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ted order symbol its 无法 first must 有一个 reference
6.接口的概念
问题3解决方案:对象应该是封装的,封装就是将数据与相关行为包装在一起以实现信息隐藏,既可以隐藏类的实现细节,又可以避免对类中属性的直接操作。封装实际上控制用户对类的修改和访问数据的程度,只能够通过对象提供服务的那些方法与程序其它部分进行交互,接口是封装的准确描述手段。一个类内的声明变量,应该仅由类内访问并修改,类外不应该也不能修改变量的值。
问题2:在敲书上的Coin类时,一行代码count1 = (coin1.isHeads()) ? count1+1 : 0;
我将count1+1
敲成了count++
,本来以为区别不大,程序运行时却造成了死循环
count++
与count=count+1
等价,count本身被该变了。因为上式中等式左边有count=,所以造成了死循环。而count+1不改变count的值,所以在赋值语句中可以正常使用问题3解决方案:没有看清 push 后再提交,默认的是commit,需要自己手动设置一下
(
)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基于评分标准,我给本博客打分:17分。得分情况如下: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 博客量(新增/累积) |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 重要成长 | |
---|---|---|---|---|
目标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时 | |
第一周 | 200/200 | 2/2 | 20/20 | |
第二周 | 300/500 | 2/4 | 18/38 | |
第三周 | 500/1000 | 3/7 | 22/60 | |
第四周 | 300/1300 | 2/9 | 35/100 |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计划学习时间:40小时
实际学习时间:35小时
改进情况:我会努力提高一些学习效率
(有空多看看现代软件工程 课件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
标签:ted order symbol its 无法 first must 有一个 referenc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cgacg/p/1161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