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ms 成熟 data 能力 出现 lin 开发 free 高达
1978年,创始人Amar G. Bose博士在从欧洲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发现飞机引擎的噪音扫净了他戴耳机欣赏音乐的兴致。这激发了他在BOSE公司进行一项消噪科技的研究。弹指之间,十年过去了,1989年,第一款商用的BOSE主动消噪耳机诞生。 在Bose公司的不懈的努力下,BOSE公司第一款主动降噪耳机横空出世了。自那时起,BOSE工程师们陆续为航空及军用市场开发了多款消噪耳机产品:如专为飞行员设计的消噪耳机、航空X®耳机、TriPort®耳机。
2000年,BOSE工程师们在此基础上又将这一科技应用到民用耳机市场,推出了QC®有源消噪耳机,它掀起了耳机行业“革命”的浪潮。自此以后,BOSE 陆续推出了QC1,QC3,QC20,QC35等经典款式,一直都属于标杆式的产品,引领者整个ANC主动降噪耳机市场。笔者拆过QC35的机器,发现BOSE的这款耳机使用的ANC主动降噪芯片是一个在市场上查不到型号的芯片,个人推测应该是BOSE自己的芯片,毕竟BOSE做这个那么多年,完全都能力把ANC的降噪芯片自己来做,从核心技术自己把握的角度来讲,也应该自己来做。
在主动降噪领域另一个巨头就是索尼,其实,索尼进入主动降噪耳机领域的时间很早,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索尼一直在扮演着「陪 Bose 读书」的状态,产品出的不少,但并没有多少能让人记住的优秀型号。
变化出现在 2016 年 8 月底,索尼在柏林的 IFA 电子展上发布了全新的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 MDR-1000X。凭借这款产品,索尼第一次在主动降噪上追上了业界标杆 Bose,同时在音质上做到了更高的水准。
其实,这两家的ANC这块都是自己的处理器,这也就提高了anc降噪耳机的门槛,一般的公司想做ANC降噪耳机,必须做一个自己的ANC降噪处理器,这个难度不是一般公司能够承受起来的。这个也就造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动降噪耳机都是高端玩家才能玩得起的。
时间车轮滚到2010年以后,艾迈斯半导体推出了单芯片的ANC主动降噪芯片。自此以后,Qualcomm蓝牙+ ams ANC主动式抗噪蓝牙耳机解决方案成为了众多降噪耳机的首选,这下把ANC主动降噪耳机的研发难度降低了很多,一大批公司都根据这种方案,推出了自己的无线ANC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可以说,主动降噪耳机市场一下子扩大了不少。价格也从以前的千元以上降到了大几百元就能买到的区间。
到了2017年,中国内地芯片公司恒玄科技(bes)推出了一款单芯片的ANC + 蓝牙耳机芯片,一下子把ANC耳机的价格拉到了平民都可以使用的水平。乘此东风,国内很多蓝牙耳机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比如,QCY,蛇胜等。很多手机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降噪耳机,比如,华为,小米,oppo,都是使用的bes的单芯片处理方案。深圳有两家做主动降噪的耳机方案公司(同力创和1more),凭借着在声学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的成为bes芯片的降噪方案提供商。bes依靠价格便宜,大客户自己服务,中小公司依靠第三方方案公司的策略,迅速占领了中低端市场。
在bes的芯片出来之后,芯片领域也逐步出现了很多家单芯片的ANC主动降噪耳机芯片。
站在这个路口,可以很明显的看到,ANC降噪会成为很多耳机的标配。同时,根据市场的反馈,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到底这个市场会不会火起来呢?随着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ANC主动降噪市场已经逐步分成三个细分领域了:
1 tws +anc
TWS很多都是半入耳的,这个会导致做ANC主动降噪的难度高,效果不明显,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这样就导致了性价比比较差,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普及,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个市场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爆发。
2 头戴式耳机
这个有Bose和索尼作为标杆,发展较为成熟,市场接受度也比较高,ANC在这个市场中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个市场应该还是一段时间内ANC降噪耳机的主流。
3 入耳式耳机
最近不少公司推出了这种耳机,但是价格都是比较高,但是效果没有头戴式的好,目前算是属于叫座不叫卖的类型,估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降下来之后会好一些,具体市场有多大要看消费者的反馈和认可度了。
标签:ams 成熟 data 能力 出现 lin 开发 free 高达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udios/p/1163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