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第二十章

时间:2019-09-08 18:09:33      阅读:9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商业行为   小孩   组织结构   平衡   部门   例子   现象   原因   压力   

第二十章

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纍(léi)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章1 人为啥会喜欢八卦新闻?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看大家后面的留言,我发现好多小朋友坚持在听。我记得一两个月之前,好多人留言说有小朋友在听,其实我原来真是想给企业领导者讲的,结果发现居然小朋友听的很多。大家都当做未来的企业领导者来培养,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领导者的素养,有了以后您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的第二十章,第一句话“绝学无忧”。这句话好多人认为是上一章的,因为跟上一章好像能连上,感觉语气都特别接近,“见素保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您听这多顺口。但是有的版本“绝学无忧”这句话就在第二十章里边。比如说郭店楚简,郭店楚简非常清晰地显示“绝学无忧”在乙组三节里边,跟前面不是一起的。所以,这句话确实是这一章里边,而且从意思上我跟大家讲完大家就知道了,原来他讲的是这一章的内容。

 

“绝学无忧”的意思是什么?“绝”,断绝,抛弃的意思。“学”不是学问的学,我们不学习了,“绝学无忧”,不学习就快乐了,小朋友会这样认为,不是这样的。“绝学无忧”中的“学”的意思是明象的那些知识,那些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你把那些明象的那些东西抛弃掉,您会特别快乐的。“无忧”,没有忧愁,就减少受伤害的机会,减少了自己的苦恼,这叫“绝学无忧”。

 

为什么会“绝学无忧”,老子接着下面讲的就是“绝学无忧”,我们来看这一句:“唯与呵,其相去几何?”这是帛书甲本的内容。现代通行本是这样:“唯之与呵,相去几何?”大概意思差不多,我们就按照帛书甲本来讲。“唯与呵”中的“唯”是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唯唯诺诺,“唯”的意思是答应、应从、顺应,别人说行不行?“唯”就是好,就是答应、顺应的意思。为什么说唯唯诺诺?就是别人说什么他都答应,这个“唯”可以理解成恭维、顺从。

 

“呵”的意思是呵斥,就是批评、抨击等等。“其相去几何”的意思是他们相差的到底有多少?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恭维和那些呵斥,就是恭维和批评,难道相差的真的那么多吗?我们在前面的《道德经》讲过这样的理念,就是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相对出现的,您说高和低,它会永远的呈现高和低吗?比如说20层和1层比,20层是高的,可是出来200层的楼,20层就变成低的了,所以都是相对出现的。

 

老子认为,这些相对出现的东西你不要去执着,觉得我是多么的威严,您是威严,比你更威严的人来了你就不威严了,所以这是相对的,不要执着于这些明象,这就叫明象。明象的识别就是“学”,我们脑袋去区分出来夸奖我的、赞美我的和批评我的,这种区别老子管它就叫“学”,这是“绝学无忧”的“学”。

 

各位朋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对夸奖的喜爱和批评的不开心?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大家不信试一试。您抱一个小婴儿,还不怎么懂事,不会说话的小婴儿,生下来三个月、四个月,您跟他说话,您夸他,小宝宝真可爱,他这表情就开心。您试一下,这个孩子真丑,怎么这么难看,您就这样对他说话,用这种表情对他说话,你会发现小孩没一会儿就哭了。您做个试验,反正我做过试验是如此的。为什么?这是遗传来的。

 

我们的很多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遗传而来的,是留在我们大脑皮层里面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进化了大量的这样与协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留在我们大脑皮层里面。我们最近人类进化这几万年里边,其实相当大的经历在进化这些与人类之间协调相关的情感类的内容。比如说关爱、公平、忠诚等等,互相关爱、互相喜欢,比如说我对你好,你马上会感受到,这种感受情感的关系,是我们人类进化来的。我们互相敌视,我们也会很快敏感的意识到,所以人类更希望互相关爱,互相示好,所以我们人类会结成团体,更多人,二百人、一千人、两千人更多在一起生活,能够对抗自然,这是进化法则。

 

这些进化来的内容,在现代社会里有些对我们组织结构是有用的,有些是没用的。比如说,人都喜欢说长道短,喜欢互相说对方坏话。比如说小孩子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你会发现小孩跟家长汇报事的时候,说别的孩子往往说别人的不好,谁谁淘气,谁谁踢了谁脚等等,全说坏话。很少有孩子夸别人,小孩有一段时期特别特殊,为什么?进化来的结果,我们人类就喜欢说长道短,所以报纸里面特别喜欢八卦。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八卦?这是人的本能,当时在进化的时候,我们是部落的时候,我们往往靠舆论来维持秩序,除了靠武力之外还有舆论,谁如果违反了这个人类团体的规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大家会抨击他,让他去服从于整个群体的规范,这种行为慢慢流传下来,就变成了一种留在我们大脑皮层里面的固定思维模式。人类本能的喜欢说长道短,但是说长道短在当年有利于我们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现在就不行了,因为我们有更多的规则了,说长道短太多了,就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反而不利于我们去建立组织了。

 

像这种“唯”与“呵”,就是对于夸奖和批评的感受,实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可能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您喜欢夸奖正常,讨厌大家来抨击你这也正常,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对一个领导者来讲,这个事情就会严重了。您的位置不一样了,所以《道德经》是给领导讲的,如果把您放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您把人类的这种本能给放大了,您就会带领整个团体走向覆灭。比如说一个领导者,就喜欢别人夸奖我,讨厌别人抨击我,像公司、董事长,下边有秘书等,主任就说了,董事长我觉得您太英明了,昨天那事我们都没看出来,您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觉得您的经验太丰富了。这种话在我们公司里边经常出现,专门有那么一批人围着领导,天天拿好话给领导奉承他。“董事长,昨天开会您说的真是切中要害,我觉得我们公司前面几任领导都没看出这个问题来,您一上任立刻就看出来,我觉得真是佩服你。昨晚我回家跟我爱人讲了,我们新来的董事长真是好样的董事长,真是了不起的。”这种主任经常会出现,这种部门经理经常出现,他觉得讨好。

 

领导如果对这种情况毫无察觉,就糟糕了,他喜欢,人的本能放大了,这么多人说我英明,我当然是英明的了,要不然这么多部门经理都说我精明,所以我的直觉是对的,下次不用给我看报表了,我凭直觉管理公司,我说的话就是对的,不用跟我辩论,谁跟我辩论我开除谁,我说的话就对,我认为这个市场有前途,就全向这方面发展,我们全部扩大经营,全部去占领市场。这是糊涂的领导。

 

有的人批评你,有的人说话很冷,说话往往顶着你说,可是您发现没有?往往有的时候就是这种人才真正是对公司好的。您领导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在抑制我们与生俱来的,遗传在大脑皮层里边的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会导致您的整个领导作风,您的整个境界下降,您整个的领导能力会下降,会引起公司的动乱,这种行为老子说要放下它,夸奖你和批评你相差真的那么多吗?

 

在我们的人生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往往一开始跟你聊得特别好的人,天天跟你说好话的人,往往最后是害您最厉害的人。那种平时说话很直接批评你,一点毫不留情找出你错误的人,而且你觉得这人特别难相处,处处与我作对,往往是帮助您最多的人,您发现没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表扬和批评随着情况的变化会来回转化的。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的时候,封建社会里妇女缠足,拿裹脚布把那脚勒得很小,足不出户,这是美德,小脚很美,当时夸奖小脚,小脚老太太,这真是美,了不得。甚至当年有很多人,专门迷恋于那种小脚,这不是变态嘛。我们现在看觉得是变态,当时觉得那不得了,这脚真是美。可是现在妇女与男人地位平等,需要出去工作,需要社交,小脚根本不方便,所以我们不缠足了,我们脚是正常发育的。当年古代人看大脚太丑了,妇女的脚怎么那么大那么丑,但是今天看是健康的脚。

 

您看夸奖与批评转眼之间就转化了,所以不要执着于这种夸奖和批评,任何的这种夸奖和批评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转化,如果我们看不清这一点,执着于夸奖,我就喜欢夸奖,一夸奖我就开心,您这个人不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您未能洞悉世界的本性,就没有“见素”,见到根本的东西。这是老子给我们的教诲,告诉我们抛弃这些名相的东西,这些所谓的“学”,这些大脑里面流传遗传下来的固有的习俗,惯性思维抛弃掉它,我们这样做事更加圆融,更加平和。作为一个领导者您就能更加公平、清晰地看清这个事情的本质,领导大家往前走。否则的话您的私欲畸形、膨胀、发展,就会引起公司的动荡。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接着来聊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朋友们,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章2 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来什么智慧?

昨天讲的是“绝学无忧。唯与呵,其相去几何?”今天老子接着这句话又讲:“美与恶,其相去何若?”这个版本是帛书甲本和乙本都这样写的。通行本有点区别,附本是这样写的“美之与恶,相去若何?”王本、和本写的是“善之与恶,相去若何?”,我们还是按照帛书甲本、乙本来解,这个版本是“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这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名相,美好与丑陋您说相去多少?我们要抛弃那种二元对立的,要么美要么丑,抛弃这种想法,因为这些所谓的美好与丑陋,往往都是在一些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一变马上就变。

我记得在《道德经》开始讲过类似的话,我跟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吃海鲜,大家都喜欢吃海鲜,海鲜这东西我琢磨就很有意思。海鲜鲜的时候,就是刚捞上来的时候到菜市场里面去,那个腥味很大,所以到菜市场买海鲜的时候,我不是说超市,是菜市场。去买的时候地上都是水,那个腥味很大,大家都踮着脚尖走,拿着海鲜都是手指头捏起来,怕弄脏了手。这鱼新鲜不新鲜?这螃蟹怎么样?看一看。手回来还要洗一洗,因为很腥。您看,这时候它是让你很厌恶的。但是您买回来一煮熟了以后,就香得不得了。小朋友一吃螃蟹一人能吃好几个,螃蟹真鲜,鱼也鲜,虾也鲜,都觉得很鲜,这时候它是美的。

但是吃过了扔的螃蟹壳、虾皮、鱼骨头扔到垃圾袋里面,扔垃圾的时候什么样?我见过这情形,电梯里边收垃圾的清洁工一收集,这两天过年,大家吃的都是海鲜,收集了好多袋海鲜剩的壳。一到电梯里面所有人都捂着鼻子,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臭,赶快躲远一点。我当时就想,您说这海鲜到底是好还是坏的?到底是美好还是丑陋呢?还是丑恶呢?它本身就是海鲜,人家也没想讨好你把它变成什么美味,也没想腥膻得让你捂鼻子,是我们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同一个海鲜,我们在不同时间段会看出不同的状态,有的时候觉得它美,有的时候觉得它恶,您说它到底是美还是恶,人家不美不恶,是我们自己心中先有了美和恶的观点。如果我们用这种角度去看待事物,就会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被所谓的美好与丑陋牵着鼻子走。所以,跟着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走,往往会出问题的。

比如说我们人生往往特别喜欢追求那种美,极致的美,但是您可能想不到,您在追求的这个过程中,却往往得到了极大的丑,你可想不到的,如果您不追求这大美,这丑可能未必来。我没有任何针对性,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的男孩子择偶,一定要找那种特别漂亮的女孩,这就是追求极致的美。电视台主持人最漂亮,觉得找一个电视台主持人此生足矣,拼命地追。真的追到电视台特别漂亮的主持人了,真的结婚了你会发现,人家主持人是要保持形象的,出门不能让别人拍摄到那种平时素颜,头发蓬乱,所以每次出门前化妆化半天,头型要保持的好等等,生活中的细节都比别人要关注的特别多。

每天忙,一拍节目拍到半夜,我们电视台拍节目那是玩命的拍,经常多少期一起拍,拍到凌晨一、两点钟那是经常的事。下班回家,您说谁做饭?主持人外边应酬也多,名人经常要应酬等等。今天晚上不回家吃了,后天不回家吃了,有人宴请等等。您说这快乐吗?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恶,不是说美与恶的意思。我们就是说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带来的往往你想不到另一方面的事情,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实际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一个端正的公平的视角看问题,不要追求这种极致,追求极致往往会让您迷失方向的。如果用老子这句话来衡量我们社会上的种种潮流,您会发现所谓的潮流往往背后都是带着虚幻的浮华的东西的。

再强调一遍,我刚才说电视台女主持人,不是说职业怎么样,我没有偏见。因为我拍过很多节目,我见过很多女主持人那种辛苦的工作状态,我只是说如果您不理解她背后这种辛苦,你就为了追求美去追求她,您是真的不懂这个行业的价值,不懂这个人的价值,我说是这个意思。我们人往往因为被其中的一面蒙蔽了,看不到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所以无法把握这个事情的真正价值。

有朋友会有个问题,罗博士,我们不是有句老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我们大家都喜欢美,这是人的本性。你说老子这样一讲,我们的人性岂不是有问题了。我们所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对我们身体有利的东西,我们往往会觉得美好,这是人类进化来的。

比如说溃烂的东西,腐败的东西,它会引起我们身体生病,所以我们会觉得它丑。比如说有个患者得了皮肤病,浑身长了好多包,流着脓,很烂了。我们每个人看到会突然心生厌恶,觉得这个东西丑,这是人类遗传来的本能,因为这个东西有可能会传染,我们是一种本能,尽量少碰它,万一也传染我怎么办?那些溃烂的东西都会如此,那些腐败的,排泄物等等。我们喜欢新生的东西,比如说嫩芽、鲜花等等,这些东西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而且有可能可以食用,对我们健康有好处,所以我们会本能地喜欢这些东西,凡是对我们健康有利的,比如说蓝天白云,我们会很喜欢,因为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了美和丑的观念。什么是所谓的美和丑呢?大体上是这样,对我们健康有利的,不大会危害我们健康的,我们往往认为它是美的。如果我们看到了那种危害健康的东西,我们往往会恐惧的躲避它,往往认为它是丑的。所以我们会认为绵羊很美,我们会认为狮子很丑,这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看到一堆牛粪,我们会觉得吃进去会危害健康,会腹泻,我们会觉得丑。看到牛奶就会觉得好,这是由我们的生理决定的。

我们人类往往会犯一个错误,把生理决定的美和恶的观念带到我们的社会交往中,这个时候就会让我们陷入迷局。因为人类可不是靠这个交往的,我们的交往有太多的迷惑性,判断事物如果用这个来判断,会有太多的迷惑性。比如说这个人形象很好,你觉得这人就好吗?转眼就发现,他的内心是一个如此丑陋的人。您以外表来判断他就容易犯错误,我们把生理的感觉,这种美和丑的概念,带到社交中就容易犯一个很大的错误。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针对人性,就告诉你,你判断那个美丑人们不提它,老子讲的不是那个概念,老子讲的是你在人际交往中,在判断这个世界的事物中,如果你把美和恶的概念带到这里面来,就会犯错误的。

老子《道德经》这话根本是对领导者讲的,我们社会生活中可以用到,领导者更要用到它。领导如果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好,在意名声,开始在意自己形象的时候,往往会有问题。您觉得真的他就好吗?比如说希特勒,希特勒当年在德国是英雄,是偶像,老百姓都崇拜他,了不得,跟他去打仗,死了那么多人。现在再这样一看,这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发动罪恶的战争,死了那么多人。所以您看领导者的形象靠谱吗?

公司里面领导者尤其这样,一旦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追求美好的名声,我们各位就要划一个问号,因为我要怀疑这个领导者他的领导境界,老子讲的四层境界,从第一层降到了第二层了,往往比第二层还会更低的。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见过多少企业家,当年是风云人物,出传记书,报告文学写,上电视做报告等等。可是一旦败落我们发现,原来他是靠这个发的财,靠贿赂拿的工程,原来他靠走裙带关系等等,我们才发现这里面如此的肮脏。这说明我们不能靠一个形象来判断一个公司的领导者。

公司的领导者更要警醒,当您开始追求美好形象,美好名声的时候,您的管理境界已经降下来了,因为只要条件一变,您所追求的那些美好的名声,都会变得特别可笑。所以,我们领导者一定要冷静,要放低自己的位置,为大家做事。如果一旦抬高自己了,您会膨胀的,会失去自己正确判断体系,这个时候犯错误就离您不远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这是老子在告诉我们,尽量抛弃那种二元对立的想法,我们一定要看清事物本质,不要追求浮华的名誉、地位等等那些东西,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清醒,我们这个位置是带领大家往前走的,不是为我自己的名声、地位,大家夸我虚荣来做事的,这是老子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核心。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我们再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智慧,谢谢大家,再见。

 

 

 

 

第二十章3高压管理,绝不长久

各位朋友大家好,一转眼我们已经聊了100期了,今天聊第101期,也就是说我们坚持听了100天了,非常感谢能坚持听我讲《道德经》的朋友。我在每天看社会新闻的时候,都在想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你每天看到那种暴力的行为、那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说明我们缺乏思想体系的滋养,我们这个民族把老祖宗的这些思想体系都忘记了,所以好多人不干正事,一点正事不干,天天想攻击别人,怎么去社会上发发火等等,这是内心缺乏滋养,所以虚火上浮。那么我们每天聊这《道德经》,我每天随便聊一聊,聊那么十几分钟,其中也是要做准备工作的,我也要拿来经典,再重新学习一遍,然后把老子的思想慢慢地聊出来。

 

其实我觉得《道德经》被大家误解的特别多,我认为这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被误解最严重的一部经典,把老子讲成一个虚无的、消极避世的人物,简直是侮辱老子。老子讲的是如此积极的这些思想,结果被歪解了,所以我觉得很可惜,所以每天跟大家聊一聊,大家每天听一听,如果能受到一些启发,我觉得没白聊,我们一点点聊下去,这100期只是个开头,后边我估计几百期都会有的。

 

今天讲的这句话,是接着昨天的。今天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这句话是《帛书》甲乙本的版本,和现在的通行本有很大区别,现在通行本基本都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就是人们所害怕的你也要害怕,是这个意思,跟《帛书》甲乙本讲的恰恰相反。“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就是人们所害怕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它也会害怕人的,一定要害怕人的。那这句话到底在讲什么?这句话是接着前面讲的,前面讲“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讲的是领导者如果没有在“大道”上走,容易进入第二个管理境界,老百姓觉得你是榜样,你的名望很高等等,进入这个状态,所以这是第二个管理境界。

 

今天老子讲的是第三个管理境界,就是我们前边讲的那个“其次,畏之”那种管理境界,让被管理者害怕你,整天非常威严,我靠严苛的制度来执行,我让你们害怕,我整天恐吓你们,让被管理者害怕,这种管理境界,老子认为是第三层管理境界,接近于最底层了,就是最低一层的管理境界了。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进入这个境界以后,管理者让被管理者害怕,我整天整你,我整天严苛管理,恐吓你,那么你这么让人害怕你,你要记住,当一个公司的领导以这种恐吓的、高压的政策去管理公司员工的话,会怎么样呢?老子告诉你,你记住,你也要害怕员工的,因为你觉得员工真的那么傻吗?真的那么害怕你吗?真的有一天爆发出反抗力量的时候,你的公司领导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越是靠威严管理人的,你可能越害怕被管理者,这是老子讲的。所以“人之所畏”,就是公司员工所害怕的那个人,那个领导者、那个公司老板,你要记得,也不可以不害怕员工,你也要也害怕员工的,因为你内心也是恐惧的,因为员工的力量也是强大,你真这么压制,压的越狠,反弹越厉害,真的有一天员工爆发出反抗力量的时候,你这个老板就当不了了,所以这是老子讲的思想。

 

这个思想我们在历史上看,就是如此的,以高压来管理的,往往会出问题。比如说我们来举历史上最著名的元朝统治者,元朝统治者您说强悍不强悍?蒙古军团南下的时候,势如破竹,打的非常厉害,能征善战,一旦把中原都统治了,开始暴掠了,自己抢夺,任意杀戮,经常屠城,一屠城以后,除去工匠以外,壮丁老弱全杀了,剩下的工匠,少男、少女留下,少男干活,少女抢来,是任意劫掠,把汉人当做牲畜。他们整个蒙古贵族、皇室、僧侣、官僚地主等等这些统治集团,所有的吃喝全部都要靠汉人来负责,所以汉人就不断地干活,但是还要被打、被抢劫、被没收、被诛杀、被抓起来等等,无处申冤,因为你没有政治地位,你就是奴隶,所以统治非常任意、高压。这个高压你说他不反抗吗?汉人不反抗吗?要反抗的,所以蒙古管理者建立了好多制度:

 

第一,驻兵。他嫡系的蒙古军团驻扎在河洛山东等等重要的军事要害,全是我,然后来回地走,哪有反抗我就去镇压去,这是军事。

 

第二,缴械。所有汉人不许带兵刃,包括当时的高丽人等等,不许带兵刃,绝对什么兵器全没收,就是你没有兵器,我们有兵器,我们随时看着你。这是从军事上让你无法反抗。

 

第三,里甲。从思想上,我严格管理,首先搞个制度叫里甲,里甲就是把老百姓编成户,20家为一甲,就20户人家为一甲,每一个甲派一个蒙古人做甲主,这个蒙古人做领导,这个蒙古人有充分的权力,随时侦察你20个人的家里行动,我可以随意进出你们的家里边,随意进去,你们要写报告给我,每天在干吗,我有执行法律的权力,这个蒙古人就能管20家,我要吃的你要给我,我要衣服你得给我,就是你要供给我吃住等等,我需要什么你必须马上给我送上,不给我送上,你就有灭门之祸。

 

第四,戒严。你想在元朝统治者管理下,这日子不好过,怎么戒严呢?夜间禁止老百姓走路,禁止通行。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不要出声不要说话了,也不要走路了;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到五更天了,三点钟人才开始走动,这是文献记载的,这期间老百姓关在屋子里边,他们蒙古人是随便可以走的,就汉人是不许出屋的。

 

第五,禁止夜间点灯。就是家里边不许点灯,因为你点灯就会开会、讨论事,所以绝对禁止你晚上点灯。

 

第六,禁止集会。什么祷告都不行,什么拜神、祭祀、什么玉皇大典都不行,全不行,集市买卖不管是宗教迷信还是商业行为,全部禁止,不许集会,就是不许在一起商量事,所以禁止集会,这个厉害,你有什么宗教行动都不可以了,商业、集市都取消,一概取消。

 

第七,禁止汉人练习射箭、练习武艺,禁止他们打猎,禁止汉人学习蒙古射牧文字,不让你学,没法交流,你不掌握文字。

 

所以这是造成老百姓,让你特别害怕,我是严格管理,这就是“人之所畏”,就是让老百姓害怕,害怕元朝统治者。但是这元朝统治者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更加害怕老百姓,你说他不害怕老百姓吗?他害怕了,他要不害怕,他不至于这么做,他放心,他现在是不放心的,所以您看管理从第一、第二,进入第三个境界的时候,你为什么要高压管理?是因为你不放心了,是因为你对整个管理系统失去了控制权,所以会高压。

 

这个高压的结果是反弹更严重。所以接着农民大起义开始风起云涌的时候,一旦起义了,元朝统治者根本就捂不住,南边、东边、北边一起起义,无数的起义,这元朝的帝国就像一个被白蚁蛀空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一下整个起义军蔓延全国,最后朱元璋一统天下,这元朝统治者一路北逃,逃得最后无影无踪,所以大家看这高压的管理未必带来好的结果,所以老子说“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就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你让公司员工害怕你的话,记住你也要害怕公司员工,因为你管理不得法了,所以在现在好多公司里边,我看很多领导靠高压来维持公司的运行,我都捏一把汗,因为不断地绩效考核、不断地评比,把公司气氛搞的很紧张,每一个员工一看领导都哆嗦,“我的天呐,领导来了,又检查来了,又检查来了,怎么办怎么办”,员工在这么紧张的状态中去工作,最后会积累很多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一旦爆发,会让您的管理崩溃的,所以这个话我说的可能会严重点,大家觉得可能吗?在公司里边,如果你进入这个状态,就会导致这个后果了。我们不妨来想一想,那种公司领导特别严苛,对员工特别冷酷的、高压的,你看这公司能基业长青的,我觉得是绝对不可能的,您要是觉得有的话,您给我举个例子出来。

 

我举个例子,在若干年前,大约在20年前吧,我去一家韩国的商社,这韩国商社很大,世界著名的商社,中国一个地区的办事处,这个办事处里边的中国员工是我的朋友,我就进去聊天,去看看坐一会儿,结果开会了开会了,结果他们几个办事处的人进到里边去,被那个韩国领导痛骂,指着鼻子骂,骂了大约半个小时出来了,他跟我说每天一次,每天一次痛骂,就是说“你们这帮笨蛋,你们怎么干活,怎么怎么怎么”,每天骂,他说每天一次,当时我很震惊,这是世界级的大公司,这么大,结果到今天一看,这公司早就已经倒闭了,那么大的公司,当时是气势盛极一时的公司,现在已经倒闭了,这是说明这样的公司文化就不可能让一个公司长久地生存下去。您说他一个中国办事处的领导,为什么有这种文化呢?他总公司一定是这种文化,所以他整个公司里边高压运行,可以一时强盛,就像蒙古军团一样,一时能打仗,但是真的做起管理来,可能就出问题了。

 

所以大家记住了,老子的这个话告诉我们,人不可以靠高压和威严去进行管理,一定要争取人心,让大家与您一起往前走,乐于跟您、追随您去往前走,奔一个方向走,越走越有希望,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那种靠高压管理的,您可能一时觉得没问题,但是记住,绝对不可以长久,这是老子告诉道理,这叫“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这句话因为《帛书》甲乙本的出土,让我们明白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原来通行本讲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这话是糊涂的,这句话完全没有指向,不知道是说什么的,所以我们现在解读《道德经》,通过《帛书》甲乙本来看《道德经》,可能会看的更清楚一些,更能够理解老子的本意是什么。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讲《道德经》,明天看看老子告诉我们真正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明天再接着学习,好不好,谢谢大家。

 

 

 

第二十章4 做一个淡泊而实在的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今天这一段可能会有点难度,大家一点点了解,因为我今天讲的内容,可能会跟平时大家讲的不一样,我之前反正也讲过,要给大家一个完全不同的《道德经》。

 

今天这句话是“望呵,其未央哉”,什么意思呢?这“望”什么意思?我们现在通行本都是“荒乎,其未央哉”,《帛书》的乙本是“望”,“望”字的繁体字,左上角是一个“臣”字,实际古代是画一个大眼睛,右边是个月,下边是土地,这字当边际讲,望远方,望着远方的月亮,所以望着远方的边际,当辽远讲、当边际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辽远、深远像没有边际一样,“未央”就是没有边际。

 

这话是说什么呢?一般通行本大家都讲、大家都解释成,是讲前面的“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等等,这些是久远流传下来的,都是这样的,但我认为这话不是讲前边的,因为前边这四句话,在《郭店楚简》里只有这四句,后边的话都没有,说明到“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到这截止,那前边是一段,后边这讲另外的事,有可能都不在这一章里边,那么现在给合到一起了。下边讲的是高明的领导者了,不是说前面的边际无什么,而是说高明的领导者,悟道的领导,他的心宽广到什么程度?宽广的没有边际。

 

老子接着讲“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现在大家一般解释成,说普通人都熙熙攘攘地、拥挤地、乐呵呵的,或者有的说是乐呵呵的,有的是说是拥挤的,“享于太牢”,现在通行本是享受的“享”,“若享于太牢”。《帛书》乙本是“乡”,写个乡村的乡,实际这字应该是“飨”,左边一个乡,右边一个食物的食。这话说“若飨于太牢”,“太牢”什么意思呢?这太牢在古代是一个专用术语,这不是一般的祭祀,就在祭祀的时候,如果用到猪、牛、羊这三种东西一起祭祀,这叫“太牢”,这应该是规格非常高的一种祭祀。

 

“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什么意思呢?大家都解释成,祭祀过后的供品,大家都拿来吃,高兴地享用,然后春天登到台顶上去,快乐地享受阳光。说这个状态,人们都享受这个状态,这个解释是可以的,但是在《道德经》里这么解释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这么解释,解释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怎么样,那么老子《道德经》给谁写的?是给领导者写的,所以从领导者的角度一看这话,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更准确地解释《道德经》,不应该模模糊糊知道这回事就行了,我们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什么样呢?老子这段话讲的是,那些高明领导者“望呵,其未央哉”,他的心宽广的没有边际一样,跟其他人不一样,跟其他的领导者不一样,这尤其要提到是领导者,其他领导者是什么样呢?“众人熙熙”,“熙熙”什么意思呢?不是熙熙攘攘,拥挤在一起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熙”当光亮讲,光亮、光明、盛大的样子。“众人熙熙”这话什么意思呢?讲的是那些领导者,就是没有悟道的领导者,那些追求名位、利益等等,像前边讲的一些追求自己好的名声那样领导者,把自己形象搞的很光明的样子,光彩照人的样子,我的形象如此之好,“众人熙熙”,因为“熙熙”是个日光,跟明亮有关的,他们这些领导者把自己形象搞的非常高大,这叫“众人熙熙”。

 

“若飨于太牢”什么意思呢?之前大家解释成是把供奉的东西给吃了,享受美食。您想这个级别的领导者,进贡完了东西拿来吃,他觉得是享受了吗?这完全是不懂当时的贵族生活,你才能想象到这样的话,您觉得人家把那剩下的肉拿来吃了,就觉得乐得不得了了,那是我们小市民的生活,所以这知识分子如果用小市民的角度去讲贵族生活,您会体会不到这回事的。“飨于太牢”的“飨”什么意思?这“飨”是吃饭,但是记住这个“飨”吃的不是一般的饭,至少是盛大的宴会,正常这个“飨”,以前讲是乡人聚会吃,《说文解字》说,乡人聚会吃这叫“飨”,后来这字直接演化成是进贡的那些食品,这些食品飨,实际是神享用这些东西这才叫飨,所以虽然说是吃饭、请客、吃一顿好的饭,但是这个字最终解释成应该是享用那种贡品的。“若飨于太牢”什么意思呢?绝对不是这些贵族把人祭神剩下的东西吃了就很开心,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这些贵族觉得自己像神一样享用大家、老百姓进贡给你的这些“太牢”,这叫“若飨于太牢”。说的是这些领导者把自己位置抬的太高了,觉得老百姓给我进贡是应该的,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给我是应该的,所以他为自己捞取,这是这些领导者的状态,这叫“若飨于太牢”。

 

老子在这前面加一个若字,讲的是“好像”是这意思,这只是老子打的一个比方,就好比这些人什么,因为老子说的是“众人熙熙”,就是说众人的形象特别高大,好像就像庙里边享用老百姓的供奉的太牢一样,“而春登台”,“春登台”什么意思呢?大家现在都解释成这些人都是,一般不是说领导者,就是说普通人,这些急于名利的人,春天登上台上享用阳光、享受生活,其实不是的,这个“春登台”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形式,过去在春天的时候,要有重大仪式的,过去仪式叫“春社”,现在有好多地方还留着这个社台、春社台,这个是唱戏,聚会用的。因为要祭祀生发之神的,比如说春天主生发、生植,万物开始复苏、孕育生命,这时候要祭祀这些神,保佑我们氏族的人丁兴旺,所以春天的祭祀非常重要。

 

老子打了一个比方,说这些人形象特别高大,把自己弄的形象非常高大,好像在享用那些“太牢”,好像春天要登台去祭祀,所以老子讲的都是这领导者把自己位置抬的特别高,并不是这些人享用生活等等,而是他位置抬的很高,觉得自己像神一样,“春登台”,大家来祭祀我了,来祭祀,仪式开始了,这个仪式感非常强,所以大家看就这段话叫“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那么把他看作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解释成普通老百姓“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和一个领导者、一个国君“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解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解释《道德经》的时候,如果你把它放到领导者身上,解释会全然不同,我觉得老子写的时候,实际就是在写领导者。

 

“有道”的领导者什么样呢?与此完全不同,老子接下来讲,“我独泊焉未兆”,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这个有道的领导者,我却怎么样呢?“我独泊”,淡泊名利的泊,淡泊的意思,我把名利却淡泊了,没有像那样搞的“众人熙熙”,明亮光彩照人,我的形象很高大。“未兆”,没有任何征兆,也就是没有说任何形迹,与前面那种把自己形象搞的特别高大的领导者,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把自己形象不断抬高,一个是自己毫不留形迹,淡泊名利,把这些都搞的非常的淡,所以老子讲的是一种领导者境界的对比,这两种领导者,我觉得现在在公司领导里边,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一种人是你看“众人熙熙”,形象很高大,经常地出入电视机的屏幕里边,参加各种论坛,就“飨于太牢”的那种感觉,“春登台”,参加各种领袖巅峰论坛,什么2016经济走向指点迷津,经常开着论坛,什么尖峰对决,我现在天天看到微信圈里有这些论坛,这些企业家热衷于上去坐顶上,两个小椅子往那一坐,谈论一番,您谈论那有用吗?您把企业经营好多好啊,这谈论有用吗?大家下边都听着,觉得这是领导者经验,但凡上这样论坛的领导者,我觉得我都画一个问号。

 

还有的领导者,每天的生活曝光,今天去滑雪去了,明天去登山去了,这个形象高大,好像我对生活有独到的品位一样,出现在电视广告里边,企业家出现在电视广告里边,这是一个挺奇怪的事,这样的领导者我觉得我都画一个问号,你的心有没有完全放到企业经营上,把自己形象放得这么高,有没有问题?

 

有的领导者却不露形迹,你根本看不到人家的新闻,扎扎实实在经营,所以有的时候问顺丰快递的员工,你们老板王卫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现在可能有些人知道了,以前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顺丰快递的老板这名字叫王卫,人家非常低调,人家扎扎实实地经营,所以人家的企业越走越好,这样的企业家可以说“我独泊焉未兆”,您没有看到任何征兆,人家默默在做事。当顺丰快递进攻市场的时候,竞争对手完全不清楚,完全不知道,所以华南市场占领了,进攻华东市场,华东那些快递公司完全不清楚,人家是慢慢、慢慢地走路,悄无声息地去经营,扩大自己,这是一种境界。

 

讲到这我想起一个小故事,稻盛和夫先生讲的一个小故事。说他年轻的时候,也热衷于去参加各种什么总裁班,好比说总裁班,也热衷于参加。有一次这总裁班在温泉里边开课,非常漂亮的温泉,大家洗完了温泉,裹着睡衣,在榻榻米上坐下,开始等谁讲课呢?本田宗一郎,日本大企业家,本田的老板,本田当时很有影响力,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等了好久也不来,这个办班的人就急了,就不断地打电话,结果过了好久本田宗一郎来了,结果本田来了穿什么衣服呢?到这高档温泉,穿着工作服,浑身都是油,然后往那一坐,开始讲课了,本田就开始发火了,训斥大家,说你们跑这里来学什么东西来了?学什么?有什么好学的?我告诉你们所有的经营秘诀都在你们的一线、生产现场里边去,你到那里边去工作,你就会发现经营秘诀,你们在这能学到什么东西,结果训斥稻盛和夫他们,训斥了一通。

 

稻盛和夫就感慨,说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他那阵很年轻,他也不断学习,他说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以稻盛和夫从此以后,他立下一个信念,是说“现场有神明”,就是你碰到解不开的问题的时候,到工作现场去工作,一定能找出解决方案的,这叫“现场有神明”,你不要坐办公室里边整天想,不要到论坛每天想等等。所以大家看本田宗一郎的风格,绝对跟“众人熙熙”那种,把形象搞的很高大,衣冠楚楚的那种,“飨于太牢”、“而春登台”,完全不一样,他是满身的油渍,穿着工作服,在一线劳作,这种低头认真工作的领导,才是真正的企业的掌舵者,这是老子讲这话的真正含义。

 

各位,今天我就聊到这,不多讲,明天再接着聊老子认为真正的领导者和其他境界低的领导者,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这差别老子是怎么描述的呢?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章5 别想太多,轻装前行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早晨我们接着来跟大家聊《道德经》。我现在又在出差的路上,所以是在酒店里边给大家讲《道德经》,我发现这课一讲上,好像是摆脱不了,必须要讲,每天不讲少件事,好像是这样。

 

接着前边讲,前边老子说这种悟道的领导者状态什么样呢?是“我独泊焉未兆”,就是我很淡泊名利,一切看得很淡,没有任何征兆,没显示出任何形迹来,做事是没有任何痕迹的。

 

接着老子讲“若婴儿未咳;纍呵,如无所归”,这两句什么意思呢?“若婴儿未咳”,这“咳”怎么写?就是咳嗽的咳,您不能读“婴儿未咳”,为什么?不是咳嗽的意思,“咳”是当小孩刚刚会笑的状态,叫“hai”,写的就是咳嗽的咳,这字本来不是讲咳嗽的,讲的是婴儿会笑,后来慢慢不知道怎么发展成咳嗽了,这个字的字形,左边的口原来就是笑的一个口,右边像两个人一样,一个抱着另外一个,上边那个应该是个小孩,所以这话说的叫“若婴儿未咳”,老子让大家保持一种什么状态呢?像婴儿还没有学会笑的时候的状态。

 

婴儿什么时候学会笑?问大家问题,各位好多是家长,您观察过没有,您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几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会笑的呢?一般是什么时候?一般是两个月左右,有的孩子早点一个月,有的孩子晚点三个月,但是一般三个月之前孩子都会笑了,这笑还不是学的,我刚才说学会笑有点不对,这笑是发自内心的,就看到好玩的开心就乐了,大人一逗他他就乐了。婴儿在两三个月的时候他会笑,这时候说明他大脑开始发育了,感情的东西开始发育出来了,他已经有了各种感情了,这些种子其实都是有的,但是一旦发育成功,就开始有了各种感情了,在这之前他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他只有吃奶,只想吃奶,在这个时候他的情感还没有发育,所以没有什么情感、喜好、欲望等等,这个时候有可能是人这一生中最单纯的时候。

 

老子让大家应该恢复到婴儿这种状态,不仅仅说是婴儿,还是婴儿没有学会笑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一种纯真的状态。这种状态,老子虽然这么一讲,我觉得大家很难达到的,您说谁能达到这个状态,他一点欲望没有,像一个纯真的孩子一样,谁能达到这个状态,这人是真人,是了不得的,这人应该是个接近半仙的人物了。因为彻底大彻大悟了,很难做到,但是即使我们很难做到,大家还可以向那个方向努力,因为我们的欲望越多,我们内心受煎熬越严重,我们的人生就越困苦,越有问题,不是欲望越多越幸福的,欲望越多越容易出问题,这欲望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大敌,我们欲望如果控制不住,一定无论从身体、从心灵都难以承受。

 

我们如果能够片断地、间断地让自己回到婴儿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修行,就是把头脑变的简单。比如说,有的宗教体系有禅修,佛教有禅修,往那一坐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彻底放空,这就是一种状态,一种修行状态,道家也有打坐,调呼吸,也是尽量头脑放空,这都是一种修行。我们如果能够学会的话,在我们人生中,比如我们每天工作,全部都是欲望的累积,不断累积,如果能放空一段,把喜怒忧思悲恐惊放掉,我坐一会儿,静坐那么一两分钟空白,这个对您人生都有帮助,我哪怕有一秒钟脑子里什么都没想,就彻底放空,这个相当于睡眠,可能睡眠半个小时都可能,因为这种状态特别难得。

 

有的时候您在空闲的时光,比如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或者在放松的时候,您想象自己回到婴儿的状态,以一个婴儿的目光看这个世界,然后放轻松一些,觉得世界都是新鲜的,您想象自己回到婴儿状态,这也是一种修炼,这个我不多讲,反正也是一种修炼。这个时候您看这世界可能所有的角度会不同,您可能会把自己放的特别轻松,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所以我只讲讲,有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意地让自己回到婴儿的状态,在我们的紧张工作和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中,如果有这些片断的话,我觉得您会松驰下来,会能保护自己,这是一种方法。

 

我的观察是这样,有的人长寿,为什么长寿?我观察过一些长寿老人,好多老人,就是长寿人,你会发现他就跟个小孩一样,跟孩子一样,对什么都好奇,看看好玩,所以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放风筝,一问90多岁了,人家放风筝玩,跟小孩一样玩的很开心。这种保持孩童状态的人,往往特别容易长寿。这个有机会大家观察观察,真的很多高寿的老人,您会发现他总保持一颗童心,非常轻松。为什么保持童心有利于健康?他心里没有那么多名利的纠结,他总是像小孩一样,看什么好玩就玩去了,您想有什么名利纠结,所以这样的老人就容易长寿。

 

一个领导者进入“若婴儿未咳”的状态,有什么好处呢?这是太难做到了,“若婴儿之未咳”,就婴儿还没有笑的状态,一片混沌状态,是心里没有任何欲念,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欲望,这种状态做领导者,这是非常高明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就像那“天之道”一样,把这世界给造好了,规则给建立好了,你们自己运转去,我在上边看着,随时监督着,有问题了我再去做,没问题了你们自己运转,能保持这样心态的领导者,那是大成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非常之高明。因为人家已经把规则制定好了,已经让你们运转的好了,所以人家才能进入这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把自己心都放下了,非常单纯的心看着大家,这种领导者是非常难得的。

 

同样,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心态,所以他建立的规则才合法,才合乎道理,才能够让大家去遵守,所以这样领导者做事没有偏私,没有偏颇,他一定会公平地建立规则,没有自己的私利在里边,一定会为大家考虑,这是一种境界非常高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是很少的,非常少的,但是我们要向着这种境界去努力、去进发。

 

接着老子讲了,说“纍呵,如无所归”。“纍”字各个版本有不同的写法,这写法多去了,我不多讲了。“纍”什么意思?“纍”是漂泊不定的样子,说这种领导者他的心淡然漂泊不定,好像没有什么归依的样子。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别人有所归那是什么样呢?这有所归就是我做事情是为了什么。我到这公司里来工作,我是为了挣钱,我做一经理是为什么?我是为了改善我生活,我家里要买别墅的,我要有地位的等等,你看这都是有所归依,也就是说是有所祈求、有所希望,希望自己最后达到一个什么结果。

 

但是这种“纍呵,如无所归”什么意思呢?这人你看他就是淡泊名利,好像没有什么归属、没有什么归依,要去做什么,最后得到一个什么结果。这种状态是看透了世间一切,洞悉了人世间的奥秘的人,就是这种人。因为你所得到的归依其实最后都会烟消云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所要的归依,为这归依玩命地去做,有什么用呢?我们淡淡地去做,就去做而已,这么做以后你会发现,该有的归依也都有了,但是你没在意它,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在意这归依,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您没得到您就痛苦,您在渴望中您也会痛苦,而那种淡然、无所归,我不在意,我就去做,为大家做好事,一点点工作,那么回报、回报不在意不在意,多少都行,没什么大不了的,您看这样人怎么样呢?他不在意这个,他心里不纠结,不去渴望,不被欲望之火焚烧,最后该有的人家也都有了,而且人家轻装前进可能会做的更好,做的更好回报更多,当然人家没在意,人家淡然一笑,“好好好,谢谢谢谢”,接着去做事了,所以这叫“纍呵,如无所归”。这种状态是漂泊不定、淡泊名利,没有给自己选一个,我的归依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我的结局一定要怎么样,没在意它,所以这是一种很高的领导境界。

 

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这种人您放心他一定会活得一定非常坦然,一定非常随缘,“怎么都不在意,对吧”,但是这种人一定成就很大,因为他轻装前进了,所以老子讲的“若婴儿未咳;纍呵,如无所归”,讲的都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您看这两句话看着简单,实际这两句话要做到非常难,我们一点点体会,但凡在一件小事上做到了都是成功,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谢谢大家,再见。

 

 

 

 

第二十章6 淡泊从容=不思进取?No!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今天老子讲的还是第二十章,接着前面的,老子说“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什么意思呢?这字不应该读“yi”,应该读“wei”,是给予的意思。这话讲的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老子讲这种悟道的领导者,“我”是虚指,悟道的领导者,并不是说的老子自己,所以有的人好像说这章是讲老子自己的,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文法,老子是讲你没悟道,我悟道,是指悟道的这个人,并不是说我老子自己,所以指的是悟道的领导者。

 

如果不这么理解的话,会偏解老子的思想。比如说已故的任继愈老先生,他解这章的时候他是这么讲的,说老子对当时的许多现象看不惯,把众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聪明,而在表面上却说了一些贬低自己的话,说自己低能、糊涂、没有本领,实际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的一般人,他在自我欣赏,最后一句说出了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得了“道”。

 

大家看如果把这个“我”字讲成老子自己的话,就会进入这种认识里边,说老子贬低别人在抬高自己,还说自己装作不高的样子。我觉得这是没有领会老子在讲什么,老子讲的“我”是指悟道的领导者,是虚指,所谓“俗人”是指没有悟道的领导者,老子这章讲的是这意思。

 

老子这句话“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什么意思呢?讲到“众人”就是那些没有悟道的领导,但凡这些人到了领导位置上心里想的就是“有余”。什么叫“有余”?不是说的那鱼,“有鱼”,而是我怎么能够多捞一些,我怎么能让自己财产增加,财产变得有余,这是人性的弱点。人如果在动物的时候,本能地会为自己抢夺资源,到了社会性的人以后,我们开始知道要协调,大家在一起生活我们要克制自己欲望,有利益大家一起赚,但是一旦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就容易私心膨胀,因为我是领导,我是公司老板了,所以挣了钱我要多存起来,我要怎么怎么样,为自己考虑,这是人的本性。

 

老子讲的《道德经》,是从道德品性让大家尽量克服这些缺点,这样你才能让大家追随你,这是领导者法则。那么从制度上也要制约领导者,不要让他多捞等等,所以不同层面有不同层面讲法,老子讲的是修养,所以老子这没讲法律的事,就讲修养。他说这些不懂“道”的领导者,都为自己多捞,“而我独遗”,“遗”是赠与、给予的意思,别人都为自己捞取,让自己财产“有余”,“我”是什么样?悟道的领导者却这样,却能够不断地去往外付出,给大家好处,这叫“我独遗”,我独往外交,这个“遗”也有一种解法说是“匮”,匮乏的匮,就别人都有余,我却总是减少,自己什么都没有,我觉得不如讲“我独遗”好,就是这个字,《帛书》甲乙本也是遗漏的遗,这个字是多音字,也读“wei”,遗的意思是给予的意思,是往外付出的意思。

 

大家会问,为什么您悟道了就会这么想呢?因为悟道的人他懂得一个根本道理,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活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有余和不足,没有大的差别,您作为一个领导者,您说您不足能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差到什么程度,那么您捞那么多,您又能怎么样呢?

 

比如说,我总举这例子,说我们曾经有一个什么某省的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一搜,贪官,家里87套房子,这87套房子您是有余了,这有余对您有意义吗?您能一天晚上住一个吗?不可能的。您能把它变现敞开了花,一天花10万块钱,天天花吗?不可能。您一天吃就三顿饭,一顿饭一碗米饭,您不能吃十碗米饭,您能吃一盘菜,您不可能吃100盘菜,所以这有余对您有用吗?没用。一个房子里现金搞出好几千万来,最后被我们反腐纪委给抓进去了,所以他没有看清这个有余对他毫无意义,结果不断地为自己捞取,有余有余,结果您看犯错误了,为什么他想不通呢?因为他不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

 

我们讲了“道”的第一个原则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都只是变化中的一个片断,千万不要执着于自我,不要执着于任何事,我们总想获得、永远拥有,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我们人生就百年,整个地球就几十亿年的历史,您觉得跟宇宙比起来都很渺小,所以一切都是瞬间,不要想永远怎么样,您能永远用这个钱吗?您拥有了又怎么样呢?百年以后能带走吗?带不走。所以看不清世界的本质就会这样,就会觉得总想有余。

 

真正的境界该什么样?“我独遗”,我不断地付出,您不断为大家付出。那天我看有一朋友留言,说“罗老师您总讲这比较都是相对的,快和慢没有什么大区别,好坏没有什么大区别。我们觉得想倒是想开了,可是我们年轻人不思进取了怎么办呢?”老子并不是告诉大家不思进取,老子的《道德经》相当于什么呢?我告诉大家打个比方,相当于告诉您跑百米,老子告诉你怎么跑得更快,怎么跑得更快,叫《跑得更快手册》,这《道德经》好比是,《跑得更快手册》告诉你怎么跑得更快呢?老子说不要想那个成绩,不要想我一定要超过谁谁谁,不要想这些事,您就尽力往前跑,轻装前进,跑出自我,跑出精彩来,您就往前跑吧。这样轻装前进,有可能会发挥得更好,您跑得更从容,既享受乐趣又开心,也跑到终点了,可是那个总想别人比我好比我好,我怎么拼命赶过他的,可能中间跌一跟头,或者是跑到头了,可是没有赶上人家,又沮丧了,所以老子告诉您轻装前进跑得更好,所以这叫《跑得更快手册》,老子让您继续往前走,做得更好。怎么能做得更好呢?您轻装前进就会做得更好。

 

所以老子说您看“我独遗”,这话说的很好,别人都想为自己捞,结果捞的总觉得不够,他心态总是不满足,“我怎么一年才挣20万啊,你看我隔壁那家挣了2000万,急死我了”,您看您挣了20万都要急死了,您说这可惜不可惜,真把自己急死怎么办呢?您20万够多了,所以有比较总是心里觉得不开心,可是“我独遗”是我不在意我得多少,我就为大家付出,不断地赋予、给予大家,为大家付出,那么这种心态会很开心,你为大家付出,大家都感谢你,多开心啊。

 

您觉得付出都白付出吗?不可能的,您为大家付出,大家都回报,“哎呦,他多为我们做事,所以我们追随他吧,跟着他一起走吧”,大家回报给你更多,与你一起工作,回报更多,结果您比那“有余”还要多,但是您没在意它,我还要给大家利益对吧,所以这种境界做得更从容,而且方向人家很清楚,我是为大家做的,总是有善念在里边,大家还感激你,你也开心,那么成绩也比那个“有余”的好,这是领导者需要有的品性,也是我们普通人需要有的品性。

 

我们如果总是不足,总觉得只想捞,为自己捞,您只要想到自己,您就会觉得不足,虽然您已经有余了,您还觉得不足,还觉得不开心,因为不够有余,您为大家做怎么样?您一点点做,从容去做,大家回报给你更多,您更有余,但是您却心态愉快,您是为大家去做的,所以着眼点不同,一个是为自己,总是不开心,越有余越不开心,结果容易犯错误;另外一个方向是为大家,行善,越为大家别人越让您有余,但是您没在意,还是为大家,您看总是愉快中越做越好,您说这不是两个方向吗?

 

所以老子讲的是让大家如何从容地更好做事,但是绝对不是讲不做事,老子这里边一个“遗”字讲的特别好,我独给予大家,不断地付出,这种状态,老子并不是说“众人皆有余”,我什么都不做,我看透了,我知道有余和没余没什么大区别,所以我什么都不做,老子没这么讲,而是“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两个境界一下出来了,就这一句话两个境界老子点的特别透。

 

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您在上班途中听说以后,您会发现但凡每件事发心不同,做这事,您要先想到这事做了,我得到什么好处,我能不能获得什么东西,不获得那我干吗啊,您一想自己,这事您做的时候打了折扣,而且达不到自己要求不开心,达到要求了别人比你做得好了,你还是不开心。

 

同样做一件事,人家另外一个人想,这事我付出,我有这个能力,我为大家做多好,我能多做点,这为大家多好,您为大家做了,别人能感受不到吗?您这么想,您一定做得很细致、很热情、很开心,别人感受到了,“哎呦,这个小伙子,做事真好”,人家反而能回馈给你更多,您做得也会愉快,又做得更好,您说这同样一件事,一个是想自己,一个是想别人,结果会截然不同,一个开心,一个不开心,一个越做越好,一个越做越不满足。您说为什么不到后边一个境界呢?“我独遗”的境界。

 

所以老子讲了“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是个人生的大境界,我们有了这个“我独遗”的境界以后,不计回报,我就为大家做,哪怕就我一个人这么做,“我独”,是自己,我哪怕就一个人这么做,我都做下去,因为我不在意,我不计回报,我不管大家怎么评价我,我就这么做了,这是孟子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精神,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就去做了,您的境界是高的,您会幸福的,这是老子讲的这一句话里带的两个境界。

 

今天朋友们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好的,朋友们,感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第二十章7 为啥专门挑他人的缺点呢?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现在我会每天看朋友留言了,在里边经常看到留言,这留言也五花八门的,很有意思。

 

有一位朋友提出来说,“罗老师,您说话声不能小点吗?不能不用那么大的力道吗?我听了心脏都疼,您这么说话不累吗?”我觉得这位朋友一定与我的气场不合,我觉得我这说话力道不大,力道真大的,到那程度把您心都爆破那了得了吗?不大。我觉得原因是这样的,我每天早晨起来跟大家这么聊天,我要抖擞精神跟大家说话,因为大家要上班去了,所以我要精神抖擞地跟大家讲话,这个跟中医看病一样的,早晨和晚上不一样,您早晨如果跟大家说,“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聊点什么”,您上班昏昏欲睡。晚上您听电台什么两性夫妻感情节目,聊天怎么样?“今天我们聊这个夫妻关系,您对爱人应该”,你要听到晚上这么聊天,“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晚聊夫妻,这个夫妻关系应该”,那晚上不行,您晚上这么聊就睡不着觉了。

 

所以不同的时间聊的语气是不一样的。我晚上聊天可能又是一个状态,但是早晨因为大家要上班,所以我会精神抖擞跟大家讲话,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兴致盎然的上班多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朋友,我建议不要晚上听,我这《道德经》,喜马拉雅那边朋友也是,建议您定期地早晨听,您千万别晚上听,您晚上听真的睡不着觉,我不负责任的,您晚上本来想听一些那种“观众朋友大家好”,您非听到我这么斗志昂扬跟大家讲《道德经》,哪受得了啊。所以今天我们还是精神抖擞地聊《道德经》。

 

老子接着讲,他说“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这话什么意思?老子说就是这种悟道之人,我再讲一遍,人家老子这不是说他自己,讲的是悟道的人,做个比喻。老子说这种悟道的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心,您一看就跟那个“愚人”似的,什么是“愚”?这“愚”字原来是讲一种猴子,这种猴子特别笨,老子说这种悟道的人的心态就像这种,你们一看着好像很愚蠢,为什么愚蠢?这人也不往前争,也不为自己争点什么名利,那么好的位置应该为自己争点,他不争,应该为自己捞点,不捞,这种人好像很笨。“沌沌呵”,这混沌的沌,说这种人好像心中混元一体的,他没有那种形名的比较,他很简单,所以像一种混沌的状态一样,这句话只是概况的讲。

 

老子接下来讲,到底这种人有什么不同,就是您悟道了以后有什么不同,讲的非常有意思。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话什么意思呢?大家一听,什么叫“昭昭”?什么叫“察察”?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有区别的,“俗人”就是说大家一般人,这古代读“yu”,现在我们读“su”,俗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说这一般的、没有悟道的人,他什么品性?“昭昭”什么意思?“昭”是明亮的意思,讲这种“昭昭”的人显示自己,把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我自己多么高明啊”,显示自己,这种没有悟道的领导者,就特别容易让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高大、光彩起来,显示自己。这种悟道的领导者,“我独若昏”,昏暗,我不显示自己,我把自己放低,我没有那么多优点,大家优点才多呢,我是为大家服务的等等这么一个观点。

 

接着老子讲“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又什么意思呢?“察察”什么意思呢?“察察”就是特别精明的意思,总是不断地看,看别人的缺点,审查别人的瑕疵,审查别人的缺点,这种“察察”是目光特别敏锐、特别犀利,专找别人毛病。老子说“我独闷闷”,“闷闷”讲的是不在意的意思,并不挑剔别人的那些毛病。

 

大家看老子又讲了两个境界,这两种境界什么呢?一种人把自己的光彩不断地显示出来,“我多么高明,我多么的好”,有这样的领导者,他不断地把什么光彩、下属讲的什么成绩,最后全都落到自己身上,“我又带领大家完成什么,我完成了什么项目,什么项目是我发明的”等等,其实下属人家提出来的,他没有下属功劳,都是我的,所以这种人把自己的优点不断地给大家展示出来,对别人是不断地挑毛病,这叫“察察”。所以老子讲了一种不好的领导者,境界低下的领导者,对自己要彰显功劳,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要不断地挑毛病,各种挑剔,这是人的非常大的一个毛病。我们人特别容易就看别人缺点,看不到优点,只看自己优点,不看自己缺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人们在进化过程中,刚刚结成原始社会的时候,也就是说刚刚从大猩猩变成人的时候,这大猩猩是什么特点呢?大猩猩是以血缘为关系结合在一起,这大猩猩里边靠暴力维持秩序。这猩猩首领先吃好东西,他吃完了剩下的母猩猩吃,然后小猩猩再吃,所以靠暴力维持,你敢来抢来,我就会打死你,所以猩猩里边互相打死的数量非常多。因为是靠这种暴力和血缘维持群体的,所以群体不能大,一共就二、三十个,大了就不行,那打起来了不得。所以人突破了大猩猩这种束缚,人们能更多人结合在一起,变成二、三百人、几千人、上万人在一起生活,靠什么来维持秩序呢?不是靠原来的了,不是靠暴力的,靠的各种秩序,这些秩序包括一些关爱、公平等等秩序,这里边也有舆论维护的秩序。

 

当时谁如果违反了这些,比如说我们打来的猎物大家都分块吃,这是礼的最早的形态,这是礼,那么有的人偷着吃了,这时候靠什么维持?有的时候他们会一起行动,去惩罚他,有的时候靠舆论维持,所以舆论维持这个秩序,在人类进化很长一段时间里边,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种舆论就是谁犯错了,大家要一起去挑他毛病,要抨击他,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所以这个群体里边人会互相看,谁犯错、谁犯错、谁犯错,所以有这么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互相挑毛病,为了显示我在这个群体里也重要,往往会显示自己多么好,这是人进化的一个过程。

 

我以前讲过,儿童到某一时期都有这个特点,比如说他到几岁的时候,小孩在一起说话,谈论别人的时候,往往谈论都是别人的缺点,就谈论缺点,很少小孩夸别人,“什么他特别特别好,他说他又吃饼干了,他又淘气了,阿姨他又怎么样了,他又怎么怎么样了”,你看讲的都是坏话,这就是互相监督,挑别人毛病,“我怎么好我怎么好,你看老师我又听话了”,这是在幼儿园里有一段时期,孩子就会表现成这样,这是进化来的。

 

一个普通人你有这些品性我们先不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您这种品性还没有被克服的话,那将是一场灾难。您在一个领导的位置上,天天挑别人毛病,“察察”这个状态,不断地挑别人毛病,每个人在你眼里,您看到的只是毛病,您能鼓励这人吗?您鼓励不了下属,下属在您这整天被挑错,整天被挑错,您说他能干好工作吗?干不好。所以老子说这“俗人察察”,这种“察察”状态是专挑别人毛病,是一种人的本性,但这种本性实际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利于整个组织的平稳,尤其做领导者,尽量要抛弃这种想法,您鼓励为主,挑毛病您可以,每一次出了毛病您制定一个制度来规范他,但是不能没事眼睛专挑人毛病。

 

还有一种就是“昭昭”,“俗人昭昭”,特别愿意彰显自己,“我是多么好,多么好”,您已经是领导者了,您不用再夸自己有多好了,您应该做到多好。

 

我曾经见过有的领导是这样,当电视台来采访这个领导下边的下属的时候,这下属要上个什么电视节目,这领导很不开心,“这光应该照到我的身上,我是领导啊,凭什么电视台采访他呀,他资历比得上我吗”等等,我给你设绊,我给你不批,我不让你去,我给你捣乱,我给你分配多的任务,这就是他觉得光应该都照到自己身上,我要彰显我自己。汇报工作了,“把项目赶快连夜告诉我,秘书告诉我怎么回事,给我汇报汇报,我要记住”,第二天说“这是我的成绩,我如何如何”,其实您找下属来汇报就可以了,下属发明的东西,他的创新,您让他讲,他能讲的非常好,但是不行,这领导要彰显我的位置,所以这是我带领团队做的,我怎么怎么样,前边全写上我的名字,你的名字写在后边,或者把你的名字给勾掉,我领导你就可以了,你不用出头露面。您想这员工会有积极性吗?所以这种品性都是违反了领导者法则的一些进化过程中的,甚至我们可以说是一种陋习。

 

一个领导如果能变成“我独若昏”,我不在意这些名誉,我把自己位置放低一点。“我独闷闷”,我不去专门挑别人那些,对那些东西我知道,我用制度来制约他,但是我不是每天就挑大家毛病,这种状态,我觉得是能做领导的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所以老子讲的“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讲的是一种克服了人的本质属性的领导者境界,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您能做到这点,看到别人优点,把自己放低了,不去争那个光、那个明等等,我们不去“昭昭”,“我独若昏”,我们一样做事,那东西没什么大用。对待别人的缺点,不去那么斤斤计较,天天挑别人毛病,别人有优点,十分里边人家有八分优点,就两分缺点,您天天盯着那两分缺点,您能进步吗?您看这人两分缺点,那人两分缺点,所有人都是缺点,您觉得自己了不起,你们都有缺点,你没看到别人那八分的成绩,所以这种专挑毛病的人,绝对不会成功的。

 

我见过很多这样人,网络上特别多。比如某人的一个观点,讲的非常好,只有一点讲的稍微有点缺陷,这人出来了,“讲的什么东西,就这点怎么怎么讲就不好”,他就专盯这不好的事,所以这种人别人全不好,他能进步?他进步不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好了,别人都是缺点,可是您没看到人家那些进步的,所以再过十年再看,人家都进步很快,他满心的负能量,满心的不满意,觉得都不行,我怎么怀才不遇呢?这样的人永远没有进步,所以老子讲的千万不要“俗人昭昭”,不要像俗人那么昭昭,千万不要像俗人那样察察,天天挑毛病。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一个做人的态度,一个角度,这种角度绝对符合心理学的法则,所以我们要去认识到这点,我们要有这种毛病的话,要及时改正,这就是今天老子带给我们的智慧。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接着聊老子又给带给我们什么样新的启发了。好的,朋友们,大家朝气蓬勃地上班去吧,再见。

 

 

 

 

第二十章8 从中医老先生们的生活方式中悟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这句是接着昨天的,老子讲“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这里边又出来一个“沕”和“望”,这“沕”、“望”大家记住,是《道德经》里边一个特殊的词,这个“沕”是深远的意思,三滴水,这边放个勿,不要的这个勿。“望”是没有边际,很辽远的意思。这个沕和望在帛书甲乙本里边写的就是沕望,但是在后世被改成各种各样的字,有的是恍惚,有的是惚等等。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帛书甲乙本非常清楚,这是沕和望,经常在一起出现,经常在一起上下句里出现。所以,如果看到这个版本了,我们就知道后世转的恍惚,恍惚是模糊的意思,不是模糊的意思,这个沕是“沕呵,其若海”,就是它深远,像大海一样,说谁像大海一样?说这种悟道之人的品行,他的心深远的像大海一样,宽广的好像没有那个边际,无所止,就是没有那个停止的边界一样,什么意思?是这种人的心胸特别宽广,他不是仅仅的着眼于自己的一点私利,很多人的心就针尖那么大,就想我自己的私利,我的利益如何如何,我的利益如何,老子讲这种悟道的领导者,他的心胸特别宽广,像大海一样,好像没有边际一样,为什么这样?因为他心里装的是所有众生的利益,所以众生是无边无际的,他的心也是无边无际的,非常非常的宽广,是这个意思。

 

所以,有的讲这种人淡然,到处漂泊,这都是不对的,不能这么讲。比如“望呵,其若无所止”,现在有的版本,比如说这个河上公本写的是“漂兮,若无所止”,好像是飘荡没有停止的时候,这圣人的心,就是悟道的领导者的心怎么总是飘荡呢?一看就是偏离了原来的版本了,就会解释出偏差,并不是漂,而是望,“望呵,其无所止”,这个望是指边际,辽远的边际的意思,就是辽远特别宽广,没有停止的地方,是这个意思。所以,讲的是心胸宽广。

 

老子又接着讲,说“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这是什么意思呢?“众人皆有以”的意思是大家都有,原因做事都有目的,这个“以”是为什么的意思,为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有以。所以大家做事都有他的目的,都有为自己的目的,就是我要怎么怎么样,但是我怎么样?悟道的人,老子说这我是虚指悟道之人。悟道的领导者是我独,我自己顽以鄙,大家说顽就是顽固的意思,鄙就是卑鄙的意思,这是骂自己呢,我又顽固又卑鄙,是这意思吗?不对的,这是没有理解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这个顽的最早的意思就是没有经过雕琢的,没有被劈开的木头,叫顽,浑然一体的木头,在一起的木头。所以,这种质朴的状态没有被劈开的木头,它的原始的状态叫顽,这是讲的质朴,就是我非常质朴,这个朴字就是没经过雕琢的木头,所以顽和朴这两个字在某种角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老子说“我独顽以鄙”,这个卑鄙的鄙字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讲卑鄙的鄙就是卑鄙的意思吧,这个鄙最早是单位,就是人们居住的单位,乡里,比如说里、乡,再以上就是鄙,再以上就是县,县城的县了。这个鄙就是人们居住的单位,这个单位跟都城相对,是乡村的意思,乡村那边人聚集聚集,县以下就是一个鄙了。大家看这个鄙左边是个啚字,跟这个地理方位有关,是指跟城里对应的乡下,后来引申为低俗或者是质朴的意思就是乡野的质朴的状态叫鄙,卑鄙的鄙。

 

所以老子讲的“我独顽以鄙”,有的版本是似鄙,副本是“我独顽且鄙”,我觉得这个副本,“我独顽且鄙”,这个“且”字用的比较好。我们只是尊重帛书甲乙本,因为没有大的差别,我们说顽以鄙。这个副本据说是项羽的一个妾,她的墓里边挖出来的一个版本,我觉得也很有可能原始版本是“我独顽且鄙”,但是我们按照帛书甲乙本讲,“我独顽以鄙”。“我独顽以鄙”什么意思?就是我却单独自己保持着一种原始的一种质朴的状态,一种浑然一体的状态,我没有像大家那样都为自己斤斤计较,“众人皆有以”的状态,都有目的,这个以就是你为什么的意思。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有的人生活是真的很有目的的,为了什么去,为了获得什么,为了什么,这样的人可能你觉得进取心很大,这个人可能很成功,但是如果纵观你的生命过程,整个看一下,您会发现那种“我独顽以鄙”的人,有可能真正的幸福,有可能他活的更圆融。

 

我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是这样,就拿我们中医界来说事,我们中医是有很多名老中医,辈分很高,这些名老中医其实我坦诚的讲,我有点冒犯的意思,坦诚的讲,老中医们的生活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曾经到一位老中医家里拜访,这是别人安排的一个什么事,我去拜访去。这老先生很有名望,在中医界很有影响,一进他们家里边,我一看,这家里什么样?雕梁画栋,真的一点不夸张,家里边弄的跟古代的宫殿一样,雕梁画栋,里边的古董举目皆是,就是摆的都是各种古董,各种名人送的匾牌,各种名人送的,这老先生一定是很愿意跟他的患者们应酬,您想每个中医成名都有很多患者,有些有头有脸、有名有望的,他愿意跟中医交往,所以这老先生家里全都是各种名人字画,各种古董,别人送的,估计是患者送的,这个玉石,那个什么石头,这个什么雕刻的东西,家里边富丽堂皇,我当时进去我很赞叹,我当时说实话,境界也不高,我满心的憧憬,我说人活到这份上也就行了吧。在家里边跟宫殿一样,过的跟皇上一样的生活,每个客人来了,求您老先生帮我看看,然后留点礼物走,我觉得这行了吧,这活的真好,很羡慕。

 

但是这位老先生,说实话,其实70岁出头就去世了,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候我特别震惊,我说学术水平这么高的一位先生怎么70多岁就走了?没长寿啊。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还有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些中医的老先生,我到家里去拜访,我跟您讲,就是老式居民楼什么样他家就什么样,一进去窗户都是最简单的,门都是那木头门,就是过去那老门,木头门,那窗户就是最简单的铝合金窗户,没有经过装修。家里边的墙就是刚盖楼时候刮的大白,家里的书架全是书,那桌子就是那很简单的圆桌子,几十块钱一张吧,老先生家里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整洁,人家里有书,非常质朴。比如说很多老先生,这是让我们很感动的,去很多老先生家里,我觉得至少我的家里都装修的很漂亮了,人家里非常质朴的,什么都没有,就有书,生活用品够了就行了。老先生非常淡薄名利,没有什么为自己追求,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患者要留下点纪念品走,要给我送点,没有。

 

这样的老先生我见过,比如说我们中日友好医院的张代钊老先生等等,这样的老先生是一批这样的老前辈,老先生从来不出去吃饭,一吃饭的时候一定回家跟太太一起吃饭,这是人家的风范。比如我们的东方医院王佩老先生,这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吃饭一定回家吃饭,一般的人不会把他请出来的,除非开什么重要会议才在外边吃饭,否则一定回去陪家人吃饭,简单的做口饭菜,在家里吃。然后看书,有时候患者到家里去看,不收礼物,这种老先生的风范,生活特别淡薄,我发现特别奇怪,我到前边那位老中医家里我是心生羡慕,真好。到这种后边的老中医家里,我心生平淡之想,进去以后觉得真舒服,这人生就是很平淡。我会随着改变。

 

所以,两种老先生不一样,后边这样的老先生,我告诉大家,都很长寿,90多岁了还给人家看病,精力旺盛,身体满面红光,所以有朋友跟我说,您看张代钊老先生的脸就跟那婴儿的脸似的,为什么?气血通调,人家心态平静。所以您看我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各行各业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人,就是您觉得我是为自己怎么样,我生活富丽堂皇,生活多么好,有所追求,结果呢?往往人生就未必那么圆融,未必那么顺畅,而那种平淡之人,老子说“我独顽以鄙”,我像原始的木头一样,我没有那么多想法,我就是为大家做事,你看这老先生不看病吗?没有,天天给人看病,他虽然没有为自己做事,但是为大家去做。所以这样的老先生心里特别平淡,很平和,接近生活的本质,他能体会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他能天天跟夫人在一起吃饭,能够体会到生活幸福的每一点滴,那种在外边应酬的,各种跟患者应酬,跟达官贵人应酬的,可能看似生活五光十色,但是往往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您看两者结果不一样。

 

我看到的这种平淡的老先生,我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大量的这样的知识分子,这些老先生家里边,房子分给您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家里边没有任何装修,所添的就是书,就是这些珍贵的文献,这样的老先生都长寿。吃的食堂,或在家里边做点菜吃,人也没怎么锻炼身体,但是人心态好,所以人家长寿,这是真正的悟道之人。所以,老子讲的,今天又讲了两个境界,一个是“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就是我却像原始的木头一样,保持一种质朴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本真的幸福,能让我们真正的圆融的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做个减法,别什么事都有以,我们经常说有以就是有原因、有目的的去做事,放下一些,您就向着那个该走的方向一直去做,但是把为自己之心放下一些,您境界就会提上来的,您就会幸福的多。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接着跟大家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谢谢大家,明天见。

 

 

 

 

第二十章9 幸福生活属于悟道之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每天早晨一道大菜,我听说很多朋友上班途中听,很开心。还有朋友留言,说以前经常生气,听完了以后现在一天不怎么生气了,这是我最开心听到的事。

 

我们学《道德经》,其实学的就是这颗心,我们学的就是这个境界,如果您每天早晨把这个境界调一下,这了不得了,这个您一天都会改变的。我这两天在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跟一些朋友们分享这个道理。我就说我们每天怎么能把自己调的心态好?每天早晨起来,您用那么一两分钟坐在那抛弃杂念,就想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我要干吗,为众生付出我的力量,愿众生都幸福,我愿意发出我的力量去做这事,为众生,就是每天早晨把心态调到为众生那去,把自己放下,这是要点,每天早晨这么静坐想一分钟或者两分钟,您想那么一会,您一天中您的面容都会改变,你做事的角度都会有所调整,所以一天都会顺畅的,这是我的经验。真的会改变,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道理。

 

我们每天早晨听《道德经》,我为什么要求大家早晨听?您早晨把老子的境界拿出来想一想,我告诉大家,您这一天都会改变,为什么?每一件事一来了,早晨《道德经》,这一想法,为大家去做,为大家怎么怎么样,把我先放下,各位您这么做事会特别纯粹,而且您收获会更大的,这是老子讲的道理。所以,朋友们每天早晨听一会儿有好处。

 

我们今天言归正传,昨天老子讲的是“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这是老子讲了两个境界,一个是大家都为自己,我为自己怎么怎么样,尤其是领导者,上了台以后就我为自己怎么样,皆有以。老子说悟道的人,悟道的领导者“我独顽以鄙”,我向那个原始的浑然一体的木头一样,保持一种质朴的状态,这是另外一种境界。这两种境界有什么区别?昨天我举了个例子,就拿我们中医界的老前辈来讲,我这是有点不礼貌,因为都是老前辈,我不应该指指点点的,但是为了给大家说明这个道理,我讲我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前边我见过一位老先生,也是非常有名望、非常有地位的,家里边雕梁画栋,古董举目皆是,都是名人字画等等,这个为什么会让他出问题?这时候他的心为外物所役,他会觉得我获得的东西这么值钱,这个送我,很开心,这个东西失去了会不开心,所以他的心放在外边的更多。

 

曾经古代有个故事,说一个将军,能征善战,特别能打仗,从来不害怕,胆量特别大,能征善战。有一天在家里玩古董,这个古董有一天瓷器突然要掉地下了,手一接接住了,我的天,差点摔碎了,结果这将军发现自己心跳,蹦蹦蹦的跳,脸上全是汗,满头大汗,被吓的,他突然想我能征善战,久经沙场,我从来没吓成过这样,为什么这一个小小的瓷器居然把我给吓成这样了?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心太在意这个瓷器了,觉得它太珍贵了,我的心被它给奴役了,所以这个将军把这个瓷器啪给摔碎了,这个心神又收回来了,为什么?我不在意它了,所以又不受它惊吓了。

 

所以,您的心太在意外物的时候,患得患失之间,就会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您的心就会出现起伏,这时候气血就没法那么通调。相反我说很多老中医,淡薄名利,“我独顽以鄙”,家里边非常简单,什么都没有,那种俭朴程度比我们年轻人结婚的新房都要俭朴的多,家里就有书,人家每天看看书,与古人沟通,看看患者,老先生90多岁还出诊呢,出诊看看患者,然后回家粗衣淡饭,心非常淡薄,他心不为外界所奴役,在里边非常平淡,所以气血通调,这是我们普通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您能进入这种“我独顽以鄙”的状态,您的领导境界会很高的。

 

前些日子我们被一个新闻吸引了眼球,说这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居然半夜在上海的虹桥机场打出租车,华为什么概念?一年赚4000多亿,这么大一企业,它的老板正常这种级别的老板到哪出差都是当地的分公司要准备好的,车来接,从贵宾通道出来直接上车,那都前呼后拥的走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排场了,前呼后拥,走贵宾通道,不走我们普通出来的通道,直接贵宾通道出来,然后出来以后一路绿灯到哪哪去,车都准备好了,这是这种大老板应该有的排场,但是任正非70几岁了,您想一般72岁的人都退休了,他还上班,出来还自己打车,然后网友又贴出照片来,任正非有一次在摆渡车里边,飞机下来有的时候到候机厅那要有摆渡车,要不这飞机靠不了岸,这摆渡上手扶的站在那没坐,站在那扶着栏杆,半夜坐摆渡车,大家拍到,说这任正非难道不买头等舱机票吗?难道他就没有人来特别接吗?怎么能自己坐摆渡车呢?大家问这事,后来任正非说是这样的,他说因为我有同事在坐这摆渡车,我的下属,我一看到很高兴,我跟下属聊天,所以我就坐这摆渡车了。您看人家一点架子没有。

 

然后又有网友贴出照片,任正非在华为的食堂里边自己打饭,大家一想这了不得了,像这种领导我们很多单位里边的领导都吃小灶,前些日子甚至有一个政府部门里边,领导吃小灶,员工外边吃盒饭,他里边喝五粮液,摆了好多桌,被员工上去一通暴打,说你天天腐化,这么腐化能行吗?很多单位领导是吃小灶的,里边有单间,进去厨师给炒几盘菜,搞一桌菜吃。任正非人家一年收入4000亿这样的公司老板,却跟员工一起上食堂打饭去吃饭,然后坐在那自己吃,被拍下来。华为里边人反映,说任正非平时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独顽以鄙”,我就保持一个本真的状态,一个原始的状态,我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并没有因为财富的改变、地位的改变让我的位置改变,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大事,那种一上领导位置就把自己摆的很高的人,你跟员工拉开了距离,员工就觉得你有些事是为自己做的,他未必真心真意跟你去工作,未必真心的追随你。所以,我们要明白领导者的这种品性,我们中国大多数领导者到了一定位置上以后,都会把自己摆的很高,但是像华为这种领导,我觉得其它我们不论,就他这一点,我认为是绝对可圈可点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子接着讲,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就是我悟道的人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就是跟没有悟道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老子说而贵,就是尊敬,贵重,食母,食是食物的食,吃的意思,这个河上公讲的特别好,这个食是用的意思。那个母,他说吃母亲,不能这么讲,这么讲太吓人了,母就是道的意思,因为在老子《道德经》里边出现过无数次老子用母来形容这个世界的根本的东西,比如说老子说“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等等,“既知其子,以守其母”等等,“万物之母,可以为天地母”等等,出现过很多母。这个母当天地的本原讲,这个本原就是道。所以老子讲的食母,就是用道这意思。

 

所以像任正非这样的领导者,像这种高明的悟道的人,他不在意我自己的利益,我不是完全为自己,“众人皆有以”,我没有有以。我该如何做?我用道,我在道的层面去走,我在道的层面去做事,什么是道?什么是用道?就是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知道这些所谓行名的区分,那些地位名利等等都是虚幻的。我们要想幸福度过此生,您就为大家付出,为大家做事,不计回报。您放心,世界会让您活的更好的,让您的事业做的更大,但是您不是为了这个去做事的,而是为了众生去做的,您在这个层面上去做事,您就在道上走了。所以,这就是真正的大道,大道非常简单,我在前边一再讲,无我利他,尽量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做事。您放心,道的规则是您会活的更加幸福的,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我们反复的讲了两个境界,老子在《道德经》这一章里边来回讲俗人和我的区别,并不是老子吹嘘自己。老子没像有的学者讲的,老子在吹嘘自己,抬高自己,没那样。

 

老子所讲的我,就是悟道的人,并不是说老子自己,俗人讲的是普通人,没有悟道的那些领导者。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就知道老子这章一直在给我们讲两个境界的区别,我们越清楚这两种区别,您做事就越来越顺畅,心胸越来越宽广,越来越不纠结,这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好的,朋友们,我们就在这种状态里边开始一天的工作吧,祝福大家,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第二十章

标签:商业行为   小孩   组织结构   平衡   部门   例子   现象   原因   压力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39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