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报道 竞争 质量 吐槽 事物 公共服务 网络 负责人 目标
2018年马拉松持续火爆,据统计,截至11月2日,8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有1072场,参赛人次达530万,预计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600万。马拉松赛事多的背后,是马拉松爱好者群体的急速膨胀。当前,名称中带“国际”“半程”“全程”等字样的马拉松比赛已超过半数,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
的确,马拉松比赛参与人数多、参与面广、参赛门槛低、赛事轻松活泼,又兼有一定的旅游观光的特点。很多地方都希望通过马拉松展示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客流,带动旅游消费。然而一些新近举办的赛事虽然动辄标榜“国际”头衔,但实际报名率却很低。这不仅浪费办赛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还带来了交通问题和群众安全隐患。由于赛事等级评定对参赛人数、参赛标准甚至参赛成绩等都有严格要求,有些小赛事为了达到目标,不惜拉人头撑场面,甚至花钱请选手,让比赛变味。同时,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马拉松赛事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和限制,往往“一号难求”。于是“号码黄牛”转让参赛号码布成为灰色产业链条,这扰乱了赛事组织秩序,给赛事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和管理难题。
马拉松比赛声势浩大,动辄几万人参加,有相当大的组织难度,非常考验城市管理者、主办方的管理智慧和专业能力。一位社评家甚至评价其为“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马拉松运动来说,在“跑马乱象”面前树立规则大旗,强化规则意识,这需要参赛者、赛事组织者以专业管理运营来呵护它的成长。就现状来说,提高我们马拉松赛事的质量和水平,可能需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一场马拉松。
其实,马拉松赛事并不一定要追求声势和规模。它可以有很多细分区间,既有竞速比赛,也有越野赛、集体赛,还可以情怀、趣味等作为亮点。这需要举办地找准定位,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特点,办出口碑。
任何新事物发展都会有“成长的烦恼”。近年来,马拉松赛事中替跑、转让号码布等问题屡禁不止,比赛补给不足、补给食品过期、参赛者半途迷路、关门时间未到路段解封等也时有报道,最近更是出现集体抄近路、骑单车“赛跑”、工作人员终点“搀扶”运动员等不良事件,引发大众吐槽。这些问题,既是参赛者的,也是主办方和运营方的。马拉松运动热催生了一批体育产业的运营商。它们在承办赛事时也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说明我们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方面还有不足。”某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说道,“不得不承认,比起体育发达国家,我们在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和管理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一切迫在眉睫啊!”
一些跑者还没能真实领会到这项运动的内涵,单纯为了跑而跑、为了好玩而跑,他们并没有一个跑者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比赛中,一些参赛者伤病送医就是佐证。跑步,是一种锻炼享受。健康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至于在比赛中的种种作弊和倒卖参赛资格的行为,更是失去了马拉松比赛的意义。前些时候,首都媒体发布了《首都媒体跑团2018年倡议书》,号召跑者们要自觉坚守底线,敬畏规则。体育运动的重要精神之一是“尊重规则”,所有参与者必须在统一的规则下“游戏”,竞争才有意义,结果才有价值。对于赛事的主办方地方政府来说,马拉松比赛绝不只是招标营运方、划出赛事路线、配合做好封路及安保医疗工作就完事了。一个赛事举办的好坏、赛事期间各项服务的优劣,以及当地风俗人情、文化景观等,都能在赛后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根据给定资料3,分析部分城市马拉松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5分)
要求:
(1)紧扣资料,符合实际;
(2)表达准确,条理清晰;
(3)字数不超过400字。
主要问题有:1.赛事同质化。数量多,质量差,缺乏特色;标榜国际头衔,报名率低,浪费资源,带来交通和安全隐患。2.组织管理混乱。花钱请选手,比赛变味;替跑、倒卖号码、拽停运动员,出现灰色产业链,带来风险;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经济效益。3.服务缺位。补给不足、食品过期、没有指示牌、提前解封路段。4.参赛者自身问题。未理解比赛内涵,身心准备不足;作弊和倒卖参赛资格,集体抄近路、骑单车赛跑。
改进措施为:1.打造特色。减少数量,提升质量;细分区间,丰富比赛种类,以情怀趣味为亮点;找准定位,利用有限资源办出特点和口碑。2.提升组织能力。提升管理智慧和专业能力,强化规则意识;提高赛事审核标准,加强监管,打击黄牛,加大惩处力度。3.完善服务。招标营运方、合理规划路线、配合做好封路及安保医疗工作;增派人员,做好赛事补给和食品安全工作。4.加强宣传。宣传比赛内涵,让参赛者做好身心准备;倡导参赛者坚守底线,敬畏规则。
标签:报道 竞争 质量 吐槽 事物 公共服务 网络 负责人 目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ixinjueluo/p/1152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