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学习的内容一共有两个:
I.什么是Qlikview
II. QlikView 的优缺点
QlikView是一个工具,一个商业智能分析(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的工具。
QlikView是由QlikTech开发的。QlikTech 成立于1993,瑞典隆德。今天,她的研发中心仍然设在隆德,而美国及国际总部分别设在拉德诺郡和宾夕法尼亚州。QlikTech 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办事处及合作伙伴。QlikTech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一种获得保持企业生命力的信息的管道。QlikTech能够提供快捷、强效、低成本的数据分析及报表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洞察力,并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通过不断地创新技术和无与伦比的服务,将说明客户实现他们的愿望。
QlikView文件可以部署在企业网络或通过先进的入口网站给使用者,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文件类型来进行查看。包括Java 对象,IE插件,AJAX Zero-Footprint 及Windows-based Analyzers在内的多种客户端文件都能够应用于QlikView文件。QlikView 分析文件,也可以像Word或Excel 文件一样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安全转移。
QlikView管理信息的方式与人脑的工作方式极为相似,就像人的大脑一样,QlikView通过联想与信息处理过程相结合,由用户自己决定要问的问题而不是数据库,用户只需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目标即可得到更多相关信息。常规的信息检索系统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查询方法,而QlikView可以让你在数据结构的任何位置开始进行查询。
传统的数据查询,往往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要求具备广泛的数据库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查询语言的使用能力,而用户往往也被限制于预定搜索例程。QlikView 改变了这种情况,它透过单击鼠标可以自由选择显示在页面上数据。
QlikView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QlikView将使您成为第一个能够决定计划将如何实施的用
户。QlikView能够帮助您获得不同来源、不同数据库的数据,无论是本地的或是通过网络连接的数据源都可以实现。QlikView几乎可以用于任何数据库或数据源。
使用QlikView,你能够
l 为信息库建立一个灵活的最终用户界面
l 得到数据关系的快照
l 基于你的数据作展现
l 创建动态图形图表
l 进行统计分析
l 链接说明和多媒体用户数据
l 建立自己的专属系统
l 从多个数据源整合信息,创建新表
l 建立自己的商业智能系统
现在所使用的QlikView案例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客户支持、项目管理、生产控制、库存和采购等领域。用户可以综合不同领域的应用,以获得全新的信息。
每个QlikView文件,并不是在自身建立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数据库,每个文件都可以应用自身的存储过程,通过数据源的更新而时时更新。将通过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QlikView能为每一个人提供简化分析的革命性工具。能够提供非常快速的、动态的、基
于内存的分析,并能从多种数据源中提取数据,这里数据源可以是多个数据源,也可以是单一的Excel 文件或文本文件。
通过第一节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QlikView是一个BI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会有优缺点。就和我们“人无完人”一样,任何一个工具都不是万能的,都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下面就冲BI工具的方面来介绍一下QlikView的优缺点。为了方便,我们把平常知道的那些传统的BI厂家微软、IBM……提供的BI方式成为传统的BI工具。
传统BI的结构如下图:
传统BI成败的关键在于建模,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从数据库中取数据以及建模都在不同的层次应用不同的技术,非常复杂。且传统BI的实施时间周期长,成本较大……最重要的是成功率并不高,只有35%左右。
? 风险度:数据建模需要非常多的时间,造成项目周期比较长。而且由于建模的问题所造成的数据仓库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前端分析的效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度
? 资源消耗:数据的I/O吞吐量非常大,从ETL、Cube生成到报表数据生成都需要大量数据的处理,这需要耗费系统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 灵活性:一旦最终用户希望增加、调整多维分析的要求,则必须将其需求递交给IT人员,由IT人员从数据建模,Cube制作直至展现,这个过程重新构建
? 性能: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加,报表和OLAP的内容增多,系统的响应速度将愈缓慢,即便增加多个应用服务器,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性能问题
? 成本高:软硬件成本、维护成本、培训成本、使用成本很高
? 内存的BI:QlikView引领BI系统的变革,数据装载于内存中,实时响应用户的分析需求,计算速度快(一秒内可返回400万条记录查询结果);
? 完整的BI架构:QlikView是一个集ETL、OLAP分析和展现于一体的BI工具;
? 点击驱动:QlikView的点击驱动、可视化交互界面允许用户及时访问度量值、详细记录级别并显示出隐藏在业务系统中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属性;
? 数据访问:AQL专利技术,直接从用户的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并进行多维分析,剔除了传统BI基于数据仓库(集市)才能实施的弊病;
? 全面支持64位系统;
? 快速建模
? 不需要数据仓库和第三方数据库,直接从业务系统中抽数据,无需传统BI的建模过程。数据装载到内存中,采用专利的AQL查询引擎,能够即刻查询用户给定条件的相关数据。
? 按需快速计算
? 所有图表都可以做多维分析。和其他产品主要的不同在于:QlikView 的多维分析是用户点击后再执行实时计算,绝不用预先计算好,是运算最快的BI产品。
? 直观的交互式用户界面
? 提供了许多图表的类型和各种变化。每一个UI组件都能点击查询。界面表现力强,采用排除法过滤数据,符合人脑决策习惯。可以用VB Script、Java Script做二次开发。
? 易用
? 产品架构简单,上手容易——3分钟安装完成,30分钟掌握基本使用。
? 灵活性
无维度限制,任何字段都可以作为管理视点进行组合、分析、钻取,支持计算维度和计算度量。字段间任意组合成新的图表和立方体,十分灵活。可以按需随时调整分析模型、界面布局和分析对象。快速适应需求变化,易于推广使用
? Qlikview无数据仓库、ETL、元数据管理等部分:
Qlikview虽然也称其具有ETL功能的,只是相对其他的ETL工具来说,哪怕是SSIS,都要弱上太多太多。没有图形化界面、没有好的脚本管理及版本控制方法、定时调度等待方面,确实是其缺陷。但是作为前端工具,附带的ETL功能再垃圾,也不算是重点。元数据管理方面的缺失,也确实是存在的,这方面可以依据企业自身需要而选择,有些行业,尚未到此阶段。有些企业,定位Qlikview为桌面级别的分析工具,或是企业仪表盘的发布,那么对于元数据管理方面,自然要求也是有限。
? Qlikview没有多维数据库(OLAP)技术:
但是Qlikview中有“组”的概念,结合过滤的属性、交叉表组件等,可以部分实现的“上钻”、“下钻”、“切片”、“切块”、“旋转”等操作。通过如此这般操作内存中的数据集,也可以实现一个报表样式变换实现出若干张业务需求报表的需求。
提到这点就顺便说一下,由于与传统不一样,则有两点也会是特别一些的:
I.处理同期、前期、年累计等,是与其他工具的计算方式有区别的,很难简单套用其他工具的概念。
II.由于一个QVW就是一个大的数据集合,则同一QVW中所有页签的数据都会随着选择、过滤等操作而联动,既是好事,但对数据显示上来说也增加了控制的难度。
? Qlikview开发出来的应用文件,是若干个QVW文件,QVW文件是存储了数据的,分析时是要加载至内存的,各个QVW文件数据的交叉使用情况,是较差的,估计也是极其不好实现的。这样,自然会给人一种这些QVW都是“孤立”的感觉。如需要改善这种情况,也可考虑QVW的数据从数据仓库/数据集市而来,在开发前端时,各种公式、口径一定要严格遵守规范,统一,避免出现同一指标出现不同口径算出不同值的情况。
? 权限控制,在这方面是比较弱的,在LOAD脚本中进行定义,依据字段去设置,有点偏“硬”,欠灵活。
? 与外部WEB平台的集成性、不支持FLASH地图 (Google地图用起来不是太好看)等;
? 仅运行于WINDOWS平台,这也是一个有局限性的点。
? 总代来说,Qlikview还算是个偏小众的BI工具,资源少、交流少是一大困扰。
? 与外部WEB平台系统,如PORTAL、OA等其他系统的集成,关键是SSO,在10版本下,SSO的实现,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
? 在报表开发的时候,对负责报表的支持,不是太好,不是太规范的报表很难实现。至于中国式报表则更加不用说了。
? 报表的数据均为联动,在不需要一个QVW内所有页签都实现数据联动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
? 如果想为已经成型的QVW应用切换风格,手工工作量太大,主题的制作及应用功能不好用。更不用提做成一键切换应用主题,这个是不可实现的。
? 开发时对分别率的设计,没有自适应这种功能,有些死板。
? 学习资源较少,使用中遇见问题不好解决。注: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博客的原因之一,增加一些中文的学习资料。
? 所见所得:意思是数据的深层信息让我们用户可以一眼望穿。这也是QlikTech给QlikView所用的广告词之一,还有你看QlikView的图表也是类似于一只眼睛,所见所得。
本文旨在让大家了解:什么是QlikView,以及其优缺点。一个工具的出现以及普及总是有道理的。使用Qlikview可以帮我们进行很快的BI分析,为领导层的解决更快的提供依据。
至于其缺点那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没有完美的工具,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以最小的成本产出最好的效果即可。
最后再说一下使用QlikView的好处:
? 最短的项目实施周期,所见即所得,无项目风险;
? 最简单的系统架构,稳定可靠;
? 最快的报表运算速度;
? 最少的使用培训时间;
? 最低的维护成本;
? 最灵活的需求适应性;
? 最佳的客户满意度;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xian827991006/article/details/259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