一点点去做,这样的人最终一定会长久的,而且会有成就的,这是老子的思想。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这时间再跟大家来讲,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