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光明 这就是我 现在 它的 是什么 10个 应用 不能 清水
第四十八章1 人生的“减法”,你会做吗?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把事情当做学问来研究的人,欲望越来越多,追求道的人,欲望越来越少。
做“减法”是我们需要的人生智慧。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今天接着来聊《道德经》。今天来到了新的一章,四十八章,各位一定要好好学第四十八章,因为四十八章里的话特别的有用、特别的深刻。
我们先来学头两句,老子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就这两句话,里边道理非常深,我给大家先解释一遍,“为学者日益”就是把事情当做学问来研究的,这些人做事越做越多,学的越学越多,也就是说他在不断的做加法,这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老子赞成不赞成呢?老子没多讲,也没否定,但是从后边老子讲的“为道者日损”,后边又讲“为道者”的状态,前边老子应该是不赞成的。“为学者日益”,大家会奇怪,学问越做越多难道就没什么好事吗?我怎么看这东西挺好的呢,做学问不是越做越多吗?不一定的,我们一点点来阐释,其实按照“道”的指导下的学问,可能是有益的,可是没有“道”指导,不利众生的学问,真的有益吗?我觉得真的未必。
我举个例子讲,我们人类现在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和过去的农业为主的时代,真的有很大的进步吗?现在我觉得未必能够作定论,有些事我们说科技的进步,实际未必好。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塑料,塑料的出现真的就没法断定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过去我姥姥家在农村,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农村生活实际基本上你用的东西都可以降解。我父亲跟我讲,他们过去村里谁办酒席,大家去吃,吃了剩那点红烧肉,很好,大家一人分两块,拿荷叶这么一包,荷花的叶子包,包回来给家里孩子吃完了这个肉,荷叶一扔,它就降解了,或者你做粥的时候,都可以一起给它煮了,荷叶粥,做菜的时候清香,也可以吃,或者你扔了,这个包装就能降解,在地里就烂了,成为肥料了,所以可以降解。
动物吃这些草后,比如牛粪、羊粪、猪粪等等可以作为肥料,我们到农村去,我不知道各位去没去过,那要沤肥的,虽然这个味道不大好闻,但是它是好的肥料,放到地里,地就有肥力,所以长的粮食长的菜就长的茁壮,它是循环的。这种循环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因为它不断的进入循环中,可是这塑料一出现,坏了,人工合成的。这种塑料把高强度的分子结构改变了,结果塑料在这里没法降解了,横在中间,我说这可真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东西不在循环里,它就在这儿,生产出来以后,对不起,它就存在下去了。过去到农村去,基本上是山清水秀,它不断循环,吃剩的食物到地里烂了变成肥料等等,循环长出绿叶来,没什么东西放在那碍眼,不循环了。可是现在到农村去,触目惊心。
我是前几年回到老家农村,我记得小时候山清水秀,水里边都是鱼,水拿起来就可以喝的,现在我回去,我真的想放声大哭,那个清晰的水不见了,水边全是破塑料袋、破可乐瓶子、破瓶子等等,全是塑料垃圾,一望无际的垃圾,我觉得山河真的被毁掉了。您知道全球每年有多少塑料被扔在这个环境里没法降解吗?全球每年4千万吨,这些塑料无法分解,可能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被分解掉,我不知道最终分解成什么东西。破碎又变成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渗到水里,随着水流到大海,大海里有很多塑料颗粒,鱼把它吃下去,进入鱼的体内,我们人再吃鱼肉,所以鱼肉里有很多塑料颗粒,又进入我们人体等等,这仔细研究起来很可怕的,这个塑料出现,到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便利?您拿荷叶包东西就不便利了吗?可是我们用塑料袋,看着漂亮、拎着方便,买菜塑料袋一装,装回家去了,我们把菜做了,塑料袋一扔,装垃圾袋扔掉了。回到大自然里去,就留在了土壤里,最后变成塑料颗粒,又被我们吃掉了,您以为您没把它吃了?其实最终可能您是连菜带着塑料颗粒都给吃了,都没浪费,或者还有很多留在大自然里,就放在那放着了。所以有一天,我们往土里一挖,可能挖出来塑料袋,挖出来塑料玩具,挖出塑料包装袋什么的,全是塑料的,还放在那没动呢。
您说这种学问的出现越来越多,您说是好事吗?未必,大家说不对啊,我们人类寿命增强了,医学水平提升了。我们寿命是增强了,但是人类同时发明了原子弹,各种核弹、氢弹,寿命增强有可能哪一天一个按纽按错了,核弹都发射了,您所增强的寿命没用的,瞬间人类毁灭,本来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可能自然里循环循环,人类可能几亿年几亿年的生存下去,现在我估计绝对到不了几亿年,几千万年那是太美好了,不可能的,我觉得用不了几百年,哪天哪个按纽按错了,或者出现一个战争狂人,过去的战争狂人拿刀砍,砍不死了几个人,现在出现一个战争狂人,一按电纽,核弹一发射,互相一对射,完了,全没了。有的时候学问出现,你仔细想想真的是好事吗?其实真的未必,背离了“道”的学问,我觉得有可能都是很可怕的学问,所以“为学者日益”,我们把它当学问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未必真的是好事。
老子接着讲“为道者日损”,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句话里讲的是大道理,就是我们悟道以后,我们会做减法,减的是那些跟欲望有关的东西,我们会一点点往外清空。这就是我们人生该学的一些重要法则了。做减法,我们现在其实人们多数都喜欢做加法,可是谁也没想到做减法反而是我们最需要的智慧。我们人其实都很聪明,我们都觉得自己很聪明,我们机会来了,我们有机会就想上,可是各位,您哪有那么多精力?您觉得自己精力充沛,真的把这个工作做下来你就知道了,每一个工作都耗费您精力,所以真正的智者是做减法的,就是做一件事。我特别赞成那句话,之前给大家讲过,您把买10件衣服的钱去买一件衣服,这衣服一定是精品。您把做10件工作的精力用来做一件工作,这工作一定做的出色、精彩,真是这么个道理。
像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您说齐白石,白石老人擅长画虾,水里的小动物,画点白菜、画点日常生活的小东西等,您说齐白石为什么不画气势磅礴的大山、画仕女图,工笔写意一起来,怎么可能?您哪有那么多精力,每一个领域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徐悲鸿擅长画马,我也画老虎、画兔子、画猫,我什么都画,您觉得这可能吗?这个人什么都擅长,这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学问做得好,会拉小提琴,这已经不错了,他有个爱好。您说他又是柔道冠军、又拉小提琴、又是赛马手、又是画家、又是作家,怎么可能?这世界上有这些人吗?不大会有的。所以我们尽管说很多学问的顶峰上是相通的,但是每一个人只能有自己的专长,因为您的精力是一定的,您在这个世界上,把那种一件事做透了,您就已经很成功了,您说面面俱到,我觉得不可能的。各位朋友们,如果您能琢磨透这句话,我觉得人生开始会不同的。
“为道者日损”如何去做减法,其实真正能做减法的人是了不得的,那么多欲望出现、那么多机会出现了,你就不争取吗?没有,人家静下心来,只认准自己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做减法的好处,做减法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之一。我这两天感触比较深,因为我这两天住在山边,我把电视关了,线拔了,不看电视,每天这时候就安静下来了,把应酬给砍掉了,安静下来以后发现心静下来了,我突然领悟到,现在城市化的生活让我们人心其实是不安静的,城市化人们都集中在一起以后,好多好多信息互相错综复杂的传播,我们的心是比较乱的,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他吃什么饭了,朋友圈那地方发生什么事了,哪个地方促销了,我们去看看吧,每天事很多,杂乱,晚上打开电视一看,歌曲大赛,一看一天过去了,您真正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不多。
可是真的在山区一住,您再不看电视了,没有那些应酬了,没有城市那些繁华的东西了,您看的就是山、树木等等,您会发现,这时候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的特别的透彻,灵感会不断的出现。我突然明白,古代人为什么中医写的那么好?《黄帝内经》,现在我们把全国中医教授组织起来也写不出来,为什么?现在教授的事非常多,你要讲课、要开会、要研讨会、要做科研、报课题等等,事多的五花八门的,你的心一定被分散了。古人没有电视,晚上不看歌曲大赛,村里就那几个患者,那几个人,没有城里纷繁复杂的各种花边新闻,天天面对的就是大山和自然,他想这个草有什么作用?这个果实有什么作用?尝一口,想好几天,果实的味儿想好几天,人家性味归经马上就写出来。再面对大山,看着天空、星空,想自然之道,我跟大自然什么关系?想着想着,《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因为他一门心思就想一件事,生活简单,所以他能更透彻的领悟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们现在生活乱七八糟,每天各种信息,大脑是乱的,您哪有时间静下来心来想问题。我真的建议各位做减法,在工作里边学会做减法,如何放权让别人去做,自己掌握最核心的东西去做,面对各种机遇,您慎重的选择,我只做一件事做到底,这样的人做工作做的必定精彩,在生活中也尽量做减法,减法是一种智慧。回过头来,我们再讲老子的“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句话老子在讲什么?老子讲里边暗含了这么一个道理,“为学者日益”增加的是什么?往往越想看到外边增加的越是欲望,欲望越多,越想看到外边,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增加的可能是欲望。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房子的经历,买房子的过程特别体现了这么一个过程。一开始计划买100万的房子,看房的时候,售楼员会说100万不错了,但是这还有150万的,你一步到位吧,我带你看一下,一看这房子比那多一个房间,真漂亮;然后又看下一个楼盘,下一个楼盘售楼员也会说,150万那个房子也不错,但是您看我们这个,我们的200万的,你参观参观看一下,不一定买,参观一下,看一看,这个比那个强,一看,这个有大花园,上边有什么,欲望更高了。往往一开始你想的是80万,最后变成了300万,连别墅都考虑了。我相信各位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为什么会如此?就是您看的越多,欲望越增加,欲望越增加,越想多看,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没有“道”的指引,你增加的学识往往会增加欲望,会让你走上一个不归路。“为道者日损”损的是欲望,真正悟道以后,人们会做减法,把欲望减掉,该做事做事,但是欲望减掉,因为那些欲望会干扰你的工作进程,会影响你。所以尽量把它减掉,减掉以后,您做这个事情会做得更好的。
有朋友问我,欲望减掉以后,我没有动力了,凭什么做事?我说这是理论推断的,您没做过,您真的把欲望减掉,为大家做事,您试一次,您会发现自己特别愉快、特别开心,为大家做事没有一点私心,您都想不到那种愉快、那种愉悦是超越一切幸福的那种感觉,特别快乐,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充实。这是你前进的动力,您越做越开心,越做越顺畅,而且事越做越好,这种动力要远远超过被欲望的鞭子驱使往前走的动力。
因为那个你没达到欲望你会痛苦,但是这个,做多做少我都是为大家去做的,随缘去做尽力去做而已,这种做特别幸福,所以这不是我们理论上讲的,您做一次您就知道了这是多么大的幸福。所以“为道者日损”,真正悟道的人,他会做减法,把欲望减轻,认真去做事,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慢慢走向幸福。朋友们,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
今天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叫“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真正的智慧就是“为道者日损”。朋友们,今天我们先分享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给大家来讲《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2 “无为而无不为”不是你想的那样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把没有按照“道”去做的欲望一点点减掉,最后到达无为的境界,进入到了无为的境界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了。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需要减少的不是主观能动性,而是要减少欲望,要为大家做事,少为自己捞取。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前边我们学了“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通行本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没有大的区别,我们按照帛书的乙本来讲的,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把事情当学问去研究,没有按照“道”的指导去做事,你当学问去研究,这个学问会越做越多,您会做加法,最后会加到自己不堪重负的地步,就是越学越多,可是学的越多脑子里越乱,方向都不一致,所以“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就是明白“道”以后,按照“道”的方法去做事,你会不断的做减法,越减越轻,最后只做一件事,利益众生的事,这个事你这么做,轻装前进,一定会做好的。所以叫“为道者日损”。
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昨天其实讲了好多了,今天再举个例子,大家说真的吗?不是越多越好吗?未必,比如说公司的管理者怎么去管理员工?“为学者”他把它当学问研究的,不按“道”去做事,可是他把它当做一种学问、一种技术研究的,这个人会越学越多,怎么管理员工?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于是参加各种班,学如何提升绩效、如何去管理员工,如何让他在犯错误的时候发现他等等,填各种表,每个时间打卡等等各种管理方法,管的是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多。
比如说我看过很多管理者,学如何看员工的面相,我知道这个员工性格什么样,我怎么管理他,如何看员工喜欢什么颜色,我给他怎么怎么管理,看员工属什么性格的?孔雀、老虎等等,我用这些东西去了解员工,所以在平时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还不够,我还要了解员工,所以有的领导就学如何在吃饭的时候递他一杯酒,看员工的反应就知道他的性格,知道对公司忠诚不忠诚,对我忠诚不忠诚,这都是技术。
有的领导甚至是这样的,我想上一套设备,因为我在公司的时候,员工工作我能管,知道他什么时候做什么,离开公司了,员工在做什么,怎么办?先进科技来帮你,所以有的公司上的设备,就是员工的鼠标在电脑上点什么东西,我要看到,点什么位置,领导一看,知道员工点什么位置,这个领导都希望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想了解员工我不在的时候他做什么等等,您看见没有,这些技术层出不穷,都是希望了解员工,知道怎么去用他们,这都是技术,都是“术”。
您这么技术越多,您就越能管理好员工吗?我认为是未必的,您管不了员工的心,所以我靠强力去监视你,慢慢员工感觉自己在一个监狱里,随时被监控,上边有个大眼睛随时在看着我,我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领导的目光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工作,能舒服吗?这叫“为学者日益”。他学习各种技术希望管理员工,可是“为道者”明白了,我不要外求,领导首先要想好我是为员工服务的,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去努力,所以我放下自己的欲望,放下自己的利益,为大家做事。您发现您这么做以后,员工反而来追随您了,您不用看着他,可是员工主动来帮助您,积极性出来了,积极帮助您把公司做好,这就改变了。
像苏州固锝电子,员工上班没有打卡机,亲爱的朋友们,那是1千多个员工,现代化的流水线,一般公司打卡还控制不住员工迟到,我还要管理他,可是人家不用打卡,员工主动的、自觉的到点就上班来了。真正的领导者,按照“道”的原则做事,你就做减法行,把那些东西减掉,打卡机减掉,监控员工电脑干什么都减掉,都用不着,不需要按颜色来分员工的性格,用一杯酒来识别员工对我忠诚不忠诚,您在意那干什么,您把自己做好员工就来追随您了,这种状态叫“为道者日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能够这么做,员工会来追随你的。
老子今天接着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大家说什么意思,怎么跟绕口令似的,我们一点点讲。第一句“损之又损”,就是做减法,往下减、减,减少了再减少,我尽量把那些没有按照“道”去做的事都减掉,减的实际都是跟欲望有关的事。“以至于无为”,就是最后会到达那种无为的境界。最后一句“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你进入了那种无为的境界,你就什么事都能做好了,都可以为了。这几句话其实非常容易讲错,因为大家往往这么讲,按字面讲就是“为学者日益”,按照学问研究会越来越多,“为道者日损”,每天按照“道”做事,就一点点减少事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少减少,最后减少到什么事都不做了,这是最标准的解答,什么事都不做了。无为,最后什么事就都能做好了,因为前边有“损之又损”就是减少减少,大家以为减少、减少、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事都不做了,什么事都没有了,“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什么事都不做了,什么事就能做好了,您相信这点吗?
我一再批驳这种观点,我认为这是在胡解《道德经》,我一点不客气,您想想我们如果悟道以后,什么事都开始减少减少,减少到最后什么都不做了,小学生上学、中学生上学,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数学课减少、英语课减少、语文课减少、体育课减少,什么事都减少,什么都减少,没有了,无为了,上学就往那一坐,打坐都是有为,每天按照自然之道,来回乱晃,这个学生就成材了,“无为而无不为也”,最后你什么都能做了,你以为你是神仙啊,怎么可能。
公司领导上班了,到班上以后,减少,人力资源部减少,砍掉,销售部不用了,砍掉,“损之又损”嘛,全都砍光了,“以至于无为”,到最后就剩一个领导,我也什么都不干了,我往那一坐,打坐,每天顺应自然之道,什么都不做公司就越来越好,最后什么业务都能做好,叫“无为而无不为也”。您信吗?这样就成功了?“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你无为,最后什么都能做好,怎么可能呢,要这么解释大家都不相信,所以老子《道德经》总是被大家看得怪怪的,这个东西有用没用呢?没事拿来谈谈可以,生活中、工作中指导我们,对不起,没用,因为这个东西按照这么做,公司倒闭,自己没饭吃。
老子这段话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给大家讲我的正解,我就不客气了,我就说我是正解。实际上老子所讲的“损之又损”,损的是跟欲望有关的东西,你为自己欲望去驱动去做的事,你都把它往下减,减到最后,“以至于无为”,你没有为自己去做任何事,没有什么事是为自己去做的,这就叫“无为”。大家说不对啊,老子就是讲“无为”,什么都不做的。老子什么时候讲什么都不做了?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最后一句话,“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说是为还是不为?人家告诉你“为”,“为”是为众生为,为大家去“为”,领导者为大家去“为”,“不争”是不为自己争,所以“为”是对大家的,“无为”是对自己的。八十一章最后一句话给讲的如此的清楚,但是您偏偏不看老子讲的话,偏偏认为讲到最后“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放下欲望,不妄为,这个“妄为”的边界是如此的模糊,实际为自己,定义很清楚。
为自己的欲望所驱动去做的事,这就叫“妄为”,定义的很清楚,为大家做的要积极去做,为自己的要“无为”,不要去做,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老子《道德经》讲圣人之道,一定要参照天之道来思考,天之道的特点就是为自己不做什么,本来我们世界是按照它的意志生成的,它让我们的世界生长的如此的繁盛、繁荣,但是天之道不居以为功,不觉得自己是主人,隐身于背后,没有为自己捞取,它甚至没有很高的地位,我们不知道,哪有天之道?没有为自己争取地位、名誉和利益,所以它隐身于背后,这就是“无为”。这个“无为”是对它自己的,对众生为不为?为,为什么设计这么好?人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做出这么好,它是“为”的,记住“有为”一定是对别人,“无为”一定是对自己,这是老子“道”的内涵。“有为”是把这个事情为大家做好,“无为”是对这个事情所带来的名誉、利益等等那些虚幻的东西,,我们不要在意它,这叫“无为”。
经常有人讲,说我们要顺应自然之道,“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之道,什么是自然之道?不是什么都不做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天之道,天之道就是无我利他,这种无我利他的状态就是自然之道,到底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自然之道就是“自己一直然也”的那种“道”,就是一直在那运转的“道”叫自然之道,这就是天之道。所以我们现在把自然之道解释成顺其自然,爱怎么怎么样,顺着事情的发展跟着走就行了,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这是不对的。
老子在这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当你进入到“无为”的境界以后,不为自己做事,尽量为大家去做,不为自己捞取,这个时候大家都来成就你,推动你,您的事业就会做好的,这就叫“无为而无不为也”。各位亲爱的朋友,这就是老子给我们讲的人生的终极大道,你真的进入那种“无为”的状态,一点不为自己捞取,那种心里特别坦然,为大家做事很开心。
我总讲,操作一次就知道,虽然我们都做不到那么纯净,包括我自己,但是在某件事上你做到那么纯净了,你就会发现那种幸福感超越一切幸福,心里真的开心,坦然。这个世界上其实最难得是心里坦然,心里真的一片光明,这个时候人也是最幸福的,所以王阳明临终之前弟子问他,您给我们留一句什么话呢?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里一片光明,还有什么好说的?这已经是最幸福的了,所以这是了不起的境界。
如果能达到这种,“以至于无为”,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也”这种境界的人,我觉得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说日本稻盛和夫,我总讲稻盛先生,稻盛和夫创业27岁,我们一般创业都是为自己发财,他没有,他创业就是为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努力,为世界为世人做贡献,提供好的产品,全是利他的,所以他的公司慢慢成为世界500强了,回过头来又开第二个公司,开之前,他说他每天晚上躺床上问自己,我有没有私心?我有没有想借机会扩大第一个企业等等,最后确定没有,不是为了名誉、不是为了私心才创办的第二个企业,第二个企业又成为世界500强了,因为我所有做事全为员工,员工就加入你,拼命的来工作,所以你的产品就好,所以又建立了一个世界500强。
当稻盛和夫最后退休的时候,建立了两家世界500强,把股份全部捐赠给员工,这是大境界的人,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这么学,但是真正境界高的人是了不得的,最后全部捐赠给员工了,八十几岁自己退休了,捐赠给员工。这是彻底“无为”。他为什么能建立两家世界500强呢?是因为他“无为”,他不为自己,全为员工,所以员工汇集到他这来加倍努力,最后变成了“无不为也”。这就是老子讲的领导者之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我觉得您的人生会彻底改变的,会真的不一样的,我倒不是让大家把钱都捐出去,彻底无我,我们是不在意那个回报,就是您别去想它,认真做事就好了,但是回报会来找您的,会给您,别去在意那个回报。
当然最后像稻盛先生那样的,他是佛教信徒,所以他认为这些没有意义,他说我修炼灵魂,所以把钱都捐出来了,我们这些世俗中的人倒没有必要像僧人一样,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别太在意那个回报,你在意那个回报会纠结的,得失之间会让自己情绪不稳,身体受伤的,您就坦然去做,为大家做事,回报来了,您接着就行了,别太在意它,这种人生会从容的很多。这就是老子告诉你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这种境界。
朋友们,我们今天先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再聊《道德经》,我们听听老子对我们的教诲,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八章3 要保持“无事”,不过不是不做事哟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如果想要获得天下就要保持不为自己利益做事,等到想到要为自己的利益做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领导者要放下欲望为百姓做事,为大家“为”,为自己“无为”。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在清晨跟大家一起来聊《道德经》。
现在外边是此起彼伏的一声声鸡叫,在农村生活,您就会发现鸡叫是每天凌晨,天亮以后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很有意思,天还没亮,鸡就开始一阵阵的扯着脖子喊,一开始还真不适应。我就很好奇,鸡为什么叫?一般说鸡要叫三阵,叫一阵以后,再叫一阵,接近最后一次了,天就要亮了,它就在天亮前叫,鸡为什么会叫呢?到天亮以后不怎么叫了,现在外边单个的鸡有的叫一叫,叫的声就很小了,为什么鸡会在天亮前叫呢?我很好奇这事,它凭什么就扯着脖子叫啊?它不睡觉吗?所以我还特别的搜索了一下,科学家还真研究过为什么鸡会叫这个事,鸡是为了宣誓自己的领地,证明我的存在,这是我的地盘,所以鸡会叫。也就是说它天没亮之前,它醒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宣誓这是我的地方,天亮以后这是我的地盘。
科学家把单个鸡放到这,别的地方没有鸡了,就这一只鸡,你会发现公鸡它就不叫了,很有意思,公鸡为了宣誓地盘,单个的时候它不叫,叫就跟日照有关,它在天亮前一定会叫的,你如果把它关起来,黑屋里,用灯光模拟太阳光,你变成个36小时的,你变成12小时的等等,这个节律,它马上就会适应的,都是在天亮之前叫。科学家研究过这个事,这是动物的本能,动物为了自己的领土,为了自己的利益,它会不遗余力的去叫,扯着脖子喊,这是为自己,这是动物性。
在动物性里,利己,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是它的主体,您见过两只鸡,一只鸡叼一个虫子喂对方吗?没有可能,它们一定会抢,两只鸡抢一个虫子,这是经常发生的。喂对方这样的关爱大多数发生在母鸡和小鸡之间,一旦长大了,就变成互相抢了。人有什么特点?人除了动物性之外,又多了神性,就我们说的神圣的一面,什么叫神圣的一面?就是利他。我们不说神圣这个词,我们说利他,我们人因为利他,互相关爱,我们才能够结成团体,对抗自然,慢慢活下来,不断的进化,成为地球最聪明的动物,这是从生理学、从进化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大脑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的行为会有什么差别?我们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是科学家的研究。
今天我们讲《道德经》其实也体现出这一面来了,今天讲什么呢?前边讲老子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天学这两句“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这句话什么意思?天下天下的,老子《道德经》是给领导者写的,其实老子《道德经》里充满了这样的语句,告诉你怎么取天下,怎么平天下,这样的语句太多了,所以就充分说明这是给领导者写的怎么管理的教材,这么明显的证据放在这儿,如果我们不看的话,我们非说他讲的是消极避世的、逃开世界的,那是不对的。您逃于世界,为什么还教你取天下?
老子说,“将欲取天下也”,就是说你作为领导者,如果想要获得天下,什么叫获得天下?就是获得天下人的支持,成为天下的领导者,您要想成为领导者,尤其是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恒无事”,就要总保持一种无事的状态。有的朋友一看,这个好玩,“恒无事”,做领导经常不做事,“无事”,没有什么事好做,不做事,您就能当领导?老子讲的是什么样的领导者法则呢?这就是歪解《道德经》的开始。
其实老子这讲的“无事”,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没有事,如果您说什么事都没有,什么事都不做的话,那您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上班以后什么事都不做,当董事长了,每天开始打坐了,上班就打坐,怎么可能公司就发展起来了?不可能,老子讲的“无事”是不要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大家说这么讲有道理吗?有道理啊。比如说老子第五十七章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把“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给放到一起了,讲的是一个意思,全是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利益,自己怎么样,把领导者的这些欲望都降下来,是你为你自己。
我们看《道德经》,不能拿一句话跳出来就讲这句话,我们要前后把整个《道德经》的思想总体把握,然后再落到每一句话上,你就知道这句话老子讲的是什么了,否则的话,你单讲这句话,老子好像真的讲的什么事都不做,才能当领导者。可是您把前边、后边的话放到一起,您就知道了,老子讲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您自己。“无为”是讲自己不要为自己捞;“好静”你把自己的心静下来;“无事”是不要为自己去生事、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无欲”是把自己的欲望清空,讲的是一样的。老子故意把这几个放到一起,就是讲这都是一件事。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讲的是您要想当好天下的领导,一定不要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任何事,这叫“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等到你想到这有事,我总想为自己去做点什么事的话,您放心,您不能做好天下的领导者,“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就是您不能做一个天下的优秀的领导者,您会失去带着天下人往前走的机会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子这句话讲的非常重要,领导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尽量为你带领的老百姓去做事,要去做事,《道德经》最后一句话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如果不懂《道德经》含义的人,会觉得老子讲的怎么乱七八糟的,一会儿讲无事、无为,到最后告诉你“为而不争”,到底是为还是不为?老子告诉你很清楚,为大家的利益要去为,为自己要无为。是这么一个道理。
现在我讲到这儿,《道德经》已经来回的重复讲放下自己的欲望这事了,我估计有些朋友已经开始听烦了,觉得老子来回讲这件事,《道德经》原来就这么点含义,很简单啊?很简单,但是你做未必能做到。很多人会存疑,难道我们真的能够不为自己的欲望去做事吗?难道我们真的能清空自己的欲望吗?我们的欲望能清空吗?坦诚讲,我们的欲望是清不空的,因为我们都是动物,我们本质上还是动物,我说早晨起来的鸡扯着脖子叫,我们人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早上起来扯着脖子叫了,不用喊这是我的地盘,我的利益,谁也不许动,不用这么喊了,我们已经从动物里脱离出来了,但是动物性依然在。
我们一看到别人中奖了,我们会心生嫉妒,我怎么没中奖?别人提升当领导,我照他差什么?心里本能会有这种反应,所以我们动物性依然在。您说谁把欲望彻底给清空了?这人欲望一点都没有了,说实话,我不相信,因为你还是动物,我敢保证你大脑里还有动物的特征在。大家说那有什么意义?有意义,老子讲《道德经》就是说我们尽量朝着去除动物性的方向去发展,并没有说我们去干净,成圣人了。我觉得所谓圣人,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只不过是在每件事做事的时候,他的天人交战之后,天战胜了人,也就是说神圣的一面战胜了世俗的一面,或者说是利他的一面战胜了利己的一面,他总能做出这种正确的抉择,所以他是圣人。但是我敢保证,圣人的动物性也依然存在的,只不过我们去除的干净一点而已。
大家会问,老子为什么总让我们去除欲望呢?这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当领导者去除欲望的时候,把自己的欲望尽量去除干净,为大家做事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团结起来这个族群,这个族群人也会效仿着领导人,慢慢把这个利己一面去掉,大家利他的一面会体现出来,这样就更容易和谐的在一起生活了,这是领导者法则,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一个基础。我们不敢说人类所有人都会变成彻底利他的人,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越多的呈现出利他的特征来,这个组织就越坚固,人们就更容易和谐的在一起生活。这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每个领导者都必须懂得人类的特征,修炼自己,你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这是老子这两句话讲的道理。我们普通老百姓听了以后,这对我有什么用?我放下自己的欲望,我去做事有什么好处吗?您如果放下欲望、认真做事,您会发现,会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没有包袱往前走,做的更加出色,这是我们走向更高境界的一个特别好的方式、一个特别好的路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么讲大家会觉得空。我认识一位画家朋友,这位画家朋友叫齐鸣,我跟他弟弟是同学,所以他是我的大哥。我们小时候,我们住的是邻居,小时候他画画,我就发现他画画很有意思,他喜欢画画,他在屋子里把画板一支开,就开始画。他画画的过程很有意思,他会画的大山,拿笔蘸着调料画,往上认真的画,画好了以后,他会把身子往后倾再端详,端详完心中就快乐,他就开始歌唱两句,然后再把笔在水里涮一涮,再蘸画彩再画,画完以后,再把身子后倾再端详这画,又唱两句。他经常这么画画,我觉得他画画那个快乐,他一直欣赏那个画的美中去度过每天的时光,不断地画。
当时画画的时候,他想到会发财吗?会想到成为著名画家没有?没想过。他喜欢、欣赏这个东西,觉得大山那么美,他喜欢画。一张画多少钱,压根没想过,将来能卖几万块、几十万块钱,没想这事,如果他要总想钱,某一天我这个画要是卖个几十万块钱,我得好好画,这钱怎么出来?您还能安心画画吗?不能,他安心于这画里的,看着美景高兴,拿笔画两下,然后唱两句端详端详,然后再涮笔,安静,再安静的画,画完以后再看,您说他多快乐,结果慢慢慢慢成为著名画家了。
现在他是国内著名的工笔画画家,他现在画工笔画,他后来又学过油画,把油画和中国国画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去画工笔画,他的色彩运用全不一样,这个工笔画一般人不好意思求他画,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年才画二三副、三四副,画的很少,每副画要认真的画,画好长时间,画几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的画。我看过他的画,画的太仔细了,画的人物非常非常仔细,这是为了钱去画吗?不是的,如果为了钱画,就不这么仔细画了,他真的享受画画的过程,他要表达自己对内心、对美的这种感受,这是艺术家的一种追求。
如果想钱的话,不这么画,有的画家这么画的,有的画家觉得我出大名了,这么有名,大家都求我画,那我就10张纸铺开了,画梅花,画梅树干,横,开始画横,每一张纸画个横,画个竖,每一张纸画个竖,每张纸画一杈,再画一杈,这么生产,我觉得像这样搞艺术作品,您不如搞个机器人,10个人站一起,每个机器人的胳膊按照您的胳膊来动,您怎么动它怎么动,您搞个机器好不好?或者搞机器都慢了,您直接印多好啊,这心中想的是钞票,想的是我一张卖几万,十几万,10张卖100万,我发财了,赶快来复制吧,我觉得这已经忘记对艺术的追求了。
我相信那位画家,他的画作绝对不会成为传世的精品,不可能的,但是真正这种传世的精品都是这个人没想那个东西,人就像工匠一样,就是在享受这个工作里去,追求这种美的感觉,这么一点点画,这种人画完了,最后他的画反而成为传世佳作,价值倍增。忘记结果去做事,你可能做得更好,可是如果总把自己的欲望摆在前边,我这个画画完了,地位上来了,卖的钱更多了,我得好好画,我可要好好画,您越那么想你越不能好好画,因为你的心中想的是那个结果,忘记它,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结果反而会越来越好。
这是老子这种法则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但是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朝着这个方向走,你所做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精彩的。我把这句“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换成我们工作,就是将要做好你的工作呀,不要先想自己能从工作里获得什么,如果你整天想着从工作里能获得什么,你就不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好,翻译过来就是这么一句话。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接着跟大家来聊《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标签:光明 这就是我 现在 它的 是什么 10个 应用 不能 清水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