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内部实现 堆叠 就会 因此 连接状态 bit cpu reader 识别
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两者都是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就是,交换机发生在网络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这个区别是两者各自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路由器可以根据IP地址寻找下一个设备,可以处理TCPIP协议,而上一篇我们讲过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寻址的。
交换机是分配网络数据,路由器可以给网络分配IP地址,分配给你地址而且可以随时通过地址过来找到你。
路由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内把一个IP分配给多台主机使用。交换机是通过MAC地址和识别各个不同的主机。
交换机主要是实现大家通过一根网线上网,但是大家上网是分别拨号的,各自运用自己的宽带,大家各自上网没有影响,哪怕其他人在下载,对自己上网也没有影响,并且所有运用同一条交换机的电脑都是在同一个局域网内。路由器比交换机多了一个虚拟拨号功能,通过同一台路由器上网的电脑是共用一个宽带账号,大家之间上网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一台电脑在下载,那么同一个路由器上的其他电脑会很显著的感觉到网速很慢。同一台路由器上的电脑也是在一个局域网内的。
一、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1.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是交换机的重要指标之一。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bps.
计算公式: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速率*2
2.包转发率(吞吐率):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单位:pps(package per second).
包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的,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都要消耗资源。如果包转发率太小,就会成为传输瓶颈。
包转发率是以单位时间内转发64byte小包的个数为基准计算的。
以千兆位端口为例,64byte的数据包,加上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实际包长为84byte,因此单个千兆位端口的包转发率计算方法如下:
1000 000 000bps/8bit/(64+8+12)byte=1 488 095pps
一般认为,千兆位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例如24口千兆位端口的交换机而言,其满配置包转发率为24*1.488Mpps=35.71Mpps。
3.MAC地址数: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所能存储的MAC地址数量。
4.VLAN表项
VLAN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可以有效的防止广播风暴。对VLAN的支持也是衡量交换机的重要参数
5.最大堆叠数:是指可堆叠交换机的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目。
二、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能力,是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吞吐量与路由器的端口数量、端口速率、数据包的类型和数据包的长度有关。吞吐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机吞吐量和端口吞吐量。
2.背板能力
背板是路由器输入与输出端口之间的物理通道。路由器的背板能力是由路由器的内部实现结构决定的。传统的路由器采用共享背板结构,高性能路由器则采用可交换式背板结构。
3.丢包率
是指路由器在稳定的持续负荷下,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包的比率。丢包率是衡量路由器超负荷工作时的性能指标之一。
4.并发连接数
用户在访问网络时,每打开一个WEB页面就会建立一个或多个IP连接,每一个连接就是一个会话,路由器所能处理的最大会话数量就是最大并发连接数。
并发连接数是路由器能够同时处理的点到点连接的最大数目,它反映出路由器设备对多个连接的访问控制能力和连接状态的跟踪能力,这个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路由器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点数。
5.每秒新建连接数:是指路由器再单位时间内所能建立的TCP/IP连接数量。
6.時延与時延抖动
時延是指数据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与数据包长度和链路速率有关。一般要求对1518Byte及以下的IP分组的時延要小于1ms.
时延抖动是指時
延的变化。数据业务对时延抖动要求不高,一般不把時延抖动作为衡量高速路由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但是对视频、语音等实时业务,该指标就很重要。
7.背靠背帧数
是指最小帧间隔发送最多数据包不引起丢包时的数据包数量。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的缓存能力。
路由器的存储器主要有四中类型:
RAM,ROM,NVRAM,FLASHRAM
A.RAM:提供临时数据的存储,主要包括路由表信息,ARP的高速缓存信息和运行配置文件(running-config)等,便于CPU迅速访问;
B.ROM:相当于计算机的BIOS,用于保存设备的引导文件,包括系统加电自检代码和系统引导区代码,主要用于系统初始化。通常还保存了备份的IOS操作系统。
C.NVRAM:路由器的启动配置文件
D.FLASH:相当于硬盘,主要存储IOS操作系统,通过改写内存中的内容就可以对路由器的IOS进行升级。
标签:内部实现 堆叠 就会 因此 连接状态 bit cpu reader 识别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genmin/p/1193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