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人工智能_4_k近邻_贝叶斯_模型评估

时间:2019-09-29 23:26:21      阅读:10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增加   mat   预测   贝叶斯   data   个数   其他   别名   求和   

机器学习常用算法
k近邻算法
  求出未知点 与周围最近的 k个点的距离
  查看这k个点中大多数是哪一类
  根号((x已知-x未知)^2+(y已知-y未知)^2)  即平面间2点距离公式
  收异常点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做标准化处理
  API: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algorithm="auto")
      algorithm:{"auto","ball_tree","kd_tree","brute"}
          效率不同
          ball_tree:会使用BallTree
          kd_tree:会使用KdTree
          auto:尝试根据传递的fit方法的值决定最适合的算法
      n_neighbors: 邻居数,默认为5
处理:
  时间特征:需要转为年,月,日,时,分,秒 ,当做几个新的特征处理,并不是全部要加入,要根据结果选择加入
  目标值:可以去掉某些目标值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def knnCls():
    """
    预测鸢尾花的种类
    :return:
    """
    # 读取数据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
    print(iris.feature_names)
    print(iris.data[0:5,:])
    print(iris.data)

    # 处理数据
    # 1,缩小数据  对于csv中的数据可使用 data.query("id>8 & money <2000") 等过滤掉一些数据
    # 2,时间处理
    #   time_value = pd.to_datetime(data中的时间列,unit="s") unit 表示时间最小的单位
    #        time_value格式为 1970-01-01 00:00:00 注意不能单独获取年月日
    #   time_value=pd.DatatimeIndex(time_value) 此时转换为字典格式的时间
    #   增加特征,例如年相同,就不能当做特征
    #       data[‘day‘] = time_value.day,weekday,hour等不建议使用 此方式
    #           建议使用data.loc["day"] = xxx
    #       pandas使用data.drop(["time"],axis=1) 删除原来的时间戳,
    #       数组使用np.delete(data,[1,2,3等列],axis=1) 删除原来的时间戳
    # 3,目标值处理
    #     目标值过多,单有的目标值数量太少,可以忽略
    #     分组求和,本例中 可表示为 把数量少于n个的种类删除(虽然本类中目标值只有3个,其实不用删除,只为演示效果)
    #     group = data.groupby("目标值列名").count()
    #     此时返回结果 列数不变,目标值列名列为所有的目标值,其他列不再是值,而是分组后该组的个数
    #     tf = group[group[‘非目标值列列名‘]>n].reset_index()
    #     data = data[data[目标列列名].isin(tf.目标列列名)]
    #     取出目标值 y =data["目标列"]
    #     取出目标值 x =data.drop(["目标列"],axis=1)
    #     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数据分割 train_test_spilt
    # 特征工程(标准化)
    #   x_train 进行fit_transform
    #   注意 也需要对 x_test进行标准化,注意使用 transform即可, 即 使用 训练集的参数进行标准化
    #   标准化对数据最后结果影响很大
    # 算法处理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 fit ,predict,score
    knn.fit(x_train,y_train)
    # 得出结果
    y_predict = knn.predict(x_test) # 得出预测目标值
    # 得出准确率
    knn.score(x_test,y_test) # 也可以使用y_predict与y_test 得出
    return None
问题1:k的取值问题,很大,很小?
    很大:易受异常点影响
    很小:容易受k值(数量)波动
性能问题:每一个未知数来都需要与全部数据进行计算
    很费时间
调参:n_neighbors 的合适值

优点:易于理解,易实现,无需参数(算法里边的参数)估计,无需训练缺点:计算慢,耗内存,必须有k

朴素(条件独立)贝叶斯算法 (需要学习概率相关内容)
概率:
  条件概率:P(A1,A2|B) = P(A1|B)*P(A2|B)  A1,A2 不能相互影响  应该是条件独立
  联合概率 P(A,B) = P(A)*P(B)
例:常用与对于文章的分类
  每个文章会计算属于每个分类的概率,比较数据那个的概率较大,就是该分类
P(科技|文章1)  文档
P(科技|词1,词2.....)  文档:词1,词2....  (多个条件下 x的概率)
朴素贝叶斯-贝叶斯公式
=====================================
个人体会:例 有两个箱子 A:两黑,两白球 B两黑球,1白球
  随机从两个盒子中拿出一个球,是白球, 求是从A中拿出的概率
  P(A|白) = (P(白|A)P(A))/P(白) = 0.5*0.5/(1/2*1/2+1/2*1/3)=7/12
  P(B|白) = (P(白|B)P(B))/P(白) = 1/3*0.5/(1/2*1/2+1/2*2/3)=5/12
=====================================
  求在包含这些词的情况下是科技类的概率=在科技分类下这些词(这个文档)出现的概率*科技类的概率/在所有文档中,这些词的概率
  P(C|W)=(P(W|C)P(C))/P(W)
      W为给定文档的特征值(频数统计,预测文档提供),C为文档类别
      可理解为:P(C|F1,F2.....)=(P(F1,F2..|C)P(C))/P(F1,F2,....)
  P(C):每个文档类别的概率(某类文档数/文档总数)
  P(W|C):给定列别下 特征(词)的概率
      P(F1|C) = Ni/N (表示该次出现在科技文章中的概率)   F1,F2.....的概率乘积  表示 科技类文章中这些词都出现的概率
          Ni为F1词在c类所有文档中出现的次数,(科技类文章中改词的次数)
          N为c类文档下所有词的总和 .(科技类文章中 所有的词 和)
  有些情况下得到文章属于某类的概率为0,不合理
      解决办法:拉普拉斯平滑系数  P(F1|C) = (Ni+a)/N+am
          a:指定系数一般为1,m为训练文档中出现的特征词的个数
算法API sklearn.native_bayes.MultinomiaNB
  sklearn.native_bayes.MultinomiaNB(alpha=1.0) 拉普拉斯平滑系数,不属于超参数
例:新闻分类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20newsgroup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def naviebayes():
    """
    朴素贝叶斯进行文章分类
    :return:
    """
    # 加载数据,进行分割
    news = fetch_20newsgroups(subset="all")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news.data,news.target,test_size=0.25)
    # 生成文章特征词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from sklearn.metrics.classification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tf = TfidfVectorizer()

    #以训练集中词的列表进行 每篇文章重要性统计
    x_train = tf.fit_transform(x_train)
    # print(tf.get_feature_names()) # 全部文章中所有的词
    x_test = tf.transform(x_test)
    # 朴素贝叶斯进行评估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MultinomialNB
    mlt = MultinomialNB(alpha=1.0)
    #print(x_train) # .toarray 可转化为二维数组
    """
    (0, 122986)    0.1189432263044612 # 第一篇文章中 feature_names下标122986的这个词 出现的频率
    (0, 139798)    0.25782353561208343
    (0, 117722)    0.12774899257629055
    """
    mlt.fit(x_train,y_train)
    y_predict = mlt.predict(x_test)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y_predict,target_names=news.target_names))
    # 算出准确率,由于文章词的数量确定,数据的正确性,因此 准确率不易提高
    # print(mlt.score(x_test,y_test))
优点:
  发源于古典数学,有稳定的分类效率
  速度快,效率高
  对数据缺失不敏感,常用于文本分类
缺点:
  前提是一个词的出现与另一个无关,当词之间出现关联时,效果不好
if __name__ == "__main__":
    # knnCls()
    naviebayes()
    pass
模型评估(不仅靠准确率,还有召回率)
  准确率:estimator.score() 最常见是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即百分比
  混淆矩阵
准确率 35%,但召回率 75%
"""                         预测结果
                         正例(猫)   假例(不是猫)
真实结果    20正例(猫)       真正例(15)     伪反例(5)
真实结果    80假例(不是猫)    伪正例(60)     真反例(20)
"""
  精确率: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真正例的比例
  召回率:真实值正例中,预测为正例的比例 15/20 越高越好
其他分类标准F1-SCORE 反映了模型的稳健性
  F1 = 2*精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召回率)
API sklearn.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ly(y_true,y_pred,target_names=None)
  y_true:真实目标值
  y_pred:估计器预测目标值
  terget_names:目标类别名称
  return:每个类(目标值)的精确率与召回率
模型选择与调优
  交叉验证:让别评估模型更加准确
      训练集分为n份:训练集(n-1)份+验证集1份 得出一个准确率 模型一
      再次训练集分为n份:训练集(n-1)份+验证集1份(就是修改验证集,可能此时第一份为验证集) 得出一个准确率 模型二
      ..... 依次进行 得出n个准确率   求平均 即可以作为可信一点的模型结果
      分为n份就称为n折交叉验证
  网格搜索(超参数搜索):调参数(k近邻)
      与交叉验证组合k = 3,5,7 10折交叉验证
          k=3 时的平均,k=5的平均...  比较即可得出比较可信的k值
      当有两个找参数时:两两组合
  API 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estimator,param_grid=none,cv=None)
      estimator:估计器(knn) 此时估计器中不用再写超参数
      param_grid:估计参数 {"n_neighbors":[1,2,3,4,5]}
      cv:几折交叉验证
          不用 knn.fit predict
      此时返回的实例
          fit(x_train,y_train):输入训练数据
          score(x_test,y_test):准确率
          best_score_:在交叉验证中最好的结果
          best_estimator_:在交叉验证中最好的参数模型
          cv_results_:每次交叉验证后验证集集准确率和训练集准确率(验证集平均值)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gc = GridSearchCV(KNeighborsClassifier(),param_grid={"n_neighbors":[1,2,3,4,5]})
gc.fit(x_train,y_train)

 

机器学习常用算法
k近邻算法
求出未知点 与周围最近的 k个点的距离
查看这k个点中大多数是哪一类
根号((x已知-x未知)^2+(y已知-y未知)^2) 即平面间2点距离公式
收异常点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做标准化处理
API: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algorithm="auto")
algorithm:{"auto","ball_tree","kd_tree","brute"}
效率不同
ball_tree:会使用BallTree
kd_tree:会使用KdTree
auto:尝试根据传递的fit方法的值决定最适合的算法
n_neighbors: 邻居数,默认为5
处理:
时间特征:需要转为年,,,,,,当做几个新的特征处理,并不是全部要加入,要根据结果选择加入
目标值:可以去掉某些目标值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def knnCls():
"""
预测鸢尾花的种类
:return:
"""
#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
print(iris.feature_names)
print(iris.data[0:5,:])
print(iris.data)

#
# 1,csv中的据可使用 data.query("id>8 & money <2000") 过滤掉一些
# 2,时间处
# time_value = pd.to_datetime(data中的时间,unit="s") unit 表示时间最小的
# time_value格式 1970-01-01 00:00:00 注意不能单独获取年月日
# time_value=pd.DatatimeIndex(time_value) 时转换为字典格式的时间
# 增加特征,例如年相同,就不能做特征
# data[‘day‘] = time_value.day,weekday,hour等不建使用 此方式
# 使用data.loc["day"] = xxx
# pandas使用data.drop(["time"],axis=1) 除原时间,
# 数组使用np.delete(data,[1,2,3等列],axis=1) 除原时间
# 3,标值处
# 标值过,有的目标值数量太少,可以忽略
# 求和,本例中 可表示量少于n种类删(然本中目标值只有3,不用,演示效果)
# group = data.groupby("标值列名").count()
# 返回果 列,标值列名列所有的目标值,其他列不再是,而是分该组个数
# tf = group[group[‘非目标值列列名‘]>n].reset_index()
# data = data[data[列列名].isin(tf.列列名)]
# 取出目标值 y =data[""]
# 取出目标值 x =data.drop([""],axis=1)
# 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据分割 train_test_spilt
# 特征工程(准化)
# x_train fit_transform
# 注意 也需要 x_test准化,注意使用 transform即可, 即 使用 训练集的参数进准化
# 准化对数据最后果影很大
# 算法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 fit ,predict,score
knn.fit(x_train,y_train)
# 得出
y_predict = knn.predict(x_test) # 得出预测标值
# 得出准确率
knn.score(x_test,y_test) # 也可以使用y_predicty_test 得出
return None
问题1:k的取值问题,很大,很小?
很大:易受异常点影响
很小:容易受k(数量)波动
性能问题:每一个未知数来都需要与全部数据进行计算
很费时间
调参:n_neighbors 的合适值

优点:易于理解,易实现,无需参数(算法里边的参数)估计,无需训练\
缺点:计算慢,耗内存,必须有k

朴素(条件独立)贝叶斯算法 (需要学习概率相关内容)
概率:
条件概率:P(A1,A2|B) = P(A1|B)*P(A2|B) A1,A2 不能相互影响 应该是条件独立
联合概率 P(A,B) = P(A)*P(B)
:常用与对于文章的分类
每个文章会计算属于每个分类的概率,比较数据那个的概率较大,就是该分类
P(科技|文章1) 文档
P(科技|1,2.....) 文档:1,2.... (多个条件下 x的概率)
朴素贝叶斯-贝叶斯公式
=====================================
个人体会:例 有两个箱子 A:两黑,两白球 B两黑球,1白球
随机从两个盒子中拿出一个球,是白球, 求是从A中拿出的概率
P(A|) = (P(|A)P(A))/P() = 0.5*0.5/(1/2*1/2+1/2*1/3)=7/12
P(B|) = (P(|B)P(B))/P() = 1/3*0.5/(1/2*1/2+1/2*2/3)=5/12
=====================================
求在包含这些词的情况下是科技类的概率=在科技分类下这些词(这个文档)出现的概率*科技类的概率/在所有文档中,这些词的概率
P(C|W)=(P(W|C)P(C))/P(W)
W为给定文档的特征值(频数统计,预测文档提供),C为文档类别
可理解为:P(C|F1,F2.....)=(P(F1,F2..|C)P(C))/P(F1,F2,....)
P(C):每个文档类别的概率(某类文档数/文档总数)
P(W|C):给定列别下 特征()的概率
P(F1|C) = Ni/N (表示该次出现在科技文章中的概率) F1,F2.....的概率乘积 表示 科技类文章中这些词都出现的概率
NiF1词在c类所有文档中出现的次数,(科技类文章中改词的次数)
Nc类文档下所有词的总和 .(科技类文章中 所有的词 和)
有些情况下得到文章属于某类的概率为0,不合理
解决办法:拉普拉斯平滑系数 P(F1|C) = (Ni+a)/N+am
a:指定系数一般为1,m为训练文档中出现的特征词的个数
算法API sklearn.native_bayes.MultinomiaNB
sklearn.native_bayes.MultinomiaNB(alpha=1.0) 拉普拉斯平滑系数,不属于超参数
:新闻分类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fetch_20newsgroup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def naviebayes():
"""
朴素叶斯行文章分
:return:
"""
# 载数,行分割
news = fetch_20newsgroups(subset="all")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news.data,news.target,test_size=0.25)
# 生成文章特征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from sklearn.metrics.classification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tf = TfidfVectorizer()

#训练集中的列表行 每篇文章重要性统计
x_train = tf.fit_transform(x_train)
# print(tf.get_feature_names()) # 全部文章中所有的
x_test = tf.transform(x_test)
# 朴素叶斯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MultinomialNB
mlt = MultinomialNB(alpha=1.0)
#print(x_train) # .toarray 维数组
"""
(0, 122986) 0.1189432263044612 # 第一篇文章中 feature_names122986这个词
(0, 139798) 0.25782353561208343
(0, 117722) 0.12774899257629055
"""
mlt.fit(x_train,y_train)
y_predict = mlt.predict(x_test)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y_predict,target_names=news.target_names))
# 算出准确率,由于文章量确定,据的正确性,因此 准确率不易提高
# print(mlt.score(x_test,y_test))
优点:
发源于古典数学,有稳定的分类效率
速度快,效率高
对数据缺失不敏感,常用于文本分类
缺点:
前提是一个词的出现与另一个无关,当词之间出现关联时,效果不好
if __name__ == "__main__":
# knnCls()
naviebayes()
pass
模型评估(不仅靠准确率,还有召回率)
准确率:estimator.score() 最常见是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即百分比
混淆矩阵
准确率 35%,但召回率 75%
""" 预测结
正例() 假例(不是猫)
真实结 20正例() 正例(15) 反例(5)
真实结 80假例(不是猫) 正例(60) 反例(20)
"""
精确率: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真正例的比例
召回率:真实值正例中,预测为正例的比例 15/20 越高越好
其他分类标准F1-SCORE 反映了模型的稳健性
F1 = 2*精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召回率)
API sklearn.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ly(y_true,y_pred,target_names=None)
y_true:真实目标值
y_pred:估计器预测目标值
terget_names:目标类别名称
return:每个类(目标值)的精确率与召回率
模型选择与调优
交叉验证:让别评估模型更加准确
训练集分为n:训练集(n-1)+验证集1份 得出一个准确率 模型一
再次训练集分为n:训练集(n-1)+验证集1(就是修改验证集,可能此时第一份为验证集) 得出一个准确率 模型二
..... 依次进行 得出n个准确率 求平均 即可以作为可信一点的模型结果
分为n份就称为n折交叉验证
网格搜索(超参数搜索):调参数(k近邻)
与交叉验证组合k = 3,5,7 10折交叉验证
k=3 时的平均,k=5的平均... 比较即可得出比较可信的k
当有两个找参数时:两两组合
API 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estimator,param_grid=none,cv=None)
estimator:估计器(knn) 此时估计器中不用再写超参数
param_grid:估计参数 {"n_neighbors":[1,2,3,4,5]}
cv:几折交叉验证
不用 knn.fit predict
此时返回的实例
fit(x_train,y_train):输入训练数据
score(x_test,y_test):准确率
best_score_:在交叉验证中最好的结果
best_estimator_:在交叉验证中最好的参数模型
cv_results_:每次交叉验证后验证集集准确率和训练集准确率(验证集平均值)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gc = GridSearchCV(KNeighborsClassifier(),param_grid={"n_neighbors":[1,2,3,4,5]})
gc.fit(x_train,y_train)

人工智能_4_k近邻_贝叶斯_模型评估

标签:增加   mat   预测   贝叶斯   data   个数   其他   别名   求和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ean0731/p/1161039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