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计算公式 har mamicode 因此 报文 间隔 原来 inf 架构
前面《简单入门实战》一节中,有介绍bulk的使用示例,大家一定很奇怪,还有这么有趣的JSON格式,必须严格照他的换行来做,我想把JSON搞得美观可读性好一点,居然给我报错!
{"action": {"meta"}}\n
{"data"}\n
{"action": {"meta"}}\n
{"data"}\n
它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我们想想bulk设计的初衷,批处理的执行效率肯定是第一优先级,此时效率>可读性,如果我们允许随意换行,用标准格式的JSON串,会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标准格式的JSON串,处理流程一般会是这样:
这种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占用内存多,一份json串,解析为JSONArray对象,内存占用翻番,bulk里面多则几千条请求,如果JSON报文大一点,这内存耗费不是开玩笑的,如果bulk占用的内存过多,就可能会挤压其他请求的内存使用量,如搜索请求、数据分析请求等,整体性能会急速下降,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触发Full GC,会导致整个JVM工作线程暂停。
再看看现有的格式定义:除了delete操作占一行,其他操作都是占两行的,ES收到bulk请求时,就可以简单的按行进行切割,也不用转成json对象了,切割完的JSON读取里面的meta信息,直接路由到相应的shard,收集完响应返回即可。
这样的好处切割逻辑更简单,都是处理小json字符串,内存快拿快放,整个ES避免对内存的大块占用,尽可能保证性能。
增删改的过程整体与查询文档过程一致,只是多了一个数据同步的步骤,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相似的步骤不赘述。
步骤3的前提是primary shard操作成功,异步请求,所有的replica都返回成功后,node2响应操作成功的消息给Coordinate Node,最后Coordinate Node向客户端返回成功消息,此时所有的primary shard和replica shard均已完成数据同步,数据是一致的。
当我们使用客户端(Java或Restful API)向Elasticsearch搜索文档数据时,可以向任意一个node发送请求,此时接受请求的node就是Coordinate Node,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注意一个问题,如果document还在建立索引过程中,可能只有primary shard有,任何一个replica shard都没有,此时可能会无法读取到document,但是等document完成索引建立后,primary shard和replica shard就都有了,这个时间间隔,大概1秒左右。
Elasticsearch在尝试执行一个写操作时,可以带上consistency参数,声明我们的写一致性的级别,正确地使用这个级别,为了避免因分区故障执行写操作,导致数据不一致,这个参数有三个值供选择:
这个大部分,叫规定数量(quorum),有个计算公式:
int( (primary + number_of_replicas) / 2 ) + 1
如果一个索引有3个primary shard,每个shard拥有1个replica shard,共6个shard,这样number_of_replicas就是1,代入公式计算:
quorum = int ((3 + 1) / 2) + 1 = 3
所以6个shard中必须有3个是活跃的,才让你写,如果你只启用2个node,这样活跃的replica shard只会有1个,加上primarys shard ,结果最多是2。这样是达不到quorun的值,因此将无法索引和删除任何文档。
此时你必须启动3个节点,才能满足quorum写一致性的要求。
如果写操作检查前,活跃的shard不够导致无法写入时,Elasticsearch会等待,希望宕机的node能够恢复,默认60秒,可以使用timeout参数修改默认值。
照上面的公式算,1个node的,1个索引1个primary shard,number_of_replicas为1的情况,计算公式:
quorum = int ((1 + 1) / 2) + 1 = 2
实际只有一个primary shard是活跃的,岂不是永远无法写入?我研发机器只启动一个node,不照样增删改查?
原来是Elasticsearch为了避免单一node的无法写入问题,加了判断逻辑:只有number_of_replicas大于1的时候,quorum才会生效。
本篇从性能优先的角度简单对bulk的设计作了一些补充,并对文档查询,写操作的原理过程,一致性级别,quorum的计算做了一些简单讲解,谢谢。
专注Java高并发、分布式架构,更多技术干货分享与心得,请关注公众号:Java架构社区
标签:计算公式 har mamicode 因此 报文 间隔 原来 inf 架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gying2124/p/1206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