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origin 畅销书 例子 沟通 功能 多少 档案 写作 音频
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不仅帮你理清了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还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第一,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第二,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第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叫《刻意练习》,副标题是“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叫“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但实际上1万小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下1万小时才有用。
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主要研究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比如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领域,他发现这些杰出人物的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遵循了“刻意练习”法则。《刻意练习》这本书,2016年一出版就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惊人。
我自己一直研究知识管理,在我看过的所有关于高效学习方法的书中,可以说《刻意练习》是对训练方法讲得最透彻最深刻的一本书。这本书不仅帮我们理清了很多模糊的概念,甚至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认知和观点。因此,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中有三个观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第一,为什么训练可以铸就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吗?
第二,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那应该如何区分呢?
第三,迄今为止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这三个观点让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来看,为什么说通过训练可以铸就天才?
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一位音乐天才,他在7岁的时候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他4岁的时候就能够分辨任何音乐的音调,甚至是像声音的调子,比如时钟报时的音调,甚至人打喷嚏的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具有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莫扎特的这种能力一直作为证明“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绝好例子。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有天赋异禀的能力。
真是这样吗?在2014年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两到六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他们一年以后,这24个孩子全部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也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作者分析说,莫扎特所谓的天赋很可能也是训练的结果。要知道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教他音乐了,每天音乐训练的强度,比那24个小孩子还要高,是训练铸就了天才。
过去我们觉得,在一些领域,有些人做得好就是有天赋的,另一些人就是没天赋的;有天赋的被挖掘出潜能就可以成功,没天赋的你再练也没用,“不是这块料”;什么叫“天赋”啊,什么叫“天才”啊,意思就是天生的嘛。可是作者打破了这个观点,他说,所谓的潜能全部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跑步健身能够锻炼肌肉一样,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训练出潜能。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
人的身体和大脑有极强的适应性,如果通过刻意的训练,就能够极强地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你觉得人类做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多少?500还是1000个?在1980年有一个日本人做到了10507个,夸张吗?这还不算什么,在1993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人只花了21个小时就做了46001个俯卧撑。天哪,人身体的极限究竟在哪里?通过训练可以让身体素质强大到21个小时做4万多个俯卧撑。其实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之后,也能够发展出过去不具备的潜能。
在伦敦,由于道路条件极其复杂,GPS 系统都会陷入混乱,所以要在伦敦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必须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测试考核。而为了通过出租车测试,司机必须进行大量的高强度训练。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高强度训练通过考试的司机,他们大脑中负责导航功能的海马体部位,比之前增大了不少。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盲人中,人在失明之后经过大量训练用手指触摸盲文,他们大脑相关部分也更发达了。
因此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我们可以创造潜能和天赋,从而创造天才。
那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我们也一直上学、受训练,可是却没有被训练成天才呢?
作者说,那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训练方法是分为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而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到了无效的训练中。
怎么区别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呢?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想象一下,有一个小孩子正在练习弹琴,旁边有一位老师去问他,我看你每天都训练一个小时,可是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成绩都不及格,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学生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呀,我每天都在练呀。老师问,那你练了多少次?学生说十次或者二十次吧。老师再问,你弹对了多少次?学生说不知道,一次或者两次吧。老师又问那你怎么练的?学生说不知道,我只是一直在练。这样的场景熟悉吗?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作题、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练习,虽然埋头在干,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练习有三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是觉得练习可能没有太大的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
有人会说“我不擅长和数学打交道”“我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我不认路”“我没办法做得更好”……可是作者说,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种误区,是认为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了,能力就慢慢好了。
但是作者说,如果做的时间足够长就会足够好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街边下了很多年棋,但是棋艺还是很差的臭棋篓子了。事实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它有时候还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第三种练习的误区,是认为只要努力,足够刻苦勤劳,就能提高成绩,就会更加优秀。
比如,我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经理,我要想卖出更多的产品,我要让团队合作更紧密,那么我就要更加倍地努力。可是作者说,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有那个最勤奋、最刻苦、最努力的坐在角落的同学,每天不停地加倍学习,可是每次考试下来成绩都很糟糕。
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能真正有效。
那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算有效的呢?作者说这个很重要的方法叫有目的的训练。
什么是有目的的训练?
我们还回到刚才的例子,那个练习弹琴的小孩子,假如他的训练是这样的过程:他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弹完这首曲子,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去找原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每天晚上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训练,他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些?
有目的的训练:
首先,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做法,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其次,训练中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只是在做,而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而并没有观察。
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有及时反馈,如果做完了题并不知道对错,进步就非常慢。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想象一下,一个业余的钢琴师,他十几岁就开始学琴,到他30年之后还在用同样的方式弹琴,哪怕他已经完成了1万小时的天才训练,他也不会成为天才,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有效的练习,是有目的地突破舒适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进步。
那是不是我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会成为天才呢?作者说,不行。
尽管有目的的训练很有效,但是它远远不够养成一个天才级水平的能力。要达到天才级的水平,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也是有目的练习当中的一种,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提升和训练技能的方法,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在讨论刻意练习之前,我们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努力和勤奋究竟训练的是什么?训练的是速度?音乐感?还是技术?No,作者说真正训练的核心是我们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
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对外行的棋手来说,他看下棋就是看到一个一个的棋子在移动,而对一个大师而言,他除了看到棋面上的棋局变化之外,他还能看出两方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的走势,对手可能的策略以及自己可能采取的对应方案。你有没有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新手和专业的人员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认知结构是不一样,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对专家而言,他们能够把复杂的、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一个的认知模块,以这样的模块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当他在面对新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调出过去的一些认知模块,从而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上有更高效的方法。
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20多个人在满球场乱跑,只要是球踢到脚下就去抢就行啦,可是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有人专门做了实验,就是让这些专业的球员去看比赛,看一场真实的足球比赛的视频,当一个球员刚接到传过来的球时,按下暂停键,然后问实验对象说下一步这个球员会做什么行动?他是带球还是射门,还是传球?越是优秀的球员对下一步行动的判断越准确。也就是说,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的人物,看问题的心理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的区别。
所以,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刻意练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目前人类发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作者说,从严格意义上讲,判断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
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
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
按照这个要求,可能符合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的行业是少之又少的,也只有像国际象棋、芭蕾舞、体操、音乐表演等少数的行业。比如像小提琴训练,它就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能够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它的技能组合非常标准化,演奏方法也大多是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训练和改进。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优秀的老师,他能够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甚至是最好的握琴方式,在跳弓的时候如何最有效地移动琴弓等等,这些方法是你自己摸索、探索训练都没有办法快速实现的,或者要走很多弯路的。所以小提琴领域,往往会有很年轻的天才型选手出现,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导师,有已经成熟合理的技能和方法,只要持续地刻意训练、就能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天才。
可是我们大多数的行业其实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最高效的方法体系和专门从事教练的一流导师。
那这怎么办呢?作者说,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尽最大可能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训练。
什么是刻意练习的原则呢?
首先,明确你的高绩效的目标,我想要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研究这些杰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第四,就是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这四点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能够切实应用,效果惊人。
美国在越战早期,海军飞行员的战绩其实是很糟糕的。1968年的前5个月,美国海军击落9架越南的飞机,自己损失10来架战机。而且更夸张的是,飞行员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却没有一个打中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不得不思考:问怎么样才能够提高飞行员的能力,让他们快速地具备一流飞行员的水准呢?这就发展出来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首先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选来做教官,让他们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然后,选拔仅次于这些教官的优秀的飞行员作为学生。组成蓝军。接下来,就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因为教练组经验更丰富,所以常常把学生逼到失败的边缘,让学生在紧急、危险或者各种复杂的状况下做出战斗决策。战斗结束,当天教官就和学生沟通复盘,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的思考判断过程,学员寻找改进的办法。第二天,带着新办法再训练。
经过这样持续反复的训练,结果到1970年的时候,这批美国海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他们实现了击落12.5架的敌机,自己只损失1架飞机的惊人战绩。这一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的成绩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跳出舒适区的训练和及时的反馈改进,以及周而复始的高强度训练。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遵循刻意练习原则的过程。
可能你会说,这个刻意练习的方法好是好。可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整块的时间一直去训练,还要找优秀的导师!太难了。作者说,是这样,不过我们完全可以不停下工作,而是采用边干边学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比如,销售技能一直是个隐形知识,很难提升。作者就说有一家叫蓝色兔子的公司,它就是用了刻意训练的原则,在工作中训练销售经理的销售能力的。他们公司每年都会把业绩最好的高级销售经理聚起来开几次会,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可是过去的开会往往流于形式,那怎么办呢?公司就想出一个办法,再开会时,让这些高级销售经理一个人模拟公司的真实客户,另一位向他推销公司产品。其他的高级经理在旁边对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他这次销售哪里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变,我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给你。第二天的时候,这个销售经理总结经验,再进行一次销售,然后其他人再进行评估和反馈。公司把这个过程都用视频录下来。这样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以提高。你看,这个过程,不需要你全职培训,只是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能有巨大的成绩。
不过你可能说,如果我想提升的能力,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样的牛人朋友。那怎么办?作者说:如果没有导师的话,哪怕我们用案例,用优质的书籍也可以实现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提高能力。
比如,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但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用词提升之后,他还是感觉文章哪儿不对,就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不对,所以他又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断,自己重新梳理,我写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人家作者为什么有不同的顺序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你看,富兰克林其实运用了刻意训练原则,解决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就是我既想要提高能力,但是又不认识牛人,请不起这样的专业导师,那怎么办?
那我们可以运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拆解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帮助我们提升。
你看刚才这个案例中,富兰克林就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高水平案例,分析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然后自己刻意地,反复训练,不断改进技能。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我这个领域连经典的书籍也没有,行业专家的意见也不能确定就是正确,怎么办?作者说,这样的情况,就要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及时的、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放射科医生,他们通过X光照片来判断分析乳腺癌病患,随着从业时间变长,他们的判断能力并没有明显进步,有时还会有退步。为什么?原来,放射科医生大约看1000张X光照片里面,可能才有4到8个癌症特征被发现,所以医生获得有效反馈的次数就很少;而且就算这少数情况下,医生觉得X光照片可能有癌症的病变,因为隐私的原因,病例到了自己的私人医生那里,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而且在这个领域,过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提升这种判断X光照片的能力,即使是资历最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一定都正确。
这个时候,如何提升医生的判断能力呢?作者就提出他的解决方案: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刻意训练。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建议,把过去多年来进行X光照片诊断的病人案例收集起来,再把对应病人后来实际的病例档案找到,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案例汇总起来,也就是那些有特殊反馈效果的病例照片,比如:当初放射科医生看照片没有发现问题,可后来病人发病了,又或者刚开始医生判断有癌变,可是实际是误诊。这些经过汇总的有价值的案例,就成为训练医生的良好素材,他们可以通过再次诊断这些知道结果的X照片,来研究自己的诊断为什么有问题,如何改进。这样,放射科医生就把过去可能1年才能有一次低效反馈的训练,变成可以每天几十次有效反馈的训练。就这样,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后,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正确率有了大幅的提高。
这就是一个在没有有效反馈的工作中,运用刻意训练原则提升效能的方法。我们工作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的工作是整个项目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比如你是做平面设计的,或者编程开发的技术人员,我们不知道成果怎么样影响结果,我们的工作能力就很难提高,工作几年后会觉得自己在吃老本。刻意训练的原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终结果之间建立起联系。比如,这次做的平面设计,哪些地方客户评价很好,哪些地方客户不满意,是什么原因,可以和自己的同事,相关的部门人员一起讨论改进方案,然后自己再刻意练习,下次继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上面的内容就是刻意练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要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反馈,你可以第一时间学习到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就是刻意练习,这也是为什么在少数领域当中,最高水平的老师和方法,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就能够创造天才。
不过,在不具备这样条件的领域里,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最大程度地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学习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改进。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第一,天才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大脑、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像天赋一般的奇迹能力。
第二,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训练成天才?是因为我们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而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地进步。
第三,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找最优秀最杰出的导师去指导自己,然后不断地揣摩别人成功的原因,并且不断地训练和改进,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这本书和此前《成甲说书》讲过的《学习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之道》当中作者乔希·金提出了划小圈的学习模式,这和刻意练习法则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刻意练习法则把训练过程讲得更透彻,更具指导性。如果理解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再去回过头来听《学习之道》乔希的成功,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刻意练习和高效学习方法背后的规律。
标签:origin 畅销书 例子 沟通 功能 多少 档案 写作 音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oading/p/12079031.html